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
Chopin: The Complete Nocturnes And Impromptus 豆瓣
9.3 (9 个评分) Fryderyk Chopin / Claudio Arrau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7年8月12日 出版发行: Philips
Disk: 1
01 Nr. 1 b-moll
02 Nr. 2 Es-dur
03 Nr. 3 H-dur
04 Nr. 1 F-dur
05 Nr. 2 Fis-dur
06 Nr. 3 g-moll
07 Nr. 1 cis-moll
08 Nr. 2 Des-dur
09 Nr. 1 H-dur
10 Nr. 2 As-dur
11 Nr. 1 g-moll
12 Nr. 2 G-dur
13 Nr. 1 c-moll

Disk: 2
01 Nr. 2 fis-moll
02 Nr. 1 f-moll
03 Nr. 2 Es-dur
04 Nr. 1 H-dur
05 Nr. 2 E-dur
06 Nr. 1 e-moll
07 Nocturne cis-moll op. posth.
08 Nocturne c-moll op. posth.
09 Nr. 1 a-moll op. 29
10 Nr. 2 Fis-dur op. 36
11 Nr. 3 Ges-dur op. 51
12 Nr. 4 Cis-dur op. 66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1-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2 豆瓣
8.8 (5 个评分) 张昊辰 Haochen Zhang / Lahti Symphony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9年5月17日 出版发行: BIS
继2009年获得了第十三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金奖后,张昊辰通过他对音乐的深刻感触、超凡的想象力以及华丽的技巧俘获了来自美国、欧洲以及亚洲观众的心。2017年,张昊辰荣获久负盛名的艾弗里·费舍尔音乐职业大奖,是为对其音乐潜力的极大认可。
这部全新的《柴可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协奏曲》专辑是继2017年温暖人心的《张昊辰独奏会》专辑之后的重磅归来。不同于之前钢琴小品的抒情与平静,这张新专辑带给我们的则是更深刻的抒发与力量。演奏家携BIS厂牌长期合作乐团Lahti Symphony Orchestra与乐团首席指挥Dima Slobodeniouk为听众呈现不同凡响的古典乐新势力。
Destination Rachmaninov: Departure 豆瓣 Spotify
9.7 (13 个评分) Daniil Trifonov / Philadelphia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8年10月12日 出版发行: Decca (UMO) Classics
Grammy winner Daniil Trifonov presents a cycle of Sergei Rachmaninov’s highly virtuosic Piano Concertos.
Recorded with Yannick Nezet-Seguin and 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 the orchestra most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mposer with which Rachmaninov himself famously recorded the set of concerti over 80 years ago.
The two-part “Journey with Rachmaninov” begins with DESTINATION RACHMANINOV - DEPARTURE, including the great Piano Concerto No. 2, probably Rachmaninov’s best-loved work, paired with the equally beautiful and rarely performed 4th Concerto. These voluminous works are contrasted with a taste of Rachmaninov the master miniaturist, with solo piano transcriptions of Bach's Partita in E Major.
里赫特: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豆瓣
9.5 (66 个评分) Sergey Rachmaninov /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6年2月13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柴科夫斯基一共有三首钢琴协奏曲,当然就是属第一号最有名了。在这首钢琴中,作者深深情地、热情洋溢地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光明的渴望,钢琴与乐队的协奏成功地实现习了真挚的感情抒发与强烈的、激动人心的交响化效果的高度和谐与协调,从而使产生极其巨大的音乐感染力。

1963年由卡拉杨指挥维也维交响乐团、闻名世界、脾气怪异的前苏联钢琴大师演奏钢琴的"大禾花"版被众多乐评称为无出其右。李希特+卡拉扬+维也纳爱乐,这样的组合,精彩绝对可期。

而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可以算是20世纪音乐家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中最受欢迎的。这一乐曲被公认为拉赫玛尼诺夫的“最高杰作”,广受世人的喜爱和欢迎。在所有俄罗斯作曲家所作的钢琴协奏曲中,本曲为首屈一指的名作。

里赫特的这一版本充满梦幻色彩,可以说是最接近拉氏原意的演绎,当然成为“拉二”的首选版本!
2019年2月6日 听过
昨天年夜饭吃得心情糟糕,也吃得太多,吃完都十点了。十二点多关了灯还是浑身难受,心中郁结,无法安睡。起来在spotify找这张碟前三首循环,当里赫特的演奏从音箱里缓缓流淌而出,终于心情安定下来,一遍还没有播完就差不多睡着了。
Rachmaninov Richter 古典 钢琴
巴赫《戈德堡变奏曲》 / 格伦·古尔德1981年第二版录音 /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1981年数字版) /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1981年数码录音版) 豆瓣
9.9 (152 个评分) Glenn Gould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3年3月8日 出版发行: Glenn Gould Edition
巴赫在世的最后几年,主要花费时间在删改和完成先前的作品上面,但他仍继续写出新的作品。
《键盘练习曲集》第三卷出版之后,过了3年,第四卷在1742年也问世了,其实这是一套完整的作品。内容是咏叹调的三十首变奏曲,是巴赫为学生哥德堡(Goldberg)创作的乐曲。据说,俄罗斯驻德雷思顿大使冯·凯塞林男爵(Baron von Kaiseriling)因为晚上经常失眠,就让他的管风琴师哥德堡作一首催眠曲,用来在入睡前弹奏,哥德堡就向他教师巴赫求救,巴赫信手拈来,在短时间内,创作了这部作品。不过据英国传纪作家,蒂姆·道雷的《巴赫传》所述,这首曲子其实是凯塞林男爵直接委托巴赫写的,因与巴赫有师徒缘份的哥德堡每晚必须弹奏此曲而得名。这部作品堪称是“巴赫所有键盘作品中结构最简单、最扎实的作品,它气势磅礴、雄壮精美,经由技艺超群的大师巧妙演泽,将最严密的逻辑秩序和最自由的抒情表达融而为一,使人为之惊叹”。
加拿大钢琴家古尔德很好地把握了巴赫的精髓,用现代钢琴再现了这部原为大键琴写的作品的丰富内涵。古尔德成名后,第一张录制的唱片就是这首《哥德堡变奏曲》,当时的录音公司,即sony公司的前身哥伦比亚公司的职员问他,是不是换一首常见的,要知道在古尔德之前只有著名的波兰钢琴家兰多夫斯卡录过此曲,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但年青的古尔德很有礼貌地固执了已见。就在它的唱片发行后,全世界爱乐者的心都被征服了,原先对巴赫音乐敬而远之的人,通过古尔德的诠释,开始读懂了巴赫严谨背后的美,许多人将其视为珍品。也许世界上唯一对这张唱片不满意的就是古尔德本人。在数码技术出来后,古尔德又重新录制了此首,且是他生平唯一的一次重录。原先自己用了20多年的斯坦威钢琴也变成了雅马哈钢琴,还是别人闲置在一边的旧钢琴。
谁也不清楚古尔德为什么重录这部作品。重录,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先前的否定,不过他的确公开否定了被公认为他里程碑的1955年录制版。“我无法与录制这张唱片的这个人的精神形成认同,就像这张唱片是一个别的什么人录制的与我无关。”确实,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张唱片,似乎没有先前演释的那种猛然攫住你的力量,但它更加严肃,更加柔情,更加具有声层的感染力……咏叹调主题沉静的深思,第15变奏中触键的变幻莫测,第25变奏中史诗般的距离感,所有这一切使这个1981的数码版,染上了一层超物然外的深刻宁静的气质。演奏时间也由原来的38分27秒放慢至51分15秒,特别是最后的咏叹调,他真的是在说,永别了,有种有意拖长的,令人揪心的口吻……
早先少数几个演奏过《哥德堡变奏曲》的钢琴家基本上都遵循老的传统。现在古尔德重又回到了早先的传统。但是这不是简单的回复,而是更高层次的扬弃。如作品以同一主题不断变奏的同度卡农、二度卡农、三度卡农直至九度卡农贯穿其中,互相之间安排性格不同的两个间播段进行对比,最后又回到“本体”——主题本身,这种既变化又统一,既和谐又对比,从一个本源出发,逐步发展,变形又回到本体,这一构想本身却具有更普遍、更广泛、更宏观的哲学内涵。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所说的,艺术在感性的面纱下揭示理念的发展,直到“看到更远的精神这一客观形式回转过来,把它扬弃,而后又返回自身”。
虽然,可以将古尔德1981年的版本,听成是他死前的永诀,如果仔细倾听,认真品味。我们发觉他的表情并没有过份的沉痛和悲哀,相反很宁静、深秋般的宁静。古尔德在巴赫的伟大音乐中,战胜了死亡,超越了自我,在生命最后时刻,似乎真正接受了上帝的福音。他知道自己已修成正果,成了名副其实的艺术圣徒。
他,从巴赫开始,以巴赫结束。
曲目介绍:
J. S.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巴赫著名的键盘作品,大约作于1741-1742年间。这部伟大的变奏曲原名叫做《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1742年出版,此作为巴赫的学生哥德堡(Johan Theophil Goldberg)而作。哥德堡是侍奉当时驻在德累斯顿的俄国使臣凯瑟林(Hermann Karl Von Keyserlingk)伯爵的年轻演奏家。巴赫曾把他的《B小调弥撒》献给凯瑟林,因此而获得“宫廷音乐家”的封号。1741-1742年间,凯瑟林居住在莱比锡,让哥德堡师从巴赫,学习演奏技巧。伯爵患不眠症,失眠时就需哥德堡为其演奏,哥德堡以演奏需要,求巴赫帮助谱曲。巴赫当时作成这部变奏曲之后,凯瑟林送他一只装满100枚金路易的金杯以酬谢。
这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这部变奏曲是为两层大键琴而作,巴赫在各段变奏里都指定了键盘的种类。变奏曲的形式,是以一个基本主题,引导出对比命题和对应(反对)命题,然后再探求演绎与对比的各种可能性。巴赫这部作品,以他1725年为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集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题,发展成30段变奏。这30的数字,由3所支配,以3个成一组的变奏,以卡农的方式表达:一位齐声的卡农,二为二度卡农,三为三度卡农……此后达到第九个卡农后,第十变奏为四声部的赋格,之间不断出现创意曲、托卡它、咏叹调等各种形式。第一曾与第二层键盘交替。第十六变奏作为中心,速度分为前后两半,这种作曲技巧所构成的建筑结构之微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部作品共分32段,第一段以那首萨拉班德舞曲的主题开头,第32段是经过30段变奏后和缓地、平静地重新回到主题,不同的是第一段的简单主题经过30段变奏后,已变得异常丰富和复杂。
30段变奏分别是:
1.使用第一层键盘,二声部,前奏曲风格,拍子和调性与主题类同。
2.三声部,实用第一层键盘,上二声部暗示主题,低音不随基本旋律。
3.卡农,三声部,实用第一层键盘。
4.模仿前一变奏。
5.第一、第二层键盘交替表达。
6.第一层键盘的二度卡农。
7.第一、二层键盘交替表达,西西里舞曲风格。
8.使用第二层键盘,二声部,活泼的托卡它风格。
9.使用第一层键盘的三度卡农,三声部。
10.第一层键盘,四声部的小赋格。
11.使用第二层键盘的托卡它风格。
12.第一层键盘,四度卡农。
13.使用第二层键盘,抒情风格。
14.使用第二层键盘,活泼的前奏曲风格。
15.由原来一直的G大调转为G小调,第一层键盘,五度转位卡农,行板。
16.又变成G大调,前半部慢后半部快,序曲,把法国风格序曲的三段式改为两部:前半部为二声部前奏曲风格,行板;后半部为三声部小赋格,快板。
17.使用第二层键盘,二声部的托卡它风格。
18.使用第一层键盘的六度卡农。
19.使用第一层键盘,舞曲风格,三声部。
20.使用第二层键盘,具华丽的技巧。
21.七度卡农,部分使用半音阶。
22.托卡它风格,宁静的调子。
23.使用第二层键盘,模仿对位方式。
24.八度卡农,使用第一层键盘。
25.变成G小调,使用第二层键盘,浪漫的幻想曲性质,偏重于半音阶技法。
26.恢复G大调,前奏曲风格,慢拍和快拍子之间的旋律对比。
27.使用第二层键盘,九度卡农。
28.使用一贯的震音发挥华丽效果。
29.主调音乐样式,第一、第二层键盘交替。
30.使用第一键盘,标记是Quodlibet。Quodlibet是起源于中世纪的演唱方式,一种组合数首熟悉的民歌的乐曲。这里使用了17世纪意大利流行的民歌《被甘蓝和芜菁所追赶》和德国民歌《离开家已有许久》,使两者旋律以对位的方式互为缠绕。
2018年12月21日 听过
我这个木头耳朵都被这个版本惊艳了。今天听了一整天。
J.S.Bach 古典 钢琴
Rachmaninov Plays Rachmaninov 豆瓣
拉赫玛尼诺夫 / Rachmaninov
出版发行: 国际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
在音乐史上,是作曲家同时也是演奏家的大师不在少数,但能够自己演奏自己的作品并留下录音的,却仅有几个。而拉赫玛尼诺夫对自己作品的演奏更是珍品中的珍品。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以抒情、旋律性和戏剧性见长,演奏上注重用激烈的诠释来处理技巧难度较大而不乏委婉华彩的乐章。本唱片收录了他从1919至1929年期间对自己作品的精彩演绎,是收藏架上不可或缺的天碟。
2018年10月12日 听过 听得93年弹钢琴照片封面的版本。录音质量还是不能和现代的唱片比呀。
Rachmaninov 古典 钢琴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2/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1 豆瓣
9.9 (14 个评分) 里赫特 Sviatoslav Teofilovich Richt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5年2月20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大师绝对的名盘之一,是他经典中最为璀璨夺目的。在我看来,李赫特的拉二是完美的。虽然很多乐友说不喜欢他手中的拉二,原因是认为他弹得拖沓而自以为是,过于刻板,尤其是第一乐章的开头部分。但是每次聆听这段,我都会感觉像是阳光穿过碧蓝的海水一般,呼吸凝重、大气广博,深得俄罗斯广袤大地之精髓。如果要是推荐拉二的版本的话,大师的这段演绎在我心目中必在前列。
2018年2月10日 听过
耳朵迟钝乐理不通如我,听了各个版本之后还是最喜欢这一版的拉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呀,可能先入为主第一次看了《海伯利安》的开头之后边看边听的就是这个版本吧。final通宵画图的时候,可以循环一整夜。以后这样的时光可能都不再有了。
Concerto Rachmaninov Tchaikovsky 古典 钢琴
夜的钢琴曲 Demo集 豆瓣
8.8 (46 个评分) 石进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2009年6月6日 出版发行: 石进(未出版)
一架钢琴,一个人的夜,于是,诞生了《夜的钢琴曲》……
记录生活的方式有多种,有人用文字,有人用摄影,有人用述说,而我,选择用音乐;每个人方式不一样,但却都有着共同的愿望,失去的日子,我们都需要回忆……
多少个夜里,凌晨两点,这些简单的旋律,不断萦绕盘旋,让我无法入眠。想把它们一一记录,用音符去诠释那些曾经走过的日子……
海上钢琴师 豆瓣
9.4 (226 个评分) Ennio Morricone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9年10月12日 出版发行: Sony
《海上钢琴师》叙述了一位诞生于海上的音乐奇才,精彩不凡且极富争议的一生。为《海上钢琴师》操刀配乐的是世界电影界着名和资深的意大利最具风格的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从处女作《法西斯分子》到去年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位大师参与制作的各国电影配乐已不下400部了,故被音乐界冠以最多产的作曲家美誉。现时已经是70多岁高龄的他,仍拥有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在《海上钢琴师》里,大师以钢琴为主配合适当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音色醉人、旋律优美和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 在《海上钢琴师》里,大师以钢琴为主配合适当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音色醉人、旋律优美和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其中随性的爵士音符随处可见,出彩的配乐表现出这张大碟决不流俗的态度。同时这张原声大碟还请来Amedeo Tommasi、Gilda Butta等钢琴独奏家,演绎Jelly Roll Morton及Scott Joplin等散拍乐名家的代表作品。原声大碟中,1900在滑动的钢琴的上弹奏、与爵士乐大师斗法机巧跳脱,精妙无比,尤其是他透过舷窗看到暗恋情人即兴创作的那一曲“playing love”,更是温婉细腻如喁喁私语,被公推为全片最动人乐章。全专辑最具吸引力的当属颜尼欧�莫瑞克奈与前Pink Floyd乐队大将Rogers Waters以及重摇滚乐队Van Helen的当家吉他手Edward Van Helen,三巨头首度合作的电影主题曲《Lost Boy Calling》(失去的呼唤),悠远飘渺,增添几许传奇深度。世纪末回首世纪初叶最动人的海洋传奇巨作已经诞生。
钢琴家 (2002)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he Pianist
9.0 (1306 个评分) 导演: Roman Polanski 演员: Adrien Brody / Thomas Kretschmann
其它标题: 피아니스트 / 戦場のピアニスト
二战期间,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
海上钢琴师 (1998)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MDB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9.0 (2451 个评分) 导演: 朱塞佩·托纳多雷 演员: 蒂姆·罗斯 / 普路特·泰勒·文斯
其它标题: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 声光伴我飞(港)
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
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蒂姆•罗斯 饰)。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
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他将怎样谱写自己非凡的人生。
2012年7月9日 看过
=。=完全不明白好看在哪里,就觉得1900弹钢琴的那几段很好……
钢琴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