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东
電影從不停止質問 豆瓣
영화는 질문을 멈추지 않는다
作者:
李滄東
/
全洲國際電影節
译者:
林倫伃
馬可孛羅
2024
- 3
最會寫劇本的導演,最會拍電影的小説家
創作《薄荷糖》、《綠洲》、《密陽》、《燃燒烈愛》等多部賣座片
李滄東導演25年的創作人生
聞天祥(影評人) 驚喜撰序
一頁華爾滋Kristin(影評人)、吳俞萱(作家)、房慧真(作家)、林強(音樂工作者)、馬欣(作家)、張硯拓(影評人、《釀電影》主編)、盛浩偉(作家)、莫子儀(演員)、黃以曦(影評人)、詹正德(影評人、有河書店店主)、廖偉棠(作家)、劉梓潔(編劇、作家)、蔣亞妮(作家)、鄭秉泓(影評人)、鴻 鴻(詩人、導演)、瞿友寧(導演) 真心推薦(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觀賞、感受、理解, 最終爲了生存而提出的質問。
「我的電影會留在觀眾的故事中結束。」
通過《青魚》、《薄荷糖》和《綠洲》三部初期作品,李滄東獲得了「現實主義大師」的稱讚。這種現實主義並不是指精密加工後,被包含在相機框架中的現實,而是藝術家用眼睛敏銳地捕捉在真實時空裡無法預測的真相。這個特質在之後的《密陽》、《生命之詩》與《燃燒烈愛》中漸漸強烈地展現出來。
從1997年的導演處女作《青魚》到2018年《燃燒烈愛》,李滄東的電影一貫被投以「美麗」、「文學性」,乃至於「傑作」的讚賞,無一例外地受到了全世界觀眾和評論界的關注。在世界的諷刺和不合理中,全力孤軍奮戰的電影中人物的故事,會在電影結束後引導觀眾們回味起社會和人類生活的意義。
李滄東導演將無法輕易解決或回答的問題的碎片融入電影之中,因此他的電影在上映後即便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重新觀影時仍會有新的感觸。而從這本《電影從不停止質問》當中,我們可以藉由電影評論與專訪,窺探李滄東作為電影人的一生,從中了解他的工作世界,以及他對於電影的追求。
《青魚》 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劇本獎X青龍電影獎導演獎X大鐘獎評審特別獎、劇本獎
「李滄東拍攝電影的目的,似乎是為了與世界建立更深的關係,為了追尋生命所隱藏的懸疑,為了刻印在電影的時間和空間裡的人世的諷刺,為了貫穿時代、仔細深思我們該如何活下去。」
《薄荷糖》 卡羅維瓦利影展特別評審獎X青龍電影獎劇本獎X大鐘獎導演獎、劇本獎
「如果說出道作《青魚》是部懷舊電影,緬懷曾經純潔,如今卻被壓倒性的黑暗所包圍的時間;那麼《薄荷糖》就是部寓言劇,聚焦在中年的英浩(薛景求)上,跟隨倒流的時間線深入時間的深淵。」
《綠洲》 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獎X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導演獎
「李滄東的電影用各種多樣的方式聚焦在邊緣人物身上,試圖理解並謀求對社會冷漠現象的討論。儘管這部電影顯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黑色電影」,但我認為像這樣展現人性陰暗面的電影,應該是少之又少了。」
《密陽》 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導演獎X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在《密陽》中,沒有一顆鏡頭是寬鬆的,即使鏡頭帶有模糊或是不確定性,每顆鏡頭都還是互相緊密相連。……《密陽》以自己的方式玩捉迷藏——儘管觀眾在每次反轉時將目光轉向其他地方,電影也絕不會表明自己的位置所在。」
《生命之詩》 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X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導演獎 大鐘獎最佳作品、劇本獎X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
「在電影的堅決面前,我們觀看的行為變得越來越無能,面對這條無法單純用人力來停止流動的江水,我們有好一陣子,只能束手無策地看著順著水波漂來的悲劇現象,至少在這一瞬間,電影和觀眾作為一個群體,都是無能為力的。」
《燃燒烈愛》 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提名X大鐘獎最佳作品X釜日電影獎最佳導演
「李滄東導演的電影裡總是包含著神祕的元素,不管他再怎麼讓觀眾可以靠近電影中的登場人物,觀眾還是無法完全理解他們的動機,也絕對無法確認他們對於自己或者周遭世界的理解程度。而在李滄東這樣的電影中,最像謎一般的電影就是《燃燒烈愛》。」
「這是我心目中理想的電影書,既可以讓看過他所有作品的影迷品評參閱不同觀點,也方便僅就單片尋找解答的入門者循序漸進。李滄東的電影時常帶領我在殘破的日常尋找人的價值與意義,卻能用意想不到的方式讓我從看、聽、進而感受到畫面外的世界。」──聞天祥(影評人)
生命在光明中延伸,李滄東導演的那些成就──
★ 1997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新人導演獎
★ 1997韓國青龍電影獎導演獎
★ 2000韓國大鐘獎導演獎
★ 2000韓國電影評論家協會獎導演獎
★ 2002春史電影獎導演獎
★ 2002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銀獅獎
★ 2003、2008、2011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導演獎
★ 2007導演選擇獎年度導演獎
★ 2009、2012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2018釜日電影獎最優秀導演獎 等
「講述非常有趣的故事不是我的目標,
我的目的而是爲了給觀眾留下一點痕跡。
不是故事結束後就結束的故事,
而是故事的結尾會在觀眾的生活中結束的那種電影。」
創作《薄荷糖》、《綠洲》、《密陽》、《燃燒烈愛》等多部賣座片
李滄東導演25年的創作人生
聞天祥(影評人) 驚喜撰序
一頁華爾滋Kristin(影評人)、吳俞萱(作家)、房慧真(作家)、林強(音樂工作者)、馬欣(作家)、張硯拓(影評人、《釀電影》主編)、盛浩偉(作家)、莫子儀(演員)、黃以曦(影評人)、詹正德(影評人、有河書店店主)、廖偉棠(作家)、劉梓潔(編劇、作家)、蔣亞妮(作家)、鄭秉泓(影評人)、鴻 鴻(詩人、導演)、瞿友寧(導演) 真心推薦(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觀賞、感受、理解, 最終爲了生存而提出的質問。
「我的電影會留在觀眾的故事中結束。」
通過《青魚》、《薄荷糖》和《綠洲》三部初期作品,李滄東獲得了「現實主義大師」的稱讚。這種現實主義並不是指精密加工後,被包含在相機框架中的現實,而是藝術家用眼睛敏銳地捕捉在真實時空裡無法預測的真相。這個特質在之後的《密陽》、《生命之詩》與《燃燒烈愛》中漸漸強烈地展現出來。
從1997年的導演處女作《青魚》到2018年《燃燒烈愛》,李滄東的電影一貫被投以「美麗」、「文學性」,乃至於「傑作」的讚賞,無一例外地受到了全世界觀眾和評論界的關注。在世界的諷刺和不合理中,全力孤軍奮戰的電影中人物的故事,會在電影結束後引導觀眾們回味起社會和人類生活的意義。
李滄東導演將無法輕易解決或回答的問題的碎片融入電影之中,因此他的電影在上映後即便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重新觀影時仍會有新的感觸。而從這本《電影從不停止質問》當中,我們可以藉由電影評論與專訪,窺探李滄東作為電影人的一生,從中了解他的工作世界,以及他對於電影的追求。
《青魚》 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劇本獎X青龍電影獎導演獎X大鐘獎評審特別獎、劇本獎
「李滄東拍攝電影的目的,似乎是為了與世界建立更深的關係,為了追尋生命所隱藏的懸疑,為了刻印在電影的時間和空間裡的人世的諷刺,為了貫穿時代、仔細深思我們該如何活下去。」
《薄荷糖》 卡羅維瓦利影展特別評審獎X青龍電影獎劇本獎X大鐘獎導演獎、劇本獎
「如果說出道作《青魚》是部懷舊電影,緬懷曾經純潔,如今卻被壓倒性的黑暗所包圍的時間;那麼《薄荷糖》就是部寓言劇,聚焦在中年的英浩(薛景求)上,跟隨倒流的時間線深入時間的深淵。」
《綠洲》 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獎X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導演獎
「李滄東的電影用各種多樣的方式聚焦在邊緣人物身上,試圖理解並謀求對社會冷漠現象的討論。儘管這部電影顯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黑色電影」,但我認為像這樣展現人性陰暗面的電影,應該是少之又少了。」
《密陽》 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導演獎X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在《密陽》中,沒有一顆鏡頭是寬鬆的,即使鏡頭帶有模糊或是不確定性,每顆鏡頭都還是互相緊密相連。……《密陽》以自己的方式玩捉迷藏——儘管觀眾在每次反轉時將目光轉向其他地方,電影也絕不會表明自己的位置所在。」
《生命之詩》 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X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導演獎 大鐘獎最佳作品、劇本獎X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
「在電影的堅決面前,我們觀看的行為變得越來越無能,面對這條無法單純用人力來停止流動的江水,我們有好一陣子,只能束手無策地看著順著水波漂來的悲劇現象,至少在這一瞬間,電影和觀眾作為一個群體,都是無能為力的。」
《燃燒烈愛》 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提名X大鐘獎最佳作品X釜日電影獎最佳導演
「李滄東導演的電影裡總是包含著神祕的元素,不管他再怎麼讓觀眾可以靠近電影中的登場人物,觀眾還是無法完全理解他們的動機,也絕對無法確認他們對於自己或者周遭世界的理解程度。而在李滄東這樣的電影中,最像謎一般的電影就是《燃燒烈愛》。」
「這是我心目中理想的電影書,既可以讓看過他所有作品的影迷品評參閱不同觀點,也方便僅就單片尋找解答的入門者循序漸進。李滄東的電影時常帶領我在殘破的日常尋找人的價值與意義,卻能用意想不到的方式讓我從看、聽、進而感受到畫面外的世界。」──聞天祥(影評人)
生命在光明中延伸,李滄東導演的那些成就──
★ 1997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新人導演獎
★ 1997韓國青龍電影獎導演獎
★ 2000韓國大鐘獎導演獎
★ 2000韓國電影評論家協會獎導演獎
★ 2002春史電影獎導演獎
★ 2002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銀獅獎
★ 2003、2008、2011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導演獎
★ 2007導演選擇獎年度導演獎
★ 2009、2012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2018釜日電影獎最優秀導演獎 等
「講述非常有趣的故事不是我的目標,
我的目的而是爲了給觀眾留下一點痕跡。
不是故事結束後就結束的故事,
而是故事的結尾會在觀眾的生活中結束的那種電影。」
幻想大象 豆瓣
作者:
[韩]金泳辰
译者:
顾冰珂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
- 7
“谁会喜欢一个只说正经话的笨蛋呢?!”
【编辑推荐】
★诗性电影导演李沧东生涯早期回顾
震惊影坛的“绿色三部曲”如何将电影幻想和现实碰撞,职业道路多次转变到底寻求什么?本书将梳理李沧东如何走上导演之路和他的电影理念
★文学的唤醒,影像的梦幻
通过影评人金泳辰的分析和导演访谈,探究李沧东电影中的本体性沉思和美学风格
【内容简介】
韩国导演李沧东书写具有鲜明特色的电影,编织重叠的意象,将电影的想象与现实强力碰撞,制造惊异的吸引力,始终思索电影媒介的沟通能力和虚幻本质。
本书回溯李沧东导演生涯的早期作品,韩国著名影评人金泳辰探究其电影幻想与现实的对抗力与社会关切,结合对导演的访谈,梳理李沧东走上导演之路的过程和他的电影观念。
“李沧东的电影是检视韩国社会的X光。”——(阿根廷影评人)爱德华多·安亭
【编辑推荐】
★诗性电影导演李沧东生涯早期回顾
震惊影坛的“绿色三部曲”如何将电影幻想和现实碰撞,职业道路多次转变到底寻求什么?本书将梳理李沧东如何走上导演之路和他的电影理念
★文学的唤醒,影像的梦幻
通过影评人金泳辰的分析和导演访谈,探究李沧东电影中的本体性沉思和美学风格
【内容简介】
韩国导演李沧东书写具有鲜明特色的电影,编织重叠的意象,将电影的想象与现实强力碰撞,制造惊异的吸引力,始终思索电影媒介的沟通能力和虚幻本质。
本书回溯李沧东导演生涯的早期作品,韩国著名影评人金泳辰探究其电影幻想与现实的对抗力与社会关切,结合对导演的访谈,梳理李沧东走上导演之路的过程和他的电影观念。
“李沧东的电影是检视韩国社会的X光。”——(阿根廷影评人)爱德华多·安亭
鹿川有许多粪 Goodreads 豆瓣
녹천에는 똥이 많다
8.9 (304 个评分)
作者:
[韩] 李沧东
译者:
春喜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1
- 8
李沧东封笔之作
直面错综复杂的生活本身,探索真正价值的可能性
从《烧纸》到《燃烧》,永恒的审视与追问
本书是韩国导演李沧东于1992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借此他获得了《韩国日报》创作文学奖,并在第二年受导演朴光洙之邀进入电影界,随后他便转型并逐渐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 大师。
这部小说集展现了一批裹挟在复杂多变的历史浪潮中的底层人物形象,他们艰辛地在生活中追求真正的价值,与现实中的痛苦进行抗争,同时寻找个人生活的意义。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遭遇审视韩国现实,但并非止步于讲述历史事件或故事本身,而是着重刻画了人物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转变,他们逐渐开始对生活中的真正价值和自己的身份认同提出疑问并进行探索。
直面错综复杂的生活本身,探索真正价值的可能性
从《烧纸》到《燃烧》,永恒的审视与追问
本书是韩国导演李沧东于1992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借此他获得了《韩国日报》创作文学奖,并在第二年受导演朴光洙之邀进入电影界,随后他便转型并逐渐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 大师。
这部小说集展现了一批裹挟在复杂多变的历史浪潮中的底层人物形象,他们艰辛地在生活中追求真正的价值,与现实中的痛苦进行抗争,同时寻找个人生活的意义。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遭遇审视韩国现实,但并非止步于讲述历史事件或故事本身,而是着重刻画了人物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转变,他们逐渐开始对生活中的真正价值和自己的身份认同提出疑问并进行探索。
密阳 (2007) 豆瓣 TMDB
밀양
8.2 (358 个评分)
导演:
李沧东
演员:
全度妍
/
宋康昊
…
其它标题:
밀양
/
シークレット・サンシャイン
…
申爱(全度妍饰)带着儿子来到亡夫的故乡——小城密阳。她在那里开了一家钢琴学院,希望和儿子寻找一段崭新的人生,让儿子在亡夫小时候成长的地方成长,感受密阳的阳光和人情。然而车在半路抛锚,幸遇宗灿(宋康昊饰)前来相助,他是名汽车修理厂的老板,平凡的他热心地帮申爱找房子、拉拢客户,定制奖牌,然而这过分的热情让申爱感到不安,只得坦白告诉他不要打自己主意。一天灾难不幸降临到申爱和儿子身上,她几乎丧失了继续生存的勇气,直到宗教给了她精神救助。然而,信教之后的心灵也没能平静多久。申爱很快又陷入自我矛盾的分裂中,转而不信任它并报复性地攻击。在整个过程中,只有宗灿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直到申爱重见一缕阳光。
薄荷糖 (1999) 豆瓣 IMDb TMDB
박하사탕
8.6 (665 个评分)
导演:
李沧东
演员:
薛景求
/
文素丽
…
其它标题:
박하사탕
/
ペパーミント・キャンディー
…
1999年春天,对生活绝望的中年男子金永浩(薛景求饰),落魄地参与了同学会,他神经质般哭叫,并在高架桥上面对迎面而来的火车嘶喊:我要回去! 火车带着记忆倒走,三天前的金永浩已然崩溃,欲寻了断,但是被神秘人物叫去见一个人;再之后是1994年,他生活放荡,对妻子(金丽珍饰)冷若冰霜又出手大打;1987年身为警察的他,手段凶悍;1984年、1980年一直到1978年,直到第7个片段通过初恋情人(文素利饰)以及“薄荷糖”这一点题信物,影片才给出是什么碾压过主人公的生命,粉碎其美好的答案。
诗 (2010) 豆瓣 TMDB
시
8.9 (427 个评分)
导演:
李沧东
演员:
尹静姬
/
李大卫
…
其它标题:
시
/
诗情
…
时髦的打扮掩饰了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痕迹,66岁的美子(尹静姬 饰)像一朵摇曳在街边的小花一样绽放着自己暮年的美丽。
美子靠做钟点工赚些小钱,与读初中的外孙独自生活的日子虽然清贫,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她对于生活的热情。虽然已经确诊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但她却依然酷爱诗歌,不仅时常参加诗歌朗诵会,而且开始学习写诗。她总是留意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以便捕捉随时可能出现的灵感,然后把它们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然而,如同写诗的灵感并不会轻易出现一样,生活也并非表面的那样轻松和容易……
在63届戛纳电影节上,李沧东凭借此片获得最佳编剧奖。
美子靠做钟点工赚些小钱,与读初中的外孙独自生活的日子虽然清贫,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她对于生活的热情。虽然已经确诊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但她却依然酷爱诗歌,不仅时常参加诗歌朗诵会,而且开始学习写诗。她总是留意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以便捕捉随时可能出现的灵感,然后把它们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然而,如同写诗的灵感并不会轻易出现一样,生活也并非表面的那样轻松和容易……
在63届戛纳电影节上,李沧东凭借此片获得最佳编剧奖。
烧纸 豆瓣 Goodreads
소지
8.6 (230 个评分)
作者:
[韩] 李沧东
译者:
金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0
- 5
♦韩国电影大师、作家型导演李沧东小说代表作。
♦心怀悲悯的现实主义写作,李沧东的一切电影创作的源头。
♦琐碎的生活暗藏汹涌洪流,直指生命深处的被掩藏、遗忘的一切。
"生命的意义不在天上,而是在现实当中,虽然它很丑陋。"
“我所有的希望,就是能有一点点的改变。这就像是用一 根 蜡烛在传递火种,手递手,点燃别人手里的蜡烛。”——李沧东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了李沧东的小说处女作《战利品》及其他短篇小说共十一篇。这些作品都是以城市边缘人和小人物为关注点,聚焦于两类题材,一类是朝鲜战争及南北分裂、光州事件等社会现实所造成的伤痛,一类是韩国社会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他的小说不以大事件为线索,而往往围绕着生活的细节,如两代人之间的鸿沟、夫妻之间或婆媳之间的家庭矛盾、大巴车上的风波等等,他拙朴的笔触下隐藏的是这些细小的事件背后巨大的悲剧感。他的作品有一种逼真的写实感,如同他的电影那样深刻地刻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寻找被生活隐藏的真实。
无论是电影叙事,还是小说叙事,李沧东手中都握着一把极为锐利的手术刀,他深层剖开韩国现代社会中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将其经受的历史创伤、人性的残酷、个体命运遭受侵害等问题连根拔起。在这部小说集里,他不止是人文主义的电影导演,还是一位心怀悲悯的作家。
♦心怀悲悯的现实主义写作,李沧东的一切电影创作的源头。
♦琐碎的生活暗藏汹涌洪流,直指生命深处的被掩藏、遗忘的一切。
"生命的意义不在天上,而是在现实当中,虽然它很丑陋。"
“我所有的希望,就是能有一点点的改变。这就像是用一 根 蜡烛在传递火种,手递手,点燃别人手里的蜡烛。”——李沧东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了李沧东的小说处女作《战利品》及其他短篇小说共十一篇。这些作品都是以城市边缘人和小人物为关注点,聚焦于两类题材,一类是朝鲜战争及南北分裂、光州事件等社会现实所造成的伤痛,一类是韩国社会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他的小说不以大事件为线索,而往往围绕着生活的细节,如两代人之间的鸿沟、夫妻之间或婆媳之间的家庭矛盾、大巴车上的风波等等,他拙朴的笔触下隐藏的是这些细小的事件背后巨大的悲剧感。他的作品有一种逼真的写实感,如同他的电影那样深刻地刻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寻找被生活隐藏的真实。
无论是电影叙事,还是小说叙事,李沧东手中都握着一把极为锐利的手术刀,他深层剖开韩国现代社会中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将其经受的历史创伤、人性的残酷、个体命运遭受侵害等问题连根拔起。在这部小说集里,他不止是人文主义的电影导演,还是一位心怀悲悯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