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th
下一站,天国 (1998) 维基数据 豆瓣 IMDb TMDB
ワンダフルライフ
8.0 (192 个评分) 导演: 是枝裕和 演员: 井浦新 / 小田绘梨花
其它标题: 원더풀 라이프 / ワンダフルライフ
纯洁无瑕的天国,宁静祥和。逝者乘坐通往天国的列车,来到位于天国与人间的小站作短暂停留。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他们将努力回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然后由天国的工作人员拍成影片,放映留念。逝者们或娓娓道来,或情绪激动,或沉默不语,那一个个平凡温馨的小故事在天国宛若秋日午后的时光中缓缓流淌……
2014年1月5日 看过
在人間與天堂的路上 一次回眸 給那那塵世的閃亮時光 我之爲我 祗在記憶不同 我之爲我 皆因所遇殊異。也許 再回首處 才分外懂得匆匆 懂得平凡日子裡所蘊藏的珍貴。
1998 death drama japan life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2006) Bangumi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嫌われ松子の一生
8.7 (1365 个评分) 导演: 中岛哲也 演员: 中谷美纪 / 永山瑛太
其它标题: 嫌われ松子の一生 / 花样奇缘(港)
有一天父亲(香川照之饰)突然来找阿笙(瑛太饰),告诉他有个素未谋面的姑姑死了,叫他去收拾下姑姑的房子。在河边的破烂小屋里,阿笙渐渐开始了解父亲口中的姑姑,到底有着怎样的一生。
小时候的姑姑川尻松子(中谷美纪饰)经常做着白雪公主似的美梦,她后来成为一名安分的中学教师,却因百口莫辩的误会被辞退了,之后和一作家同居,作家却因为太爱她而选择自杀,死前留下遗言:生而为人对不起。这件事对松子打击极大;之后与该作家的事业敌人同居直至,又忍受不住去找对方妻子的诱惑,结果惨遭抛弃;又是当上浴室女郎,甚至还杀人入狱,然而不管有意无意,她从不放弃生活的希望。不管生活再怎样破碎,她仍然本能地生存下去,这生存本身,足以打动任何人,包括阿笙。
2014年1月22日 看过
“小時候 誰都覺得自己的未來閃閃發光 不是嗎?但是一旦長大 沒有一件事會遂自己的心願。”可人生並非得那般淒涼地過 為著那所負的心中氣 單純到悲哀的念想 不是嗎?
因怕孤單而選擇匆匆盲目地喜歡遇見的人 走一條越走越窄的妄想之途 直到耗盡了所有的時間 精力 愛和尊嚴 這是可憐人的可恨處。
2006 blackhumor death drama female
金门大桥 (200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The Bridge
7.2 (16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斯蒂尔 演员: Eric Geleynse / Susan Ginwalla
其它标题: The Bridge / 大橋樑
这是一部关于死亡的记录片。导演历时一年用摄影机记录下了来到金门大桥——全美最热门的自杀圣地——自杀的各色人等。有的人翻过围栏直接往下跳,有的人犹豫不决,被路人救下;有的人往下跳的一刻,忽然不想死了,奋力自救……这些自杀人群的家属们的反应也各个不一。通过这部影片,你会看到最接近死亡的一刻,看到金光闪闪的大桥下的芸芸众生。
追逐日光 豆瓣
6.4 (9 个评分) 作者: [美] 尤金·奥凯利 译者: 蒋旭峰 中信出版社 2007 - 1
时年53岁的尤金·奥凯利正处于人生和事业的巅峰。他担任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这家公司也是全美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他事业蒸蒸日上,生活美满,妻子、孩子、家庭和好友都让他感到欢欣愉悦。他也在脑中企划更美好的未来:准备下一次商务旅行,永续公司的长青基业,安排和妻子在一起的周末活动,参加女儿初二的开学仪式。
然而,仿似晴天霹雳,在2005年5月,尤金·奥凯利被诊断为脑癌晚期,最多还能活上3到6个月。命运就是这般无常。他原本想象中的光明未来一下子就蒙上了阴影。他必须当机立断、改弦易辙,修改他原来的人生计划,拿出在高尔夫球场上为有多一点的打球时间而不时追逐日光的精神,好好把握住所剩无几的有生之日。
这本书正是尤金·奥凯利人生最后旅程的告白。从得到确诊的消息到他辞世中间只有不到4个月,但是其中所记述的心路历程却让人久久难忘。
亲历死亡 豆瓣
作者: (美)史蒂夫·斯耶格伦 译者: 郝子岩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8 - 9
作者在一次严重的医疗事故中被割断主动脉和肠道,损伤了脊椎神经,心脏停止了跳动,然而他的灵魂却目睹了手术台上所发生的一切……是一位牧师朋友的祷告让他奇迹般地死而复生,开始了一段艰辛而又崭新的生命历程。
古人云:“不知生,焉知死。”现实是知了生也未必知死。然而死过以后又该如何看待生之意义?经历过磨难和死亡之后,作者勇敢地拿起笔,以幽默而深刻的文字,记录下了这一痛苦、紧张而又神秘的生死时刻,以及死而后生的心灵感悟。
没有哪一个旅行社可以提供“死亡一日游”,但你可以随本书作者一起游走于生死之间,通过感受 “死”才明白,人生的意义不是生命短暂及时行乐,而是领悟如何成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朋友、好邻居和有爱心的人,以及学会如何表达和沟通,重新审视成功和人生方向的定义。
本书会穿透你“虔诚的臭氧层”。这本书直言不讳,也没有因描写了超自然力量而“深感抱歉” ,并坦称当今上帝并非静默无声,更没有陷于信仰上的陈词滥调。史蒂夫带领我们重新回到那间死亡病房,然后又共同领略他死而复生之后的生活。史蒂夫以特有的幽默和热情,与我们分享了他在临近死亡中所领悟到的真知灼见与智慧,诸如结交诚挚的朋友,与配偶和家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对陌生人也要多加关心,以及其他许多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
2010年12月10日 已读
上帝 或许是存在的 尤其是 当我们需要他 当然 死亡更是需要面对的 作者是一个勇敢的家伙 有时也觉得 有点信仰倒真的是不错的 可以多些执著 多些坚持下去的勇气 至少能更加努力地活下去吧 不是作为一种交换条件 只是能更加勇敢做自己 虽然 这是一个有时很糟糕的世界
cal death documentary
殡葬人手记 豆瓣
THE UNDERTAKING:LIFE STUDIES FROM THE DISMAL TRADE
7.1 (9 个评分) 作者: [美]托马斯·林奇 译者: 张宗子 新星出版社 2006 - 4
“在我们这个小镇,每年我都要安葬大约两百名死者。”
诗人林奇在这样的句子中开始了他的个人见证。像所有诗人一样,他以死亡为主题,但林奇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是一个密歇根小镇的殡仪馆业者,受雇埋葬和焚烧死者。工作之中,他始终敏锐地聆听着透过死亡传达的爱和悲伤的话语。
这是见证者和当事者的双重声音。林奇站在“生者和曾经生活过的死者”之间,带着愤怒,带着惊讶,带着畏惧,带着平静,试图一瞥我们所有人都会懂得的死对于生命的意义。这是对已故的父母,对活着的子女的敬礼。
这里有在墓畔挥杆的高尔夫球手,有美食家兼疑病患者,有情人,还有自杀。有的葬礼令人欢欣,有的婚礼则催人泪下。这是一本充满罕见的优雅和机智的书,充满强烈的对比,处处是幽默和同情,这是死者对生者的告诫。
2011年10月31日 已读
一个职业殡葬师眼中 一个小镇之上覆盖的生死画卷。奇特的是 作者还有另一个身份 诗人。在他 死亡除了是生活的常态 估计也还是有诗意的事情。当然 更多的 还是面对 那些与死者近距离的接触 那些护送 那最后的陪伴。在生活冗杂的背景音里 保留对那些逝者的敬畏之情。
culture death essay ma
The Gashlycrumb Tinies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Edward Gorey Harcourt Brace 1997 - 10
A new, small-format edition of one of Edward Gorey's "dark masterpieces of surreal morality" ("Vanity Fair"): a witty, disquieting journey through the alphabet.
2017年12月8日 已读
26 个字母的死法 关于孩子们生命的平淡叙述 以及对死亡真实 幽暗的想象。
death picbook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