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民安
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 豆瓣
作者: 汪民安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 - 5
- 编辑推荐 -
···学者汪民安思想访谈与随笔集
···将哲学放回生活的坐标系,让思想具体地着陆于日常
···身体·爱欲·空间·友谊·劳动·技术·艺术
···一部生命之思的交响乐:既饱含着理论的激情,又展现了批判的锋锐
- 内容简介 -
此书是学者汪民安的思想访谈与随笔集,从2006年到访巴黎寻踪法国理论,到2023年的当下对社会与技术的一系列思考,时间跨度正好是21世纪的这二十多年,综合呈现汪民安在知识与经验、理论与现实之间所进行的探索。
2024年6月10日 已读
访谈本身很好读也很贴地,但因为不少篇都是针对其他书的访谈,难免夹杂一些很无聊的问题。比较喜欢part1和part3。《我的巴黎行》里拜访了二十几位知识分子,没有一人提起萨特,真的笑出声。。。
汪民安
论爱欲 豆瓣 Goodreads
7.4 (19 个评分) 作者: 汪民安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 - 7
★ 清华大学教授、知名学者汪民安力作。
★ 以爱欲的谱系,洞察文明的秩序。
★ 汪老师的作品素来满怀理论激情、文笔优美、富于诗意,使原本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干货”化身为迷人的智识盛宴,让人爱不释手。
=======================
【编辑推荐】
如果说在前现代时期人类崇尚真理、勇于追求尘世之爱,那么在现代我们则丧失了主体性,完全活在世俗理性的庞大阴影之下。那么人的高贵性何在?汪老师这部作品就是对当下晦暗之爱的探究,他希冀我们突破时代的局限性,追求纯粹的爱、至高无上的爱、在工具理性下几无可能的爱。他试图重新唤起人之高贵性。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清华大学教授、知名学者汪民安深入探讨“爱欲”这一主题的力作。全书分为“爱欲的谱系”“转向”和“爱欲的政治”三个部分。在上篇中作者梳理了柏拉图、苏格拉底、奥古斯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构建的“爱欲的谱系”,从真理之爱、神圣之爱、尘世之爱这三个维度,再现前现代时期人类高贵而神圣之爱。“转向”这部分辨析笛卡尔、斯宾诺莎如何在理性主义的旗号下为爱建立一个科学解释模式。下篇“爱欲的政治”分析黑格尔、海德格尔、拉康、弗洛姆、巴迪欧等关于爱欲的思想,书写人类试图在现代性中摆脱工具理性对爱的驯服,进而实现爱之救赎。
2023年7月24日 已读
第五章太精彩,对比式的阐释更能清晰了解各大家的爱情观念之别,清晰地认知到:您们观点的缺憾在于太想把爱概括为一种了!理论,理当赋予爱以浪漫,而非规训约束。
哲学 汪民安
论家用电器 豆瓣 Goodreads
7.5 (10 个评分) 作者: 汪民安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 - 7
空调会驯服室外灼热的阳光;
手机可以排遣人的孤独;
电视和电脑可以使人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让人对外面发生的事情都了然于胸);
而洗衣机、冰箱和煤气灶,使得人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简单的衣食再生产。
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家用电器,与人构成了怎样的装置关系?
…………………
《论家用电器》是汪民安教授的一部探讨物的文化理论随笔集。本书将家用电器作为传记的对象,探讨了洗衣机、电冰箱、手机、电视机等电器在家庭生活中所展现的空间权力结构。这本书让我们看到,家用电器是如何驯化、改造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作者巧妙地将理论视野与散文书写相结合,既充满了洞见,也糅合了作者的当下生活感受与情怀。
……………………
大多数作者的关照是将生命体作为永恒的歌颂物:一朵花、一只猫或者斜刺里逃窜的蟑螂。汪民安勇于打破这种程式,他扩大了标的物,他从有机体推到无机体,他认为无生命之物也是值得歌颂的,并且有歌颂的绝大理由。歌颂的前提是拥有激情,激情推动着写作欲望。
——胡赳赳,《澎湃新闻》
长久以来,“理论文本”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刻板印象,仿佛这类文本只能以固定的模式、话语才能流通。但《论家用电器》以一种独特的从个人经验到一般经验再到对生活结构的“潜能”分析的“言语流”实践——“我不愿意用理念去强暴事件”(汪民安)——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
——赵文,《艺术界》
他以文化研究的视角、“非学院”的语言,以及本人对家用电器的使用经验,为他最熟悉的每一件电器写了个小“传记”,思考“物”的生与死。
——《新京报·书评周刊》
在汪民安的笔下,后现代与文化理论指引着诗意与现实,共同描绘出一副全新的思想图景,亦即,机器如何塑造我们的城市生活?汪民安谈论中国的方式,让身处西方或者深受西方塑造的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自身。
——伦敦大学教授迈克尔·达顿
不像大多数当代理论,这部作品呈现出一种出乎意料的柔和雅致,一种栖居其间又对其进行反思的空间意识。它提醒我们,哲学上的左派仍可以写出节奏舒缓、辩证严谨、风格优美的文字。
——布鲁克大学教授安德鲁·彭达基斯
2023年2月2日 已读
非常开心的阅读体验,虽然卖弄辞藻(褒义)但言之有物。很喜欢洗衣机和冰箱,而收音机的逐渐远去、电视机的使用变革以及手机和电脑更加快速的迭代,使得后几篇的经验已经不太适用了。
汪民安
现代性 豆瓣
8.9 (47 个评分) 作者: 汪民安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5
【编辑推荐】
汪民安先生的《现代性》一书完成于2004年,最初收录在一本现代性选编文集和一套关键词丛书中,后于2012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自出版以来,这本小书深受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的喜爱,获得了诸多好评,因而在旧版售罄之际,南大出版社推出了这一新版本。
-----------------------------------------
★ 汪民安教授阐释“现代性”的经典小册子,“一本书的意义不取决于它的篇幅,也就是说不取决于在这本书中写出了多少句子,而是写出了怎样的句子”(汪民安)。
★ 一本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认识现代性的入门读物,向读者揭开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庞大的议题的层层面纱。
★ 多年来深受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喜爱,为诸多高校文学、美学等专业推荐阅读图书。
=======================
【内容简介】
“现代性”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概念,本书从现代生活、现代资本主义、现代观念、工业主义和民族-国家以及现代性的冲突五个方面,具体探讨了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和内涵,从各个层面对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内部矛盾重重的悖论系统做了简要、精辟的论述。作者从现代性在生活中的表现入手,描述了现代生活的种种特征,透过具体现象深入现代生活的本质,分析时间断裂意义上的现代性,又将现代性置于整个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观念的背景下,综述了韦伯、马克思、桑巴特、福柯等人的观点并回顾了资本主义的起源和特征,梳理了从马基雅维利到霍布斯、洛克等的现代观念的发展历程和自由主义的思想脉络。随后作者结合吉登斯、盖尔纳等人的观点探讨了现代性社会的特征。最后作者综合前几章的论述,分析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经济基础、以法国大革命为政治和意识形态基础的现代性的冲突所在。
汪民安先生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眼光独到,以清晰的逻辑和通俗的语言,向读者揭开了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庞大的议题的层层面纱。这本《现代性》堪称认识现代性的极佳入门读本。
2022年8月9日 已读
对现代性概念的梳理很清晰,入门好读物。汪民安老师确实爱用排比句…
汪民安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