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岛屿写作
他们在岛屿写作:读中文系的人 (2015) 豆瓣
他們在島嶼寫作:讀中文系的人
9.0 (11 个评分) 导演: 劉佩怡 / 齊怡 演员: 林文月
其它标题: 他們在島嶼寫作:讀中文系的人
林文月 / 讀中文系的人
先一刻碧清的海水,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已轉變為水銀一般的有重量的顏色了。時間並未永駐,唯其似乎運轉得極緩慢,趕不上我手錶上時針移動的速度。

家學淵源的作家林文月被譽為「臺大第一景」。是校園傳奇,更是散文與翻譯大家。臺灣史家連橫之後,生於上海日租界,12歲以前是「日本籍」,光復之後舉家返臺。

本片依循著林文月的散文創作,回顧戰亂時代大變動與大遷徙的童年;重溫師承文人大家臺靜農、鄭騫的文學熏陶;觸動與一雙前世盟約之手牽起的那一刻;展讀翻譯鉅著《源氏物語》歷時五年半鑄鍊的成就與毅力。林文月兼擅翻譯、學術論文與散文,作品豐富多元,形繪了特殊的人情風貌,訴說了深而濃的回憶故事,進而開拓了色香味兼具的文學感受。
他们在岛屿写作:姹紫嫣红开遍 (2015) 豆瓣 TMDB
他們在島嶼寫作:奼紫嫣紅開遍
9.1 (38 个评分) 导演: 邓勇星 演员: 白先勇
其它标题: 他們在島嶼寫作:奼紫嫣紅開遍 / Multiflorate Splendour
“在我们这个王国里,我们没有尊卑,没有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强弱。我们共同有的,是一具具论欲望焚练得痛不可当的躯体。一颗颗寂寞得发疯发狂的心。”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从22岁创办《现代文学》的青春朝气,到近年写作《父亲与民国》、《止痛疗伤》的人子赤诚,本片借用(游园惊梦)的意识流形式――圣塔芭芭拉29年教书的回望、相隔40多年桂林米粉的滋味、苏州园林的10年重游、舞台上的黑暗王国及一幕幕演讲及授课的旅程……,交替叙说白先勇的特殊际遇与文学历程,一人引领数代风潮,独一无二的强韧胆识、细腻深情,在片中回荡交响,引领观众逐渐碰触热得发烫的小说家胸怀。
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2014) 豆瓣
他們在島嶼寫作:如歌的行板
9.5 (31 个评分) 导演: 陈怀恩 演员: 痖弦
其它标题: 他們在島嶼寫作:如歌的行板
回顧1950年代迄今台灣詩壇與文壇,瘂弦的參與及貢獻,幾乎可說是從一個人的身體力行,縮影了超過六十年的現代詩與文化史。
在創作上,公開發表詩作雖然只有12年(1953-1965),然而作品經典淬煉,經過好幾世代潮流的浪頭,仍傳頌不輟。在編輯事業上,從《創世紀》、《幼獅文藝》到《聯合報副刊》,前後45年編輯生涯開枝散葉,以特有的溫情、智識、人緣風度,前溯五四與日據時期文學傳統,從島內到海外,打造文壇盛世。
紀錄片《如歌的行板》從瘂弦現下在溫哥華的日常生活展開,描繪詩人「退而不休」的文學進行式:依據瘂弦廣結人緣的寬闊關懷,與林亨泰、林懷民、蔣勳、席慕容、吳晟、蘇偉貞、黃永武、馬森、阮義忠等好友,回憶詩、副刊與文壇種種,交織呈現詩人與華文文學界的綿密交流;與張默重回高雄左營眷村,同遊《創世紀》創刊與1950年代創作狂飆、抄寫禁書的「左營軍中廣播電台」、「高雄煉油廠圖書室」等場景;南下成功大學,踏訪「旭町營房」舊址,回憶初來台灣的軍營生活與文友結緣;和接任副刊編務的陳義芝一起到圖書館,翻閱昔年《聯合報》副刊檔案,回憶「副刊王」與「副刊高」(高信疆)競爭互動、合縱連橫的臺灣文學副刊盛世。同時,拍攝團隊也隨詩人重返故鄉河南南陽,回到童年住居與學校,踏勘古城人文環境,追索詩人生命與詩意的根基。
歷經大時代變遷、壯闊波湧的文學生活,在本片中藉著抒情詩般的動人影像,生動而優美地鋪展瘂弦的生命之詩,成就了超越「記錄」的傳記電影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