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論語譯注 豆瓣 Goodreads
9.5 (31 个评分) 作者: 孔丘 / 杨伯峻 Unknown 2013 - 1
作者简介
杨伯峻(一九○九—一九九二)原名杨德崇,湖南长沙人。语言孥家,现代着名学者,曾先後任教於北京大学、蔺州大单,生前属中莘害局编审,参加遇黠校本「二十四史」的工作。杨先生博通小学经史,所着《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列子集释》《春秋左傅注》、《文言文法》,《文言虚词》、《古汉语虚词》,以及所编《春秋左傅词典》等,得到学术界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享誉中外。
目录
试论孔子
导言
例言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衞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论语词典例言
论语词典
论语新解 豆瓣
9.6 (14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3
《论语新解》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力求融会贯通,“一以贯之”,再加上作者自己的理解予以重新阐释。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豆瓣
作者: 南怀瑾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 6
本书内容:道教为根据中国固有文化所创设之宗教,其立教的过程,追溯历史约可划分为十个演变时期。
(一)中国上古代文化一统于“道”。乃原始观察自然的基本科学,与信仰天人一贯的宗教哲学混合时期。约当公元前四、五千年,中国上古史所称的三皇五帝,以至黄帝轩辕氏的阶段,为道教学术思想之远古渊源所本。
(二)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开始发达,从此建立民族文化具体的规模;而以政治教化互为体用,是君道师道合一不分的时期。约当公元前二千二、三百年开始,即唐尧、虞舜、夏禹三代,为道教学术思想的胚胎阶段。
2013年4月9日 已读
对道家的偏爱大概源于最早玩的QQ幻想,以道家八仙为主的故事背景令人着迷,对于广成子抱朴子等名字也是十分钟爱,阅完此书深觉对道家美好幻想破灭,不过长了很多姿势啊
南怀瑾 历史 国学 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