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锵锵三人行 (1998) 豆瓣
9.7 (159 个评分) 导演: 毕蜂 演员: 窦文涛 / 孟广美
凤凰卫视中文台锵锵三人行,主持人窦文涛与两岸三地传媒界之精英名嘴,对每日热门新闻时间各抒己见。不追求问题答案的“正论”而是“俗人闲话”,融汇信息传播、制造乐趣、辨析事理于一身。
英国文化的七个时代 (2003) 豆瓣
Seven Ages of Britain
导演: Polly Morland / Paul Sen 演员: 大卫·丁布尔比
其它标题: Seven Ages of Britain / 英国艺术史
2018年2月15日 看过
以时间为线 历史事件为点铺开的英国文化小科普。跟着满头银发的老爷子在各个时代众多地点间穿梭 走走停停。很多经典的存在都被一一细数及讲述 傲娇的英国人啊。画面很明亮 近乎明媚的文化课。
2003 art bbc culture documentary
早餐中国 第一季 (2019) 豆瓣
7.5 (91 个评分) 导演: 王圣志
早餐,最具幸福感的存在。通过讲述县乡早餐摊的温情故事,这部百集美食短视频纪录片尝试在高速奔流的时代中寻找不变的存在。4月22日起每周一到周五8:00腾讯视频纪录片全网独播。
美国工厂 (2019) T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American Factory
8.1 (801 个评分) 导演: 史蒂文·博格纳尔 / 朱莉娅·赖克特 演员: 曹德旺 / 王河
其它标题: American Factory / American Factory
《美国工厂》是一部 Netflix 原创纪录片,由 Higher Ground Productions 和 Participant Media 出品,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并斩获艾美奖®的朱莉娅·赖克特和史蒂文·博格纳尔(《最后一辆车:通用王国的破产》《A Lion in the House》《正观“红色”》)打造。这部广受好评的电影深入研究了后工业时代的俄亥俄州,一位中国亿万富翁在当地一家废弃的通用汽车工厂中开设新工厂,并雇佣了 2000 名美国蓝领工人。随着高科技中国企业与美国工人阶级产生冲突,最初的希望和乐观遭受了挫折。
2019年8月24日 看过
Netflix 出品。所以说 地球村里 美国人与中国人还是相对最懂彼此的两伙人了。立场而言 取材与呈现 都还算一碗水端平 作为国人看得也没觉得有偏颇或袒护中美 企业或劳工任意一方的取向。这种客观 所带来的真实感 对于一部描绘跨国企业中两国文化 两个阶层 多种立场的人与事相互碰撞的影片时 是很不可多得的东西。尤其魔幻的是 无论是工人也好 工会也好 相对的两种价值观如何也罢 占据了一半篇幅讲述工人为工资 工作机会与安全的斗争 最终却以自动化流水线将开始取代大量岗位的开端来收尾。
2019 china culture documentary netflix
狼图腾 豆瓣 Goodreads
狼图腾
7.6 (295 个评分) 作者: 姜戎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 - 4
《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进而思考人类历史中那些迄今县置未解的一个个疑问:当年区区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横扫欧亚大陆?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深层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次次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从古至今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着一个从未中断的狼图腾文化?于是,我们不能不追思遥想,不能不面对我们曾经辉煌也曾经破碎的山河和历史发出叩问:我们口口声声自诩是炎黄子孙,可知“龙图腾”极有可能是从游牧民族的“狼图腾”演变而来?华厦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是否将从此揭秘?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
孤独六讲 豆瓣
7.3 (239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美学大师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六个面向阐释孤独美学,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可以说,蒋勋在本书中,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自序
情欲孤独
语言孤独
革命孤独
暴力孤独
思维孤独
伦理孤独
沧桑无语 豆瓣
作者: 王充闾 东方出版中心 1999 - 7
本书是著名散文作家王充闾将历史传统引向现实、以现代意识、独特视角对文化与人性予以双重关照而创作的系列历史大散文结集。
全书以广博的视野、雄浑的笔致,开掘自然、社会、人生的精深意蕴,从中获取超越性感悟;在敏锐的思辨之中,以冷隽深邃的史家目光审视存在的价值,诠释人生哲理意趣,体验审美情景;在注重诗性、理趣与历史感的有机结合的同时,充溢着对于人的命运、人性弱点、人类处境、生存价值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深度关怀,从而,在更深层面上把握具体的人生形态,揭橥心理结构的复杂性,以深刻的警示意味与批判精神,赢得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
西方文学史话 豆瓣
作者: 张良村等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0 - 3
《世界艺术史话》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业著作,也不是给专业人员读的。我们想以文学化的风格叙述艺术的历史,尽量保存艺术创造感性经验的丰富与鲜活,同时也希望介绍给大家一些关于不同艺术的发展线索、最基本的形式技巧知识。
菊与刀 豆瓣
作者: [美国] 鲁思·本尼迪克特 译者: 王南 / 唐晓鹏 华文出版社 2005 - 2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
二战之前,美国按正常的思维方式制定了对日本的外交政策,珍珠港事件宣告这些政策彻底失败。所以美国战时情报局委托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撰写有关研究日本民族性的报告,1946年公开出版,书名为《菊与刀》。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仍作为研究日本民族性的重要著作被人们广泛引用,显示出了悠久的学术生命力。
修正文库与新浪网联合推出的典藏本《菊与刀》,特请著名画家、日本美术史专家梅忠智先生遴选百余幅稀世珍藏的日本绘画,依照先后次序展示日本绘画的发展历程,为书中某些著名的论断寻找纯感性的印证。
奥林匹斯山之巅 豆瓣
作者: 伯特曼 译者: 韩松 复旦大学 2005 - 1
大帅哥布莱德•彼特领衔主演的《特洛伊》是否唤起了你对古希腊文明的无限神往?古希腊人应有尽有。他们敢爱敢恨,纵情生活,听从内心的热望,并创造了他们那个时代最先进、最受人尊崇的社会。时至今日,古希腊人文明所达到的高度仍然令人心醉神迷。本书将为你讲述那些最著名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并为您昭示如何将古希腊人的激情与卓越注入您的日常生活,善用古希腊智慧的八大支柱:人本主义、追求卓越、处世中庸、自知之明、理性主义、永远好奇、热爱自由、个人主义。
书中以鲜活的事例见证这些指导原则,这些事例取自古希腊历史与神话的丰厚遗产,包括英雄的传奇,历险、探索、自我发掘与个人的胜利。
娱乐至死 童年的消逝 豆瓣 谷歌图书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
8.8 (4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尼尔·波兹曼 译者: 章艳 / 吴燕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5
《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里,波兹曼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这是一份精彩、有力、重要且难以辩驳的控诉书。在《童年的消逝》里,波兹曼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独创的论题,即童年的诞生,是因为新的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而在电视之类媒体的猛烈攻击下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娱乐,新闻和广告定位在10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这也是一份内容翔实、令人震惊的警世书。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年》中预占人们将会遭受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肯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外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作为新闻与传播学被广泛参阅和引用的经典,《娱乐至死》与《童年的消逝》想告诉人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认得几个字 豆瓣 Goodreads
8.7 (59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8
89篇温馨逗趣之作,涵盖台版《认得几个字》+《送给孩子的字》
最终又落回于孩子们的生活情境。张大春渊博深厚的文字学和历史知识,以及浓浓的人文关怀,加上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言无忌,皆为这些我们看似熟悉的汉字做了既准确又生动,甚至有些意外的注解。而在小说家张大春的笔下,这些日常中父亲对儿女的教导、儿女与父亲的对谈也生出了无限的丰富乐趣,可谓既是有趣的家庭课堂,又是意味深长的情感教育。
“之所以误读、误写、误以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们对于认字这件事想得太简单。”张大春在书中告诉我们,认字不仅对孩子们重要,对每个自以为长大了的大人同样重要。从我们熟之又熟的口头禅,到当红组合“纵贯线”的歌词,张大春悉数收入了《认得几个字》的认字谱系中,从而不断地问孩子、问自己、也问读者:你认得字吗?
对于认字这件事,我们往往想得太简单。
2011年2月22日 已读
很喜欢这样的风格 这样一个显得烦扰却到底谆谆教导的父亲 更喜欢小容小宜的单纯又狡黠 充满好奇而终究是时有懒怠爱玩爱闹的孩子天性 真好
cc culture essay taiwan 张大春
丧家狗 豆瓣
8.3 (33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 - 5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论语》有个优点,就是没有后人的那种虚伪劲儿。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喜怒笑骂,毫不遮掩。谁说伟大导师就得高大全,圣门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们师生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真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实,衣食足了,也未必知荣辱。学《论语》,有两条最难学,一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二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在,哭着闹着学《论语》的,不妨先学这两条,试试看!
日本人间道 豆瓣
作者: [日] 柴门文 译者: 吴怡文 中信出版社 2010 - 8
柴门文说,日本人可以粗分成两种:“流氓混混”和“御宅族”。简单来说,就是“充满斗志的热血之士”和“喜欢安稳度日的自闭者”。所以日本的祭典也可粗分两大类:贪图安逸的人所举行的“温吞型祭典”,以及为了让地痞流氓有事做、热血到真的会死人的粗暴型男性祭典。
全世界都爱的京都,为什么变成失恋女子团的热门疗伤地?原来,惨归惨,古时候还有名女人比你更惨!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快乐!贞子在日本鬼后排行榜算老几?《四谷怪谈》的阿岩才是正宗灵异女一号。在繁华的东京来一趟鬼故事景点巡礼吧!为什么日本人在圣诞节喜欢和情人黏在一起?为了观察一年到头都在发情的年轻人,研究愚蠢的恋人们都做些什么,柴门文策划了“向卿卿我我的渡轮上情侣学习过圣诞节的方法”。
日本祭典何其多,哪一个是“出人命祭典”榜首?要看真男人,7年才有一次机会,欢迎到热血沸腾、新闻管制非常严格的“诹访落木祭”长见识。
《东京爱情故事》的编剧、漫画天后柴门文、最搞笑的文化之旅,揭开日本人不敢说的日本人间道。这个关于御宅族,热血流氓酷爱裸祭的奇妙国度。
送你一颗子弹 Goodreads 豆瓣
8.2 (522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1
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作者2005—2009年左右(尤其是2006—2007年)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里,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由于我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出发点并不是写一本书,所以不同文章往往风格迥异,长短不一,质量不均,随着社会形势、荷尔蒙周期以及我逃避生活的力度而起伏。
国学概论 豆瓣
作者: 章太炎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 9
《国学概论》讲述章太炎早年潜心“稽古之学”,对中国古籍研读至深,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卓越的创见。他讲授的《国学概论》,比较系统地将我国的经学、哲学、文学进行阐述,中含不少真知灼见,可称之为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
你可能不知道的英国 豆瓣
作者: 朱锦平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8 - 1
《你可能不知道的英国(插图本)》将告诉你其中的种种缘由,英国历史的纷繁复杂,五光十色,就将呈现在您的面前。“大英帝国”之前的英国又是什么样的?这么一个小小的岛国缘何能够雄霸世界长达两个世纪,在世界史上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岛国窨有何过人之处,因何崛起,又历何衰落?
人间草木 豆瓣
9.0 (10 个评分) 作者: 周宁 商务印书馆 2009 - 10
《人间草木》内容简介:这本学术随笔写四组人物,马礼逊和柏格理、苏曼殊和李叔同、托尔斯泰和马克斯。韦伯、梁济和王国维,不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或理论,而是因为他们的人生。他们是些亲切而又高贵的人,来到这个世界经历生死,在信仰中努力,在绝望中爱,在希望中死去,带着精神的闪光。这闪光不仅让我们看见他们,并在他们身上看到自我;也让他们彼此看见对方,在灵性上相互照应,从世俗通往神圣。
2011年5月23日 已读
文笔优美地勾勒出一组时代变革文化冲突碰撞中那些思想高远的人的身影 简单的成败无法定义他们 曾经各自为着信仰困扰 为了意义而努力探寻 他们的人生 比他们自己的作品更重要
belief cc culture leaves prose
中国人的精神 豆瓣
6.4 (15 个评分) 作者: 辜鸿铭 译者: 李晨曦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1
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老怪物”辜鸿铭,于1915年出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中国人的精神》一出,轰动西方,后被译为多种文字。
《中国人的精神》作者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
时尚方程式 豆瓣
作者: 中野香织 译者: 赖庭筠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 - 2
《时尚方程式》主要内容:时尚方程式=(复古+未来)×无限创意。这是一本由“英国文化史”延伸出来、专门讨论“服装史”学问的小书。仔细阅读《时尚方程式》后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时尚书,更是一本文化史书。它包含了各个时期的服装样式,分析了每一种服饰的特点以及现在的大师仍在沿用的流行元素。由不同时期的服装饰品衍生出来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小故事,也在作者的笔下熠熠放光:一个个鲜活事例,一段段妙语连珠,就连每一章节的标题都是令人兴味盎然的。“闪闪发亮的钻石其实不是女人的专利,最早爱上钻石的,是男性!毛衣原来是给马匹穿的衣服,曾几何时竟穿到我们的身上!高跟鞋一直被认为是女性的专利,但法王路易十五才是高跟鞋的流行教主!印度老爹平常穿的裤装睡衣,现在竟成了香奈儿最昂贵的社交服!”作者风趣幽默的讲述中,融入了大量的服装服饰类常识及知识,对于初涉入时尚界的人士来说,是一本非常不错的普及类读物。
2011年9月17日 已读
一本不错的讲述时尚历史的书 其中穿插的关于服饰文化的起源和演变蛮有意思。也许对女孩子来说这样的书还是有些趣味的 所谓知其然 也顺便来知其所以然 当然 很多内容还是有些颠覆观念的——对于定义 或者对于时尚事物本身。至于说时装搭配什么的 就别求助于此啦。
cj culture fash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