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最后的访谈 豆瓣
David Foster Wallace:The Last Interview and Other Conversations
7.1 (16 个评分) 作者: [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译者: 徐阳子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7
本书收录的六篇访谈,包括他自杀前所做的最后一次对谈,私密而内涵丰富。他谈到了当代美国的状况,娱乐、自律、成年人的生活、文学,以及他自己无法模仿的写作风格。
除此之外,书中还收录了他与戴夫·艾格斯、与母校的学生杂志所作的披露性问答,以及他在《无尽的玩笑》出版前,与著名的劳拉·米勒所进行的访谈。
这些对话展现了华莱士多年来受人喜爱的诸多特质:他无以伦比的谦逊、庞大的博学,他的智慧、敏感以及人文关怀。他生动描述了他的创作过程和动力,在访谈推进中展现他的好奇,并最终反转占据主动。他带来了在文学、政治以及当代美国现状等方面的热烈思考,观点深刻而独特,展现了这一优异大脑的全景图。
日常总是将人的想象力、语言和自主思考吞噬耗尽……在这种文化下,华莱士的复杂性无疑是天赐之礼。--扎迪·史密斯
华莱士 x 劳拉·米勒
华莱士的第二部小说《无尽的玩笑》厚达1079页,堪称鸿篇巨制。对于一个旨在捕捉时代精神的当代作家而言,小说中时而闪现的某种智慧令人振奋。
华莱士 x 《波士顿凤凰报》
对于我们这代人,或者比我再年轻几岁的人来说,我们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就是没有代言人。我们这代人完全是一群"乌合之众"。
华莱士 x 《艾姆赫斯特》
我是一个习惯写"五稿"的人--一份初稿、两份修订稿、两份打印稿。我总是能写出五份手稿。我写的次数越多,文字就会越简洁。
华莱士 x 《信徒》
华莱士已经证明,他有能力处理他选择的任何主题或题材。他的多才多艺以及对细节的关注,使他成为美国过去二十年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华莱士 x "尽我们所知"
办公室职员的生活,我们往往认为它非常枯燥和乏味。但也许所有的工作都是一样的,充满了可怕的厌倦与绝望,几乎没有什么成就能够对其他人诉说。
华莱士 x 《华尔街日报》
在华莱士看来,布什政府执政的这七年零四个月完全是一场充斥着贪婪、傲慢、无能、虚伪、腐败、玩世不恭和蔑视选民的恐怖表演。
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 豆瓣
A Supposedly Fun Thing I’ll Never Do Again
8.2 (1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译者: 林晓筱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1
《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是美国天才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非虚构经典作品,入选《时代》周刊“100部最佳非虚构英语作品”。
在这本备受赞誉的书中,收录了华莱士的7篇经典文章。从电视到网球,从伊利诺伊州的博览会到著名导演大卫·林奇的电影,从后现代文学理论到搭乘豪华游轮的七天七夜加勒比游,大卫·福斯特·华莱士以天才的文学禀赋、惊人的语言游戏和深沉的哲学思考,为世人描绘了光怪陆离的生活,以及我们内心的迷茫和孤独。
2018年10月20日 已读
总感觉华莱士的稿子他是不修改的,一鼓作气畅所欲言,想到哪就是哪,很容易你也跟着晕了。那位叫“jian”的豆瓣网友书评太到位了!
据说Infinite Jest换编辑了,这中文版不要等成一个无尽的玩笑啊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美国
系统的笤帚 豆瓣
The Broom of the System
7.1 (1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译者: 何江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8 - 5
今年,你不能再错过的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被比尔·盖茨、乔纳森·弗兰岑、詹姆斯·伍德推崇的文学天才;
纽约时报、卫报、观察者报、洛杉矶时报、旧金山纪事报联合好评推荐。
因励志演讲火爆全球,却因抑郁症自杀。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一生短暂似流星,却给世界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不读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小说,是这个时代青年人的损失。
他用极端理性的语言描绘复杂的现代社会和畸形的人性感情。正是从这部作品开始,华莱士一步登上事业巅峰,令无数作家难以企及。如今,这部《系统的笤帚》已被评为影响美国社会的12部经典文学作品之一。
《系统的笤帚》是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年轻时写给所有年轻人的激情之书。书中一个个男男女女,都那么鲜活,经历着和我们一样的城市生活,在失望与痛苦中挣扎,逐渐沉沦为畸形之人。从这部小说也隐约可见作者的抑郁倾向。《自由》作者乔纳森·弗兰岑和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是终身挚友,两人也同为抑郁症所扰。悲剧发生后,弗兰岑曾撰写长文哀悼这位才华横溢到让他嫉妒的朋友。
《系统的笤帚》是大卫·福斯特·华莱士25岁时创作的处女作,文学天赋一览无遗,成为一部罕见的既被读者喜爱,又被对手敬重的伟大小说。华莱士一生创作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却始终在文学界占据着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
小说的男主人公是一个因为生殖器短小导致自卑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的知识分子。他疯狂地爱上了一个比自己小18岁的女孩儿。这个女孩儿虽然身为家族企业的继承人,却做着收入很低的前台接线员工作,因为她也有着无法言说的心理问题。故事中几乎没有一个常规意义上的“正常人”,活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跨越的障碍,就像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一样,被情感、药物和沉沦包围着……作为人类,他们该如何与这个复杂的世界相处呢?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在《系统的笤帚》中用极端理性的语言讲述了一个近乎疯狂的故事。他曾说:“小说的作用,就是告诉读者,身为人类这种动物,到底是他妈的一种什么滋味。”
2018年6月5日 已读
一个因为鸡儿太短小而自卑的离异秃顶中年男子和一个心理问题严重的超级富二代少女的爱恨情仇,充斥着多线叙述、纯对话描写,没有想象的难读,但肯定也没有短评说的那么好读。里面的故事都非常有意思,通过故事提出的理论私货则令人相当欣喜,双重虚荣症候,雨蛙故事所象征的个人缺陷带来的心理疾病,菲尔德邦德合集的想法中关于“操”字的讨论(这一段翻译真是绝了)以及扇形感情网络理论。
另外华莱士对心理医生一定有相当的歧视……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美国
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 豆瓣 谷歌图书
THIS IS WATER:some thoughts, delivered on a significant occasion about living a compassionate life
7.1 (4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 绘者 焉沁 译者: 龙彦 / 马磊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阳光博客 2015 - 01 其它标题: 生命中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
两条小鱼在水里游泳,突然碰到一条从对面游来的老鱼向他们点头问好:
“早啊,小伙子们。水里怎样?”
小鱼继续往前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终于忍不住了,他望着另一条,问道:
“水是个什么玩意?”
这是美国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2005年在肯扬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从生活中最显而易见的平常之事入手,讨论如何摆脱生命中的重复单调,获得内心自由,保持意识的清醒鲜活。华莱士提醒我们,日常生活就是我们本身,既绝望又禅意,而要“在繁琐无聊的日常中,日复一日地保持自觉与警醒,困难得不可想象”。
这场演讲当时默默无闻,之后却突然逆袭,演讲录音通过邮件和博客在朋友圈不断流转,引发广泛共鸣,后有工作室根据录音制作了短视频,在Youtube上,一周就超过400人点阅。图书出版之后受到更大的关注,被《时代杂志》认为是“对知识分子最后的演讲”,并与乔布斯的演讲一起入选“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毕业演讲”。
遗憾的是,这位天才的作家却在3年后因严重的抑郁症自杀,这也让这篇演讲更加震撼: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我们要学会提醒自己走出思维定势的泥沼;给你身边的人多点空间——因为你不知道他们正面对怎样的困苦。
2016年6月5日 已读
很浅,远不如电影表现的多,不知道拍了电影以后《无尽的玩笑》中译本能否早点面世。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