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年🛏天天躺 - 标记
家族、土地与祖先 豆瓣
Family, Fields, and Ancestors: Constancy and Change in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1550-1949
作者: [美]易劳逸 译者: 苑杰 重庆出版社 2019 - 1
长时段、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近世史典范之作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弟子、著名汉学家易劳逸重新审视中国近世史的力作《历史》《历史学家》《亚洲》《经济史学刊》等媒体推荐好书☆读懂近世中国的“常”与“变”才能读懂近现代的中国
☆长时段、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近世史典范之作☆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弟子、著名汉学家易劳逸重新审视中国近世史的力作☆作者的观点与马克斯·韦伯、李约瑟、费孝通等人的研究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
☆《历史》《历史学家》《亚洲》《经济史学刊》等媒体推荐好书读懂近世中国的“常”与“变”,读懂近现代的中国易劳逸是西方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的弟子,其所著《毁灭的种子》(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一种)《流产的革命》等书是许多专家研究近现代中国的案头书。
《家族、土地与祖先》一书中,作者的眼光不再局限于19世纪和20世纪,而是上溯到16世纪,在长时段、全球史的视野下重新审视了近现代中国历史演进的历史逻辑。作者认为,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演进有与西方的碰撞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内部因素发展变化的结果,所以作者说:“永远也不要再说帝制时代晚期的中国社会处于停滞状态,是一个'永恒停滞'的国家了。”早在16世纪中国社会就开启了具有近现代化社会特征的转变。“这个时代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历史阶段的开端,也正是从这个时代开始,中国的经济领域开启了商品化和货币化进程,对外贸易得以发展,传统社会阶层划分被打破,民众书写能力得以普及,人口得到迅速增长,这一切在接下来的两百年及更长时段里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帝国的社会面貌。”
这些因素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演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认为,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变迁在现代化早期不断加速,主要原因还是来自国内。中国社会自16世纪以来越来越明晰的商品化、货币化和城镇化进程,发展到19世纪中期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结构发生本质变化的重要力量。这一时期,商人的权力和声誉都有所提升,拥有财富而不是受过儒家教育,即便不是决定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首要要素,也是重要要素。然而,19世纪中期以后推动经济和社会变迁的主要力量无疑是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接触。
中国社会在现代化早期的“变”虽有重要意义,但是相对于中国社会过去百年间发生的技术、机构和政治变迁,其传统社会文化方面的特性却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比如作为“中国社会秩序战略核心”的家庭主义(或家族主义)仍旧盛行。中国人社会行为的三大特点,即强调社会等级和身份、重视“关系”和“要面子”直至今天这些依然是中国人的显著国民性。书中关于中国社会的常与变的分析与马克斯·韦伯、李约瑟、费孝通等人的研究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是一部了解中国近世史的一部上乘之作。
该书对模塑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的经济和社会背景进行了扎实的研究,各章节观点明晰,史料丰富。
——《历史》对研习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的人来说,该书是非常有益的资源……本书对1550—1949年近四个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迁做了完美诠释,在全球化语境下为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且情况复杂的社会描绘了持续的图景。
——《历史学家》作者对很多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直接和明晰的探讨,成功地撰写了一本值得称道的书。该书不拘泥于成规,充满活力,让人受益匪浅。
——《亚洲》《家族、土地与祖先》为以往强调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补充,该项研究反映了美国学者及他国学者对中国研究的兴趣所在和新的研究趋势。
——《经济史学刊》
本书突破以往西方学界强调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范式,从全球史的视角考察了1550至1949年近四个世纪中国社会在经济基础、社会形态和精神信仰层面的巨变,呈现了该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是了解16世纪以降中国社会变革的权威著作。
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模塑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作者运用大量史料,对中国社会复杂且深刻的变迁予以清晰的阐释,探讨了人口变化趋势、阶级结构变化,小农经济、商品贸易和制造业与信仰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
对于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一直以来备受争论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李约瑟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以及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
此外,作者还描绘了他对于中国人的理解——友善和冷漠、勤劳和懒散、进取和保守、慷慨和自私,这些自相矛盾的国民性,与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出的“差序格局”,形成了有效的对话。
2019年2月6日 想读
四时歌 豆瓣
8.1 (12 个评分) 作者: 骑桶人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 1
2019年1月17日 想读
滾出中國 豆瓣 谷歌图书
Out of China: How the Chinese Ended the Era of Western Domination
作者: 畢可思(Robert Bickers) 译者: 胡訢諄 時報文化 2019 - 1
一九五〇年代,上海歷史博物館展示了一面豎立在外灘河岸公園入口的告示牌:「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自此這面由博物館虛造的告示牌,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當李小龍在電影《精武門》凌空踢碎告示牌的那一刻,中國人無不拍手叫好。這面告示牌掀起的影響遍及國際、廣至各階層,它象徵著那段列強入侵、掠奪與歧視的降格過往。波濤久久不退,至今依然。
中國近代史專家畢可思爬梳一戰結束至中國共產黨於一九四九年掌權間的歷史,進一步述說北京政府如何站在過往基礎上推進「新中國」,外強如何在冷戰期間與中國建立關係,而一九七六年毛澤東去世之後的中國又是何模樣。
本書呈現的並非中國現代史的全貌,卻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今日,足以撼動全球經濟發展的中國,在國際各處以強權姿態橫行,不斷上演著古怪、敏感、霸道又愛鬧脾氣的外交風格。然而強國的背後,卻是兩百年來沉重的屈辱,以及未竟的中華偉業。使用「玻璃心」一詞時,我們亦無法忽略「中國」這個名字身上背負著討回百年公道的心理脈絡。
本書描述近百年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影響,以及反帝的社會、文化與心理根源。作者試圖探索像義和團那樣的狂熱排外心態是如何產生?為什麼中國人一定要超英趕美?對作者而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衝擊不只是船堅炮利或外交折衝導致的喪權辱國,而是深入日常生活的各個面向。這些一點一滴的傳播使中國國內的歷史充滿了國際的因素,藴育出波瀾壯闊、愛恨交織的民族情緒。本書既能掌握歷史細節,又不忘記思考宏觀議題,是一本值得細讀的上乘佳作。
──黃克武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以往一個多世紀,觀察和研究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西方著作幾乎都無法控制自己將中國放置在基於西方歷史經驗而設想出的「應有」的位置之上,強迫性地加「批判」或「同情」的慾望。《滾出中國》是一部從中國以外的角度理解中國,但克服了這種慾望的著作。
──吳啟訥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作者畢可思不僅從史學家實事求是的態度撰寫此書,也透過細膩與鮮活的筆鋒,如報導文學般讓人親臨歷史現場;每個場景的串連,刻畫過去百餘年來中國現代化的艱苦歷程,以及民族主義得以滋長的養分。這也讓我們更容易理解,習近平上台後提出的「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深層原因。對臺灣的讀者而言,這是一本能檢視自身認同以及評估臺灣在兩岸關係處境的好書,值得一讀。
──王信賢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2019年1月16日 想读 这个条目我看危险
物体系 豆瓣
Le Système des objets
8.3 (12 个评分) 作者: [法]让·鲍德里亚 译者: 林志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1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物品的身影。可以说,我们的所有活动都跟物品有关。鲍德里亚试图对种类繁多的物品加以区分,并勾勒出一个物品的层级与体系。鲍德里亚认为,现代家具代表一种系列,而古旧物品或者极其昂贵的奢侈品则代表模范。普通人因为居住空间有限,只能选择可随意折叠、拆卸的现代系列家具,而只有少数富人才能负担得起笨重、华丽的实木古典家具。
系列与模范的区分实际上是人的阶层的区分,是普通人和富人的区分,也是一种符号和语言。对于那些资金有限又想占有奢侈品的人来说,分期付款或者信用贷款则是一种福音。过去先积攒财富,再购买奢侈品的模式被抛弃了,靠预期收入先行占有奢侈品的做法广为流行。当下,无所不在的广告依靠关心人的情怀推销各种模范、品牌。物品变成了一种消费能力的符号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出于自由选择的购买因为消耗了未来预期的收入和生命而使人变得不自由。于是,人们生产物品、消费物品,最终却被物品所奴役,被物品背后的资本所奴役。
2019年1月16日 想读 再版了哦!
女人 豆瓣
作者: 愛德華多•加萊亞諾(Eduardo Galeano) 译者: 葉朱臻臻 南方家園 2013 - 4
從幻想到歷史,被埋沒的女人將從人類的記載中,重新得到詮釋!
作家吳爾芙的經典之作《自己的房間》,虛構了與莎士比亞同具才華的妹妹,受限於時代環境,只能抑鬱而終。但虛構總有所本,大發明家富蘭克林真有個妹妹珍,即便有和兄長一樣的才華與腦袋,卻只能早早嫁為人婦,終其一生為家事疲於奔命,無法一展長才。
這是作者愛德華多加萊亞諾在《女人》所收錄的小故事。全書主要分為兩部分,前半部藉由時代之感,收錄包括拉美地方傳說、寓言神話色彩的虛構短篇,作者想像身處各地的女性包括神靈,為整個自然與環境所蘊育的豐沛能量;後半部收錄了被歷史埋沒的真人故事,重新提醒我們這些偉大的女人,又各自在其位置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故事的主題都圍繞著女人,用簡單又充滿魔幻色彩的文字勾畫出一個個不同背景的女子:讓人起死回生的巫女,吃男人的土著女人,觀察螞蟻的小女孩,把防彈衣變成彩衣的女舞者,佛蘭克林的姊妹珍,美國舞蹈家艾莎道拉.鄧肯,玻利維亞女軍人胡安娜.阿蘇杜伊,巴西女演員瑪利亞.帕迪莉亞、阿根廷的國母艾薇塔、利馬女奴隸,還有亂戰中走失的母女和晚年追憶過去的盲婆婆等等。這些活在社會邊緣或身處惡劣環境中的女子,她們勇敢、自由、獨立思考,即使沒有得到公平的對待,仍異常可愛並活出自己的一片天。
加萊亞諾的文字像施了魔法般的拼湊出一個個精彩的故事,精緻的文字在最有效的篇幅中喚起最富原始的想像。此外,加萊亞諾身兼作家、記者、球迷的身分,卻最愛畫畫。他熱愛簡單平凡甚至渺小的事物,那是因為他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驚喜。他崇尚美和溫柔的一切,作品充滿愛與公平,這讓他成為一位女性擁護者。幾乎在每一次採訪中,他總會提及 Mujeres(女人)。他認為烹飪、刺繡、縫紉是美德,有著纖細、精緻的美。
他曾在一個電視採訪中說:「世上有兩種彩虹,一種是天上雨後的彩虹,而女人是地上的彩虹,為什麼就沒有人看到呢?一直以來,我們生活在一個男權氾濫的社會,直到近些年才有了些許改變。這不是說女人要強勢過男人,而是要建立一個男女平等的社會。」
除了為弱勢發聲,作者欲透過女性社會地位作為拉美弱勢的存在隱喻,書中女性對自由的憧憬,或許也寓意著他對拉丁美洲未來的一線希望。
本書特色
拉美世界與馬奎斯齊名的作家
《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作者 愛德華多.加萊亞諾
最魔幻雋永的短篇故事集-《女人》
這一本輕薄短小的書冊,機智詼諧、言簡意賅,從拉美地方寓言傳說到世界歷史洪流,一位位偉大的女性的生活和想像,從歷史洪流中被忽略的隙縫躍然於紙上!大時代造就英雄,女人卻孕育了時代。
2019年1月10日 想读
秩序 豆瓣
作者: [美]彼得·T.李森 中信出版社 2018
这是一本揭示“恶棍”组织中隐藏的有意思的经济学知识的书。
暴徒、劫掠者、海盗、黑手党,这些臭名昭著的不法之徒看似张牙舞爪,实则比我们想象的更有秩序。他们固然可以为了利益铤而走险,但同时又非常理性:秩序井然,赏罚分明,民主管理,力避冲突。
作者细致描绘了大量妙趣横生的史实,用经济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深入剖析了边缘群体的组织形式,解释了为什么在人们认为自治机制最不可能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却出现了自治机制,揭示了自治机制为什么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恶棍”群体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有秩序,不信?且读一下本书!
2019年1月10日 想读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SPQR:A History of Ancient Rome
8.9 (36 个评分) 作者: [英] 玛丽·比尔德 译者: 王晨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 - 11
《华尔街周刊》2015年最佳图书
《经济学人》2015年最佳图书
《纽约时报书评》2015年100本好书之一
《纽约时报》畅销书
《柯克斯评论》2015年最佳图书
美国国家书评奖决选图书
全球售出多国版权,已被翻译为日语、韩语、法语、德语等23种语言,出版3年来英国、美 国亚马逊古罗马史分类长期排名第一,刘津瑜教授撰写万字长序导读
◎ 编辑推荐
☆ 世界最著名古典学者之一集50多年工作成果写成的打破传统叙述的罗马通史
☆ 吸收考古学、钱币学、铭文学等多个研究领域最新研究,语言幽默生动,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审视罗马历史与生活
◎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经历了王制、共和制、帝制三种政体并持续存在超过千年的国家,古罗马的历史始终吸引着世人的思考和研究。
本书是一位世界一流古典学家凝聚了50多年的工作成果写成的一部全新的罗马史。作者选取罗马的政治枢纽“罗马元老院与人民”(SPQR)为切入点,巧妙而深刻地以公元前63年西塞罗对垒喀提林的事件开篇,充满热情地向读者讲述了罗马的故事。书中不仅探讨了罗马如何从意大利中部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村落成长为疆域横跨三大洲的帝国,还揭示了罗马人是如何看待自己和自己取得的成就的。作者始终同时从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描述罗马历史的各个阶段。同时,书中还渗透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在作者讨论罗马的军事扩张、民主、移民、宗教冲突、社会流动、公民权和剥削等问题时,我们时时都会看到今日世界的影子,从而明白古罗马对我们为何仍然是重要的。
全书框架宏大,却充满了生动的细节,虽然大量采用了考古学、钱币学、铭文学的最新成果,却基本不使用专业术语。作者以平实而幽默的笔触讲了许多故事的“另一面”,挑战了传统观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虽然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却生动迷人的罗马。
◎ 媒体推荐
情节紧凑,令人振奋,心思敏锐,大胆持疑。
—— 布莱恩·阿普尔亚德,《星期日泰晤士报》
非常吸引人……非常愉快的阅读感受,同时兼具学术性。
—— 娜塔莉·海恩斯,《观察者报》
在为罗马为何能够如此惊人地扩张这个问题提供连贯的答案的同时,使一部600 多页讨论这样的话题的书始终充满能量是非常雄心勃勃的。 比尔德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书中充满见解,始终让人愉悦……比尔德专注于细节,再加上她极为出色的幽默感,这使《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从始至终都吸引着读者。
——《星期日泰晤士报》
极富开创性……令人振奋……革命性的全新古代史写法。
—— 托马斯·霍奇金森,《观察者报》
这本书是一处宝藏,既是一本迷人的读物,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对于那个对今天的我们仍有很大指导意义的古代世界,澄清了我们由于懒惰而产生的误解。
——《先驱报》
在《罗马元老院与人民》这部美妙的简史中,比尔德以一种轻快而无比清晰的笔触解开了这座城市取得成功的秘密,无可媲美。
—— 费迪南德·芒特,《纽约时报书评》
一部杰出的新编年史……比尔德是一位步履稳健的向导,带领读者穿过那些晦涩难解的材料,换了别人,这本书可能就会变得单调乏味。在处理罗马城早期的历史时,她把事实从神话中筛分了出来,通过说明罗马人自己如何为了短期的政治目的而编造出传奇性的开端,她使学术讨论变得生动活泼,并且拓展了讨论的深度……通俗历史写作的典范,引人入胜但并不刻意简化,同时具有宏大的框架和私密的细节,使过往的历史栩栩如生。
——《经济学人》
比尔德完成的工作,确切来说,是很少有普及类作者敢于尝试的,是很多大学教授无法胜任的。她传达了在思索那些注定模糊不清的文本和事件时的兴奋感,在这个过程中,她让我们习以为常的观点变得可疑。她这部权威的新罗马史《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也不例外。比尔德向我们揭示,古罗马人与许多个世纪后与权力、公民权、帝国和身份这些问题斗争的人息息相关。
—— 艾米丽·威尔逊,《大西洋月刊》
◎ 名人推荐
比尔德准确而清晰地讲述了这个故事,充满激情,不使用专业术语……《罗马元老院与人民》讲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成功者的故事,但是用美妙的天赋讲出来的。
—— 格雷格‧伍尔夫,伦敦大学高级研究院古典研究所主任
虽然比尔德自己说《罗马元老院与人民》是她经过50年的训练和研究的成果,但她并不炫耀学问。当她带领我们穿过罗马人民曾经留下印记的妓院、酒肆和陋巷时,我们首先能够感受到她自己乐在其中。
—— 詹姆斯‧罗姆,巴德学院古典学教授
在比尔德结束她的故事时,她不仅探索了古代时期、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的罗马,以及它最终掌控了的东部和西部省份……她轻松而熟练地运用了考古学、钱币学和文献学的成果,还使用了大量刻在石头上或写在纸草上的书面文献。
—— G. W. 鲍尔索克,希腊、罗马、近东历史和文化研究权威
不是所有的罗马史学家都能如比尔德一样叙事如此生动风趣、层次丰富,将复杂的问题以极易接受的方式传达给读者。更不是所有的罗马史学家都能将社会各个层面有效地编织到叙述中。我们面前这部著作的作者是一位难以简单归类的作者,这部著作本身也迥异于目前数量众多的通史性罗马史著作。
—— 刘津瑜,德堡大学古典学教授
2019年1月7日 想读
金魅殺人魔術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新日嵯峨子 奇異果文創 2018 - 6
史上最美麗而瘋狂的犯案動機!
──你,能破解這場金魅殺人魔術嗎?
一個洋商的自殺之謎、一群各懷目的的弔唁者、一幢氣氛詭異的大宅、三起無解的密室失蹤案件。
這一切究竟是妖怪作祟?還是兇手另有其人?
一起回到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日治臺北,在妖怪橫生、神魔亂舞中摸索唯一真相!
在此,為你呈上最超乎想像的殺人魔術!
金魅是一種魔物。據說領臺前,到底都有祭祀金魅的人家。現在年青人漸漸沒聽過金魅之名了。六十歲以上的爺爺奶奶大概還記得,說到金魅就會想起「啊!是代人工作的金魅,吃人的金魅。」
──民俗臺灣 第二卷第二號
由謠傳「養金魅」的洋商之死做為開幕,在英國領事宅邸的複製大宅裡,
大宅裡三起「金魅吃人」事件,使得臺北城一時之間鬼影幢幢──
本該莊嚴肅穆的喪禮,成為「偉大魔術」完成的最終舞臺。
各方神妖齊聚,各懷鬼胎的多方算計,
──你,真的看透真相了嗎?
用日本大妖怪言語道斷之妖力而架設的臺北結界底下,受神明委託的青春戀人、身分複雜的日本子爵、與子爵交好的臺灣少年、目的不單純的日本會社、接獲密信的日本巡查、神祕的面具人……
以命為祭的魔術,以愛之名的陰謀,正悄然拉起序幕。
本書特色:
★新日嵯峨子──結合推理與妖怪的最新力作!
★以推理為湯底,添加在地妖怪傳說、臺灣歷史文化、政治商業、國族私情等材料,最全面的享受!
★妖怪是嫌疑犯?媽祖和大道公彼此積怨已久?你不知道的臺灣妖怪傳說與在地信仰傳奇!
★重現當時商業大城──滬尾的生活樣貌,見證歷史軌跡!
【名人推薦】
奇幻不僅是繽紛眩目的魔法鬥爭,推理也不僅是解開謎團和指出真凶;它們可以反應某個時空的社會現實、挖掘深埋底層的人性肌理。
巧妙結合奇幻與推理元素的《金魅殺人魔術》,便是一例。
~臥斧(文字工作者)
娛樂性是魔術,使小說創作得以成為建構臺灣民俗學的一種方法。
所以,如果我們以小說進行臺灣民俗學的建構,那會是什麼模樣的小說?
我想那就是《金魅殺人魔術》。
~楊双子(歷史百合小說家、大眾文學觀察者)
即使是配合推理框架,奇幻仍不失自己的主張。
在《金魅殺人魔術》中,奇幻與推理可說是保持著這種奇妙的張力,如雙人舞一般進退,這是我覺得最有意思之處。
~瀟湘神(小說家、臺灣民俗研究者)
2019年1月2日 想读
夺取 豆瓣
奪取
7.8 (8 个评分) 作者: 真保裕一 译者: 姚小燕 / 陈立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0 - 7
当我开始要造假币时,并非想要成为百万千万富翁,并非要想害谁,而是因为企业倒闭,黑社会逼债...
虽然造假币以及往外流做得很隐密,但警察们也不是吃干饭的.因为有巨额假钞出现在市场上,他们在全国布下了天罗地网,进行了全力搜查...
2018年11月7日 想读
鞭子與蕾絲的交歡 豆瓣
作者: 林水福 / 林耀德 時報文化
情色文學研討會,讓我想起《遊仙窟》的遭遇。唐代傳奇小說的《遊仙窟》,係張 著,主角張生於旅途中,迷路誤入神仙窟,受仙女崔十娘和五嫂熱情招待,渡過歡愉的一夜。在中國早已散佚,於奈良時代傳到日本,對日本後世的文學產生相當大的影響,江戶時代反而從日本傳回中國。
《遊仙窟》的散佚,意味著受到冷落,原因恐怕與情色描寫不無關係吧!?再者,《金瓶梅》很長一段時間被列為禁書,原因情色描寫。然而,無論就內容、結構、文字技巧……等各方面而言,《金瓶梅》無疑是一部一流的文學作品,可惜,在中國舊有的道德觀念下被扭曲,未獲應有的評價。
這不能不說是一大損失!文學,固然可以讚揚人性的光明,但也不必刻意迴避人性的「現實」。情、色,無論情色或色情都是人性活生生的現實,與人類的文化息息相關。又怎能避而不談呢?
中國青年寫作協會能夠以「當代台灣情色文學」為研討會的主題,主要是客觀條件成熟,其一,是我們認為,社會觀念改變,一般人不再視情色為洪水猛獸,也不會以泛道德攻訐情色文學,可以平心靜氣來看文學中的情色問題。其二是,有可以討論的文本。如果沒有李昂、李元貞、曾陽晴、紀大偉、洪凌、陳雪諸位的小說,以及表現情慾的現代詩……等等,要辦這樣的研討會是不可能的。
儘管我們認為舉辦這樣的研討會時機成熟,條件足夠,然而從與會者所提的問題,我們知道泛道德意識仍然存在部分人士腦中,牢不可破,換句話說「文以載道」的觀念仍然非常強烈;在多元化的社會,我們並不否認以文學作為實施教化的「直接」材料,但也希望不要忘記了「文學是一門以文字為表現手段的藝術」,藝術的表現方式是多樣的、誇張的、當然,最終目的是追求真、善、美。
2018年10月12日 想读
犬儒與玩笑 豆瓣
7.6 (8 个评分) 作者: 徐賁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8 - 7
極權和專制統治下的假面社會裡,民間笑話經常是聰明人和明白人經過自我審查的意見表達——旁敲側擊、婉轉迂迴、閃爍其詞、欲言又止、顧左右而言他。玩笑起源於人們有想法,但表達卻因言論控制而不得自由。被控制的表達也就是被控制的思想。玩笑表達的怯懦、曖昧和模棱兩可,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多半會蠶食人們思想的獨立和勇氣,使之變得油滑、投機和隨波逐流。
玩笑和笑話為觀察普通人對日常生活世界的善惡和是非認知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視角。考察和研究一個社會裡普通人說些什麼笑話、怎麼說笑話、在怎樣的政治和社會氣氛下說笑話,是從一個特殊的社會文化角度來瞭解他們對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察覺到了什麼、知曉了什麼、明白了什麼,並作了怎樣的表示或表達。在人們普遍戴著假面的犬儒社會裡,這樣的資訊總是被遮掩在層層扮相、偽裝、謊言和神話的帷幕後面。越是這樣,玩笑和笑話包含的真實資訊也就越加彌足珍貴。
2018年9月10日 想读
往事与随想 豆瓣
БЫЛОЕ И ДУМЫ
9.5 (19 个评分) 作者: [俄] 赫尔岑 译者: 项星耀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9
俄国文学的伟大纪念碑
在历史激流中把握命运,伸张人的善与自由
◎ 编辑推荐
◆ 赫尔岑是俄国反沙皇专制的伟大斗士,影响了俄国、欧洲乃至世界上一代又一代的思想者与革命者。
◆ 全书所述历史含括广泛,拿破仑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别林 斯基、恰达耶夫、巴枯宁、马志尼 、蒲鲁东、拿破仑三世等人物纷纷登场,鲜活生动,妙趣横生。
◆ 本书不仅讲述历史,剖析人性,同时是一部自由思想的巨著,为大思想家以赛亚·伯林所推崇。
◆ 赫尔岑是思想家,也是文学家,曾影响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往事与随想》也可作为一部文学经典细细品味。
◆ 项星耀的译本,首次出版以来广受好评,并得到巴金等权威的称赞。
◎ 内容简介
《往事与随想》是一部心灵史巨著,是赫尔岑用血和泪写成的回忆录。全书的覆盖面相当广,从 1812 年的卫国战争,十二月党人的起义,19 世纪 40 年代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1848 年欧洲的革命风云,资产阶级政权对群众的血腥镇压,直到19世纪50年代伦敦各国流亡者的活动和宗派斗争,19 世纪 60 年代俄国的社会政治面貌和新一代革命者——赫尔岑所说的“未来风暴的年轻舵手”的成长,几乎包括了 19 世纪初叶至巴黎公社前夕的整个历史时期。
赫尔岑在俄国的经历使他接触了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他的描绘构成了一部“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来到西欧后,又遭遇了 1848 年的革命高潮,目睹了欧洲民族民主运动波澜壮阔的场面,也经历了斗争失败后的惨痛景象。
赫尔岑不仅是艺术家,也是政论家,既有革命激情又心怀悲悯,在他笔下展现了一个高贵的灵魂不畏压制与迫害,在历史波澜中奋勇搏击的历程。对于今天的人们也是不乏启示与激励的。
◎ 名人推荐
◆ 他的自传是俄国文学与心理学天才的伟大纪念碑之一,堪与屠格涅夫及托尔斯泰的伟大小说并列。
—— 以赛亚·伯林
◆ 星耀同志:二十六日来信收到,知道赫尔岑的“回忆录”即将发排,我十分高兴。您的全译本仍用“往事与随想”的译名,我当然同意,而且我应当感谢您替我偿还了一笔欠了几十年的大债(我一九二八年就计划翻译这部大书!后来又有朋友们帮忙,您也是其中之一,我只译出五分之一,而且“随想”二字还是采用一位读者朋友的建议。)赫尔岑是我的“老师”,他的“回忆录”是我最爱读的一部书。但几年来我疾病缠身,写字吃力,有话写不出,也无力写,只好等我身体养好点,或者您的译文出版时,再拿起笔写出我的喜悦。再一次感谢您。
—— 巴金
◆《往事与随想》是一部自传经典,可与卢梭、司汤达、吉本、托尔斯泰和亨利·亚当斯的自传并列,甚至有人会加上托洛茨基、丘吉尔,像赫尔岑一样,他们知道怎么把个体置于历史当中。
—— 德怀特·麦克唐纳(《往事与随想》英译者)
◆ 他的观察力极其出色,以伟大记者的俭省笔墨讲述故事。他的天赋在于不仅了解人们本身,还了然于他们在历史中的处境。这位不懈而又诚实的观察者在书中给出的观察——运动中的人们经受了什么——我们最好自己去发现。
—— V.S.普利切特(英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 赫尔岑的这本回忆录是十九世纪一部纪念碑式巨著,是重要的文献,更是出色的文学作品。
—— 菲利普·汤因比
2018年9月6日 想读
谜亭论处 豆瓣
謎亭論処
6.9 (22 个评分) 作者: [日] 西泽保彦 译者: 薛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9
喝醉的时刻,才最接近真相
《解体诸因》姊妹篇 /脑洞流推理大师西泽保彦的酩酊推理回旋曲
---------------------------------------
西泽保彦的粉丝们翘首期待!匠千晓系列第二部短篇集终于上市!
打破时间线的8篇故事,横跨主角的学生时代与婚姻(?!!)生活。
教室办公室里被偷窃的试卷、突然和陌生男子殉情的前女友、电车上粗鲁的没品男女、又一间装满啤酒的屋子……五花八门的新案件继续朝向不可思议的角度展开。
不变的是,四人组又一次在饮酒欢笑中通过不负责任的脑洞推理,将案件抽丝剥茧,破解谜题。
2018年9月4日 想读
唯一的希望 豆瓣
Only Hope: Coming of Age Under China’s One-Child Policy
6.9 (11 个评分) 作者: [美]冯文 译者: 常姝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 - 9
这是一部有关中国独生子女研究的经典民族志作品。作者于1997—2002年间在中国大连进行了共计27个月的田野调查,通过收集统计数据、问卷调查、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法,对大连市独生子女及其家庭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入细致的研究。作者对何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力量造就了独生子女一代及其独特的成长经历和体验,以及独生子女身份对于青少年的主体性、渴盼、体验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和深刻有趣的探讨。该书曾获2005年美国东亚人类学学会授予的许烺光图书奖。
2018年8月31日 想读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殷海光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6
《逻辑新引》作为一部通俗逻辑学著作,是殷海光先生多年从事逻辑教学与研究的结晶。本书以独创性的对话体裁,使逻辑初学者免于枯燥无味和不得门径之苦,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对每一命题、每一推理之对错,均有例证,清晰易懂;同时注重严格的推论训练和逻辑的应用功能。殷海光先生认为,唯有在中国大力普及和发展现代逻辑,才能把人们的认知能力从泛道德主义、泛情绪主义、泛经验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真正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昌明。
2018年8月23日 想读
色情 豆瓣
L'érotisme
7.4 (24 个评分) 作者: [法]乔治·巴塔耶 译者: 张璐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2
【编辑推荐】
★比《色情史》更深入、更系统、更全面的色情研究著作。
★南京大学法语系副教授张璐翻译。
★色情,可以说是对生的赞许,至死为止。
【内容简介】
1957年,乔治•巴塔耶出版《色情》一书,相比其1950—1951年撰写,但并未完成的草稿《色情史》,这本《色情》展开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色情研究,系统地建立起了他关于色情的理论,是一部相当精彩的理论作品。
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围绕禁忌与僭越,从内在体验、死亡禁忌、生殖禁忌、僭越、杀戮与战争、献祭等多方面分析了色情作为人类内心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些不同方面中的一致性;第二部分结合金赛、萨德、列维-斯特劳斯及巴塔耶本人的研究成果或文学作品,对色情主题进行了个案研究。巴塔耶循序渐进地分析多种形式的色情,让色情这一庞大的主题从深陷的黑暗中脱身而出,从而揭开色情的秘密。
2018年8月22日 想读
最危险的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Most Dangerous Book: The Battle for James Joyce’s Ulysse
9.2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凯文‧伯明翰 译者: 辛彩娜 / 冯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10
※文学史不是一幅风景画,而是一个战场
※2014年《纽约时报》《经济学人》《芝加哥论坛报》《旧金山纪事报》《科克斯书评》畅销书
※2015年美国新英格兰笔会非虚构类小说项大奖
※2016年杜鲁门•卡波特文学批评奖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书的故事。一本在连载中就被斥为色情,一度被英、美两国查禁的书,在作者罹患眼疾、生计无着的境况下陆续写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拥有它、售卖它、宣传它,在大部分英语国家都是违法的。而如今,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认为它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巨著。而它从地下到公开,从查禁到合法,从贬斥到赞誉的豹变,不啻于一段作家、出版人、盗版商、律师和法官共同参与的冒险旅程。这就是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最危险的书》是关于《尤利西斯》这部大百科全书伟大“命运”的交响曲。作为一部文学史的专著,史料的详尽和论证的扎实显示了作者学术水平的高度。此外,《最危险的书》突破了文学史的传统边界,进入了文化史的广阔天地,由此带来了开阔的视野。
【媒体推荐】
这是一个讲得很精彩的好故事———现代主义如何击败言论审查的权威体制。凯文•伯明翰用他杰出的想象力重现了乔伊斯和他的世界,书中描述栩栩如生,每一页都充满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细节。
———路易斯•梅南德(Louis Menand),普利策奖获得者,著有《哲学俱乐部》
《最危险的书》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非虚构作品,书中聚集了诸多生动鲜明的人物,情节跌宕起伏,足以让一名小说家艳羡不已。通过凯文•伯明翰精湛的表述以及无懈可击的研究, 这个关于一本书足以改变世界的故事以戏剧性的方式宣称:文学史不是一幅风景画,而是一个战场。
———马修•珀尔(Matthew Pearl),《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著有《但丁俱乐部》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在政府言论审查制度以及反淫秽法下所受的迫害,在写作功底深厚的凯文•伯明翰这本文采飞扬的书中得到了绝佳诠释。伯明翰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旅程,穿过乔伊斯所遭受的桎梏,最终抵达《尤利西斯》的解放。这本书文笔流畅、新颖独特,为读者重现了一个已经消逝的世界,那里有小杂志、文学资助、邮政与海关法、正风扫荡以及法庭里的英雄。
———罗伯特•斯庞(Robert Spoo)著有《无版权:盗版,出版,公共领域》
2018年8月13日 想读
讲故事 豆瓣 Goodreads
Telling stories: witchcraft and scapegoating in Chinese history
8.3 (7 个评分) 作者: [荷] 田海 译者: 赵凌云 / 周努鲁 中西书局 2017 - 4
《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为“国际佛教与中国宗教研究丛书”之一种,为牛津大学教授田海研究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的重要著作。
本书探讨了中国古代的几种典型故事(谣言)的流变,如老虎外婆、樟柳神、旱魃、剪辫、后宫选秀等,并就其引发的恐慌及民众针对恐慌采取的应对之法,尤其是选择替罪羊的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作者还分析了地方官员乃至朝廷对故事(谣言)作出的反应。本书通过对几种具体故事(谣言)的探讨,反映了口头话语、地方记忆的强大能量,体现了民众面对谣言时的自主性及其在重新构建地方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2018年8月13日 想读
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 豆瓣
Tolstoy or Dostoevsky: An Essay in Contrast
9.5 (1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治·斯坦纳 译者: 严忠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 10
本书发表于1960年,已成为研究俄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托尔斯泰延续了从荷马以来的史诗风格,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延续了“悲剧世界观”。本书概括并比较了这两种不同的文学视角。作者着重分析指出了两位大师的文学观、文学作品在哲学、文化方面的深远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俄罗斯文化的机会。
2018年8月9日 想读
莫斯科绅士 豆瓣 豆瓣
A Gentleman in Moscow
8.7 (92 个评分) 作者: [美] 埃默·托尔斯 译者: 马韧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 6
【编辑推荐】
◆一个人如果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就会被命运掌控。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比尔·盖茨年度推荐。
◆都柏林文学奖入围作品。《泰晤士报》:“这是一本关于摆脱世俗的书。”《科克斯书评》:“无死角的伟大小说。”
◆美国亚马逊&NPR年度好书,《泰晤士报》等 9家媒体年度最佳图书。
◆被翻译成近30种语言,一年内销量超过100万册,全年雄踞《纽约时报》排行榜。
【内容简介】
在变革的年代里,被囚禁的反而成了最自由的。
1922年,罗斯托夫伯爵被认定为不悔罪的贵族,被判软禁在克里姆林宫对面的大都会酒店。这位此前从未工作过一天,人生要务唯有追求智慧与学识的绅士,自此只能栖身于这家五星级酒店的阁楼,以独特的视角观望俄国在历史车轮下展开的巨变。他的人生也开启了崭新篇章。神秘的女演员、古灵精怪的少女、性格各异的主厨与侍者……种种邂逅与交往,让他体会到多样、微妙又丰厚的情感。酒店这一受限的空间,却让他的精神得以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这本优美的小说充满了风趣幽默的桥段、闪闪发光的人物和精致迷人的场景。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在时代的洪流中,人之为人的意义。
【媒体推荐】
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伟大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智慧与极富洞察力的哲思,带给你无穷的阅读快感。即便残酷的时代也无法消弥人类的尊严、荣耀与记忆。
——《科克斯书评》
这是一本关于摆脱世俗的书。《莫斯科绅士》有着绝妙的结构和精致的文风……这一切都让人联想到韦斯•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
——《泰晤士报》
出色、华丽、精彩,托尔斯是个文字匠人。他写得好的地方不是奇迹与巧合发生的时刻,而是那些处于故事外围的人身上发生的巨大转变。他们在一起度过的几十年中,彼此成为密友、同人、至交。
——《纽约时报》
凭借极具魅力的主人公及其栖身的奇特世界,托尔斯毫不费力地脱颖而出了。
——《纽约客》
在这个乱象丛生的时代,埃默•托尔斯以旧世界的优雅,成就了这部小说的美好。
——《华盛顿邮报》
小说里充满了各种冒险、爱情故事、命运纠葛和傻气又滑稽的桥段。
——《华尔街日报》
托尔斯是当今美国最杰出的文体家之一。
——美国亚马逊主编
一部非常成功且风格别致的小说。
——NPR(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2018年8月8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