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高罗佩 : 其人其书 豆瓣
Robert van Gulik: His Life, His Work
作者: [荷] 扬威廉·范德魏特灵 译者: 张凌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3 - 10
“我与他素未谋面,但对他知之甚详。”
《高罗佩:其人其书》是世界上第一部高罗佩评传。
作为传记,本书颇有一些独特之处。作者并未依照常规、着力于细述传主的生平经历,而是以其作品为线索,用极富文学性的笔调,凝练地勾勒出传主一生思想与研究的发展轨迹,并且刻意避开官方叙事,加上自己也曾深度研习过东方文化的某些方面,其审视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自是与众不同,往往从一个同道甚至知音的立场出发,做出充满个性化的分析与评判,其中有不少灵光一闪的感悟,相信会让读者和研究者深感会心。
扬威廉一生深研禅宗佛学,在这本传记中,他采用一种极其独特的视角来解析高罗佩的内心世界,相信张凌的中译本将会有助于读者更加了解与欣赏这位旷世奇才。
——尹佩雄
“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但是我刻意避免与一位自己热爱的作家会面。读者很容易假想出一个会写作的神,从而将一个凡人提升至崇高的地位。与本人见面可能会引起心理上的落差和失望的痛苦,想象的面纱被撕去后,将再次显露出现实的严酷。但是,谁能说想象中就不存在现实呢?”
2024年3月8日 已读
这种传记写法倒也新奇,只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太过浅显又总爱往上套,心有余而力不足。
传记 高罗佩
我不在這裡,就在往那裡的路上 豆瓣
作者: 鍾孟宏 原點 2021 - 11
導演鍾孟宏第一部女性視角電影
入圍金馬11項大獎,10/29全台上映
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鍾孟宏的第一本文字影像書
【鍾導&中島合體之作】
私藏的人生往事˙珍藏近40年的攝影創作
看過他的電影,這一次讀他的文字、看他的照片
金馬獎導演第一手回望
幽默訴說人生路上跌跌撞撞的鳥事
那些比電影更真實,也更不真實的生命故事
「我常不自覺地進入一個夢,然後又不自覺地從夢中被踢出來。」
童年、求學、出國、拍廣告、拍電影
紀錄片《醫生》、劇情片《失魂》《一路順風》《陽光普照》
壞人 vs 善惡、售票員 vs A片、吳郭魚vs鄉愁
太陽系、MTV、walkman,屬於五、六年級的影音記憶……
▌說故事的鍾導有私藏的人生故事,拍影像的中島也有珍藏的攝影作品
鍾孟宏,台灣電影界重要的名字,有著獨特的個人風格。除了慣常自編自導的自己,他還有一個重要分身──攝影師「中島長雄」。這個名字始自他的電影《停車》,他突然為身為片子攝影師的自己取了一個藝名:「大家都叫我鍾導,那麼就叫中島(鍾導諧音)長雄吧!」他還強調「長雄」二字聽來十分陽剛,很有氣勢。原以為的玩笑,最後在電影字幕上成真。很多人都很好奇日本攝影師中島長雄是什麼來頭?這個本尊與分身的業內笑話,是屬於鍾孟宏才有的幽默。在這本私文字影像書中,說故事的鍾導,與另一個鮮為人知擅長影像的中島合體,帶我們看見那些他私藏至今的人生往事和回溯近40年至今的攝影作品。
▌為什麼拍黑道大哥這麼逼真?壞人為何如此迷人?也許《陽光普照》可以拍得更好?
好不容易出國從資工系轉念電影留學回來,卻發現台灣電影圈已變成一塊荒地?! 導演路上,他如何跌跌撞撞,不放棄理想?從交大、赴美,看著同學,他如何一步步邁向自己憧憬的影像之路?拍廣告謀生的甘苦與荒謬?為什麼廣告朋友奉勸他,客戶只要餿水,不必弄餡、桿水餃皮?沒混過黑道,為何他的黑道大哥選角如此逼真?
安東尼奧尼的《春光乍現》如何影響了許多大導演?影像的真實性為何?是眼睛所見?還是隱藏在內心裡一塊不自知的角落? 哪個導演的電影讓他哭到笑出來,又笑到哭出來?為什麼他最愛溫德斯的《美國朋友》?為什麼台灣色情電影業者,走在整個時代的最前端?羅伯・法蘭克的經典攝影集《美國人》,如何對他的攝影開啟了悠悠的一扇窗?如果滿分是五顆星,在他心中六星級是哪本小說?哪本九百頁的經典文學名著,如果早幾年讀過,《陽光普照》或許會拍得更好?若是早十年看過,不知還會不會想拍電影?《瀑布》中王淨的角色,如何讓他明白角色宛如靈魂一般,駐紮在演員的心中?拍完《瀑布》,他甚至做了一個台灣將被環保核彈攻擊的怪夢?!
▌那些我們以為的鳥事,其實一點都不鳥
大學修課被當,出國讀書沒錢畢業,在美國紐奧良看脫衣舞看到空虛,入行被嫌學歷高不好用,沒工作上門,拍廣告片被盧,在雲南大陸上急找廁所,在高速公路上差點翻車,被載客司機丟包,公寓被警察破門而入,這些大大小小讓人煩心、讓人卡關、讓人茫然、讓人挫折的鳥事,有天回望,其實一點都不鳥。這跌跌撞撞的一路,正是成長的軌跡。
「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非常多故事,很多人在這些故事裡,一天一天地過活,而且活得很自在,但是也很多人,在故事裡,一年一年地爬行,活得度日如年。拍電影的人,沒有年月日,他們生命的劃分,就是第一部電影,第二部電影……每部電影中間,都在虛虛渺渺、很不踏實地在時間的縫隙裡緩緩度過。」
▌鍾導語錄
司機
˙我只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導演,到處打探別人生命中無法說出的苦處。
˙日常生活裡總有怪事發生,你不知道何時會遇到貴人,也不知道何時會遇到煞星。
˙我對這位司機,有種莫名的相知相惜,他讓我想知道更多人生我不知道的事情。
相機
˙其實,我們根本沒旅行過,只是繞著時間的小圈圈,小步地猶豫獨行。
˙年經時拿著底片,自以為是一個詩人,袋子裡面放著相機、底片跟香菸,還有滿滿不知從哪撿來的憂鬱,現在拿數位相機,感覺上就像一個裝文青的歐吉桑。
˙早期的攝影好像是為了記錄人類的悲傷,現在的攝影好像是記錄自己的自哀自憐。
同學
˙在人生路上還是會不禁回頭看過往。那些情感還在,只是你不願意再低下身將他拾起。
˙知錯能改不一定是對的,只要有信心地活著,錯的也可能變成對的。
臭豆腐
˙傷感這症狀是沒藥醫的,很多時候不要太認真,拍拍肩、喝喝水,很快就過去了。
˙年少的無聊就像熱鍋上的螞蟻,無頭無腦轉來轉去,年紀大的無聊像冬天即將來臨,找不到食物的螞蟻徬徨未知。
售票員
˙在那個很多事情不能說不能做,只能悄悄地活著的年代裡,色情電影業者真的是走在時代的最前端。
˙對拍底片導演來說,以前的粒子,代表著影像的生命。但對現在很多人來說,粒子在他們狹窄的影像觀,卻代表著一種不專業。
美國朋友
˙年輕時東晃西晃,到底只是純粹的遊晃,還是在人生路上找不到著力點而不斷蹉跎。
˙人有時候真的很難面對過去,就算四下無人也不願意偷偷把它打開。
壞人
˙對我這一個凡夫俗子來說,我只敢在夢裡做壞人。
˙好的小說家常常在故事裡讓你迷失在善惡的模糊地帶。
˙在電影或小說裡,作者常用犀利的角度批判偽善,但對真惡反帶著一顆憐憫包容的心。
吳郭魚
˙我爸媽的生活就是日夜守著這塊土地,跟著土地一起甦醒、入眠,甚至淡去。
˙心裡想問媽媽很多事情,但最後一句都說不出來,沒多久,我發現我的口罩都濕了。
C
˙長久以來困頓我的,不只有住在我心裡頭不知成長為何物的C,還有另一個C,就是Cinema。
許先生
˙鍾導,客戶只是要吃餿水而已,你不要在那邊弄餡、桿水餃皮了。

˙歲月是一個夢嗎?還是一條通往夢的道路。
˙我遠遠地望著音樂來的方向,想像著鄧麗君拿著麥克風,在房間裡,輕輕地唱著對人間的思念。
名人按讚推薦
鍾導的電影十分迷人,他的影像獨到,意境飄渺深遠,幽默見黑令人忍俊不禁。不難想見,他會透過相機出發,抒發對人生百態的洞見。再來自編自導,興之所至,水到渠成,自成一家。他將經年閲歷所見所感所拍出書成冊,必有可觀。──李安
從這裡到那裡,鍾孟宏的成長剌點,為我們打開他的鳥視野及另類想像力。──張照堂
鍾孟宏的散文跟他的電影一樣精彩,偶有烏雲飄過,時而片刻陽光的人生起伏,有時讓你冒汗,有時讓你苦笑。他有「過目不忘」的特異功能,海海人生,撞見一眼,就能迅速分析、解構、歸位,再消化、轉譯、輸出成「甜蜜生活」的黑醋:微酸,卻生津。聽故事,說故事,寫故事……我愛他的黑醋。──藍祖蔚
對影迷而言,這些文字洩漏了鍾孟宏不少電影的由來。更重要的是他描述人間煙火時的洗鍊、幽默,讓人意猶未盡;中年男子的世故、唏噓,也變得趣味盎然。──聞天祥
能透過豐富的文字來探索鍾孟宏的宇宙是奇妙的經驗,閱讀他的散文攝影書,隱約感受到「文學作家」的斜槓正在向他靠近。PS :祈求他出唱片專輯,我仍有榮幸為他推薦。──陳以文
我一直以為鍾導對一切都很淡然,看完書才發現自己對他的了解太淺。透過他的文字和攝影能感受到他對生活的體悟原來這麼深,觀察人是這麼細膩,難怪他電影裡的故事都如此濃郁、每個人物都永遠讓觀眾印象深刻,他真是太棒了,尤其他那獨特的幽默感,我要在鍾孟宏身上多按一個讚。──張震
2024年2月6日 已读
钟导真的太好玩了,果不其然《一路顺风》这类笑泪齐飞的喜剧片才是他的真爱。学了个新词“插片”,也记得一句「鍾導,客戶只是要吃餿水而已,你不要在那邊弄餡、桿水餃皮了!」
传记 台湾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豆瓣
8.2 (26 个评分) 作者: 杨苡/口述 / 余斌/撰写 译林出版社 2023 - 1
“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与事,到了我这个岁数,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种种,我虽是个平凡的人,却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可念,许许多多的事想说。”
本书是五四运动同龄人、西南联大进步学子、翻译名家、百岁老人杨苡的唯一口述自传。从1919年走向今天,杨苡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时代与人生的淬炼,凝结为一代知识女性的天真与浪漫之歌。
世纪回眸中,相比于传奇与成就,杨苡更看重她的“日子”,及其承载的亲情、友情、爱情和世情:童年深宅里,祖辈的煊赫、北洋政商两界的风云变幻她不大闹得清,念念不忘者,是一个个普通人的境遇;同窗情谊、少女心事、诗歌与话剧,“中西”十年乘着歌声的翅膀,最是无忧无虑;民族危亡之际,自天津、上海、香港到昆明,西迁途中高唱《松花江上》,文明之火光焰不熄;从西南联大到中央大学,记忆里依旧是年轻的身影——初见“文学偶像”巴金,大轰炸后满头灰土的闻一多,手杖点在石板路上嘀嘀笃笃的吴宓,“夸我们是勇敢少女”的恩师沈从文,还有滇水之边的月下谈心,嘉陵江畔的重逢与告别……
学者余斌历时十年,用倾听抵抗遗忘,以细节通向历史的真实。家族旧事、翡翠年华、求学之路、山河故人,一个世纪的人与事在叙述中缓缓展开。“我有意无意间充当了杨先生和读者的中间人,它应该是一部可以面向一般读者的口述史。”
【编辑推荐】
1.五四运动同龄人、西南联大进步学子、首创“呼啸山庄”译名的翻译名家、百岁老人杨苡,唯一口述自传。
从《红楼梦》《儒林外史》到《红与黑》《呼啸山庄》,杨苡先生与兄长杨宪益、爱人赵瑞蕻共同推动中文与世界对话,使文学经典如种子般在不同文明的土壤里生根开花,成就了中国文学翻译事业一个又一个高峰。
2.一个世纪的家国史:时代不是她的人生背景,她的人生就是时代本身。
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1919年至今,百年中国经历沧桑巨变,家与国、个人与社会载沉载浮,她为历史提供的是一份特殊的见证,传递出“普遍的人生回声”。
3.一代知识女性的浪漫人生:岁月呼啸,美无倦意。
“我出生在五四,成长的时候,正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但就是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年青一代的朝气、热情和责任感一点都没有丢。”爱国、进步、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血液般融入杨苡先生的人生选择,明亮的人格让世人看见:被文学生活、文学事业、文学追求所浸润的人生是如何饱满与光洁,优雅而坚韧,乐观而从容。
4.观人观世的乐观豁达:人生值得一过,活着就是胜利。
因为长寿,她几乎看到了所有人的结局,荣辱浮沉,生老病死,都已成为有头有尾的故事。然而在波澜不惊的叙述后面,我们仍能不期然而然地感受到“命运”二字的分量。她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是“好玩”,“好玩”影响到她的记忆和对记忆的筛选,后面未尝没有一种观人观世的态度。
5.一部面向普通读者的口述史:学者余斌历时十年,用倾听抵抗遗忘,以细节通向历史的温度与真实。附万字《书成漫记》。
家族记忆的吉光片羽、念念不忘的故人陈迹、私藏心底的少女心事、亲身经历的时代洪流……在十来平方米的小客厅里,一场以倾听抵抗遗忘的谈话持续了十余年,终于成书。“我想达到的,第一是真实,第二是真实,第三还是真实,而通向这真实的,第一是细节,第二是细节,第三还是细节。”有温度的历史是无数个体“命运”的汇集与交响,见证个体命运,也是在“见证历史”。
6.收录珍贵历史照片150张,全书彩印;锁线裸脊,尽显岁月沉淀之美;精美拉页,定格10个10年。
由于出身世家的缘故,杨先生留存自二十世纪初以来大量照片,本书收录珍贵历史照片150余张,全书彩印,辅以详实图注作为口述的延伸和补充。由“中国最美的书”奖得主周伟伟担纲设计统筹,苍青配色寓意生命常青。正文采用纯木浆纸印刷,藏读两宜;图片采用古典艺术纸印刷,还原真挚本色。锁线裸脊,装帧典雅,尽显岁月沉淀之美。附精美拉页,10个10年,眉眼间定格百年历史。
【评论&声音】
毕飞宇 | 张立宪 | 鲁豫 | 徐蓓 倾情推荐
杨苡先生是五四运动的同龄人,是自西南联大迈向广阔生活的进步学子,是首创“呼啸山庄”这一译名并使该译本成为经典的重要翻译家,是兼及诗歌、散文、儿童文学创作的勤勉写作者。山河沦落时,杨苡先生不甘安守于家庭的庇护,怀着青春热血投身时代洪流与祖国同命运;家国康宁时,杨苡先生古稀之年以生花妙笔完成《天真与经验之歌》《我赤裸裸地来:罗丹传》等著作的翻译,依然满怀蓬勃意气。
——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张宏森
每次去看望杨苡先生,都能感受到她的安静,同时也能感受到她的冲击。她能够安安静静地激励别人、鼓舞别人。她是批判的,更是令人尊敬的,在她的家里,我无数次体会到那种来自杨苡的幸福。我相信,体会到这种幸福的绝不可能只有我一个。
——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 毕飞宇
本文属口述实录体,传主是已经百岁高龄的翻译家杨苡,文章的价值并不在于年龄、身份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其精神内核:这是一篇“祛魅”的好文,它破除了我们对所谓“最后贵族”“簪缨之家”司空见惯的膜拜和讴歌。
——《读库》主编 张立宪
杨苡先生不是一般的百岁老人。她的家族和师友中,不乏中国近现代史上星光闪耀的人物;她在西南联大和中央大学的同学们——那些不同信仰、不同家世、不同性情的青春生命,各自有着令人唏嘘的命运——这注定了杨苡先生的口述自传,同时也是过去一百年间的家国史。时代不是她的人生背景,她的人生就是时代本身。
——《西南联大》《九零后》导演 徐蓓
2023年2月5日 已读
坦诚到令人震惊的口述,一个算是尽受家庭宠爱的名门小女儿,因一时赌气阴错阳差地结了婚。除了快乐的学前时光和中西的愉快生活,婚后几乎充斥着后悔,虽然不甘但因为观念和孩子的缘故这样的婚姻还是持续了一生。书中毫不掩饰自己以及家人对丈夫的嫌弃,即使从附录的照片比例也足以看出对于丈夫的不在意。
历史巨浪翻在文字上,也不过几句轻描淡写,但对感情以及友谊的着墨甚多,可见对杨苡先生的孰轻孰重。凑合的婚姻毁一生啊!
传记
北斋 (2020) 豆瓣 TMDB
HOKUSAI
6.5 (33 个评分) 导演: 桥本一 演员: 柳乐优弥 / 田中泯
其它标题: HOKUSAI / 葛饰北斋
影片讲述的是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的故事,将主要围绕青年时期的北斋和著名出版人茑屋重三郎(著名书店Tsutaya的名字就来源于他的姓氏)、老年期的北斋和他的搭档柳亭种彦展开。柳乐优弥饰演青年时期的北斋,田中泯饰演老年时期的北斋,阿部宽饰演出版人茑屋重三郎,瑛太饰演戏作家柳亭种彦,玉木宏扮演擅画美人的浮世绘画家喜多川歌麿。
2022年4月15日 看过
前半段被东洲斋写乐与喜多川歌麿抢尽风头,老年部分才彻底是北斋传,中老年跳跃太突兀,叙事也似乎没太着力在作品上,很平。
传记 日本
浅草小子 (2021) 豆瓣 TMDB
浅草キッド
7.5 (141 个评分) 导演: 剧团一人 演员: 大泉洋 / 柳乐优弥
其它标题: 浅草キッド
#日本影讯# 大泉洋、柳乐优弥将主演Netflix新片[浅草小子](浅草キッド,暂译)。该片由剧团一人([晴天霹雳])自编自导。大泉洋饰演传奇艺人深见千三郎,柳乐优弥饰演其弟子北野武,故事围绕深见千三郎培养北野武的历程展开。该片将于2021年冬季登陆Netflix。
2021年12月9日 看过
感觉北野武哪一段经历拿出来都比这有意思,拍得还是挺老套的师徒片。柳乐优弥为了学北野武的歪嘴说话估计也挺辛苦,但真的很出戏啊艹。
传记 北野武 日本
河正宇,有感觉 豆瓣
하정우, 느낌있다
作者: [韩] 河正宇 译者: 春喜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0 - 7
◆ 韩国最会演戏的“糙叔”个人经历中文世界首次披露。
◆ 河正宇业余画画并多次举办画展,他对艺术的认知和感悟,极具启发。
◆ 演技是什么?如何磨炼演技?河正宇个人经验和思考大公开。
◆ 全彩印刷,独家收录八十余幅河正宇精美画作。
本书收录了河正宇讲述个人经历、生活感悟、友情爱情、 演艺事业和艺术创作的散文22篇,另有10篇河正宇对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介绍和评论,均为中文世界首次出版,除此之外,更收录有河正宇画作八十余幅,全方位还原河正宇的人生和创作。
2021年11月23日 已读
坦诚又朴实的流水文字,可以多了解一点河正宇作为画家的另一面,其余很平。
传记 韩国
岩田先生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豆瓣
岩田さん 岩田聡はこんなことを話していた。
7.8 (57 个评分) 作者: [日] HOBO日刊ITOI新闻(编) 译者: 李思园 译林出版社 2021 - 7
本书取材于HOBO日刊ITOI新闻所刊载的岩田聪先生的大量访谈,以及任天堂官网上登出的《向社长询问》栏目,将“岩田先生的话”按照时间、主题的顺序,重新编排,汇集成册。从来自札幌的高中生“天才程序员”,到扭转巨额负债状况的小型企业社长,再到世界顶尖游戏公司任天堂主理人。岩田聪传奇的一生,他的经历与经验,价值观与哲学,经营理念,以及对于创意的思考,尽在这本书中。书中还特别收录了宫本茂和糸井重里谈岩田先生的追忆文章。
2021年8月5日 已读
“程序员不能说不”
传记 日本
谁人不思乡 豆瓣
誰か故郷を想はざる
7.9 (16 个评分) 作者: [日] 寺山修司 译者: 黄怡轶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4
过去的一切都不过是比喻。
反正我们啊,总在漂泊流浪。
---------------------------
《谁人不思乡》是跨界奇人寺山修司的自传散文集,以虚实相间且极富表现力的叙述方式写就,风格独树一帜。
“你是在奔驰的火车上出生的,所以弄不清具体的出生地。”寺山修司着迷于居无定所的思想,因此对母亲半开玩笑说出的这句话抱有深深的执念。父亲酗酒成瘾,母亲是私生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他整日离家,将新宿的酒馆当作学校,度过了青春时代……
阅读本书,揭秘寺山修司的童年和青春时代,了解诸多佳作的创作原点。
--------------------------
一种令人醒悟的高音。在高音域和高清画质的表现力上,寺山修司应当是当代写作者之最。
寺山其实是假借自传之名,唱出了一支《马尔多罗之歌》。
——平冈正明
2021年7月29日 已读
“人类最后患上的,就是名为希望的疾病。”寺山修司的这些随笔自传,真正体现了“轻与重”。
传记 寺山修司 日本
阮玲玉 (1991) IMDb 豆瓣 TMDB
阮玲玉
8.7 (519 个评分) 导演: 关锦鹏 演员: 张曼玉 / 梁家辉
其它标题: Center Stage / Actress
十六岁入行的阮玲玉(张曼玉 饰)1929年进入联华影片公司后,出演了许多严肃影片。与此同时,阮玲玉厌倦了幼稚的赌鬼男友张达民(吴启华 饰),倾心于成熟的已婚富商唐季珊(秦汉 饰)。张达民起诉阮唐通奸,记者的围堵对阮玲玉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在最光辉灿烂的二十五岁,阮玲玉自杀身亡……
2021年6月16日 看过
张曼玉的演绎无疑让阮玲玉本就烟火版的人生更加闪耀。一场逐一吻别,一场最后之舞,整个推上早已预告万次的高潮。
传记 香港
毕加索的奇异旅程 (1978) 豆瓣 TMDB
Picassos äventyr
8.7 (36 个评分) 导演: 泰治·丹尼尔森 演员: 约斯塔·埃克曼 / 汉斯·阿尔弗莱德森
其它标题: Picassos äventyr / 毕加索的奇异旅行
本片用无厘头喜剧的风格演绎了毕加索的故事。
1881年,巴勃罗•路易斯•毕加索(Gösta Ekman 饰)生于西班牙马拉加,他的父亲何塞(Hans Alfredson 饰)热爱绘画,并早早发现了毕加索身上的美术才华。于是年轻的毕加索被送到马德里学习,他优异的画作令父亲兴奋过度上演了一出死而复生的喜剧。1899年,毕加索赴巴黎求学,陷入了长期拮据的生活,直到何塞来到巴黎,施计将立体派作品卖给美国名作家斯坦恩,毕加索以此为契机,进入了当时法国文艺界的视野,他参观了卢梭世外桃源般的花园,与街头的工人打成一片,也被美国的古根海姆夫人长期骚扰,连串光陆怪离的经历后,毕加索卷入了纳粹对欧洲的侵略,战争令他对于人生和艺术产生了新的体会……
2021年3月27日 看过
这荒诞感和快乐的无厘头,太有趣了。
传记 瑞典
侯麦传 豆瓣
Éric Rohmer biographie
8.1 (7 个评分) 作者: [法] 安托万·德·巴克 / [法] 诺尔·艾柏 译者: 范加慧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6
一位神秘、低调的电影导演,
同时从事写作、绘画、作曲,偶尔还客串演员的全方位艺术家。
法国新浪潮电影大师。
纪念侯麦诞辰100周年,简体中文传记首次出版。
30幅珍贵照片,全面展现电影人的一生。
我们不过活,人生就是大银幕,就是电影。——侯麦
你是否知道他生前拍摄的二十 五部长片,在法国和世界各地共吸引超过百万人次观影 ?他的电影充满浓厚的文学和哲学味道,充满对人生的敏锐观察和细微捕捉。
你是否知道在埃里克·侯麦这个化名背后,隐藏着另一个名叫莫里斯.谢赫的男子?他低调、神秘,过着一种平行生活,总是喜欢藏匿在其电影 作品背后。 他母亲临去世前都还以为儿子是一名中学老师。
你是否知道对于绝大多数电影作品,他都亲自参与编剧、导演和剪辑?侯麦可以说是新浪潮导演中最贯彻“作者论”的一位,被法国电影界称为“最自由的导演”。
这是迄今为止内容最详实的一本侯麦传记,描述一位生活严谨的唯美主义者、虔诚的天主教徒、《电影手册》主编与电视片制作人、对政治运动冷眼旁观的公民、法国大革命前旧制度的缅怀者……
2010年去世之后,侯麦留下的一百四十箱、多达两万份的资料成为撰写本书的主要素材。读者可以透过这本厚达六百多页的巨著,深入了解这位充满矛盾、拥有复杂人格的全方位艺术家。
埃里克·侯麦(Éric Rohmer, 1920—2010),本名莫里斯·谢赫,小说家、影评人、国际电影大师、法国新浪潮电影代表人物。学生时代主修古典文学,1942年起担任文学教授,1957—1963年在影响力深远的《电影手册》杂志担任主编。
侯麦的电影充满浓厚的文学和哲学味道,以及对人生的细微捕捉,主要有“道德故事”系列、“喜剧与谚语”系列、“四季故事”系列等。
侯麦曾形容自己的电影在于“思想而非动作”,关切的“不是人们做些什么,而是他们在做这些事情时心中的想法”。1983年,侯麦凭借《沙滩上的宝莲》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1986年,以《绿光》一片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最佳影片金狮奖”及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2001年,获颁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
2021年2月28日 已读
是很理想的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区分开的一个清教徒式的导演,节能主义的奉行也是过分到位,甚至经常坐霸王出租车。很晚才接触电影,很晚才正式投入电影工作,甚至是因为《电影手册》的排挤才让他真正专注到了导演这一身份。校对的问题真的很大。
埃里克·侯麦说:“我相信自己在拍电影的时候,能够捕捉到从事其他艺术无法带来的幸福。”感谢侯麦,观看他的电影捕捉到了其他电影无法带来的幸福。
P.S. 在书中看到侯麦出席某活动的日期是我的生日。
传记 侯麦 法国
邓小平时代 谷歌图书 豆瓣 Goodreads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8.9 (196 个评分) 作者: [美] 傅高义 译者: 冯克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权威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独家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2021年1月30日 已读
港版。遗憾是有的,这么多的资料和珍贵采访却没有提出特别的创建,但依然有很大的意义,尤其补充了我了解薄弱的那十几年,理清了权力更迭和一些事情的脉络,作为当代史的科普非常不错。傅高义写书和他为人处世也挺相近,外交官似的温吞,谁都不得罪。
“钦定”的段落读起来还是不禁一笑。
传记 傅高义 邓小平
石榴的颜色 (1969) 豆瓣 IMDb TMDB
Նռան գույնը
8.6 (217 个评分) 导演: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 演员: 索菲柯·齐阿乌列里 / 米尔克·阿尔克桑亚
其它标题: Նռան գույնը / 红尘百劫(港)
影片部分根据18世纪亚美尼亚诗人Savat Nova的生平拍摄,但更多地是以诗句代替了诗人的形象。全片几乎没有对白,主要是旁白和剧中人自言自语。
无法用文字概括该片的内容,而且每个人都有权利按自己的方式诠释它。影片几乎从头到尾都是精彩瞬间,电影语言的诗化、色彩的明艳、构图的奇特均衡、内容上的仪式感、宗教感和展现的民族传统文化,都使影片具有超凡脱俗、特立独行的品质。

导演背景介绍:
前苏联导演帕拉杰诺夫(SERGUEI PARADJANOV,1920-1990)一生仅以四部剧情长片呈现于国际,但他那结合诗、绘画、民俗志的独特影象风格,却使得他紧随在塔可夫斯基左右,成为电影史上两朵异样奇葩,烁烁闪耀着。
他之所以和塔可夫斯基相提并论在于:他们的电影都是诗的,亦即把俄罗斯传统的抒情诗融入影象里,成就影象诗或诗的影象。此外,两人也都乐于采用非习惯性的叙事。然而,在整个电影风格上,帕拉杰诺夫离传统更远,更狂野,也更倾向绘画。
帕拉杰诺夫的独特风格来自于他的亚美尼亚血统,那属于高加索的神话传说,以及回教与基督教交错的宗教圣灵,是他所有创作汲取的灵感源泉。他的作品将高加索的草原复活在中世纪的时空下,隐隐透露出一个着魔的宇宙,神秘而诡异,并充满强烈的仪式性质,人和动物在其中不面沦为牺牲祭品。
这些与土地偎依的人物,在帕拉杰诺夫的镜头下具有庄严的美,乍看俨然如图画里的宗教圣像,而失去了写真性。而所有人物的心理都没有加以刻画,主角通常摆荡在牺牲、服从和热烈追寻自由中,最终毫无动作,也无作为,只是在土地上生与死,因为帕拉杰诺夫从不以连续性的叙事来描述人物的遭遇。
然而,帕拉杰诺夫的电影较接近图画电影或照片电影。摄影机定住不动,摄入一张张照片式的影象,影象有如一幅幅中世纪的壁画、或拼贴的画作,所有的物质都呈现在同一平面上,没有透视与景深,宛如被禁闭在画框里无法移动向外,却又象向镜框外作无限延伸。
可知,帕拉杰诺夫不只专擅电影,对诗与画也十分娴熟。他一生集诗人、短篇作家、画家、和导演于一身,各类作品都相当丰富。他去世后的隔年,亚美尼亚共和国 EREVAN市政府将他故居改成博物馆,开放给公众,陈列他的绘画、拼贴、手稿、家具、海报等,展现他一生不寻常的创作经历。
1924年出生于乔治亚首府TBILISSI的帕拉杰诺夫,父亲是个古董商,母亲是当地的美女。他中学进的是音乐学校学声乐和小提琴,并参加绘画和壁画课程,也参与戏剧演出,后来他的戏剧教授督促他报考莫斯科电影学校(VGLK)。1946年,他考入VGLK,受教于导演IGOR SAVTCHENKO。第二年,他与一群TBILISSI同学因夜晚荒唐行径及同性恋嫌疑被捕——这是他首次尝到牢狱之灾。帕拉杰诺夫叛逆个性使他象冷战时期的不少苏联导演一样,动辄被控以莫须有的罪名而羁狱。
隔年被释放后,IGOE SAVTCHENKO找他担任一部新片的助导,并让他导十分钟的一个段落。1951年,他在莫斯科和一个靼旦大学女生结婚,但她的家人为报复而杀了她。帕拉杰诺夫乃在第二年搬到基辅,进入基辅的杜普仁科制片厂,与人合导两部片。终于在1958年执导自己的第一部长片,那是一部有关爱情的音乐喜剧。这期间,他有了第二次婚姻,对象是个外交官的女儿。1961、62年,他各有了一部长片,但这三部影片未在基辅以外地区上映。
1965年,国际影展首次认识帕拉杰诺夫导演。他前一年拍摄、为纪念乌克兰作家MIKHAIL KOTSIOUBINSKI百年诞辰而改变自其短篇小说的《被祖先遗忘的阴影TENI ZABYTYH PREDKOVI》先在MAR DE PLATA影展获最佳导演和评审特别奖,接着被选参加旧金山、罗马、蒙特利尔的影展。影片在莫斯科的一间大电影院推出时,观众在赞赏中有所保留,尽管如此,并无法使此片作更大范围的发行。
此后,帕拉杰诺夫多次公开声援被官方逮捕的知识分子,终于把自己也拖入险境。1973年12月,他从莫斯科旅游归来,旋被当局逮捕审问,并入狱。莫斯科电影界在圣诞节时获知他被捕的消息,隔年年初,此消息被欧洲的报纸转载登出,帕拉杰诺夫被控“同性恋” 罪名,判决五年的劳改营。同时,一个被盗印的《石榴的颜色》版本被偷运出国,引起国际关注,欧洲电影界组成一个帕拉杰诺夫声援团向苏联施加压力,经过法国作家阿拉贡的奔走,他才在三年后获释。
此后,他的几个拍片计划都未蒙通过,生活陷入窘境。1982年,又在老家被KGB逮捕,控告他用几壶酒贿赂官员让他的侄儿进大学,所幸入狱半年多即被释放。1983年,苏联的政治逐渐松绑,他才有机会拍摄20分钟的短片《苏哈密堡垒的秘密 LEGENDA O SURAMSKOJ KREPOSTI》。本片在1986年参加鹿特丹影展,大受好评。此时他已定居在EREVAN,拍摄机会源源不绝。1987年的《吟游诗人ACHIK KERIB》受邀伦敦及纽约影展,并在1988年第一次获准出国参加鹿特丹影展。迟来的荣誉对于已迈入老年的他似乎带点苦涩。1990年,他因呼吸道并发症时时于EREVAN。7月,他的灵柩被移往亚美尼亚伟人纪念馆,沿途有五万多人追随他的行列。 二:关于本片背景知识介绍:
本片人物介绍:
《石榴的颜色COLOR OF POMEGRANATES》(1969)原名《莎耶特.诺瓦SAYAT NOVA》,诺瓦是十八世纪亚美尼亚着名的吟游诗人,年轻时曾受到格鲁吉亚的国王赏识,被召入宫,成为宫廷诗人,晚年则笃信宗教,成为僧侣,避世于修道院。帕拉杰诺夫在片头就告诉观众:“不要在影片中寻找诺瓦的一生。”他籍电影方法将诗影象化,只是打算呈现抒情诗人VALEIR BRIOUSSOV所说:“中世纪亚美尼亚的诗是雕刻在宇宙历史中人类精神最辉煌的胜利。”
补遗:僧侣诗人萨雅·诺娃(1712- 1795)出生于格鲁吉亚首都塔部利什附近一个村庄Sanahin,其父母为亚美尼亚人,在塔部利什做地毯。(与帕拉杰诺夫同为在塔部利什出生的亚美尼亚人),他原名为Haroutiun Sayakian,年青时,他成了一名吟游诗人。活动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而后被亚美尼亚人称之为“SAYAT NOVA(歌王)”,比较有传奇色彩的是,他与格鲁吉亚王国安娜公主相爱了,因而被国王下令放逐。在亚美尼亚北部的一个修道院里度过残生。或许与本片有着一定联系就是:萨雅是由入侵格鲁吉亚的波斯王国士兵所杀害。
2020年10月25日 看过
构图色彩绝了,每一帧都是画。无比的形式化也正是诗意隐喻的体现吧。
传记 俄罗斯
叫我第一名 (2008) TMDB 豆瓣
Front of the Class
8.1 (357 个评分) 导演: 彼得·维纳 演员: 詹姆斯·沃克 / 特里特·威廉斯
其它标题: Front of the Class / 站在教室前
BoBo(詹姆斯•沃克 James Wolk 饰)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这种严重的痉挛疾病,导致他无法控制地扭动脖子和发出奇怪的声音。而这种怪异的行为,更是让他从小不被周围的人理解,在学校里老师经常批评他,同学们更是对他冷嘲热讽,就连他的父亲也对他失望透顶。只有他的母亲一直是他的坚实臂弯,母亲的坚持与鼓励,让他能够在正常人的生活里艰难前行。然而面对这个不能理解他的世界,BoBo一直在痛苦的漩涡里挣扎。直到在一次全校大会上校长在众人面前巧妙的让大家了解了BoBo的真实情况,让他有了成为一名关爱学生的教师的坚定梦想,即使因为这个病症让BoBo在寻求教师梦想的道路上遭到众人怀疑,屡屡受挫,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这份梦想, 为了找到一个愿意接受自己的学校,不抛弃梦想,不放弃信念,默默的努力。而他曾经曲折的人生道路在他的坚持下也开始慢慢好转…
该片根据布拉德•科恩的真实故事改编。
荒野生存 (2007) 豆瓣 TMDB IMDb Min reol Eggplant.place
Into the Wild
8.3 (543 个评分) 导演: 西恩·潘 演员: 埃米尔·赫斯基 / 马西娅·盖伊·哈登
其它标题: Into the Wild / 浪荡天涯(港)
影片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传奇,一个流浪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埃米尔•赫斯基 饰)家境优渥,是亚特兰大私立名校艾莫里的优等生,前程似锦。但是,他从学校毕业后,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放弃令人羡慕的工作,把存款捐给慈善机构,去阿拉斯加寻找自我。在家人的劝阻声中,他踏上了回归自然的慢慢长路,成为名副其实的流浪者。
一路上,他遇到不少人,也数次遭受野外生存的挑战,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他以坚韧的毅力,实践着寻找自我的梦想……
2020年9月7日 看过
只要能不在意他人眼光,你就甩开99.9%的人了
传记 美国
极速风流 (2013) IMDb Min reol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Rush
8.5 (516 个评分) 导演: 朗·霍华德 演员: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 丹尼尔·布鲁赫
其它标题: Rush / 一级双雄(港)
一直以来,尼基(丹尼尔·布鲁赫 Daniel Brühl 饰)和詹姆斯(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Chris Hemsworth 饰)都是针锋相对的死对头。尼基认真严肃,对赛车的职业十分尊重,詹姆斯喜欢铤而走险,将赛车作为自己寻花问柳的筹码,虽然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但他们之间的较量却从未停止过。
为了改变自己不够成熟的性格,詹姆斯和偶然遇见的名模苏西(奥利维亚·王尔德 Olivia Wilde 饰)结婚了,尼基亦找到了自己的一生挚爱并且加入了法拉利车队,而此时生活已经走上了下坡路的詹姆斯则加入了麦克拉伦车队,一对冤家再次站在了人生的战场之上。一次比赛中,天降大雨,尼基出了车祸身受重伤,詹姆斯因此夺得了冠军。可是,尼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在极短的时间内,尽管受到了众人的制止,但他依然毅然地回到了赛场上。
2020年9月2日 看过
每一个英雄都有一个好对手
传记 美国
三岛由纪夫传 豆瓣
Mishima:A Biography
7.5 (8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内森 译者: 常永利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6
“三岛有个非常大的本领,就是使人觉得自己是他最好的朋友。
他死后,每个朋友都不得不承认,
他们了解的三岛只限于他有意袒露的局部。”
——————————
美国著名日本文学研究者和翻译家约翰•内森,
六次与三岛遗孀长谈,采访三岛的父母及故交,
为这位曾经的“朋友”著书立传。
——————————
我认识三岛是在19 64年,当时我开始翻译他的一部题为《午后曳航》的小说。之后两年,我经常与他见面。我在他书房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直到深夜他开始写作……我常常是他聚会的客人中唯一的外国人。……那是让我兴奋陶醉的时期:我二十四岁,一个东京大学文学院的学生,和日本最有名的小说家交上了“朋友”。
当然我们并不是真正的朋友。……从三岛的角度看,他可能是喜欢和我在一起的……我可能是他遇到的唯一既擅长翻译,又在扳手腕时能够赢他的人。我确信这一点很重要。
可是在1965年底,我让他生气了。在他以为我会翻译他新出版的小说时,我却拒绝了,他决定不再和我来往。……
四年后他的死讯传来,我决定写一本书。
——摘自本书作者前言
——————————
三岛由纪夫“ 总是想证实自己的存在,却始终无法如愿以偿”,内森完成了这件难乎其难的工作,把三岛其人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芝加哥太阳时报》
2020年8月30日 已读
又短又偏见。相比《美与暴烈》,这本更多的加入作者臆想的三岛心理,对作品的剖析也趋于表面,摘一段评一段。可能对于三岛和他的断联还耿耿于怀吧。
他总是想证实的存在,却从被人所曲解与利用。
三岛由纪夫 传记 日本
鯨吞億萬 豆瓣
Billion Dollar Whale: The Man Who Fooled Wall Street, Hollywood, and the World
8.8 (5 个评分) 作者: Tom Wright / Bradley Hope 译者: 林旭英 早安財經 2019 - 10
一個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年輕華人,
如何用無數空殼公司,騙過金融界的頂尖高手?
如何一步步買通政要,設局掏空國家?
為什麼買下EMI? 為什麼要拍《華爾街之狼》?
還有,為什麼他高調追求蕭亞軒?
為什麼連李奧納多、芭莉絲希爾頓、馬丁史柯西斯、勞勃狄利諾、
小甜甜布蘭妮、江南大叔,都參加了他的生日派對?
精彩推薦
非常好看的一本書,太驚人了!—比爾‧蓋茲
如果你喜歡看金融犯罪、有錢人的荒淫,這本書正適合你閱讀。—The New Yorker
這本書揭發一馬公司醜聞,以及高盛如何涉入其中。書中有好萊塢明星如李奧納多、Jamie Foxx,有沙烏地王子、豪華遊艇及一筆又一筆巨款在世界各地空殼公司洗來洗去,怎麼能不愛這本書?—Yahoo! Finance
一本現代金融詐欺教科書。—The New York Times
就像《老千騙局》、《惡血》,本書將會是一部經典。—Financial Times
真實故事,讀起來像一部好萊塢電影。—Ben Mezrich
一本必讀的書。—The Edge
強力推薦這本書!—FORTUNE
研究深入、資料豐富……一本必讀的書!—Booklist
一個關於貪婪的驚人故事……非常好看,充滿娛樂性。—Library Journal
一起不可思議的金融弊案調查……一個世界級白領犯罪經典故事!—Publishers Weekly
非常不可思議的故事!—Knowledge@Wharton
2020年5月27日 已读
现实比小说更精彩,虽然叙述碎片流水,但依然吸引人。身为一个白手套,刘无疑是足够成功的,但是贪欲和虚荣的无底洞又注定是破灭。为什么很多人持续做坏事?因为他们不必负责,但马来人让某些人负责了,我们呢?
最后几章在我们读来更显无奈和气愤,也注定不会有简体版了。
传记 金融
卡夫卡与少女们 豆瓣
Kafka et les jeunes filles
7.2 (17 个评分) 作者: [法] 达尼埃尔 · 德马尔凯 译者: 管筱明 一頁folio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9
“他知道少女具有一种堪称决定性的力量。
他从她眼睛里、嘴唇上和皮肤上得到的东西,
不仅是一种幸福的允诺。”
.
卡夫卡,文学史中最著名的名字之一, “卡夫卡就是文学本身,正如莫扎特就是音乐”。诗人勒内·夏尔说,他是“我们的金字塔”。而一座金字塔就是一座陵墓:“在它黑暗的墓穴里,埋藏着一个谜,一个吞吃人的谜。”
本书正是关于卡夫卡的谜题。对于卡夫卡的文学创作而言,少女不仅是灵感,是素材,更是力量。对于卡夫卡的命运来说,少女则是一种危险的征兆,其中展现了疯狂和死亡,而他把它们都发展到了极致:跟着姑娘走,就是去受刑。她是一种劝说,劝他接受心里经常惧怕的命运。
而对姑娘来说,遇到和爱上作家卡夫卡,就无异于把自己交给了魔鬼。她们属于写作的仪式:卡夫卡蘸着她们的血泪来开笔。因此,尽管少女们不愿意,尽管她们在爱情上不忠,却能够促使一些书籍诞生,给另一些少女在美好夏日充当精神食粮。
在本书中,我们把作家的面孔还给他,只留下他的孤独和秘密:这些秘密使我们关注卡夫卡,并且把少女们像尺蛾一样留住。要走近他,做梦是最可靠的路径。现在,就让我们去逐一唤醒卡夫卡的少女们吧。
............................
★危险与战栗,深情与辜负,肉身与孤独,狂喜与受难,记忆的花影与肉体的芬芳,致命的诱惑与永恒的逃亡……一切悖论统一都可形容这本独特的传记:关于少女与文学,关于爱、死亡、卡夫卡。
.
★荣获法国重量级文学奖美第奇非虚构首奖,英国国民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美国著名作家琼·狄迪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均得过此奖;
.
★诗性的语言,悬疑小说式叙述,爱与恐惧的永恒命题:我们注定被那些毁灭性力量所俘获。
.
★恋爱、写作、阅读:青春期的三位一体——给所有热爱卡夫卡、在青春中追寻爱情和文学的读者。
.
★写作是宿命。而少女
是他的文学水妖,
他的爱欲之火,他的生命之光,
他生命中一连串的失败与灵感。
通过这部传记,我们得以窥见卡夫卡的另一重秘密生活,
在他广为人知的文学创作之外,在生命的暗影中,
我们听到一颗孤独的、得不到慰藉的心在跳动。
2020年5月12日 已读
少女饥渴症患者卡夫卡。
卡夫卡还是非常柏拉图式的爱少女,通信联系、交换照片私下欣赏,以此获得慰藉,对于性欲他似乎总是选择妓女,而对少女选择远观。用现代话语描述就是个社恐,一接近异性就惶恐,对于能推脱的见面尽量推掉,订婚好几次最后又都逃脱。
一个通过折磨别人来折磨自己、用别人的痛苦来缓解自己痛苦的疾病患者、也借此汲取创作灵感的病人。
角度新奇,以围绕卡夫卡的少女们讲述他的一生,但不可避免的有明显美化和过度臆想,兼听则明。
传记 卡夫卡 法国
天生有罪 豆瓣 Goodreads
Born a Crime: Stories from a South African Childhood
8.9 (151 个评分) 作者: [南非] 特雷弗·诺亚 译者: 董帅 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2
火遍微博、微信的《小崔每日秀》主持人特雷弗·诺亚首部回忆录
比尔·盖茨2017年夏季书单推荐图书
美国《纽约时报》《新闻日报》《时尚先生》及“国家公共电台”年度好书
2017年瑟伯美国幽默文学奖得主
美国亚马逊周阅读榜连续在榜,评分高达4.8
编辑推荐:
★ 囧司徒接班人崔那娃爆笑回忆录 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脱口秀节目之一,《囧司徒每日秀》曾在中国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他宣布辞职后,钦点了南非脱口秀明星特雷弗·诺亚担任继任者。名不见经传的诺亚以自己独特的喜剧风格,在美国内外收获了大批粉丝,并被中国观众亲切称为“崔那娃”。在本书中,小崔将他的幽默天赋发挥到了极致,完美展示了为什么他会被选为《每日秀》的主持人。
★ “生而有罪”的崔那娃讲述贫民窟的成长经历 小崔出生在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非,其父母属于跨种族结合,因此他生下来就犯了罪,再加上他从小生活在贫民窟,似乎注定要走上一条犯罪道路。然而,倔强的小崔与伟大的母亲凭借着幽默、乐观与智慧,最终摆脱了暴力与贫穷的怪圈,从南非的贫民窟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 多家媒体“年度好书”,普利策奖获得者、《纽约时报》毒舌书评家角谷美智子赞不绝口 南非不只有曼德拉和查理兹·塞隆,本书在讲述作者各种或爆笑、或痛苦、或感人的童年经历时,还将目光投降了南非这块神奇的土地以及反人类的种族隔离制度之恶,充满了浓烈的异域色彩与人文关怀。
美国当红脱口秀《小崔每日秀》主持人特雷弗·诺亚一出生就犯了罪:因为他的父亲是白人,母亲是黑人,而在当时种族隔离的南非,这样的结合属于犯罪,他父母会面临五年有期徒刑的惩罚,诺亚自己也会被送到孤儿院。
为了保护诺亚,他那位勇敢、反叛、幽默、坚强、虔诚信教的母亲,想出了各种极端甚至荒唐的办法,在歧视、贫困、暴力的怪圈中,竭力为他创造了一种正常的生活。而自幼便遗传了母亲性格的诺亚,除了像大多数青少年那样成长外,还需要学会如何 “尴尬”地在一个他本不该存在的世界上生活。
这本回忆录中收集的故事,时而幽默,时而惊险,时而感人,但无一例外都彰显了诺亚惊人的喜剧天赋,以及一位母亲无条件的、无止境的、无与伦比的爱。
2020年4月10日 已读
崔娃的人生经历充斥着荒诞,而荒诞中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戏剧,尤其是偷东西辨认自己的故事。种族隔离造成的相互仇视,嬉笑的语言下是极其魔幻的一生。无论是种族人生还是性教育,崔娃他妈都堪称教育楷模。
你知道什么事阶级差距吗?“想象一下,有人把你从飞机上丢下去,你摔到地上,全身骨骼粉碎,你去了医院,痊愈了,准备开始面对后面的人生,然后,就在你几乎已经忘了之前的痛时,有人告诉你,有个东西叫降落伞。”
传记 南非 特雷弗·诺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