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ary
艾米 (2015) 豆瓣 Min reol TMDB
Amy
8.5 (135 个评分) 导演: 阿斯弗·卡帕迪尔 演员: 艾米·怀恩豪斯 / 茅斯·达夫
其它标题: Amy / 艾米怀丝(台)
曾获得7座格莱美奖杯的艾米·怀恩豪斯,于2011年7月23日,因饮酒中毒而去世,享年27岁。此纪录片公开了一些艾米生前的私人影像,并且希望从艾米本人的角度来揭开这场悲剧的背后真相。制片人James Gay-Rees表示:“这样一部拥有当代性的影片,能够抓住时代精神,以其 他电影无法达到的方式来解读我们所处的世界。”
艾米·怀恩豪斯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爵士女歌手之一,除了慵懒沙哑的嗓音,她总是顶着高耸蓬乱的蜂巢头,化着极致夸张的烟熏妆,穿着凌乱暴露的衣衫,让所有人的视线都被她吸引。她的歌曲仿佛来自深不可测的心底,有一种蛊惑的魔力。然而可悲的是,艾米却成为了自己的成功、媒体、情感和生活方式的囚徒。这个社会中,人们一方面赞赏她的才华,在另一方面也毫不留情地在伤害和消费着她。
Design is One: Lella & Massimo Vignelli (2013) 豆瓣
导演: Kathy Brew / Roberto Guerra 演员: Lella Vignelli / Massimo Vignelli
Italian-born Massimo and Lella Vignelli are among 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designers. Throughout their long career, their motto has been, 'If you can't find it, design it' The work covers such a broad spectrum that one could say the Vignellis are known by everybody, even those who don't know their names. From graphics to interiors to products and corporate identities, the film brings us into the work and everyday moments of the Vignellis' world, capturing their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as well as their humanity, warmth, and humor.
现代艺术大师 (2010) 豆瓣
Modern Masters
9.1 (61 个评分) 导演: Louise Hooper 演员: 阿拉斯泰尔·苏克
《现代艺术大师》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的一档电视系列节目,它由四部分组成,分别详细介绍了20世纪的四位重要的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马蒂斯(Henri Matisse)、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达利(Salvador Dali)的工作与生活。在片中,镜头跟随主持人Alastair Sooke的脚步,走访了四位艺术家们生前的居所、艺廊及博物馆,甚至是他们最爱的餐厅等地,向观众展示了他们伟大的艺术贡献以及惊人的后世影响力。环顾四周,麦当娜的专辑封面、米菲兔的文具、甚至是你家的沙发和电话,也许就来源于这四位大师的创作……
难以忽视的真相 (2006) 豆瓣
An Inconvenient Truth
8.3 (150 个评分) 导演: 戴维斯·古根海姆 演员: 阿尔·戈尔
其它标题: An Inconvenient Truth / 绝望真相(港)
他是几乎成为美国总统的人——阿尔·戈尔。很难说他成为总统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但是现在,他就在改变世界的路上。
本片记录了戈尔作为一个环保专家,一个世界公民,为了环保世界进行的种种努力。他精彩的演说,议会上咄咄逼人的质询,对于环保议程的推进努力,还有在这一切的背后,他的内心世界。
黑暗之心 (1991) 豆瓣 TMDB
Hearts of Darkness: A Filmmaker's Apocalypse
8.5 (17 个评分) 导演: 法克斯·巴尔 / 乔治·海肯卢珀 演员: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埃莉诺·科波拉
其它标题: Hearts of Darkness: A Filmmaker's Apocalypse / 黑暗之心:一个电影人的启示录
假如你喜欢导演弗兰西斯·科波拉,并且看过他执导的《现代启示录》,那么这部拍摄《现》片制作内幕的纪录片就不应该错过了。本片忠实纪录《现》片整个多灾多难的摄制过程,并深入科波拉当时的幽暗精神状态,令人了解到他仿佛就是片中马龙.白兰度饰演的寇兹上校 那么执迷不悟。想了解电影导演是什么回事?本片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
设计面面观 (2009) 豆瓣 TMDB
Objectified
8.0 (50 个评分) 导演: 加利·哈斯特维特 演员: Paola Antonelli / Chris Bangle
其它标题: Objectified / 造物
由独立制片人导演Gary Hustwit执导拍摄的《设计面面观》是一部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长篇独立纪录片。影片详尽地展示了创造工业产品流程的实录片断,并记录了与世界顶尖设计师们的交谈与讨论。导演Gary Hustwit用洞察深切的镜头记录了这些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工业设计产品,看似稀松平常的设计背后,却是设计师们倾尽全力的良苦用心。
《设计面面观》中采访到的设计师们包括:纽约现代艺术馆馆长Paola Antonelli,慕尼黑BMW首席设计师Chris Bangle,巴黎兄弟设计组合Ronan & Erwan Bouroullec,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Walker艺术中心平面设计师Andrew Blauvelt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他们的设计正慢慢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促使我们去思考得更多更多。
失衡生活 (1982)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Koyaanisqatsi
8.6 (61 个评分) 导演: 高佛雷·雷吉奥 演员: Lou Dobbs / 泰德·科佩尔
其它标题: 코야니스카시 / Koyaanisqatsi
1983年,受 IRS (Institute of Regional Study) 委托,导演雷吉奥拍出了一部非叙事性的电视片,在这基础上,Qatsi系列第一部惊世之作《失衡生活》(Koyaanisqatsi)应运而生。在得到了包括卢卡斯、科波拉等人的大力支持与推广之后,《失衡生活》在当时形成了轰动性的效果。"KOYAANISQATSI"是美国印第安族霍皮人的方言,意指失去平衡的生活。导演高夫瑞·雷吉奥在这部历时八年制作的记录片中采用了创新的电影语言,全片没有情节、角色及对白,完全依靠影像及配乐。
这就是耗时7年的惊世之作,在当年轰动一时的记录片《失去平衡的生活》。Koyaanisqatsi的片名出自印第安语,有疯狂、混乱、失去平衡、崩溃和另类生活的含义。此片的诞生历经波折,曾经遭遇严重的资金危机,幸而得到包括卢卡斯、科波拉等著名电影人的大力支持,为完成影片的拍摄工作,身为导演的天主教牧师雷吉奥还亲自兼职出租车司机长达5年之久。这部非叙事性记录片以全新的手法,将优美的自然影像、都市风景和快慢动作处理、双重曝光以及人类破坏环境的镜头并置剪接在一起,以纯粹画面蒙太奇的形式,自然的景物与工业社会所创造的人工景物进行鲜明的对比。导演以宗教式的关怀,控诉了工业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表达对人类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忧虑。影片没有对主题进行任何说教而是,采取了舒缓的方式进行表达,镜头和音乐开始在表达自然景象时都很缓慢,后来速度逐渐加快,画面出现汽车、飞机和忙碌得像蚂蚁一样到处乱闯的人群,巧妙地组成一首由动态影像和交响音乐构成的叙事诗。
2019年10月7日 看过
表面上没有进行任何说教,但是光是这些蒙太奇就已经把人类的丑陋嘴脸体现得淋漓尽致了…片头的那些风景好像甘肃啊😂
1980s 1983 CC Godfrey.Reggio documentary
人生七年3 (1977) 豆瓣 TMDB
21 Up
9.1 (91 个评分) 导演: 迈克尔·艾普特 演员: Bruce Balden / Jacqueline Bassett
其它标题: 21 Up / 人生七载之当我二十一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三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们,已经长到21岁。当年导演的初衷是批判英国社会阶层的不可改变性,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在时隔数十年之后,这一点初得印证。可生命的无偿又岂会就此止步。
本部系列纪录片,跨越半个世纪,史无前例地记录了真人版的“人生七年”。
斯坦利·库布里克:电影人生 (2001) 豆瓣 TMDB
Stanley Kubrick: A Life in Pictures
8.4 (28 个评分) 导演: Jan Harlan 演员: 汤姆·克鲁斯 / 肯·亚当
其它标题: Stanley Kubrick: A Life in Pictures
Scene Index:
1. Introduction
2. Early life
3. Photography
4. Day of the Fight
这是一部描写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生平的记录片……
“斯坦利·库布里克是一个绝顶天才的混蛋”——道格拉斯在《斯巴达克斯》首映式上对记者这么说。这句话也许是最能恰如其分地形容这位电影大师的最精辟的语言了。

1999年,库布里克去世。在他去世前没有几天,他刚刚完成了汤姆·克鲁斯和尼克·基德曼出演的伦理片《大开眼界》。17天后,在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晚会上,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主持放映了一段3分钟长的库布里克电影集锦,以肯定库布里克对电影艺术的贡献以及表示大众和学院对其逝世的哀悼。在这之后,斯皮尔伯格接手了库布里克编剧并完成分镜头脚本绘制工作的《人工智能》的拍摄。大师的精神和理念,就这么被继承了下来。

《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人生》全方位地回顾了库布里克整个电影生涯,,并由汤姆·克鲁斯担任解说。库布里克一生只拍摄了18部影片,这和他所获得的荣誉似乎有些不相称,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库布里克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人生》就仔细分析了这18部影片,并以此为线索,为我们展示出了大师创作过程。
拾穗者 (2000) 豆瓣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9.2 (171 个评分)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演员: Bodan Litnanski / 阿涅斯·瓦尔达
其它标题: La vita è un raccolto /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年过七旬的阿涅斯·瓦尔达带着数码摄像机在法国的城市和乡村“闲逛”的过程中,拍摄了一些关于当今时代法国拾荒者们的影像:流浪汉和生活贫困的人为维持生计拣拾各种生活必需品,艺术家们从废铜烂铁堆里寻找创造艺术作品的原料,喜欢拾荒的人的动机是出于反对浪费的品德。除了拾荒,影片还有一条游离于主线之外的副线,表现了一些表面看来与拾荒毫不相干、其实关系密切的人和事,比如采访一位兼做心理医生的葡萄园主,与发明电影的先驱者之一马莱的后代谈论电影问题。此外,本片还是一幅影片作者的自画像,瓦尔达不时从镜头后面走到镜头前面,即使当她在镜头后面时也有意地适度表现自己,而且有些镜头是她亲自拍摄的。
这部受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名画《拾穗者》启发而拍摄的纪录片,描绘了法国当今时代的拾荒者形象。在瓦尔达看来,形形色色的拾荒者大致分为三类:“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被生活所迫,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是艺术家,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喜欢拾荒。”本片的完整片名是“拾荒者们和女拾荒者”,其中“女拾荒者”是指瓦尔达本人。影片中的所有人都在拾荒,瓦尔达本人也是拾荒,她在拣拾被人遗忘的记忆。本片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瓦尔达创作了一部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实验性数码纪录片,而且表现在影片作者巧妙地把握了“唯我”与“主观”以及电影作者的“自我”与被拍摄的社会现实中的“别人”之间的细微界限。这部影片是用DV拍摄的,然后扩转成35毫米电影胶片发行,曾经在30个月的时间里获得过30个奖。(
华氏9/11 (2004) TMDB Min reol Eggplant.place 豆瓣
Fahrenheit 9/11
7.8 (121 个评分) 导演: 迈克尔·摩尔 演员: 本·阿弗莱克 / 斯蒂夫·旺达
其它标题: Fahrenheit 9/11 / 华氏九一一
一部记述伊拉克战争前后美国情势的纪录片。美国因何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为何乐于卷入战争?乔治布什的政策与9•11事件的爆发有何联系?而他和本•拉登之间关系怎样演变至宿敌?片中用真实的历史场景,从某个侧面提供了一种解读方式。
除了关注美国国内,镜头也对准了伊拉克战场。厌倦了战争的美国士兵、被耻笑的伊拉克俘虏、饱受战乱之苦的当地人民,人人都在这场战争遭受着不同的痛苦和煎熬。美军家中的善良母亲,准备去前线服役的热血青年,都对布什的政策、对伊拉克战争,开始沉重的思考。
2017年11月27日 看过
充满偏见的故事片,用力过度的剪辑基本可以当作搞笑片来看,充分说明了历史书写能有多离谱……
2004 MichaelMoore documentary 政治 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