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
这样学习最有效3 豆瓣
作者: 戴维思 南海出版公司 2003
信息浩瀚如海,文件堆积如山,知识爆炸的时代,怎样游刃有余?
《这样学习最有效3:戴维思的超效阅读法》让你一目十行,过目成诵!
本书文字生动、道理浅见,营造了一种面对面交流的气氛。作为"学习大师",戴维思深谙学习之道,在指导读者之时,注意由浅入深、谆谆善诱,也时时启发读者积极思考,检视个人的阅读习惯,针对个人情况制定学习策略,"举一反三"、有效学习。学习方法源自学习的过程,关键在于反思和总结,戴维思的超效阅读法,让你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而舒适。作为大众学习类图书,本书集理论性与实用性为一身,是学习阅读的必读之书。
娱乐至死 童年的消逝 豆瓣 谷歌图书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
8.8 (4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尼尔·波兹曼 译者: 章艳 / 吴燕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5
《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里,波兹曼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这是一份精彩、有力、重要且难以辩驳的控诉书。在《童年的消逝》里,波兹曼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独创的论题,即童年的诞生,是因为新的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而在电视之类媒体的猛烈攻击下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娱乐,新闻和广告定位在10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这也是一份内容翔实、令人震惊的警世书。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年》中预占人们将会遭受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肯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外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作为新闻与传播学被广泛参阅和引用的经典,《娱乐至死》与《童年的消逝》想告诉人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 豆瓣
作者: 贝克 译者: 张新华 中信出版社 2009 - 7
《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讲述了:每一天,我们的身后都拖着一条由个人信息组成的长长的“尾巴”,这只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现代化的世界。我们——点击网页、 切换电视频道、驾车穿过自动收费站、 用信用卡购物、使用手机, 而雅虎、Google这样的公司,正在以平均每人、每月2500条信息的速度,捕获我们的详细数据。是谁在关注这些数据?他们打算用这些数据来干吗?这正是美国《新闻周刊》资深记者斯蒂芬·贝克在这本极具魅惑力的书里所探究的问题,而他的回答既让人惊讶,又令人不安。一群新兴的数学精英,正千方百计地以惊人的准确性,剖析我们的每个举动,预测我们的行动计划。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我们买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与谁坠入爱河的人间风光尽收眼底,就是为了巧妙地操控我们的行为。在这本汇聚数字报告和分析的力作里,斯蒂芬·贝克展示了一个我们正在进入的鲜活的世界,告诉我们谁在支配人类。数字科学家渗透了人世间的每个领域,将我们描绘为工薪族、购物者、选民、博主、潜藏的恐怖分子、病患者,甚至是恋人。他们在公司洞察我们的电子邮件和电话记录,来推测有多少员工真正在为公司的盈利添砖加瓦。他们分析我们的购买行为,以搞清我们是在节衣缩食、瘦身,还是有新的理财计划。从IBM、Google、保险公司到奥巴马竞选团队,莫不重金礼聘身怀绝技的“数字搜客”,从一大堆数字符码中过滤出宝贵的趋势和观点……。
我对你错 豆瓣
作者: (英)博诺 译者: 冯杨 2008 - 11
为什么当代社会中的许多关键问题都无法解决?
在本书中,通过《我对你错》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书名,世界创新思维大师爱德华·德·博诺向读者充分暴露了人类过分依赖传统逻辑思维而导致的不足和弊端。他指出,传统思维虽然曾经为人类收获了累累硕果,但如今已经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诸多紧迫问题,也无法更好地帮助我们应对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个人生活中的重重困局。改变势在必行,一场新的文艺复兴已经悄然开启。
德·博诺认为,在传统思维中,人们拥有的是“岩石逻辑”——岩石具有固定的形状,它坚硬、棱角分明、很难变形。这形象地揭示了取决于二分法的传统逻辑思维系统的特征,即强调对,错、是,非、高兴/伤心、有罪,无辜的“刀刃区分”。这种冲突性的思维模式必然导致僵化和对立,无法适应今天快速变化的世界。
而在本书中,德·博诺将人类的大脑描述了为一个可以自我组织的信息系统,它能使感知、记忆和人生经验等在我们的思考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减少对逻辑、推理及争辩的依靠。透过大脑独特的运作方式,德·博诺提出了“水的逻辑”——水是流动变化的,我们关注的不是水“是”什么,而是水将“流向”何方。水的逻辑不具有绝对性,而是会随着环境和情景的改变而改变。德·博诺希望能用这种建立在感知基础上的“水的逻辑”,代替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富于对立性的“岩石逻辑”。
寻找一种具有调适性而非冲突性,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非千篇一律、模式化的方法,并引领人们走向更有成效、更具建设性的文明,这正是本书的最终目的和最大价值所在。
本书综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知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事务、世界冲突和个人生活等方面的核心话题,因此得到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倾心推荐,不愧为一部大师级的经典著作。
电影的力量 豆瓣
作者: 霍华德·苏伯 译者: 周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10
《电影的力量》改变你看待电影的方式,甚至会因此改变你看待人生的方式。是什么让一部电影令人难忘、成为经典?哪些主题在广受欢迎的经典电影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你手中的这本从A到W的手册既不是一本标准的一板一眼的电影批评,也不是为编剧或作家、导演新手们制定的愚昧武断的创作章程,它凝聚了作者多年授课生涯积累的大量概念、理念和洞察,浓缩着组成令人感动的电影内容的关键性元素。以《电影的力量》为工具,你会和才华横溢的霍华德·苏伯一同跳脱窠臼、挣开桎梏重新考察电影,洞悉一部电影好坏究竟奥妙何在。罗塞塔石碑引领人类破解古埃及神秘文字,霍华德·苏伯为我们破译经典电影故事的神奇密码。因为他让我们明白,构思故事的智慧跟生活的智慧一样,创造经典电影的法则和创造意义非凡的人生的法则一样。
幸福的方法 豆瓣
The Question of Happiness: On Finding Meaning, Pleasure, and the Ultimate Currency
8.2 (12 个评分) 作者: (以)泰勒•本-沙哈尔 译者: 汪冰 / 刘骏杰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 - 10
你幸福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有的人只追求眼前的享乐,不关心未来的幸福;有的人历经坎坷,抱怨世态炎凉,放弃了寻找幸福;有的人拥有财富、地位和名望,但内心仍然感受不到幸福;有的人奔波劳碌,把快乐的期望放在未来,却无法享受当下的幸福;今天,从西方到东方,在物质日益丰富的同时,许多人精神迷失;“郁闷”成了人们的口头禅;我们身边的郁抑症患者急剧增加;多少无助的心灵在痛苦中徘徊和挣扎。
有关“幸福”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本书用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和传统智慧精华,教给你提升幸福指数的方法。成千上万的哈佛学生通过泰勒博士的课程,找到了快乐、幸福和持久的满足感。那么你呢?
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读这本书,按书中的方法去思考和坚持练习,你便开始踏上了获得持久快乐、幸福和满足感的旅程。
本书目前已被翻译成16 种文字在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给饱受忧郁和心灵困惑折磨的人们带来福祉,使他们轻松获得了追求幸福和持久满足感的方法。
本书读者群:本书适用于所有想追求幸福生活、获得长久满足感并提高幸福指数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人们;尤其适用于情绪忧郁、对生活不自信、对未来不报希望、有悲观倾向的人们;同时也适用于对积极心理学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心理学爱好者、心理学专业教师学生,以及心理治疗从业人员。
太阳马戏团的魔力 豆瓣
作者: [加]林恩·休厄德等 译者: 谢凯蒂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 6
《太阳马戏团的魔力》中经纪人弗兰克为了躲开一场无聊的会议,他意外闯进太阳马戏团……种种发现,不仅揭开了太阳马戏团能够不断创造惊奇的秘密,也使弗兰克获得了全新的生命力。加入这场探索之旅吧,你也将发现自己的太阳魔力。
当生活遇见经济学 豆瓣
EconoPower: How a New Generation of Economists Is Transforming the World
作者: 马克·史库森 译者: 王跃红 中信出版社 2010 - 1
《当生活遇见经济学》内容简介:在1930年大萧条开始之初,凯恩斯就曾倡导,经济学家们应该从他们的象牙塔中走出来,成为一个更有价值、更合格的经济学人,“就像那些牙科医生一样”。但是,就算是凯恩斯自己当时没意识到这些经济领域里的年轻开拓者能走多远,他们也已经在一点点地改变我们生活的维度。
基于行为经济学家的突破性研究,《当生活遇见经济学》提供了诸如储蓄、投资、养老和赚钱等方面的实用建议,并展示了经济学家在解决国际、国内社会问题方面的能力,从交通阻塞、医疗保健、公共教育、犯罪、拍卖等领域,再到贫穷、不平等、污染、全球变暖、人口增长、全球化、军事冲突以及宗教战争等问题,不一而足。
史库森让我们知道,经济学家是如何从撰写抽象的学术论文和书籍中摆脱出来,转而将经济理论应用到现实世界中的,他们有的自己经营公司,有的为公司提供顾问服务,有的在政府任职。史库森说,经济学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可以影响一国的财富,究竟是好是坏,要看其遵守或者违反基本经济准则的程度。书中提到这些基本的经济准则包括责任、成本收益分析、投资以及企业家精神等。如果能理解并很好地融合这些经济准则,个人、公司以及政府就能做出更好的决策。为了证明这一点,融合对国内和国际上热门议题的探讨,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多位顶级经济学家的例子。
不管经济学家是否屡遭诟病,也不管是否应该将他们置于神坛之上,我们在这本书中看到的都是真实世界中的经济学人。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Fisher Investments on Energy
2010年12月19日 已读
经济学通俗读物 不过涉及的内容很多 有很多宏观的事关国民生活的内容 个体也能从中了解很多知识
ca economy popular
寻路中国 豆瓣 豆瓣
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
9.2 (36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
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单在北京一地,每天申领驾照的新人就有一千多,其中有好几年,乘用车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政府在乡村所铺设的公路里程数,就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量。
《寻路中国》一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它首先叙述了我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另一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在这里,我特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的变化经历;最后,则是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寻路中国》是我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它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如前两本书那样,它研究中国的核心议题,但并不通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实现这个目的,也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分析。它相信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我经常在一地连续呆上数月、甚至数年,跟踪变化。我不会仅仅听主人公自己讲述,我会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故事在我面前一点点展开。
这三本书横跨了我的中国十年,从1996至2007。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处于世纪之交的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正是在这十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开始增大。更重要的是,这是邓小平去世后的第一个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历史的面貌开始变化,大规模的政治事件与强力领袖开始从中退却。相反,中国巨变的推动者变成了普通人——走向城市的农民、边学边干的企业家,他们的能量与决心是过去这十年中的决定因素。从《江城》到《甲骨文》再到《寻路中国》,我所讲述的都是他们的故事。
2012年2月10日 已读
很珍贵的一次体验 无论对何伟亲历的长城探险 边塞幽居 都市游荡或者工厂巡回 还是对我的阅读 以及在文字中看见与理解当下时代的中国社会 家庭的发展 变迁及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描绘的生活因视角的不同而折射出荒诞性 但反倒为这一切增添了真实感
ca essay society travel
简单的逻辑学 豆瓣
7.3 (12 个评分) 作者: 麦克伦尼 译者: 赵明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1
 “成为优秀咨询顾问有五本必读图书,第一本就是《简单的逻辑学》”
 香港中文大学推荐的40本英文经典著作之一
 广受哈佛大学教授和学生的欢迎
我们知道有些人平时表现得非常聪明伶俐,但是逻辑性却不是很突出。他们有逻辑思考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显然还没有成为本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从来没有被系统地培训过,这是他们所受教育中的缺陷。实际上,逻辑学是教育的真正支柱,但是目前在学校里它却很少被提及。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对门外汉或是初学者来说,本书都有切实的帮助。这本书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逻辑学的初步知识和基本技巧。
这是本小书。之所以说它小,第一是因为本书确实不厚,与市面上长篇宏论的大部头相比,它确实很小;第二是因为阅读本书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可读性很强。其内容并不艰难晦涩,作者尽可能采用最直白的语言来解释逻辑中的基本原理、观点、产生谬误的原因、谬误的形式等等基础的逻辑问题。
逻辑,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宽广、深奥、精彩纷呈的领域,这本书既没有刻板的理论论述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这是一本现实应用的指南,对那些初次接触逻辑的人介绍逻辑的基本原理。《简单的逻辑学》期待造就实践者,而不是理论家。
本书将逻辑分为五部分,就是书中的五个章节,每一章节以前一章节的知识为基础。第一章是准备,为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而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第二三章是逻辑的核心,如何建立正确的逻辑思考。第二章阐述了引导逻辑思考的基础事实,第三章重点是“论证—逻辑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第四章,探讨导致非逻辑思考的态度及思维模式。最后一章,第五章围绕“谬误—非逻辑思考”的细节展开。
2011年9月4日 已读
一册很薄的书 以不枯燥乃至还有些意思的方式道出了逻辑学的基本知识 更重要的 本书将很多逻辑误区很好地归类和指出 也不失为我们去规避思维陷阱和做无益争论的警醒。本书属于基础的 普及型读物。如果配合一些专业书阅读的话 效果或许更好些
ca logic popular thinking
让天赋自由 豆瓣
The Element - How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
作者: [美]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 著 译者: 申志兵 中信出版社 2009
本书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轶闻趣事,有不同人士的不同人生经历:从保罗•麦卡特尼到《辛普森一家》的创作者麦特•格罗宁,从梅格•瑞恩到列侬,从著名作家阿丽安娜•哈芬顿到有名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
但是这本书的真正主角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
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那些一流的成功人士,他们的荣耀并不值得你我艳羡,事实上,他们的人生还远没有达到一帆风顺的境界,他们成功过但也失败过,可以说他们没有一个人的生活堪称完美。但无论如何,这些一流的成功人士都曾经历过一个阶段的完美生活,在这个完美的阶段,他们因为发现自己的潜力而让自己的事业加速发展。而这,就是你我需要努力做到的。那些一流的成功人士最值得你我艳羡的,应该是他们找到了真实的自我。
本书是一首有关人类天赋和人类激情的赞美诗,也是一首对人类卓越的发展潜能的颂歌。它告诉我们什么情况能够人尽其才,什么情况会使人类的潜能消退,告诉我们该怎样利用现有的时光,如何在一个完全竞争的未知世界争取到唯一成功的可能。
名人热评
肯•罗宾逊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家伙,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看透你的内心,但肯•罗宾逊却是其中一个,所以他能让你觉得轻松和愉快。我很荣幸能在本书中成为一个角色,是他认为掌握了成功点(Element)的人之一。读他的书能让我们知道怎样做最好的自己。
——《歌剧魅影》和《猫》的舞蹈指导 吉莉安•莱尼
这个世界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我们的机构、我们的学校以及我们的思想却被以往的习惯束缚,其结果就是人类众多天赋的白白浪费。《让天赋自由》以热情洋溢的语言和令人信服的观点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待自己,让我们知道怎样面对未来。
——《未来的革命》、《财富的革命》作者 阿尔文•托夫勒
《让天赋自由》让你终生受益,它帮助你发现最好的自己。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们能读到那些发现了自我的人士,读到他们那令人着迷的奇闻轶事和他们的真实生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 史蒂芬•柯维
2011年9月21日 已读
作者提出一个“天命”的概念 其实就是通过自己的用心体会 遇到的导师的指点 从而发现自己喜欢做和擅长做的之间的完美结合。励志型 提及很多现当代人物的精彩故事。觉得此书对于教育者能有所启示来着
ca education self-improve
社会心理学的邀请 豆瓣
作者: 戴尔·米勒 译者: 汪丽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社会有心理吗?为什么说我们是社会动物?为什么人们会照他们说的和做的那样去说去做?为什么人经常言行不一?为什么人们在私下及公开场合的表现会有那么大反差?社会心理学中多数引人注目的研究或理论,都与人们的言行与其私下感受相矛盾这一情形的因果有关,而社会心理学的使命就是阐明形形色色的社会体验——从日常生活中那些人人都会注意到的事情,到那些骇世惊俗的常人不为之举。《社会心理学的邀请》以“自我审查”为中心,除了提供一个对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介绍之外,还提供了对自我审查及其动机、形式、结果的分析,阐明了自我审查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011年9月29日 已读
忽然觉得 读社会心理学的书 让自己变得更加勇敢。不一定是看透种种行为表象之下的心的运作 却至少能有所了解。理论是围绕“自我审查”为主题的生活现状探讨 涉及到的很多过往的心理学实验让讲解很明了 不错
ca society 心理学
本能 豆瓣
mean genes
6.8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特里·伯纳姆 译者: 李存娜 中信出版社 2009 - 10
《本能: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内容简介:也许我们绝对信任自己的理智,但是,如果我们能理性地支配自己的生活,那为什么我们的一些决定又常常与我们的愿望背道而驰:我们希望控制过度的消费,但我们却带着信用卡随时疯狂花钱;我们期望忠贞不渝的婚姻,但我们却常受着背叛婚姻的诱惑;我们知道应该远离毒品,但很多人依旧执着地寻求毒品的刺激。
为什么我们的行为总要和我们的理性过不去?为什么我们总难控制自己的行为?把生物学、心理学应用于经济学分析的领军人物特里•伯纳姆和生物学家杰伊•费伦在这本行为学的经典力作中给我们寻到了答案:不是我们的理智故意和我们闹别扭,而是这个时代实在变化太快。
我们生活在知识丰富的信息时代,但我们体内却依旧保留着大量远古人类遗传下来的基因。我们其实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洞穴男”或者“洞穴女”,还受着来自动物的原始的诱惑:贪婪、喜欢冒险、不忠或者好斗。
这绝不是对我们现代人理智的诬蔑,而是一种关怀。《本能: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是透视我们现代人身上弱点的一面透镜,通过这面透镜,我们能够更精确地观察我们所处的世界,以便在人类的本能控制我们之前先下手为强。这样,我们就会生活得更心满意足。
2011年10月14日 已读
本书意图通过生物进化论的视角来解释当代人类社会中所存在的吸毒 赌博 疯狂购物、赌博等看似情绪性或者心理缺陷的现象背后的源起。并针对特定现象 提出了一些简要的克制、解决方案——至少我觉得如此。尤其 当你学会去了解一个坏习惯为什么反复出现的动因与运作过程 也就越有耐心和勇气去克服去改变。真相使人勇敢。
ca popular sociology
积极思考的力量 豆瓣
作者: 斯科特・W・文特雷拉 译者: 汤力群 中信出版社 2002 - 10
★ 本书最大的优点是,书中许多实用而有效的办法适合任何级别、任何部门、任何职务的企业界人士;★ 本书会将人们的消极行为转化成积极的行动,使你战胜最艰难的挑战,赢得最积极最有利的结果;★ 本书的许多新思想都是受诺曼·文森特·皮尔的最畅销著作《积极思考就是力量》启发而来,皮尔的这本书已被译成42种语言,卖出了220万册;
2011年11月11日 已读
自我完善自助读物。着重讲解了通过培养积极思维,减少负面情绪,从而来达到对于工作和生活更好地掌控的方法。前半部分是理论,尤其是思维运作模式的介绍,而后则是对于积极思考者热情、乐观、信念、决心等十个重要品格的特征和培养的建议。
ca management selfeducation thinking
跑步圣经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希恩 译者: 郭佳 国际文化 2007 - 1
《跑步圣经》曾连续14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被全球跑步爱好者公认为跑步界的“哲学圣经”。
乔治·希恩博士给我们讲述了他中年的运动经验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他选择跑步作为强身健体的主要方式,并从更深层次讲述了由跑步带来的各种身体上的追求。他认为身体本身也有“思维”,这种思维“来源于运动又高于运动”,因为只有“运动的生命”才能保证我们精力充沛地去迎接每天的挑战。即“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如果你找到了适合你的运动方式,那么你就在探索自身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乔治·希恩不仅汲取了不同时期伟大思想家和运动者的经验,同时还将其精华与自己的运动哲学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给我们解释了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有关训练、防止受伤和运动竞技方面的知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运动的大门,并且将我们带入他的“运动生命”。
如果运动者接受了锻炼与运动方面的测试,那么“有一天他终究会醒悟,他所看到的也不仅仅是单纯的运动规则,而是它所带来的情感与真理,同时这种情感和真理会让人类真正地从自身束缚中解脱出来”。
2012年5月11日 已读
相信热爱跑步的人 都会喜欢这样一本书——它让跑步者更爱护自己 更理解自己 也更懂得自己所站立与奔跑着的跑道上 充满着感动与智慧 哪怕那儿也有绝不少于此的漫长孤独 挫折和艰难。虽然自己跑得疏懒 但是读得真的很温暖
ca health life
如何轻松举起大象 豆瓣
作者: 琼斯•劳福林(Jones Loflin) / 托德•慕斯格(Todd Musig) 译者: 武岩 华夏出版社 2009 - 10
《如何轻松举起大象:用对时间做对事》一书讲述了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故事。主人公马克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可是时间却太少。他在重重压力之下即将崩溃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家人一起去看了一场马戏表演。在那里,他意外地和一位睿智的马戏表演指导进行了一次对话。临走时,他明白了一个简单却很有用的道理:试图把每件事都做好就像是同时要玩转几头大象——而那是不可能的。于是,马克开始以表演指导的思维方式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家庭和个人生活。他发现,一旦他改变了态度,并且遵循这个新朋友的指导,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变得轻松惬意了。
2011年11月28日 已读
一場表演里看出簡單生活的門道 我們應該如同一個表演指導一樣 善於調整我們自己的演出節目單 取得演出的成功。 讓陷入糾纏的狀態 讓失控的生活步入安寧與愉快
ca management selfeducation time
启动大脑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东尼·博赞 译者: 丁叶然 中信出版社 2009 - 6
《启动大脑》可以让您:认识大脑思维的无限性,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大脑,获得思考和学习的关键技巧,增强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寻实现大脑潜能的信心和技巧,并且超越自我。如何激活沉睡的大脑,激发人类更大的智力潜能呢?BBC的经典图书《启动大脑》介绍的自我增强型记忆矩阵(SEM3)可以让您轻松地记忆1万-5万个项目,并且能够训练和增强您的记忆力。
《启动大脑》畅销全球30多年,不断修订再版,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几亿人的大脑使用手册。本书将从人类认识大脑和使用大脑的过程中,提炼出大脑工作的本质,剖析大脑在记忆、阅读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工作原理,告诉我们如何驾驭大脑的操作引擎。
延伸阅读:
思维导图系列:博赞学习技巧
思维导图系列:快速阅读
思维导图系列丛书(套装共5册)
思维导图系列:思维导图系列: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系列:超级记忆
思维导图•商务篇1:思维导图在工作中的应用
2011年12月26日 已读
近乎快餐书 不过简洁之下观点倒不含糊 翻了一遍 结合自己的阅读还是有些启发的 主要是 阅读的过程中 有必要先总揽全篇 然后对于阅读时间及模块阅读的策略有一个大概的把握 同时确定好学习目标 这样在其后的阅读中有一个指向 并且就时间控制这方面也能有所把握 不至于停滞不前 更重要的是 确定之后 吸收特定知识 并与整体知识框架相联系 利于理解 也能使自己不陷入为了最大量获取知识而导致的效率低下 速度迟缓 大脑过负荷上。警钟
brain ca selfeducation think
Google时代的工作方法 豆瓣
6.3 (7 个评分) 作者: 【美】道格拉斯*梅里尔 詹姆斯*马丁 译者: 刘纯毅 中信出版社 2011 - 6
当今社会,节奏在加快,信息在饱和,到处都是超链接
你的时间和精力够用吗?!你的办公桌是不是经常乱七八糟?
你工作时注意力是不是经常分散?
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是不是经常会顾此失彼?你是不是整天感到忙乱不堪?
现在的你需要的就是这一本书!
互联网时代,哪家公司可以异军突起,成为全球互联网领域的标杆企业后,又做到了持续卓越?是Google。
而在Google公司里,哪一个人可以把公司的信息、运营数据管理得有条不紊?那一定是Google公司的首席信息官。
本书将为你展现的就是Google公司首席信息官高效的工作、生活管理技能,让你能够通过使用不计其数的新型数字工具和数字技术让工作和生活从此井井有条,不再忙乱不堪。
媒体评论:
◎《Google时代的工作方法》是一部开山之作,它引导你找到能适合自身独特个性的问题解决方案。作者睿智、客观,书中满是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
——《纽约时报》
◎ 道格拉斯•梅里尔的这本书简直是个奇迹:不长的篇幅,简短的步骤,他阐明了在一个信息太多、时间太少的世界上,如何变得精明强干、信心十足。
——《福布斯》
2012年2月21日 已读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如何以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方法来应对 使自己的生活能够保持有序和安然 作者提出了基于谷歌公司推出的众多优质服务来组织和运作自己的各项任务 其中一些模式和原则值得思考和遵循
ca selfeducation time work
旁观者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彼得·德鲁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 9
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珍藏版),ISBN:9787111280798,作者:(美)德鲁克(Drucker,P.F.) 著,廖月娟 译
2013年9月8日 已读
彼得·德魯克的回憶充滿驚奇 無疑 那些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只有奇遇可以稱呼的人生軌跡 也唯有讚歎。而一個個人生階段與一個個鮮活人物 還有為數眾多的故事交織之下 一個20世紀西方文化的圖景也延展開來。真可謂見微知著。
ca le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