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北京*
谈艺录 豆瓣
作者: 钱锺书 2019 - 10
《谈艺录》是中国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的书。书中对古来诗家作品多所评骘,唐以后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更被重点论列。《谈艺录(平装新版)》征引或评述的内容包括曾作为思想理论界显学的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
中国考古学 豆瓣
作者: 刘莉 / 陈星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9
中国走向文明之路是一个长期、坎坷和复杂多样的历程。这个文明经历了环境剧变的挑战、复杂社会的兴衰、社会冲突和政治纷争、出乎意料的社会转型和外来影响。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确切知道“中国性”(Chineseness)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也难以彻底了解古代“中国性”的一切详情。而且,需要研究的问题永远比答案多。这本书有助于打开一扇窗口,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8000多年来社会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片土地上的诸多小村落一步步转变为一个伟大的文明体系,我们称之为中国。
高老头 豆瓣
作者: [法] 巴尔扎克 译者: 陈静 2019 - 10
要想发财,就得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否则就去骗……人生就是这样,不比厨房更洁净,两者同样腥臭。要想捞油水,不弄脏手是不可能的,只需懂得事后洗净就行。这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所有道德。
——《高老头》
“我的朋友,千万别结婚,也别要孩子!您给了他们生命,他们却盼着您死……钱会带来一切,甚至女儿……”向资本主义转型的法国巴黎,回荡着高老头的呐喊。贵族的没落,新兴阶级的兴起,对名利的渴望和追求,交织着高老头绝望的父爱。各种人情世相,在这部“人间喜剧”中轮番上演。巴尔扎克的人物不只是一个人物,更是时代的典型。
返归未来 豆瓣
8.0 (15 个评分) 作者: 戴锦华 / 王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8
著名电影学者戴锦华和王炎围绕电影议题所做的七次深度对谈。通过鲜活犀利的思想碰撞与文字交锋,他们将个体记忆与银幕现实置于20世纪这一动荡多变的历史长流中,向读者揭示出作为一种特殊叙述语言的电影在“书写历史”与“呈现记忆”的过程中带来的谜题、反思、挑战以及寄望。我们将看到,对历史的叙述也是对未来的勾勒,是打开未来想象的钥匙;最终,电影同我们一起不断返归未来。
2019年12月30日 已读
刮擦镜子的背面,镜便不复为镜,而还原为玻璃,镜只能看到此侧,玻璃却能望向彼端。镜子可以划毁,玻璃却可以打破,并踏入彼端。……在众多的镜子之间,真实或虚幻的影像寻找着,寻找着一块可以粉碎的玻璃。
*三联@北京* 2019 no 对谈 戴锦华
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 豆瓣
The Lyrical in Epic Time :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Artists Through the 1949 Crisis
作者: [美]王德威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6
20世纪的文学与文化史,基本被“启蒙”与“革命”两大现代性范式所主导。本书另辟蹊径,一方面通过抒情话语对此两大范式重做检讨;另一方面则对“抒情”做系谱学阐释,认为西方美学话语和中国传统诗学,共同铸就了抒情现代性从古典过度到现代的艰难途径。
作者细致分疏沈从文、林风眠、台静农、费穆、梅兰芳、何其芳、冯至等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他们如何在20世纪中叶那个革命的“史诗时代”,以自己的才情和思想乃至挫败和苦难,与时代相撞相生,共同谱就了令人嗟叹回味的“抒情声音”
北方的观念 豆瓣
the idea of north
作者: [英] 彼得·戴维森(Peter Davidson) 译者: 陈薇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4
彼得•戴维森《北方的观念》将“北方”的地理特征、历史记忆、文化内涵与人们关于北方的想象巧妙地融为一体,进行了细致、生动而又意味深长的描述。
在指南针的指引下,人们总是情不自禁被北方吸引,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独特的“北方”。在这部涵盖面极广、引人入胜文化史作品中,彼得•戴维森跨越了不同的时空,围绕北方的偏远、荒芜和静谧展开沉思,逐一呈现了有关北方的不同观念。在他笔下,北方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目的地,而是人人向往之地,真实、绝对且质朴,却也永远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