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小說家的休日時光 豆瓣
小説家の休暇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吳季倫 馬可孛羅文化 2015 - 8
聽說追求你的女讀者很多?
的確,但我一天到晚實在太忙了,哪有時間去陪她們呢
人氣小說家忙翻天,如何偷閒?!
貼身直擊名作家日常生活
三島由紀夫最私密心事大公開
平日維持身心健康的方法?
就是用大笑的方式來取笑別人!
《小說家的休日時光》是三島由紀夫在靈感與創作力最巔峰時期,以日記形式寫下的散文隨筆與評論作品,本書維持三島一貫犀利真誠、大膽嘲諷的寫作風格,被譽為可匹敵法國文豪蒙田《隨筆集》的傑作。
「今天為止我探討過的各種主題,全是信手捻來、自由發揮,但看在有心人士眼裡,恐怕正是現代日本文化混亂的最佳範例吧!」
從文明、藝術到政治,甚至關於犯罪、死亡、性傾向等,三島在書中探討了許多根除時代病根的主題,無不行走在當代議題風潮的尖端,帶領讀者一同見證他嶄新獨特的文學軌跡。
【本書特色】
★完整呈現三島由紀夫創作力最巔峰時期思想精華!
★評論家盛讚足可匹敵蒙田《隨筆集》、帕斯卡《思想錄》的最高傑作!
★獨家收錄三島由紀夫切腹前未完成遺作〈日本文學小史〉!
【文學權威專業推薦】
林水福(日本文學權威)文自秀(藏書家) 陳系美(資深譯者)
王聰威 甘耀明 紀大偉 陳雨航 陳雪 許榮哲 黃麗群 駱以軍)
【日本亞馬遜讀者盛讚】
這是一本可以讓人更看清楚社會百態的書(不是把社會看得更美好那種)
——沒有工作低潮這回事
創作不僅需要肉體的健康,也需要某種肉體和心理的不健康。清朗的時候需要抑鬱,擺脫煩惱的時候需要另一種憂鬱,覺得寧靜的幸福時需要怒火中燒,感到平淡的喜悅時需要另一種悲傷。如果完全放棄努力,空等靈感出現,最後只會變成一輩子以爪子倒掛在樹上睡覺的樹獺罷了。
——一批評起人就沒完沒了
太宰治性格上的缺陷,至少有半數應該都可以透過冷水擦澡、機械體操與規律作息而得到治癒。該藉由生活方式解決的問題,就不該到藝術領域裡尋求答案。若採用悖論的邏輯稍作解釋,也就是一個不想被治癒的病人,根本稱不上是真正的病人。
——給永遠擺脫不了孤獨的現代人
我在現實上親眼看到許多活潑又帥氣漂亮的男女,雖然生活在現代,卻不關心政治,也沒有社會意識,甚至對所謂「封建性」各種秩序的殘存,亦不曾有批判的視線。假如我說服自己接受這種意識來看待自然,那麼這沿襲至今的共同意識就不會產生內部矛盾了。可惜我辦不到。
2021年10月16日 已读
读的时候时常会心一笑又时常直皱眉头,除了对川端的评论总是带有比较明显的敬意,其余人类事物均是笔下随意肆虐的对象,碎碎念+满腹牢骚。
哪本书都要排进黑太宰的段落编辑这是找流量密码吗草,考虑到大量的译名,大陆版若无删减可能读简体更加合适。
三岛由纪夫 日本 随笔
文学或者音乐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译林出版社 2017 - 11
余华将这部《文学或者音乐》称作他的个人阅读之书,和声之书。所收录的28篇文章,记录了余华三十年的个人阅听史,他对经典巨作的一次次沉潜,一遍遍重读与回响,都被浓缩在330页的字里行间。在这里,他以“写小说者”的敏锐和同感力,反复叩问,引领我们走近博尔赫斯、福克纳、卡夫卡 、契诃夫、马尔克斯、肖斯塔科维奇、柴可夫斯基等巨匠大师,条分缕析他们的叙事技巧,抵达他们创作中的秘密所在,而这些经典作品也正是在不懈的阅读和解读中,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无论共鸣也好,反驳也好,这些缤纷时刻的来临,都激荡出阅读和原典之间的应力。打开书,一趟文学与音乐经典的启蒙之旅由此启程。
2017年12月8日 已读 挺私人化的读书随笔,谈的基本也都是名家名作。
余华 随笔
玻璃门内 豆瓣
8.0 (11 个评分) 作者: (日) 夏目漱石 译者: 吴树文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 - 5
夏目漱石很少在作品种直接写他个人的生活与思想,《伦敦塔》等四则作品对于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复杂性,大有裨益。
《伦敦塔》发表于1905年,是夏目漱石根据留英时期参观伦敦塔的体验,以幻想与现实交错的笔法写成的一篇幻象诗,以悲怆哀婉的主调抒写了英国专制王朝的血腥历史,渗透着对陷入绝境者的哀怜与同情。森鸥外曾赞许说,这篇作品的风格,几乎不像是出自日本人之手,倒像是西方人写的作品。
《文鸟》和《十夜梦》都写于1908年。日本文艺评论家江藤淳认为,《文鸟》恐怕是夏目漱石众多作品中最美的一篇,这只文鸟可视为夏目漱石内心深处飞出来的一只青鸟。作者在文鸟栖息的鸟笼中看到了主观世界的幻影,整篇作品就是作者的日常生活与心底隐衷相交流的记录。
《十夜梦》则是夏目漱石对人生的实存感觉更为复杂的变奏。通过十个梦境,把作者对人生的许多疑问给予形象的回答。
《玻璃门内》写于1915年,即作者去世前一年。作者把注意力集中到身边杂事上,透过玻璃门来静观这个世界,其中既有目前的人与事,也有对逝去年华的回忆,而对人生的思索,则集中在生与死这个永恒的主题上。
2017年4月23日 已读
读两篇刚想说相当的夏目漱石风格马上就来一篇十夜梦打破我这个想法
夏目漱石 日本 随笔
皇帝的影子有多长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杨念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6
时人常居于“安全”但“错误”的历史常识中无暇自省,直线“进化论”的无处不在,“五四”启蒙的阴影,绝然二分之对立以及政治化帽子的动辄一扣,种种褊狭已成窠臼。作者将此复原至历史空间中,重审检视,提请文质之辩,再议流品度人,探访那些已成历史尘埃之计,以传统之术助世人洞察现下。于此,不妨视作历史学人的又一关怀,不妨移作历史研究的另一镜鉴。
这本小书,大体讲的都是一些“反常识的历史观”。“反”是对应的意思,不是造反有理的反。食古不化和食洋不化,都会造成程序紊乱,因为后者更强势霸道,矫枉过度易给人遗老遗少之感。其实新旧常识本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也无法简单置换或评判出优劣,治史者重经验的记录和诠释,供知我者鉴之,如此足矣。
2016年7月28日 已读
作为历史随笔随笔趣味性不高,切入点、用词都专业了一些,底蕴不用多说,但是又都浅尝即止。所以,不够有趣,也不深入,挺尴尬的……
历史 杨念群 随笔
张枣随笔选 豆瓣
8.7 (14 个评分) 作者: 张枣 / 编者 颜炼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4
《张枣随笔选》是继《张枣的诗》之后,诗人张枣的又一本书。张枣人生履历丰富,生性萧散不羁,常着迷于食色趣味。 这本《张枣随笔选》荟萃了他生前为数不多的散文作品,其中包括散文诗、序跋、演讲稿、课堂讲稿、访谈和少许译文。纵览张枣的散文作品,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如下优异性:在修辞上,他借重丰厚的西方语言文学素养和眼界,有意识地采集古典汉语中各种“甜” 的元素,发明了一种儒雅而精确的文风;在精神内涵上,他力图因地制宜地在生活中萃取出那些最不可思议的、最能安慰我们的存在的部分,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即寻找内在于生活的秘密庆典。
2016年6月13日 已读
本就是二手书,被翻阅得更旧了……
张枣 诗歌 随笔
奥克诺斯 豆瓣
Ocnos
8.5 (60 个评分) 作者: [西班牙] 路易斯·塞尔努达 译者: 汪天艾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1
《奥克诺斯》是西班牙诗人塞尔努达的散文诗集。流亡国外的诗人追忆童年、秋日和故乡小城,在文字中重构一个透明的世界,达成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永恒的渴望。
在西班牙诗坛,塞尔努达的影响足以媲美安东尼奥·马查多和希梅内斯;而本书在《理想藏书》的西班牙文学书单中名列第二位。
“ 西班牙语诗人中最伟大的一个,也是最神秘、最不为人知的一个。”
——《理想藏书》
“诗歌艺术的圣人。”
——哈罗德• 布鲁姆
如果你的母语是西班牙语,那么我向你推荐安东尼奥•马查多、洛尔迦、塞尔努达……
——布罗茨基
很少有这样的现代诗人,无论何种语言,能给我们带来这样不寒而栗的体验,当我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说出真理的人。
——奥克塔维奥•帕斯
阴翳礼赞 豆瓣
陰翳礼讃
8.0 (121 个评分) 作者: [日] 谷崎润一郎 译者: 陈德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6
《阴翳礼赞》是日本文豪谷崎润一郎的随笔集。收录《阴翳礼赞》、《懒惰之说》、《恋爱及色情》、《厌客》、《旅行杂话》、《厕所种种》六篇随笔,是谷崎润一郎的随笔代表作。其中最广为人知的《阴翳礼赞》从“阴翳造就了东方建筑美”这一观点出发,衍生开来,探讨了东方建筑和文化的精妙之处。其他各篇也围绕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差异,行文挥洒自如,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可以说建立了一个“谷崎式”的东方美学体系。
阳光猛烈,万物显形 豆瓣
6.9 (11 个评分) 作者: 阿乙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5 - 8
每一个选择了孤独的人,都走在少有人的路上。
这虽是无尽世间里的一小段,许多事物的根源,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他总是毫无怜悯地刻薄自己,但从未背叛自己。
这个世界有一些人躺在泥泞里,看着生活把自己踩扁,而有些 人拨开雾障告诉我们:人有活在云端的可能。
=========== ==========================================
阿乙说,他以后不再写序与后记,他要表达的尽量止于书中。
这是阿乙最新随笔集,汇集了2011年至今他写的随笔文字与小叙事,内容涉及自己与家人、过去与现在、老家与置身所在。
从警校毕业,到一个荒僻的乡下做警察,然后调至县城(后来还借调去组织部),撰写领导讲话、破案通讯,阿乙的余生似乎一览无余,“二十来岁的科员变成三十来岁的副主任,三十来岁的副主任变成四十来岁的主任,四十来岁的主任变成五十来岁的调研员,头发越来越稀,皱纹越来越多,一根中华烟熄灭了,还会点起烟头继续来抽”。2002年,26岁的阿乙离职前往郑州,此后先后抵上海、广州、北京,从事体育编辑及文学编辑等工作。2015年以作家身份参加纽约书展。
=====================================================
阿乙将自己变成一个置身城市又永远无法介入其中的外乡人,他总是勤于记录那些无法抹除、反复袭来的孤独与清冷。他选择以小说为业,但这些随笔文字更像是他的私货,表现得更真诚、更冷静也更勇敢。
2015年9月24日 已读
他妈的,死了还那么沉干吗
他妈的,死了还那么沉干吗
阿乙 随笔
书读完了 谷歌图书 豆瓣
7.1 (9 个评分) 作者: 金克木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 - 7
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全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
2015年8月3日 已读
看得懂的都很赞,看不懂的只能怪我国学功底太差了。
金克木 随笔
崩溃 豆瓣
8.2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菲茨杰拉德 译者: 黄昱宁 / 包慧怡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3
《崩溃》是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自传性随笔集。这是作者自己撰写的一系列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散文。
盛世偏多文字狱 豆瓣
作者: 谭伯牛 海豚出版社 2013 - 2
《海豚文存:盛世偏多文字狱》收录了谭伯牛新近创作的有关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历史散文30余篇。作者并非历史科班出身,行文没有学院派的晦涩,写得灵动活泼,时尚语言与经典语言有机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文本。
2015年6月29日 已读
以为是讲文字狱的故事集,不料多是历史新评和文人趣事。有几篇非常有趣,但也有不少蛮……乏味的。
历史 谭伯牛 随笔
广风月谈 豆瓣
作者: 胡文辉 广东花城出版社 2011 - 8
学者胡文辉的文化随笔。 不同于他在《陈寅恪诗笺释》和《现代学林点将录》中引经据典的严肃面目,在此书中,他以饮食男女风花雪月为内容,以闲情八卦信手拈来为姿态,集趣味、情调和另辟蹊径的观点于一体。…
2014年12月29日 已读
不少还蛮好玩的,比如我知道了,初版的时候围城里这段话是这样的“借了就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这是男女做爱必然的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
文化 胡文辉 随笔
迷蝶志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吴明益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4 - 8
★二〇〇〇年台北文学奖!“中央日报”十大好书!
★刘克襄、陈芳明一致推荐!
★特别收入作者蝴蝶摄影、手绘五十余幅!
★以恋爱的姿态结识每一只蝶,以文字、摄影、手绘交织出一种细腻诗意的生活情怀,一个小说家的蝴蝶笔记。
迷蝶是迷走的蝴蝶,是谜样的蝴蝶,也是迷恋蝴蝶。
结识一只蝶,最昂贵的不是镜头或画具,而是某个安安静静的深夜,那些与她相遇的场景重被唤回的安静的激动。没有人听得见你的笔触沙沙,没有人看到你伏案的神色,没有人知道此刻你拾起了什么,愈疗了什么,思考了什么。
《迷蝶志》是台湾著名作家家吴明益自然书写的第一本散文创作,在十八篇配有摄影、手绘的蝴蝶散文中,吴明益以伤感柔软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蝴蝶梦般的翅膀,画出飞过天空时那一道诗意的弧线。
作为研究者最感幸运而幸福的事,莫过于见证老作家的趋于年轻,新作家的趋于成熟。前者以余光中为典范,后者以吴明益为代表。四十年来阅读余光中,十年来观察吴明益,深深感受到台湾文学的内在爆发力。——陈芳明
《迷蝶志》的出版,俨然预知了自然写作另一成熟面相的可能。——刘克襄
多么高兴看到一本不是图鉴的蝴蝶书籍,而且写得如此不俗。本书看似单薄,实则不然。其真正力道所在是文字。——王瑞香
幻想图书馆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博客來
幻想図書館
7.4 (55 个评分) 作者: 寺山修司 (Terayama Shuzi) 译者: 黄碧君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5 - 1
《幻想图书馆》是日本知名导演、诗人、作家寺山修司集恶趣味与冷知识于一身的代表作。寺山修司他博览群书,畅谈头发的典故、青蛙的趣闻、后宫的传说、拷问的艺术、狼人的故事……从神话、民俗或广告单、画报中引经据典。像是沿着艾柯的阶梯,进入博尔赫斯的图书馆,实践了本雅明未曾实现的理想——写一本完全由引文组成的书。
人间草木 豆瓣
9.2 (18 个评分) 作者: 汪曾祺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 4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
这是一部写给所有文学爱好者的最珍贵的名家经典作品,本书通过精选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堪称当代小品文的经典,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一代散文大师作品的风采。
2014年11月4日 已读
真是妙笔生花啊,顺便见识了下汪曾祺的画,就是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里好多重叠的内容……(汪老先生也作弊!!
散文 汪曾祺 随笔
太宰治的脸 豆瓣
8.0 (12 个评分) 作者: 李长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8
本书主要谈文学、作家及出版。作者早年曾主编《日本文学》杂志,关于文学与作家的内容犹如取自自家药笼。近年来日本文学译介日益增多,读者读其书,更希望知其人。前半部以作家为轴: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太宰治、坂口安吾、井上厦、丸山建二……作者在描写一位作家时,往往从最典型的人物特征或生平逸事入手,以一斑窥全豹;而当这些文章排列在一起,则呈现出一部别有趣味的日本文坛列传。接下来是关于历史小说的一辑文章,作者曾翻译过藤泽周平《黄昏清兵卫》,谙熟日本历史小说三昧。后半部以文学特征或分类为纲,如私小说、官能小说、推理小说、恐怖小说、轻小说、超短篇等等,杂以“作家的无聊故事”:学历、自卑、自杀、亡命等等,横看成岭侧成峰,呈现出日本文学的丰富面目。至于《编辑造时势》、《误译的深度》、《翻译是批评》诸篇,则体现出作者对文学、出版、翻译的独得之见。
2014年9月14日 已读
写的很浅,但是涉及的作家、日本文学常识倒是蛮多,对于扫盲很好,但是看着看着先生你也太迷恋村上了吧那篇幅也太多了。另外一些书名真的无法接受啊,什么《产妇鸟之夏》、《不配做人》(尼玛人间失格逼格高出不知道几条街啊!)
文化 日本 李长声 随笔
笑谈大先生 豆瓣
7.9 (77 个评分) 作者: 陈丹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关于鲁迅的七次演讲文稿。虽不过数万言,却在浩瀚的鲁迅研究的边上,辟出新的境界。论者或称它“还原”了鲁迅,或称它“唤回”了鲁迅;而对于作者,这样的公开谈论大先生,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还愿。
2014年7月2日 已读
教科书使得年青一代很多人对鲁迅的文字产生了排斥,想想除了教科书我就没有读过鲁迅先生别的文字。沦为一个政治符号,连人带物甚至思想全成为了公共财产,也就只有在奇葩的中国了
陈丹青 随笔 鲁迅
退步集 豆瓣
8.2 (130 个评分) 作者: 陈丹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1
《退步集》是陈丹青归国五年来部分文字的结集,三十余篇文章,话题兼及绘画、影像、城市、教育诸方面,自云“退步”,语涉双关,也可理解为对百年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追问。
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 豆瓣
如何處理仇人的骨灰
7.1 (7 个评分) 作者: 钟伟民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4 - 6
有他在的地方,就有江湖;他动一动笔,就有争斗
爱他的视他为瑰宝,恨他的却除不掉他
专栏随笔十年精选,生活中的必读之书
*15岁才小学毕业还没考上中学
*17岁成为金庸的中文秘书、董桥的得力助手
*18岁开始在文学界获奖无数
*2次大闹香港文坛,史称“第一次钟伟民现象”和“第二次钟伟民现象”
*张小娴在成名作《面包树上的女人》中特意借用他的诗
*小说《雪狼湖》不仅精彩,还被改编成张学友主演的音乐剧,已成经典
*小说《花渡》更是和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同获首届“香港书奖”
*《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仅书名就红遍全国,也是他最富争议的一部文集
他的诗歌曾曾屡次获得香港最高奖项,他的小说已经成为经典,但钟伟民最让人拍案叫好的还是他的专栏文章。霸气外露的他天天写,激进的报纸天天登,一晃十年,就这样写了3600篇!这些文章大到骂特首,小到损明星,包罗万象,唯独没有假仁假义和虚伪文艺。写久了,出名了,他的文章人人看,成了各色人等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
香港的出版社曾将钟伟民的3600余篇专栏文章整理,精选了600余篇,名为“狼心系列”。这个系列出版了6本,出版后都立刻冲上了各大畅销榜!其中,第二本《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因其“强大的书名”,立刻就被传到了大陆,成为了一部“奇书”。读过的人都说好,没读过的都在找。
钟伟民现在定居澳门,已过天命之年的他极少再问江湖事,玩石、贩石度日,过得甚是逍遥。编辑苦求,他才应下,准许推出《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的大陆版,这也是钟伟民专栏文章第一次介绍给大陆读者。
出版社不想原封不动引进港版的内容,而是精选了钟伟民的整个“狼心系列”,近400页的内容,超过150篇的犀利文章,精美开本,并请顶级设计师SOMA设计封面,让读者一次性看过瘾。
钟伟民在引言中说到:“……《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的书名流进了大陆,凶残如我的读者,个个要看这本书。这下好了,像一个刽子手未出场,吃饭的家什却做了预展,到真见了我用文火煮文人,做起细剐的活儿,能喝一声彩,赏几个铜板就万幸了。”
2014年5月24日 已读
初读觉得作者行文实在是太锋利了,但是读多了还是有点厌,而且涉及到作者自己的时候遣词就显得太过了……
奇书 钟伟民 随笔
好色的哈姆雷特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小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7
《好色的哈姆雷特》是小白的成名作随笔集, 评论界将其概括为“以男女之事的瓶子装文化之酒”,获得广泛赞誉,曾获得2009年中国娇子新锐榜唯一的年度图书奖殊荣。本书包括《好色的哈姆雷特》、《画春宫的女人们》、《黄段子和小册子》、《大的到底好不好》等十余篇文化散文。题材另类不羁,文字亦庄亦谐。博学的作者将邀您共游古希腊、古罗马、夜幕下的巴黎街头,从康康舞、希腊古瓶和太阳马戏中读出细节的低语,读出风尚的演变和传承,读出道具不同而欲望如一。关于性,上帝所没有说的,小白将向您娓娓道来。本书是国内随笔领域少见的真正做到深入浅出的作品。既不乏真材实料,具有不输于学院水准的学术价值,读来又饶有趣味,以其鲜明的、承继英式随笔精髓的文风在文坛独树一帜。《好色的哈姆雷特》是原《好色的哈姆莱特》的增补修订本,修正讹误之余,新增万余言长篇随笔及百余幅彩色插图,,无论是在品相还是在质量上均有大幅度提升。
2014年5月11日 已读
对西方的情色文化还是没有中国的感兴趣呀,不过多图杀猫确实叼。书装帧纸质都很好,但是有几页是黄色的……而且明显不是故意做黄的,让我着实很不爽
小白 性学 情色 文化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