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edelic
If I'm in Love with You 豆瓣
7.7 (21 个评分) TOW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21年5月19日 出版发行: Maybe Mars
《If I am in Love with You》像一剂黯淡的香水,它能舒缓地融入你的一呼一吸之间,在不经意间使周围充满迷幻异香。如果你稍加留意,它便将你从现实中抽离,进入余音袅袅的冷调幻境。
半念白式的唱腔透过层层雾气,仿佛诗人醉倒在月光沙漠上说的梦话;吉他时而冰冷地绘下画龙点睛之精彩乐句,时而化作充满荒诞美学的Riff娓娓道来;萦绕于半空的合成器为整个幻境勾勒出金色边框,反射出的泛光迷了双眼;简易设置的老式模拟鼓机声响则展示着稳扎稳打的神经脉络,在 TOW 所描绘的光怪陆离世界中,事物围绕着它婉转有机地生长。
2016年,TOW 成立于北京,成员为杨帆和刘舸。
从北京朋克时期的挂在盒子上和哎吆乐队,到 D-22 时期的 Ourself Beside Me 与 The Molds,二人的多年的音乐生涯和审美转变是如此的接近。从2006年就相互结识并成为“琴友”的他们,经过十年的漫长时光才组成 TOW,但这份无间的默契早在十余年前就深埋在二人之间了。对他们来说,TOW 是二人对于乐队组成形式的最新探索,也是二人将彼此多年音乐经验进行提纯,凝聚精华所汇成的联合精酿。
两个以旋律为主导的乐队核心人物碰到一起,代表着 TOW 的作品从来都不会缺失美妙的旋律,这从专辑同名开篇曲目就不折不扣的展露出来。不过,可别急着沉迷于那略有俏皮意味的开篇曲,它在曲目结尾处已经预示了接下来阴雨绵绵的景象。或是一部留下疤痕的悲剧,或是一场气数已尽的游戏,或是醉倒在被虚度的明天,又或是对往事残影的爱恨交织,它们是一扇灰暗的大门,TOW 用手中的乐器为它涂上了色彩,等你去开启。
专辑《If I am in Love with You》的创作/录制/混音均于杨帆的家中完成,由来自大洋彼岸 The Brian Jonestown Massacre 乐队的吉他手 Ricky Maymi 担任制作人,母带制作依然是来自杨帆个人专辑《What Happened After 1,001 Nights?》的母带师 Garrett Haines。
在创作角度上,杨帆在此专辑中首次尝试先用音色去创作动机,而非根据内容框架寻找音色。吉他、鼓机、合成器,虽然杨帆在专辑中使用的乐器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在家中随手拿起的设备,但从她独特的语境所道出,这些声音便被赋予了不可名状的神秘气息。而刘舸随后加入创作后,歌曲更是被调和出了颇具张力的浪人气质,在曼妙的旋律中注入了更加阴沉的色彩。
对杨帆来说,《If I am in Love with You》是对自己目前音乐生涯的一次小结,专辑中收录的7首歌曲分别隐秘地记录了她与刘舸共同经历的七个不同时期,每首歌不同的情绪气质则作为线索串联起了整张专辑。
给迷幻音乐增添冷艳的想象力,将冲浪摇滚用舒缓的方式展开,把情歌注入浓郁的 Cult 色彩……当今敏的《红辣椒》交到了昆汀手上,我们便得到了 TOW。
Wish You Were Here 豆瓣
8.2 (8 个评分)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75年1月1日
20分钟的歌曲再加上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所组成的这部专辑依旧是根系于他们早期的 "Atom Heart Mother Suite" 和 "Echoes" 等这些作品,但我们宁愿看到另一种 Pink Floyd 的音乐风格。"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的歌词完全是在赞美与称颂 Barrett 的聪明以及作为对其后来的隐退发出的一曲挽歌。整首歌曲由9段组成,而专辑选用了前面的5首片段作为整部专辑的开篇。对于该曲你往往最先可能被 Gilmour 忧伤的吉他主奏所打动,不过贯穿全曲的确是 Wright 有史以来最出色的键盘演奏,当然萨克斯演奏家 Dick Parry 如同在 Dark Side 中一样做了精彩的表演;而后面的4首片段则作为专辑的结束曲,伴随着风声以及David Gilmour 吉他的咆哮声和他的呐喊声中开始,并最终在波涛汹涌般的键盘声中逐渐结束整部专辑。本来该曲是作为一个整体演出的,但在1975年却被一分为二了。毫无疑问的是,这首歌曲就是针对并间接地回顾了 Pink Floyd 音乐历程上的第一个变故 —— 乐团创史人 Syd Barrett 中途离开乐队。1975年7月5日,当乐队录制完毕而进行混音制作阶段工作的时候,有一个陌生人来到录音室外面默默地看着里面工作的乐队成员,他就是 Syd Barrett。可惜当时他并不知道这部专辑就是题献给他的,在匆忙一瞥后,人们从此再也没在公共场合见到他。
The Doors 豆瓣
9.5 (224 个评分) The Door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67年1月4日 出版发行: WEA International
The Doors乐队于1965,在洛杉机成立,乐队成员是歌手JimMorrison、键盘手Day Manzarek、吉他手Robbie Krieger和鼓手John Densnore。乐队的倡导者Morrison为乐队取了“The Doors”的名字。同年,The Doors因为Morrison的《末日》而结识了Love乐队的歌手Arthur Lee, 由他引荐给了Joc Holzmen的Elektra唱片公司,并签约于该公司。

1967年1月,乐队首张专辑《The Doors》推出,立即在歌坛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仅很快打入排行首,并且停留121周之久也为之罕见,专辑中《燃起我的心火》和《结束》两首主打歌曲更是精妙之作,充分展示了乐队乐手精湛的技艺及Morrison非凡的创作才华。7月,《燃起我的火》,精炼后又作为单曲发行,100多万张的销量使The Doors乐队成为世界一流的摇滚乐队.
永远的改变 豆瓣
9.0 (56 个评分) Love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6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lektra / Wea
Forever Changes is the third album by American rock band Love, released by Elektra Records in November 1967. In 2003, Rolling Stone magazine ranked Forever Changes 40th in its list of the 500 greatest albums of all time.The album was inducted into the Grammy Hall of Fame in 2008. It was entered into the National Recording Registry in May 2012.
2020年2月19日 听过
我是终于懂了迷幻摇滚为什么迷幻了…这声道太骚了
1960s 1967 60s Folk Love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豆瓣 豆瓣 豆瓣 豆瓣 豆瓣 豆瓣 豆瓣 Eggplant.place 豆瓣 Eggplant.place Spotify
9.5 (572 个评分) Pink Floyd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73年3月1日 出版发行: (P) 2016 The copyright in this sound recording is owned by Pink Floyd Music Ltd., marketed and distributed by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作为英国最成功且最具长久生命力的前卫摇滚乐团和迷幻音乐的较早实践者,Pink Floyd 所呈现出的那种与60年代中期污浊的摇滚乐坛形成鲜明对照的未被污染的个性,均体现在这张具有外太空概念的概念专辑中,作为他们发布的第9部专辑,[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由6首歌曲加4首音乐背景效果音乐,采用不停顿的方式连续演绎,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
专辑中,[Breathe]表达了一种无助的心态,[Time]则表现的是对光明虚度的追悔和对故乡的眷恋,[Money]则鞭策了金钱至上的思想。[Us And Them]是全碟旋律最优美的一首歌,歌词虽简单但内涵却很深奥,其深刻地提出了反战宣言。[Brain Damage]中通过讲述了一个行为与众不同的人,借以讽刺那些所谓的“正常人”。这个实际清醒的人为世俗所不容,只能在"月影"才能看见他,这是整张唱片的精神所在。最后的结束曲[Eclipse]在罗列了一大堆普通人经历过的事情后在结尾说到“每件事情在太阳下谐和一致,但太阳却被月亮遮蔽了”,表达出一种苍凉的哀愁和无奈。
Wish You Were Here 豆瓣
9.5 (332 个评分) Pink Floyd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7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MI
20分钟的歌曲再加上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所组成的这部专辑依旧是根系于他们早期的 "Atom Heart Mother Suite" 和 "Echoes" 等这些作品,但我们宁愿看到另一种 Pink Floyd 的音乐风格。"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的歌词完全是在赞美与称颂 Barrett 的聪明以及作为对其后来的隐退发出的一曲挽歌。整首歌曲由9段组成,而专辑选用了前面的5首片段作为整部专辑的开篇。对于该曲你往往最先可能被 Gilmour 忧伤的吉他主奏所打动,不过贯穿全曲的确是 Wright 有史以来最出色的键盘演奏,当然萨克斯演奏家 Dick Parry 如同在 Dark Side 中一样做了精彩的表演;而后面的4首片段则作为专辑的结束曲,伴随着风声以及David Gilmour 吉他的咆哮声和他的呐喊声中开始,并最终在波涛汹涌般的键盘声中逐渐结束整部专辑。本来该曲是作为一个整体演出的,但在1975年却被一分为二了。毫无疑问的是,这首歌曲就是针对并间接地回顾了 Pink Floyd 音乐历程上的第一个变故 —— 乐团创史人 Syd Barrett 中途离开乐队。1975年7月5日,当乐队录制完毕而进行混音制作阶段工作的时候,有一个陌生人来到录音室外面默默地看着里面工作的乐队成员,他就是 Syd Barrett。可惜当时他并不知道这部专辑就是题献给他的,在匆忙一瞥后,人们从此再也没在公共场合见到他。
在 VSC3 合成器极富规律的伴奏下,伴随着重复回声的组合引出了 "Welcome To The Machine" 开头的那部分音节,由此开始了一个针对当时音乐圈中广泛存在的“对金钱的追逐超过了对音乐制作创新的追求”现象的辛辣的讽刺,而将歌手 Roy Harper 引入并演唱 "Have A Cigar" 则似乎是 Waters 的耻辱,但当时在录制此曲的时候,本应担任主唱的 Waters 嗓子出了问题而无法正常演唱,刚巧他的朋友 Roy Harper 也同期在同一录音室录制别的作品,于是 Waters 便请他的朋友演唱了这首对唱片录音工业辛辣讽刺的歌曲,不过后来 Waters 对这个决定也无不抱怨说“not because he did it badly...it just isn't us anymore”。歌曲里面有一句歌词“Which one's Pink?”其实来自于一位对他们一无所知的美国唱片公司董事询问乐队时愚蠢的提问,后来在演唱会上,Waters 将这句话印到自己的T恤上。
唱片的标题曲 WISH YOU WERE HERE 同样也是针对 Syd Barrett,但也是 Roger Waters 对于徘徊在乐队成功的四周围的贪婪所进行的斗争中所感受到的紧张感,而根植于贯穿 Wish You Were Here 专辑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觉醒的主题不断的滋生发展并最终在后来的 The Wall 中萌发壮大。古典/爵士小提琴手 Stephane Grapelli 参加了该曲的录制,也就是全曲结束时那几个小节的风声的合成音响效果的录音。而歌曲的管弦乐片段其实是截取于 Tchaikovsky 的第四交响曲的录音。本曲以后成为乐队巡回演唱会上的保留曲目,即使是 Waters 离开乐队后,无论乐团还是他依旧喜欢在各自的演出中演唱它。
WISH YOU WERE HERE 专辑于75年9月27日进入美国排行榜并名列12位,并于10月4日升至榜首。而在英国,发行后第一周便荣登榜首,不过这要感谢提前预售的25万张唱片的功劳。Wish 专辑也是在他们离开了与之合作多年的 Capitol 唱片公司,并自组 Pink Floyd Music 公司后制作的第一部作品,另外他们将其作品改委由 Columbia 唱片公司发行而不是老东家EMI公司了。或许是因为上一张作品反映太好,它多少显得这张专辑有些失色,乐评家的评论甚至也仅以“了无长进”一笔带过。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张唱片,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商业化倾向的表现,但在音乐创作的本质上,它仍然够资格称得上是一张质量均佳的好作品。
这张专辑在滚石杂志选出的500张历代最强专辑中排名第20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