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述宇
小說內外 (下卷) 豆瓣
作者: 孫述宇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2010 - 1
本書下卷所收些文字分為三部份,作者檢討過去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歷史,指出教授的方法,不論教師是英美抑或華人,從來都沒有與學生的母語教育配合;此外,作者還認為以往我國學校裏教英語,在損害母語教育之餘,教得太膚淺,只是在應用和模仿洋人的層次上活動,不給學生更深入的認識。我們的大學和研究所,以及訓練師資的機構,都撇開古英文和拉丁,也不重視英語形音和文法的演變。在這些方面,我們遠比不上歐美和日本的學校。作者在美國留學時修習過相關科目,深知這些知識對透徹瞭解英語的重要。作者的立場是,鑑於英文是當今世上最有用處的語文,把它學好總是上算,專業英國語言文學的人尤當懂得深入;然而我們萬不可為了學習英語就損害學生母語的培育,不可聽任英文在中國學校裏篡奪中文的至尊地位。
2023年10月4日 已读
补了红楼梦一篇,孙先生的观点其实够鲜明够直接了,认为红楼梦的写法融入了大量的书画诗词戏曲元素,民国以后这几类艺术的式微自然会导致失去大量年轻读者群,责怪年轻人欣赏不了红楼梦实属自作多情。
孙述宇
金瓶梅的艺术 豆瓣
8.7 (26 个评分) 作者: 孙述宇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 - 8
金庸、傅聪、梁羽生盛赞的《金瓶梅》研究者
李欧梵、商伟、田晓菲、杨早共同推荐
广受赞誉的《金瓶梅》研究经典之作
寥寥数万字,妙解《金瓶梅》的欲望与罪恶、悲悯与救赎
☆编辑推荐
◎文字简练、内容详略得当
文字优美,篇篇珠玑,阅读门槛低,尤其适合对《金瓶梅》感兴趣、有误解的读者。
◎真正抓住《金瓶梅》内核的赏析
作者与《金瓶梅》心肠相通,他以悲悯宽和的态度,引领读者从《金瓶梅》关于欲望、罪恶表象中,发现故事背后“人生的本来面目”。
◎旧版高分,影响深远
本书的很多洞见在当代《金瓶梅》研究上具有首倡意义,比如发现《金瓶梅》对死亡的关注、用释家思想理解《金瓶梅》等,自1978年初版以来已逾40年,还在不断影响一代代的研究者。
◎双重维度了解《金瓶梅》的价值
从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两个维度,对比分析《金瓶梅》的写作艺术,充分认知《金瓶梅》真正的文学高度和文学价值
☆学者推荐
古今中外对《金瓶梅》的评论众多,可谓仁智互见。孙述宇先生《金瓶梅的艺术》充满了引人入胜的分析,以其犀利的眼光、爱惜的情怀,更因为深深了解西洋小说历史而能够对中国文学传统中这部横空出世的杰作产生格外深刻和独到的反观,特别于我心有戚戚焉。虽然最初写于四十多年前,今天重读,还是令人耳目一新。我希望哪怕没有读过小说原作的人,也来读一读这部论著,也许可以对小说形式的艺术,对《金瓶梅》,对我们的人间世,都能多一点思考,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包容。
——田晓菲(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
孙述宇关于《金瓶梅》的讨论,点出了这部衍生自《水浒传》的“同人文”最有趣的双重性:一方面,《金瓶梅》表现出惊人的写实能力,对市井社会的再现远超母本《水浒传》;另一方面,意图劝人向善的冲动又制约着作者的妙笔。《金瓶梅》就在纠结中走完了全程,也成就了它相对寂寞的声名。读读孙述宇教授这本书,能让你从头开始认知《金瓶梅》这本无法入选“古典名著”的奇书。
——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对于《金瓶梅》的赏析文集,作者使用比较文学的手法,将《金瓶梅》置于中国传统文学和世界名著两个广阔的文学维度中,从金(潘金莲)、瓶(李瓶儿)、梅(庞春梅)、西门庆等代表性人物入手,重点分析了《金瓶梅》的写实艺术、讽刺手法、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关注、对死亡的独特关心等,既说明《金瓶梅》为《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传统文学经典所开启的诸多先河,又旁征博引众多世界一流作家如契诃夫、托尔斯泰、狄更斯等人的著作,深入浅出地阐述《金瓶梅》杰出的文学高度。同时,作者以与《金梅瓶》作者相通的心肠,体察人性的深不可测,尤其是对宋惠莲、应伯爵、李桂姐等非主要人物进行解说,透彻地洞悉《金瓶梅》所包含的同情、慈悲和救赎。
2021年9月15日 已读
孙述宇此书不在小说细节上做推敲,基于整个《金》的框架做人物分析,精彩畅快有洞见,只是略短不够过瘾。书中屡批水浒和红楼,一些人怕是要看得难受哈哈哈。
孙述宇 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