音乐史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豆瓣
9.2 (13 个评分) 作者: [美]保罗•亨利•朗 译者: 张洪岛 / 杨燕迪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6
如书名所示,《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旨在以“西方文明”为整体舞台,展示音乐艺术在近三千年(自古希腊至20世纪初)的漫长历程中所扮演的戏剧性角色。由此出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将音乐置于极其广阔的“大文化”背景中,用独特的诠释性批评和富于感召力的文字表述考察了音乐如何参与、改变和塑造西方文化面貌(反过来,音乐也同时被整体社会与文化的演变所影响)的历史进程,因而获得了极高的学术威望和荣誉。
唐代城市乐人研究 豆瓣
作者: 欧燕 2016
乐人是与城市关系非常密切的群体,他们的身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生变化,而在唐代,乐人群体经历了由半自由依附民向平民身份的转化。乐人与其他城市人口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城市乐舞百戏娱乐文化的提供者。唐代乐人的乐艺表演从为宫廷上层服务向为城市普通民众服务演化,唐代戏场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出现便是这一趋势的反映,他们在城市戏场的乐舞百戏的表演引导着城市娱乐文化的趋向,成为城市世俗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促进因素之一。
风·落·之·光--ECM唱片的视觉语言 豆瓣
Windfall Light: The Visual Language of ECM
9.1 (15 个评分) 作者: [瑞士] 拉尔斯·穆勒 译者: 张璐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6
1969年成立的德国独立唱片厂牌 ECM,在爵士乐与当代古典音乐领域建立了纯粹的音乐帝国,其极具辨识度的封套设计也成为ECM审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克制、简约,神秘而富有诗意。50年来,ECM 一直与商业保持距离,却在唱片界始终夺目,对全世界的音乐家和乐迷充满吸引力。
《风·落·之·光——ECM唱片的视觉语言》由知名出版人拉斯·缪勒主编,邀请了包括艺评家托马斯· 施泰因费尔德、禅学艺术研究者卡塔琳娜· 艾普莱西特、电影学者杰夫· 安德鲁、音乐家克提尔· 毕昂施塔德在内的多位作者,从不同角度探索 ECM 在1996-2010年间的视觉设计与音乐的关系。书中收录1200余幅图片,读者可从中了解这一伟大唱片厂牌的美学理念及幕后故事。
中国音乐美学史 豆瓣
作者: 蔡仲德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 9
通过研究与写作,本书对中国音乐美学史的对象、分期与特征,对贯穿中国音乐美学史中的主要思潮与基本问题,对研究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建立现代音乐美学体系作了研究。本书认为,中国音乐美学史可分为五个时期,即萌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两汉时期、魏晋——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来自民间的叛逆 豆瓣
9.6 (9 个评分) 作者: 袁越 新星出版社 2018 - 11
这是一部关于美国民歌发展历程的浩荡之作。看一种音乐形式如何与历史时代交织前行,塑造了一代人的精神气质,并将影响延续至今。这也是一本民谣听歌指南。跟随作者的娓娓叙述,了解经典歌曲背后的传奇轶事与时代风潮。
本书以通俗浅近的语言,记录了上百个民歌手的经历,书写了美国的民歌历史。从研究者约翰·洛马克斯到铅肚皮,从民权斗士乔·希尔到流浪民谣歌手伍迪·格思里,从左派民歌手皮特·西格到民谣之王鲍勃·迪伦……这些人以看似不可思议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书中充满着躁动与平静、凡人与明星、根源与现代、艺术与商业,其间的交错与矛盾,展现的不仅是民歌的历史,也从另一个角度书写了二战后的美国历史。
本书2003年首次出版,后虽有再版,但亦已绝迹江湖多时。此次由读库重新修订,升级再版。一百多幅高清历史图片,九百六十页篇幅,震撼呈现一段由民歌谱写的社会文化发展史。
2020年8月1日 已读
总算系统地拉了一遍美国民谣历史(虽然还是读多少忘多少)。板砖一样的装帧非常符合民谣的底层定位,不过就是不好翻阅,跨页图片也深受装帧之害。音乐是社会的镜子,是体认世界的途径,是实现理解的工具。音乐意味着秩序,同时也预示着颠覆。(看完之后APP里收藏的专辑又疯狂增加了)
文化 民谣 美国 美国民歌 袁越
摇滚谱系 豆瓣
7.1 (7 个评分) 作者: [英] 布鲁诺·麦克唐纳 译者: 邵逸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 - 3
《图文馆•摇滚谱系:摇滚乐完全历程》是一本实用指南,也是一场视觉盛宴,用细致动人的情节、珍贵并独具代表性的图片和精彩犀利的语言悉数摇滚舞台上轮番登场的各路明星。全方位解读过去五十年的摇滚乐坛中最具号召力的重量级人物:从猫王到滚石乐队,从红辣椒到酷玩乐队。详细梳理这些音乐大牌们走过的音乐之路。书中还收录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其他内容:如对重要唱片厂牌、制作人、俱乐部和音乐节的特别关注以及与他们相关的音乐人的介绍。以上全部,再加上丰富热辣的八卦趣闻,想必即便是最爱刨根究底的资深摇滚迷也能心满意足。想知道你喜欢的乐队的成长故事?就让《摇滚谱系》带你走近你所钟爱的摇滚乐队,了解他们背后不为人知的内幕故事,探索他们之间纷繁复杂的联系与影响吧!
中国古代の楽制と国家 豆瓣
作者: 渡辺 信一郎 文理閣 2013 - 11
中国古代国家の国制の根幹をなした礼楽制度のうち、楽制の歴史的展開に焦点をあて、漢代から唐代初期までの帝国的特質を解明。また隋・唐初期の楽制が日本雅楽の形成にどのような影響を与えたのか、その具体的様相を紹介する。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豆瓣
作者: 杨荫浏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1 - 2
本书论述了我国自远古以来直至清朝末年的音乐发展史,包括:中国历代社会背景与音乐发展的联系;各种音乐形式发展的历史沿革;中国音乐的多种体裁和题材;器乐曲和乐器的分析介绍,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与介绍等。该书还对我国古代的音乐文献、乐谱资料的保存情况做了细致的考察,对音乐史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隋唐音乐及其周边 豆瓣
作者: 王小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2 - 1
《隋唐音乐及其周边》作者将中国古代音乐研究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两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跨学科地考察中国音乐史和中国音乐史料,并由此所撰写的系列论文。《隋唐音乐及其周边》就是这系列论文的合集,内容分为“隋唐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史论”、“音乐文献研究”、“中国艺术史短论”四个单元,分别是作者研究音乐学的起点、后续研究以及教学与合作项目中的成果。
琴史新编 豆瓣
作者: 许健 编著 中华书局 2012 - 7
著名古琴家许健先生1982年曾出版《琴史初编》,颇受古琴研究者和爱好者欢迎。作者耄耋之年仍埋首琴学,钩沉史料,对昔年旧作进行大幅修订和扩充,增补篇幅近半,是为《琴史新编》。
全书以时代为经,依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代、现代之序,纵论古琴之起源、发展与流变;以琴人、琴曲、琴论为纬,广涉琴学诸多领域,探幽索微,钩玄提要,是一部全面、系统梳理古琴艺术发展史的佳作。
世界音乐通史 豆瓣
作者: [法]罗兰·德·康代 译者: 王瑞华 / 曹胜超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 3
《世界音乐通史》是法国著名出版机构塞伊(Seuil)出版的一部音乐史巨著。作品立足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以历史的视野、凝练的笔法,分析并描述了从史前至当代社会的音乐文明。
音乐的发展与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一样悠久漫长,如此宽泛、丰富的领域远非一本著作所能涵盖,因此本书在介绍世界音乐发展史的时候有所侧重:就地域而言,集中讨论欧洲主流音乐文化;从时间轴来说,侧重介绍近5个世纪以来的音乐发展,尤其对这一时期涌现的音乐种类、流派、大批才华横溢的著名作曲家及作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及详实的介绍。在引介之余,作者还对当代音乐社会进行深入思考和大胆预言。
至于公元前10世纪乃至更久远的远古音乐,受文献考证之限,作者只作了简单的概述;至于东方音乐,作者也没有花费太多篇幅,但我们亦可以从作者所综述的绪言及前三章中获得框架性的了解。
新音乐的哲学(第五版) 豆瓣
Philosophie der neuen Musik
作者: [德国] 西奥多·阿多诺 译者: 曹俊峰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 - 4
阿多诺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人物,他自幼学习音乐,熟知西方音乐史,又钻研过西方各派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形成了以社会批判理论和否定的辩证法为主线的哲学思想,并用这种哲学思想去研究20世纪欧洲的新音乐,《新音乐的哲学》就是其成果之一。
本书包括三篇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论文,早的一篇是1940—1941年写成的《勋伯格与进步》,第二篇是时隔七年之后写成的《斯特拉文斯基与倒退》,后一篇是在两篇文章结集出版时(1948年)撰写的“导论”,目的是要说明为何要选择新音乐中的两个极端的代表人物作为论述的对象、概括论述新音乐总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以及《新音乐的哲学》所用的方法。
每当精神产品被遗弃并被放透到历史之中,纯粹的时间进程代替了现实事物发展的地位时,如下怀疑就得到了证实:那种精神产品并未被人们所熟悉和掌握,而且还受到了排斥。但《新音乐的哲学》所带有的锋芒却可能有益于现今的音乐状况。
西方音乐史 豆瓣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6th ed.)
作者: Donald Jay Grout / Claude Victor Palisca 译者: 余志刚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0 - 9
西方音乐史(第6版),ISBN:9787103034088,作者:(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 著 余志刚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