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樱桃的滋味 豆瓣
Lessons with Kiarostami
9.3 (44 个评分) 作者: [伊朗]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 / [伊朗]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译者: btr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9
阿巴斯是伊朗新浪潮电影开创者、诗意电影大师,一生拍摄了22部电影,受到黑泽明、戈达尔等电影巨匠的一致推崇。1997年,阿巴斯凭借《樱桃的滋味》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之后《何处是我朋友家》《橄榄树下的情人》《随风而逝》等作品均获国际大奖。
阿巴斯的电影,用镜头凝视平凡人 世,纯粹、简朴的故事给人以最单纯的感动。影像风格简洁而富有诗意,洋溢着人文情怀与哲学思考。《樱桃的滋味》是阿巴斯一生导演历程的珍贵总结,详尽而深刻地呈现了阿巴斯的艺术观和人生观,是一部兼具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电影沉思录。
杀母的文化 豆瓣
作者: 孙隆基 三辉图书 /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惊魂记》《飞越疯人院》《沉默的羔羊》等经典影片构成了一套怎样的美国文化体系?
◆“杀母”为何成为美国的时代精神?“杀母”是自我独立的必经之路吗?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之后,孙隆基再考察美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与美国人的特性
···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深度剖析美国文化与美国人心理状态的著作。
在美国,“杀母”成为小说、电影等大众文化中反复出现、不断蔓延的经典意象,贯穿了整个20世纪。本书以这一看上去非常奇特的意象为中心,对美国的报刊、书籍、电影、电视等大众文化现象的各个方面,乃至外交、教育、犯罪学等领域进行了剖析;又进一步追寻了这一意象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尼采、弗洛伊德、苏里文、魏宁格等人对美国大众心理的影响,并将之归因于“伟大的美利坚制度”——异性恋罗曼史,即两性的性爱。
在这种剖析与追寻的过程中,20世纪美国大众的心态逐渐展现于读者之前。
···
【编辑推荐】
◆《惊魂记》《飞越疯人院》《沉默的羔羊》《魔鬼圣婴》……当你观看这些题材迥异的好莱坞经典电影时,是否思考过它们背后其实共享同一套美国文化体系?希区柯克、波兰斯基这些知名导演的作品序列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内涵,能直戳当代美国人的心理状态?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对美国人心理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琼·克劳馥、弗朗西斯·法默等好莱坞传奇女星的人生经历反映了美国社会怎样的性别观念?为什么美国对中国人国民性格的研究反而牵扯出美国人自己的“阉妈恐惧症”?
◆本书从“杀母”这样一个极具新意的视角审视美国的流行文化,从而探讨20世纪美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从美国的报刊、书籍、电影、电视等大众文化现象,到更为深入的外交、教育、犯罪学等领域,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全方位呈现美国人的特性。
◆作者孙隆基是华语世界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的代表作《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孙先生用精彩的论述、有趣的例证与全方位的剖析,为读者带来一次对美国人的心理美国文化的梳理。
侯孝贤电影讲座 豆瓣
7.5 (11 个评分) 作者: 卓伯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5
这本书是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侯孝贤2007年在香港浸会大学所做的一系列讲座的记录稿,首次全方位地回顾了其创作历程。
全书主要分成6个部分:侯孝贤导演电影之路,电影真实与现实的关系,侯孝贤电影的美学信念,谈法国电影导演布列松的电影,侯孝贤与香港影评人对话和台湾电影的现在与未来。书末附录有侯孝贤导演作品年表。书中他细数自己的每一部影片,拍片时的故事、技术上的细节,侯孝贤讲得不少,就像诗话记下来的本事及推敲的过程。侯孝贤在讲座中讲别人也是在讲自己,理论、观念、心得、见地、经历、掌故都有,而且是一条条、一片片杂糅的,听上去似闲话,实则不言理而理自至。书里还爆了不少演员的料,如说舒淇“非常悍”,说刘嘉玲“太聪明”,但这些话都不能只照字面意思去理解。
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第2版) 豆瓣
Hong Kong Cinema: The Extra Dimensions
作者: 张建德 译者: 苏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8
有着“东方好莱坞”之誉的香港电影,走过了不同寻常的百年历史。与一般的香港电影史著作全面介绍香港电影的百年发展不同,《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第2版)》侧重关注香港电影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为世界影坛所瞩目的那些关键性因素(南北方的交流、特殊的电影类型、杰出的电影作者、边缘的电影风格),重点探讨了使香港电影那些电影类型(武侠片、动作片、喜剧片、剧情片等),并对香港电影工业中的重要导演进行了作者论分析(从早期的胡金铨和李翰祥,到新浪潮时期的徐克、许鞍华、谭家明,第二次新浪潮的王家卫、罗卓瑶,以及吴宇森、杜琪峰、陈果和陈可辛等),呈现出非同一般的香港电影景观。
北野武的小酒馆 豆瓣 Goodreads
7.7 (23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北野武 译者: 姜向明 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7 - 1
小巷深处的小酒馆内,最好的“下酒菜”非毒舌北野武的奇谈妙论莫属!
时而是令人捧腹不已的灵机妙谈,时而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率性直言,时而是令人抚掌长叹的严肃正论……
日本殿堂级导演北野武,犀利自剖前半生,“那场车祸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从此我对活着失去了兴趣”,“为了成就我一个,成千上万的人倒了下去”。
稀世奇才北野武从生死、教育、人际关系、规矩、电影五个方面,揭开现代社会种种病灶,唤醒大众逆位思考。
2020年3月25日 已读
北野武可太率真太可爱太好玩了!对北野武的电影都产生了兴趣。我看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瞎说什么大实话!”虽然他表现出种种所谓“大男子主义”的性格,但让人非常喜欢,因为他整个人的性格、行为和准则是个完整的自洽的体系,是个积极的、有担当的、有所谓“男性气概”的人。
日本 电影 随笔
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 豆瓣
How Star Wars Conquered the Universe
9.0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克里斯·泰勒 译者: 任超 / 开罗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3
超级IP《星球大战》的全球影响力成长史!
乔治·卢卡斯本人都不敢“面对”的一手资料
演员西蒙·佩吉深情认证,《乔布斯传》作者鼎力推荐
一个故事,如何改变世界的面貌与人类的幻想
造就吸金四百亿的文化与商业传奇
◇◆◇
◎ 编辑推荐
《星球大战》“史学家”、前《时代周刊》《财富》《快公司》撰稿人——克里斯·泰勒带着一肚子问号出发,去寻找全美国最后一个“没有看过《星球大战》”的人,结果一不小心横跨了半个世纪,从已被“星战”文化深深感染的当代地球,穿越回“星战”宇宙的奇点 —— 小镇男孩乔治·卢卡斯的卧室!
在这部“传奇背后的传奇”里,克里斯·泰勒记载了《星球大战》从一则孩童笔记,到一段产业传奇,再到一种全球文化的历程中发生的一切:科技与幻想的相生相成,艺术与商业的相克相济,电影人与“粉丝”的相爱相杀……创造力的碰撞,能诞生一个宇宙!
◇◆◇
这里有详细到乔治·卢卡斯本人都不敢面对的第一手资料:
☆ 不会写剧本还要硬着头皮写!剧本苦手卢卡斯自爆“纸上都是我的血”?
☆ “造物主”的童年故事——是害羞宅男,更是赚钱小能手!
☆ 科波拉是个控制狂?!拍片乱花钱,卢卡斯甘做他的提款机!
☆ 面对血盟兄弟斯皮尔伯格,卢卡斯表面赞赏,暗中竞争!
☆ 是什么激励着卡车司机、模型工人詹姆斯·卡梅隆成为全才大导演?
☆ 哈里森·福特片场怒怼导演“这种狗屎你写得出来,可我说不出口”!
☆ 电影特效历史上的里程碑,出自一帮拖延症晚期的嬉皮士之手?
☆ “我爱你”“我知道”这段经典对白,是谁的即兴创作?
☆ 斯坦·李出了最早的《星球大战》漫画,却一毛钱稿费都没给?
◇◆◇
这里有对全球共享的当代文化“密码”的刨根问底:
☆ 电脑控制摄影机、CGI影像、数字修复、杜比六声道立体声……数一数,那些年乔治·卢卡斯为电影界吃过的螃蟹有几吨:
☆ “我是你爸爸”、“维德拎”、“绝地控心术”、“尤达式语法”……不知不觉间,人人都是《星球大战》十级学者?
☆ 漫展、跨界合作、衍生品开发、“粉丝”社群经营、超级英雄电影宇宙……原来,《星球大战》才是“始作俑者”!
这里还有关于那颗被“《星球大战》病毒”感染了的行星 —— 地球的观察笔记:
☆ 拜访美国最后一片未受《星球大战》影响的“净土”
☆ 在乔治·卢卡斯的家乡挖掘“造物主”的童年故事
☆ 去“绝地武士学院”一本正经地学几个光剑招式
☆ 替美国总统操碎心,如何回应全国人民请愿造“死星”
☆ 挤进一套手工打造的角色服装,在盐湖城漫展上感受影迷的热情
☆ 和NASA宇航员一起,在外太空留下《星球大战》的痕迹!
◇◆◇
◎ 内容简介
或许,你还没有看完《星球大战》系列的所有影片,但你一定知道流行文化中的那些“星战梗”!
《星球大战》是怎样渗透到我们的当代文化中的?它最初的起源在哪里?这个商业奇迹将走向何方?对此,资深记者克里斯·泰勒回顾了《星球大战》这一全球收益最高、影响力最大、影迷互动最多的文化产业传奇的完整历史:灵感起源、项目开发历程、商业潜力、影迷文化的产业价值、对同类电影的影响、未来的长远规划……
本书还像电影一样,有许多生动的人物出场 —— 但每一位都是真人!害羞低调的“宅男”乔治·卢卡斯其实从小就有超群的商业头脑,甚至自建“鬼屋”赚同学的钱?弗朗西斯·科波拉曾想建立一个“绝地教”?格蕾丝·凯利居然是《星球大战》得到投资的关键人物?詹姆斯·卡梅隆何时下决心入行拍电影?美国人民为何向白宫请愿造“死星”?被卢卡斯封为“绝地武士”的奥巴马,居然是个伪影迷?一出商业与艺术交织的传奇,就此上演。
◇◆◇
◎ 名人推荐
对于《星球大战》 在文化、社会甚至政治方面的影响,无论给予多高的评价都不为过。起初,这部电影不过为道德困境中的挣扎者们提供一点慰藉,是一个自尊破碎的国家中青少年们的情绪发泄口,但是这部电影引发的爱与热情的浪潮,很快席卷全球。从文化角度来看,简单点说,这就是“原力”的魅力。克里斯·泰勒这部一往情深、令人捧腹的著作,记载了《星球大战》热潮从起源到席卷全宇宙的历史,并且带着嘲弄的笑容,提醒我们:“看看这家伙有多伟大!”
—— 西蒙·佩吉,演员,《星球大战》超级影迷,写过一篇对《星球大战》进行社会历史维度分析的大学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20世纪70年代大众电影与霸权话语》
克里斯·泰勒为《星球大战》这个塑造了现代文化的电影系列所作的这部多姿多彩的传记,绝不仅仅是“极客”的自娱自乐。这是一本创作手册,其中清楚地展现了电影和影迷之间的关系如何激发了创新。
—— 沃尔特·艾萨克森,乔布斯官方传记《乔布斯传》作者
乔治·卢卡斯不仅创造了一部标志性的系列电影作品,也创造了一种感染了全球数十亿人想象力的头脑病毒。克里斯·泰勒在他的《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 中提供了热情而又雄辩的分析。对于《星球大战》迷、电影爱好者,至是学习现代文化的学生来说,这都是一本必读书。
—— 布拉德·斯通,《一网打尽:贝佐斯与亚马逊时代》作者
这是一本极具娱乐性的书。我不知道还有哪本书比这本更清晰地讲述了《星球大战》电影制作的过程和历史。不仅如此,这本书还讲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故事。其中包含该如何讲故事、艺术和商业如何交汇,还画出了一幅迄今为止最完整和最有深度的乔治·卢卡斯肖像。
—— 戴夫·埃格斯,《为子搬迁》《应许之地》《圆圈》编剧
聪明、雄辩、明确,这就是你正在寻找的那本书。
—— 莱夫·格罗斯曼,畅销书《魔法师》三部曲的作者
曾经被这部在过去两代人中最不朽的太空奇幻神话所触动的观众,无论他们是否像我一样,在电影公映之前就读过《星球大战》电影小说,或者因《西斯的复仇》而大喜过望,都将被泰勒充满激情地讲述的“传奇背后的传奇”所震撼:一个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孤独的小工匠,如何通过星际英雄主义改变了全世界。在此提醒《星球大战》的狂热影迷和那些想了解现代流行文化的读者, 本书绝对就是你们正在寻找的东西。
—— 布赖恩·多尔蒂,《这就是火人节》作者
◇◆◇
◎ 媒体推荐
本书相没有采用纯商业书籍或电影书籍探讨《星球大战》的方式,而是采取了非传统的方式,令这段故事产生了生命力。
——《华盛顿邮报》
超详尽……我们中那些有“原力”的人会读得津津有味。
——《华尔街日报》
细致入微的疯狂研究、快活的笔触。
——《纽约时报书评》
泰勒这部融合了背景研究和内幕信息的著作,将成为任何影迷都乐于拥有的藏品。
——《出版人周刊》
很难想象,会有不喜欢这本书的《星球大战》影迷;也很难想象,会有比本书更加集中和全面介绍《星球大战》历史的书。
—— “加星书评”推荐语,《书单》
故事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Story
9.0 (137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麦基 译者: 周铁东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 9 其它标题: 故事
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的第一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 1%。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本书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2014年《故事》中文版全新修订升级,译者周铁东拥有深厚的国内外影视行业实践经验,文风犀利。新增58条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注释,补充了未被原书整理进附录部分的剧作资料,同步更新458条所涉及影片、作品的中文信息,采用特殊开本和全新的封面材质。
罗曼蒂克消亡史 豆瓣
7.1 (115 个评分) 作者: 程耳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
编辑推荐
七个短篇小说,七把扎出人性荒诞的利刃。
程耳的小说如同他的电影,循环推进,起落得当,总要人怀着好奇与疑惑,绝难一览无余。他通过冷静自律又舒缓细腻的叙述,连接往昔与现在,抖落隐秘--人类的存在就是一部消亡史,那些浪漫的,需要被重新打量,那些经得起打量的荒诞,才最浪漫。
如果你曾被程耳的《边境风云》吸引,如果你喜欢《两杆大烟枪》《疯狂的石头》,如果你觉得循环推进、多线叙事是很酷的玩法,如果你对未知的悬念欲罢不能,请一定不要错过程耳的这部短篇小说集,这里有电影之外更广阔的文字世界。
作为导演的程耳,喜欢驾驭犯罪题材,将人逼入绝境,显现真性情。作为作家的程耳,亦是如此。生活中很多悄无声息的绝望时刻都被他死死抓住,然后一笔一画慢慢讲述。你会惊叹于他的冷静从容,也会在一无所有的荒诞里,发现温情。
去看看程耳吧,从小说到电影,从电影到小说,你都会有惊喜的感觉。
2017年5月4日 已读
看了电影对这本书一直满怀期待。抛开电影的长镜头和配乐,单凭平铺直叙片段式的文字故事根本无法打动我。反倒是对第三个X君的故事印象深刻。程耳还是继续拍电影吧,他的影像比他的文字要动人得多。
中国 电影 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