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年🛏天天躺 - 标记
“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 豆瓣
作者:
姜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5
本书以早期“新诗集”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新诗集”的出版、接受、编撰及历史评价等环节,重视审视“新诗的发生”这一历史命题。从一种整体性的社会、文化视角,尽量回到原初现场,从共时角度展现错杂、纷乱的历史表象,从而对一般的有关新诗的线性历史想象,提出自己的质询。
认识电影:全彩插图第12版 豆瓣
Understanding Movies, 12e
8.9 (63 个评分)
作者:
[美] 路易斯·贾内梯
译者:
焦雄屏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6
- 9
全球畅销40余年,历经12次修订的电影入门书
著名学者焦雄屏潜心增修校译, 中文世界新版首发!
精编精校,高度还原版式重排,全彩精装版!
...................
※编辑推荐※
《认识电影》一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四十余年的洗礼,已成为百余所世界名 校电影概论、影视制作、电影美学等专业的经典教材和必读书目,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书中提供了各种认识电影的角度,帮助读者了解电影是怎样以一种复杂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传播的;同时,通过剖析大量影片实例,结合众多剧照来解释电影创作过程,使学电影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作者路易斯·贾内梯教授不断更新再版、修订内容、添加新近电影剧照及案例,使本书一直与时代趋势同步。此次借着英文第12版修订面世,特别邀请焦雄屏老师更订译文,并随之重编重排,推出全彩精装版,更完美地呈现这本图文并茂的经典教材的全貌,以飨各位读者。
☆ 自出版以来全球畅销四十余年,历经12次修订,是当今世界发行量、流传度皆高居榜首的电影入门书。在英、德、加、澳、南非等地广受欢迎,并被译成日、韩、希伯来等多种语言。
☆ 哈佛大学、MIT、纽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台湾大学等众多世界知名院校影视课程指定教材,培生教育集团全球畅销的教材之一。
☆ 集电影概论和电影赏析于一体。全书搜集超过四百张珍贵剧照,涵盖影史经典之作和近年卖座佳片,第12版特别增加了下列案例:(1)对当下电影类型进行补充,如动画片《料理鼠王》《我在伊朗长大》、CG电影《贝奥武夫》;(2)通过现代喜剧片拓展讨论电影的娱乐属性,如《朱诺》《太坏了》《热带惊雷》;(3)更新科幻片、动作片、歌舞片、政治电影案例,如《科洛弗档案》《变形金刚》《钢铁侠》《理发师托德》《反恐疑云》;(4)探讨新近非美影片,如《潘神的迷宫》《女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满城尽带黄金甲》。
☆ 提供精准而成熟的电影分析技巧,批露当今最热明星的独家新闻(关于投身社会公益活动的演员如安吉丽娜·朱莉、布拉德·皮特、乔治·克鲁尼),探讨高票房电影的市场策略,展现电影技术前沿动向,反映电影产业发展趋势。
☆翻译权威可靠,译文流畅优美,著名电影人焦雄屏特别为第12版重新增订译文。
...................
※内容简介※
《认识电影》是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问世四十多年来,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从业人员和主流专业院校的必备之选,更是电影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手边书。面对电影中复杂的语言系统、构成要素、表意手段,作者划分了现实主义、形式主义两大阵营,用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笔触,引出了电影作为艺术、作为工业、作为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
书中穿插以数百幅精美剧照和精辟说明,如美国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英国的迈克·李、伊朗的阿巴斯以及中国的李安等著名导演的杰作,组成了一道全球电影人的经验光谱。此次修订的第12版,增加了对动画片、喜剧片、科幻片、歌舞片、CG电影的评述,经过精校重排和全书彩印,呈现出更贴近英文原版的风貌。
...................
※名人推荐※
近二十年来,在任何华人电影人的书架上,总会看到此书的踪影,足见它对电影的制作也发生了一定的影响。
——焦雄屏 电影监制,台北艺术大学电影研究所教授
著名学者焦雄屏潜心增修校译, 中文世界新版首发!
精编精校,高度还原版式重排,全彩精装版!
...................
※编辑推荐※
《认识电影》一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四十余年的洗礼,已成为百余所世界名 校电影概论、影视制作、电影美学等专业的经典教材和必读书目,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书中提供了各种认识电影的角度,帮助读者了解电影是怎样以一种复杂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传播的;同时,通过剖析大量影片实例,结合众多剧照来解释电影创作过程,使学电影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作者路易斯·贾内梯教授不断更新再版、修订内容、添加新近电影剧照及案例,使本书一直与时代趋势同步。此次借着英文第12版修订面世,特别邀请焦雄屏老师更订译文,并随之重编重排,推出全彩精装版,更完美地呈现这本图文并茂的经典教材的全貌,以飨各位读者。
☆ 自出版以来全球畅销四十余年,历经12次修订,是当今世界发行量、流传度皆高居榜首的电影入门书。在英、德、加、澳、南非等地广受欢迎,并被译成日、韩、希伯来等多种语言。
☆ 哈佛大学、MIT、纽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台湾大学等众多世界知名院校影视课程指定教材,培生教育集团全球畅销的教材之一。
☆ 集电影概论和电影赏析于一体。全书搜集超过四百张珍贵剧照,涵盖影史经典之作和近年卖座佳片,第12版特别增加了下列案例:(1)对当下电影类型进行补充,如动画片《料理鼠王》《我在伊朗长大》、CG电影《贝奥武夫》;(2)通过现代喜剧片拓展讨论电影的娱乐属性,如《朱诺》《太坏了》《热带惊雷》;(3)更新科幻片、动作片、歌舞片、政治电影案例,如《科洛弗档案》《变形金刚》《钢铁侠》《理发师托德》《反恐疑云》;(4)探讨新近非美影片,如《潘神的迷宫》《女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满城尽带黄金甲》。
☆ 提供精准而成熟的电影分析技巧,批露当今最热明星的独家新闻(关于投身社会公益活动的演员如安吉丽娜·朱莉、布拉德·皮特、乔治·克鲁尼),探讨高票房电影的市场策略,展现电影技术前沿动向,反映电影产业发展趋势。
☆翻译权威可靠,译文流畅优美,著名电影人焦雄屏特别为第12版重新增订译文。
...................
※内容简介※
《认识电影》是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问世四十多年来,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从业人员和主流专业院校的必备之选,更是电影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手边书。面对电影中复杂的语言系统、构成要素、表意手段,作者划分了现实主义、形式主义两大阵营,用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笔触,引出了电影作为艺术、作为工业、作为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
书中穿插以数百幅精美剧照和精辟说明,如美国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英国的迈克·李、伊朗的阿巴斯以及中国的李安等著名导演的杰作,组成了一道全球电影人的经验光谱。此次修订的第12版,增加了对动画片、喜剧片、科幻片、歌舞片、CG电影的评述,经过精校重排和全书彩印,呈现出更贴近英文原版的风貌。
...................
※名人推荐※
近二十年来,在任何华人电影人的书架上,总会看到此书的踪影,足见它对电影的制作也发生了一定的影响。
——焦雄屏 电影监制,台北艺术大学电影研究所教授
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 豆瓣
Smoking Ears and Screaming Teeth
8.7 (18 个评分)
作者:
[英] 特雷弗·诺顿
译者:
朱机
科学出版社
2011
- 10
升上万米高空,潜下最深海沟;给自己注射患恶性病患者的血液,往心脏送导管,在后背做伤口;吞下血吸虫、霍乱弧菌、盐酸以及各种各样简直没法说的东西……他们一次次将自己的肉身推入未知的险境,却欣然而往,冷静记录,甚至为结果而雀跃。
他们不是“疯狂科学家”,是一群曾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的人。
生物学家杰克•霍尔丹说:“如果你不会在自己身上做这个实验,就不要拿别人来做。”本书中的这些人无疑彻底贯彻了这一理念,用鲜血甚至生命书写了这一系列混合着无私、自大、勇气、好奇以及十足傻气的奇谈。
*我们不提倡读者尝试本书中描写的任何一个实验。
他们不是“疯狂科学家”,是一群曾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的人。
生物学家杰克•霍尔丹说:“如果你不会在自己身上做这个实验,就不要拿别人来做。”本书中的这些人无疑彻底贯彻了这一理念,用鲜血甚至生命书写了这一系列混合着无私、自大、勇气、好奇以及十足傻气的奇谈。
*我们不提倡读者尝试本书中描写的任何一个实验。
世俗时代 豆瓣
A Secular Age
10.0 (5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查尔斯·泰勒
译者:
英译:张容南、盛韵、刘擎、张双利、王新生、徐志跃
/
法译:崇明
上海三联书店
2016
生活在世俗时代意味着什么?几乎所有人(至少是西方人)都会同意我们活在世俗时代。而且在过去几个世纪,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在这本对于我们的时代具有定义性的巨著中,泰勒探讨了这个问题。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我们究竟是如何从一个不可能不信仰上帝的社会,走向一个即便对最坚定的信仰者来说,信仰也只是诸多选择之一的社会?
在这些问题上,泰勒一直是最具洞见的思想家之一。他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视角。他考察了现代性的世俗化面向在“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发展。事实上,他所描述的不是一个单一的、连续的转变,而是一系列新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早期的宗教生活形式逐渐消融或不再稳定,新的形式被创造出来。在此我们看到,今天的世俗世界不再由宗教的缺席来刻画——尽管在一些社会宗教信仰和实践出现了显著衰退——而是由(宗教的、灵性的、反宗教的)新选择的持续增加来刻画,个人和群体根据这些新选择来理解他们的生活并塑造他们的灵性渴望。
在这本书中,查尔斯·泰勒试图把握世俗时代对这个世界而言意味着什么,包括它所鼓励的集体宗教生活的新形式,以及由这种大规模的动员趋势所滋生的暴力。这本书既及时又恒久。
推荐语:
查尔斯·泰勒以前论述过世俗主义的问题。但没有料想到,他会给我们带来这么一部了不起的新著。这本书具有双重的写作目的:对西方文化和社会秩序的世俗化给出一种历史的阐述,并指出成为一个世俗的人和在世俗社会中生活意味着什么。任何总结都无法概括泰勒处理细节的高超技艺,他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令人惊叹的整体画卷……对于上个世纪以来一直在进行的世俗化争论,泰勒的著作作出了重大且极具原创性的贡献,很难有哪本书能与之媲美。它是一本必读的、不可错过的书。
——阿拉斯戴尔·麦金泰尔(Alasdair MacIntyre)
《追寻美德》(After Virtue)的作者
这是我有生以来读到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我仰慕泰勒已久。但我认为这是他具有突破性的一本书,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因为他在书中成功地重塑了有关世俗主义的全部争论。泰勒关注的是能将我们这个时代称为“世俗时代”的“灵性的体验和寻求的状况”……很难在此领域找到一本争议如此之小的书,它宽厚地理解所有可能的立场,包括与其自身相去最远的立场,且不去表明在这一多面向的转变过程中,哪一方比其他任何一方更具美德。
——罗伯特·贝拉(Robert N. Bellah)
《心灵的习性》(Habits of the Heart)的作者
这不仅是他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生工作的总结,而且关涉很多学科一直争论不休的世俗性兴起的问题以及个人相对于“共同体”的意义问题。泰勒从容地、清晰地、仔细地、一步一步地讲述了这个故事,迄今为止,读者可以通过对这一旅程的完整总结而稳步前进。因此,这本书就其自身而言具有教育意义,如果你正在思考西方对待“世界”的态度之社会和理智基础,那么它是少数几本你现在可以着手阅读的书。这本书,神学家应该读;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也应该读,以了解围绕宗教性质的争论的极度复杂性,以及他们向世界公布他们的研究结论之前应当先知道什么。
——大卫·马丁(David Martin)
《论世俗化》( On Secularization)的作者
在这些问题上,泰勒一直是最具洞见的思想家之一。他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视角。他考察了现代性的世俗化面向在“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发展。事实上,他所描述的不是一个单一的、连续的转变,而是一系列新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早期的宗教生活形式逐渐消融或不再稳定,新的形式被创造出来。在此我们看到,今天的世俗世界不再由宗教的缺席来刻画——尽管在一些社会宗教信仰和实践出现了显著衰退——而是由(宗教的、灵性的、反宗教的)新选择的持续增加来刻画,个人和群体根据这些新选择来理解他们的生活并塑造他们的灵性渴望。
在这本书中,查尔斯·泰勒试图把握世俗时代对这个世界而言意味着什么,包括它所鼓励的集体宗教生活的新形式,以及由这种大规模的动员趋势所滋生的暴力。这本书既及时又恒久。
推荐语:
查尔斯·泰勒以前论述过世俗主义的问题。但没有料想到,他会给我们带来这么一部了不起的新著。这本书具有双重的写作目的:对西方文化和社会秩序的世俗化给出一种历史的阐述,并指出成为一个世俗的人和在世俗社会中生活意味着什么。任何总结都无法概括泰勒处理细节的高超技艺,他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令人惊叹的整体画卷……对于上个世纪以来一直在进行的世俗化争论,泰勒的著作作出了重大且极具原创性的贡献,很难有哪本书能与之媲美。它是一本必读的、不可错过的书。
——阿拉斯戴尔·麦金泰尔(Alasdair MacIntyre)
《追寻美德》(After Virtue)的作者
这是我有生以来读到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我仰慕泰勒已久。但我认为这是他具有突破性的一本书,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因为他在书中成功地重塑了有关世俗主义的全部争论。泰勒关注的是能将我们这个时代称为“世俗时代”的“灵性的体验和寻求的状况”……很难在此领域找到一本争议如此之小的书,它宽厚地理解所有可能的立场,包括与其自身相去最远的立场,且不去表明在这一多面向的转变过程中,哪一方比其他任何一方更具美德。
——罗伯特·贝拉(Robert N. Bellah)
《心灵的习性》(Habits of the Heart)的作者
这不仅是他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生工作的总结,而且关涉很多学科一直争论不休的世俗性兴起的问题以及个人相对于“共同体”的意义问题。泰勒从容地、清晰地、仔细地、一步一步地讲述了这个故事,迄今为止,读者可以通过对这一旅程的完整总结而稳步前进。因此,这本书就其自身而言具有教育意义,如果你正在思考西方对待“世界”的态度之社会和理智基础,那么它是少数几本你现在可以着手阅读的书。这本书,神学家应该读;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也应该读,以了解围绕宗教性质的争论的极度复杂性,以及他们向世界公布他们的研究结论之前应当先知道什么。
——大卫·马丁(David Martin)
《论世俗化》( On Secularization)的作者
神圣艺术 豆瓣
Ars Sacra: Christliche Kunst und Architektur des Abendlandes von den Anfängen bis zur Gegenwart
作者:
[德]罗尔夫·托曼
/
[德]贝德诺兹
译者:
林瑞堂
/
黎茂全
…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6
- 1
让全世界的宗教殿堂只为您一人打开大门,艺术史与宗教艺术完美结合的亘古巨作
历经25年,汇集100位知名学者,完整再现2000年宗教恢宏历程
耗资1000万欧元,欧洲100大教堂与学术机构首度跨界合作
全欧最著名摄影师团队历时10年精心拍摄,创造令人屏息的真实感官
华尔街周刊、文化周刊、艺术新闻等媒体强烈推荐
与全球前五、赢得“印刷奥斯卡”美国PIA大奖的印刷团队合作,震撼如身临其境
《神圣艺术》一书囊括了自公元300年至今完整的基督教建筑及艺术。
《神圣艺术》按时间顺序分为数个艺术时期,并呈现大量珍贵史料,深入浅出地帮助读者构建艺术史观,开创了全新的艺术史叙述方式。每个章节包含一个或多个艺术时期,详尽描述各时期的雕塑、绘画、建筑和其他艺术形式,对于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也各有着墨。《神圣艺术》着力介绍每个时期的艺术亮点,以罗马时期为例,我们认为法国和西班牙的罗马式雕塑完美展现了罗马艺术的风格特征。同时我们也向读者展现了众多教堂的全景,印证雕塑在罗马时期教堂建筑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而在哥特时期,英、法各地的大教堂的艺术地位也如是。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特别是木版画逐渐繁盛,从欧洲南部的发源地逐渐北上,成为影响欧洲及其他地区的艺术风潮。而在当代,我们着重介绍了彩色玻璃艺术。虽然早在哥特时期,彩色玻璃窗便已被广泛应用在教堂建筑中,但当代的彩色玻璃艺术不同于以往,独树一帜,极具现代性。我想在此特别感谢摄影师为本书所做的贡献,在过去的数年中,他走遍欧洲各地,为各时期的建筑和艺术品拍摄了难以计数的照片。
最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拍摄和记录艺术品和建筑的全貌,他还用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它们的细节。
这些长久以来被世人忽视,也从未被出版的细节由此得以展现在《神圣艺术》中,帮助我们了解那些前人无法知晓的精彩。《神圣艺术》向读者展现的均是难得一见的艺术品全貌和细部,为读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
针对“本书有何特别之处”这一问题,我的回答是:“细节放大”。对于巨幅艺术品,我们先展现其全貌,而后针对精彩的细部尽可能放大。而对于一些举世闻名的教堂建筑,摄影师则选取独特的拍摄角度。以奥图·华格纳设计的圣利奥波德教堂为例,我们先拍摄了圣坛全景,而后将镜头向下移动并且拉近,拍摄金色华盖的非凡气派,翻过这一页,我们用一个跨页的篇幅近距离展现天使的形象。《神圣艺术》中对维斯教堂天顶画的呈现将更加有力地印证“细节放大”这一拍摄手法所产生的神奇效果。此巨幅天顶画作品中人物众多,极具魅力,画家将绘画和室内装饰元素相互结合,创造出3D的视觉效果,这一绘画手法若不借助“细节放大”的拍摄手段,根本无从发现或展示。《神圣艺术》在编辑过程中所坚持的另一个理念是“跨页单元”,在诠释一个主题时,我们往往会使用一个或多个连续的跨页,将文字、图片和背景资料汇集在一起,增强主题的独立性。
《神圣艺术》所介绍的神圣艺术史,旨在说明欧洲艺术对于世界艺术的贡献,这些艺术成就构成了从基
对于那些会为教堂驻足的人们而言,《神圣艺术》无疑是上帝的礼物。
——《华尔街周刊》(Wall Street Journal)
华尔街这样评价这本《神圣艺术》,可想而知,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们来说这本书是多么的重要和弥足珍贵。
《神圣艺术》一书囊括了自公元300年至今完整的基督教建筑及艺术。最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拍摄和记录艺术品和建筑的全貌,他还用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它们的细节。这些长久以来被世人忽视,也从未被出版的细节由此得以展现在本书中,帮助我们了解那些前人无法知晓的精彩。
《神圣艺术》按时间顺序分为数个艺术时期,并呈现大量珍贵史料,深入浅出地帮助读者构建艺术史观,开创了全新的艺术史叙述方式。每个章节包含一个或多个艺术时期,详尽描述各时期的雕塑、绘画、建筑和其他艺术形式,对于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也各有着墨。《神圣艺术》着力介绍每个时期的艺术亮点,以罗马时期为例,我们认为法国和西班牙的罗马式雕塑完美展现了罗马艺术的风格特征。精美的巨幅彩图,独家定制的柔光纸张,企划的精心,造就了它的非比寻常,翻开这本书,踏上极致的视觉旅程。督教艺术的起源至今的“神圣艺术瑰宝”——翻开这本书,一切便跃然眼前。
历经25年,汇集100位知名学者,完整再现2000年宗教恢宏历程
耗资1000万欧元,欧洲100大教堂与学术机构首度跨界合作
全欧最著名摄影师团队历时10年精心拍摄,创造令人屏息的真实感官
华尔街周刊、文化周刊、艺术新闻等媒体强烈推荐
与全球前五、赢得“印刷奥斯卡”美国PIA大奖的印刷团队合作,震撼如身临其境
《神圣艺术》一书囊括了自公元300年至今完整的基督教建筑及艺术。
《神圣艺术》按时间顺序分为数个艺术时期,并呈现大量珍贵史料,深入浅出地帮助读者构建艺术史观,开创了全新的艺术史叙述方式。每个章节包含一个或多个艺术时期,详尽描述各时期的雕塑、绘画、建筑和其他艺术形式,对于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也各有着墨。《神圣艺术》着力介绍每个时期的艺术亮点,以罗马时期为例,我们认为法国和西班牙的罗马式雕塑完美展现了罗马艺术的风格特征。同时我们也向读者展现了众多教堂的全景,印证雕塑在罗马时期教堂建筑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而在哥特时期,英、法各地的大教堂的艺术地位也如是。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特别是木版画逐渐繁盛,从欧洲南部的发源地逐渐北上,成为影响欧洲及其他地区的艺术风潮。而在当代,我们着重介绍了彩色玻璃艺术。虽然早在哥特时期,彩色玻璃窗便已被广泛应用在教堂建筑中,但当代的彩色玻璃艺术不同于以往,独树一帜,极具现代性。我想在此特别感谢摄影师为本书所做的贡献,在过去的数年中,他走遍欧洲各地,为各时期的建筑和艺术品拍摄了难以计数的照片。
最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拍摄和记录艺术品和建筑的全貌,他还用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它们的细节。
这些长久以来被世人忽视,也从未被出版的细节由此得以展现在《神圣艺术》中,帮助我们了解那些前人无法知晓的精彩。《神圣艺术》向读者展现的均是难得一见的艺术品全貌和细部,为读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
针对“本书有何特别之处”这一问题,我的回答是:“细节放大”。对于巨幅艺术品,我们先展现其全貌,而后针对精彩的细部尽可能放大。而对于一些举世闻名的教堂建筑,摄影师则选取独特的拍摄角度。以奥图·华格纳设计的圣利奥波德教堂为例,我们先拍摄了圣坛全景,而后将镜头向下移动并且拉近,拍摄金色华盖的非凡气派,翻过这一页,我们用一个跨页的篇幅近距离展现天使的形象。《神圣艺术》中对维斯教堂天顶画的呈现将更加有力地印证“细节放大”这一拍摄手法所产生的神奇效果。此巨幅天顶画作品中人物众多,极具魅力,画家将绘画和室内装饰元素相互结合,创造出3D的视觉效果,这一绘画手法若不借助“细节放大”的拍摄手段,根本无从发现或展示。《神圣艺术》在编辑过程中所坚持的另一个理念是“跨页单元”,在诠释一个主题时,我们往往会使用一个或多个连续的跨页,将文字、图片和背景资料汇集在一起,增强主题的独立性。
《神圣艺术》所介绍的神圣艺术史,旨在说明欧洲艺术对于世界艺术的贡献,这些艺术成就构成了从基
对于那些会为教堂驻足的人们而言,《神圣艺术》无疑是上帝的礼物。
——《华尔街周刊》(Wall Street Journal)
华尔街这样评价这本《神圣艺术》,可想而知,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们来说这本书是多么的重要和弥足珍贵。
《神圣艺术》一书囊括了自公元300年至今完整的基督教建筑及艺术。最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拍摄和记录艺术品和建筑的全貌,他还用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它们的细节。这些长久以来被世人忽视,也从未被出版的细节由此得以展现在本书中,帮助我们了解那些前人无法知晓的精彩。
《神圣艺术》按时间顺序分为数个艺术时期,并呈现大量珍贵史料,深入浅出地帮助读者构建艺术史观,开创了全新的艺术史叙述方式。每个章节包含一个或多个艺术时期,详尽描述各时期的雕塑、绘画、建筑和其他艺术形式,对于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也各有着墨。《神圣艺术》着力介绍每个时期的艺术亮点,以罗马时期为例,我们认为法国和西班牙的罗马式雕塑完美展现了罗马艺术的风格特征。精美的巨幅彩图,独家定制的柔光纸张,企划的精心,造就了它的非比寻常,翻开这本书,踏上极致的视觉旅程。督教艺术的起源至今的“神圣艺术瑰宝”——翻开这本书,一切便跃然眼前。
天使,望故乡 豆瓣
Look Homeward, Angel
9.1 (1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托马斯·沃尔夫
译者:
乔志高
新星出版社
2013
- 1
小说以南方小城石匠甘德家的小儿子尤金从出生到十九岁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展现了甘德一家几代人动荡而矛盾重重的生活,铺陈细腻,笔力澎湃,仿佛波浪层层漫涌般以时序推进,众多复杂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纷然杂呈。年岁与学识渐长的尤金感到小城天地的偏狭与庸俗。与他相契的哥哥阿宾去世后,他离开令他爱憎交织的故乡与亲人,去哈佛求学开始新的生活。
在这部自传性小说里,二十九岁的文学天才·沃尔夫以无比的真诚进行着自我曝露与探索,以超越年龄的成熟讲述人世悲欢,讲述青春的困顿与迷惘,如歌如泣,喷薄着生命的激情,影响和感动了无数读者,被许多人引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书。
在这部自传性小说里,二十九岁的文学天才·沃尔夫以无比的真诚进行着自我曝露与探索,以超越年龄的成熟讲述人世悲欢,讲述青春的困顿与迷惘,如歌如泣,喷薄着生命的激情,影响和感动了无数读者,被许多人引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书。
他山的石头记 豆瓣 Goodreads
8.6 (20 个评分)
作者:
宇文所安
译者:
田晓菲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 8
《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论文集,由哈佛才女田晓菲选编而成。《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所选的17篇文章,论述范围从上古文本如《诗经》、《左传》一直到五四时期有关文学史的重写,以及传统文化与全球主义之关系等问题。这些文章不是某个“理论”或“学派”的产物,而是思想之精要、学术之心得;它们源于激情,也是苦心经营的结果。各篇的研究方法,不为一门一派所囿,而是体现了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的精神,体现了一种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你读过赫拉巴尔吗 豆瓣
作者:
[捷克]托马什·马扎尔
译者:
刘星灿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
- 6
《你读过赫拉巴尔吗》将大量从未引进翻译的赫拉巴尔作品片段和谈话资料,有趣而巧妙地剪贴连缀在一起,不仅概括且深入地介绍了作家的文学生涯,也细致地分析了作家的创作灵感。作家晚年的孤独寂寞,作家的童年生活和教育,作家的恋情和女人们,作家的文朋酒友,作家与小酒馆小饭店的关系,作家对音乐、体育、戏剧和美术的认识,等等,作家和他的猫们……至此,你感同身受的眼泪已经满溢而出了。这泪水又浸透着“喧嚣中孤独”的幽默和欢乐。请注意,无论你是否读过了赫拉巴尔的作品,现在捧在手中的这一本,一定会是你走进赫拉巴尔世界的一根“拐棍”,你应该紧紧地将它抱在胸口。
毒木圣经 豆瓣
The Poisonwood Bible
8.6 (31 个评分)
作者:
[美] 芭芭拉·金索沃
译者:
张竝
南海出版公司
2017
- 3
豆瓣2017年度读书榜单·外国文学(小说类) 第1名!
★《百年孤独》之后,你为这样一部小说等了多久?
★既是饱满细腻的家庭史诗,又是磅礴锐利的历史寓言。发生在某时某地,却包罗万象。
★我们都很无知,但并非真正无辜,人人都是共犯。
★希拉里、奥普拉力荐,一部陪你一起呼吸、共同成长的“人生之书”:无论生活给予我什么,我必按我的 心意去生活。
★全球销量超过400万册;盘踞《今日美国》畅销榜137周,创下惊人纪录!
★美国高中生“必读的26部经典”;美国公共图书馆“25部最有价值图书”;美国亚马逊“一生中必看的10 0部图书”;《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
普莱斯牧师带着妻子和四个女儿从美国来到比属刚果,把种子、蛋糕粉和圣经带进了遍布毒木的丛林。牧师眼里,这里是一片蛮荒之地,满是需要救赎的灵魂。然而,他不但没能拯救那些“无知”的土著,反而将一家人拖入了危机四伏的动荡人生。一场惨剧悄然而至。他们要在生命的丛林里兜转挣扎多久,才能继续向前,步入光亮之中?
《毒木圣经》以五位性格迥异的女性作为叙述者,将历史的洪流与人性的幽微交织,犹如一片绚烂神秘的森林,美丽凄切,令人震撼。
===================
★罕有一部作品能如此野心勃勃、富有魅力且大获成功。我们何其幸运,见证了《毒木圣经》的问世。——《华盛顿邮报》
★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诗,作者用极其沉稳的笔触,抵达了极致的美丽。——《洛杉矶时报书评》
★《百年孤独》之后,你为这样一部小说等了多久?
★既是饱满细腻的家庭史诗,又是磅礴锐利的历史寓言。发生在某时某地,却包罗万象。
★我们都很无知,但并非真正无辜,人人都是共犯。
★希拉里、奥普拉力荐,一部陪你一起呼吸、共同成长的“人生之书”:无论生活给予我什么,我必按我的 心意去生活。
★全球销量超过400万册;盘踞《今日美国》畅销榜137周,创下惊人纪录!
★美国高中生“必读的26部经典”;美国公共图书馆“25部最有价值图书”;美国亚马逊“一生中必看的10 0部图书”;《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
普莱斯牧师带着妻子和四个女儿从美国来到比属刚果,把种子、蛋糕粉和圣经带进了遍布毒木的丛林。牧师眼里,这里是一片蛮荒之地,满是需要救赎的灵魂。然而,他不但没能拯救那些“无知”的土著,反而将一家人拖入了危机四伏的动荡人生。一场惨剧悄然而至。他们要在生命的丛林里兜转挣扎多久,才能继续向前,步入光亮之中?
《毒木圣经》以五位性格迥异的女性作为叙述者,将历史的洪流与人性的幽微交织,犹如一片绚烂神秘的森林,美丽凄切,令人震撼。
===================
★罕有一部作品能如此野心勃勃、富有魅力且大获成功。我们何其幸运,见证了《毒木圣经》的问世。——《华盛顿邮报》
★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诗,作者用极其沉稳的笔触,抵达了极致的美丽。——《洛杉矶时报书评》
Y染色体与东亚族群演化 豆瓣
作者:
李辉
/
金力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 10
Y染色体由于其单倍体特性和群体特异性分布,成为分子人类学研究最有力的工具。利用Y染色体可以很好地解析种族的起源、民族的分化、家族的传承。本书共分7章,系统介绍了Y染色体在东亚族群演化过程的分子人类学研究中取得的进展。从Y染色体总单倍群C、D、F、K在东亚的多样性分布,可知东亚人群由不同时期到达的澳大利亚、尼格利陀、蒙古利亚、高加索4个不同种族混合而成。由单倍群0的多样性分布可知东亚的9个民族类群(汉藏、侗傣、苗瑶、南岛、孟高棉、阿尔泰、乌拉尔、叶尼塞、古亚)的分化过程和系属关系。利用高分辨率的Y染色体标记,以曹操家族作为示范,展示了Y染色体在厘清和辨析家族谱系中的强大功能,开创了历史人类学的新领域。
李辉、金力编著的《Y染色体与东亚族群演化》是运用遗传学手段解析东亚族群历史的第一部专著,具有开创性价值。可供人类学、人类遗传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考。
李辉、金力编著的《Y染色体与东亚族群演化》是运用遗传学手段解析东亚族群历史的第一部专著,具有开创性价值。可供人类学、人类遗传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考。
弄潮兒 豆瓣 Goodreads
Tide Players : The Movers and Shakers of a Rising China
8.3 (22 个评分)
作者:
查建英
译者:
張鶴
/
牟子寧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 12
我們把在潮中戲水的弄潮兒,來比喻有勇敢進取精神的人。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主人公是企業家。他們從貧窮到富有的故事多姿多彩,而且帶有明顯的中國特色:潘石屹、張欣是一對在外人看來不太可能成為夫妻的夫妻,攜手成為中國房地產界中的翹楚;孫立哲是一個善於順應時代潮流的天才,把自己從文革中毛澤東喜愛的「赤腳醫生」變成了特立獨行的出版商;張大中是一個矢志為母親洗清冤屈的家電連鎖企業巨頭,他的母親以「反革命分子」的罪名被當局用最殘忍的方式處決。
第二組人物以知識分子為主。文中涉及北京大學的教授們,他們如何捲入了一場關於教育改革的激烈論戰;作者哥哥查建國,一個因參與組建「中國民主黨」而獲罪並在監獄服刑九年的持不同政見者;最後是一位當過文化部長的作家王蒙,人們為他到底是共產黨的辯護士亦或是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偉大作家而分成兩派。
追蹤並記錄這些鮮活的人物和他們的故事,讓這些故事加深讀者對當代中國的理解。這本書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目前發生在中國以及中國人身邊的、錯綜複雜、前景未明但卻生機勃勃的歷史轉變。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主人公是企業家。他們從貧窮到富有的故事多姿多彩,而且帶有明顯的中國特色:潘石屹、張欣是一對在外人看來不太可能成為夫妻的夫妻,攜手成為中國房地產界中的翹楚;孫立哲是一個善於順應時代潮流的天才,把自己從文革中毛澤東喜愛的「赤腳醫生」變成了特立獨行的出版商;張大中是一個矢志為母親洗清冤屈的家電連鎖企業巨頭,他的母親以「反革命分子」的罪名被當局用最殘忍的方式處決。
第二組人物以知識分子為主。文中涉及北京大學的教授們,他們如何捲入了一場關於教育改革的激烈論戰;作者哥哥查建國,一個因參與組建「中國民主黨」而獲罪並在監獄服刑九年的持不同政見者;最後是一位當過文化部長的作家王蒙,人們為他到底是共產黨的辯護士亦或是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偉大作家而分成兩派。
追蹤並記錄這些鮮活的人物和他們的故事,讓這些故事加深讀者對當代中國的理解。這本書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目前發生在中國以及中國人身邊的、錯綜複雜、前景未明但卻生機勃勃的歷史轉變。
想象地名私人词典 豆瓣
The Dictionary of Imaginary Places
作者:
[加] A.曼古埃尔
/
[意] G.盖德鲁培
译者:
赵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8
本词典汇集了文学史上曾经 出现过的无数神奇之地,从亚特兰蒂斯到仙都——眼前这部恢弘的想象地名指南将引领作为读者的您进行一次盛大的旅行,使您饱览叙事者们所创造的从荷马时期到当代的1200多个胜境和奇观。您此番旅行的目的地包括:托尔金的中土世界、卡夫卡的城堡、鲁滨逊·克鲁索的小岛、卡罗尔的仙境、披头士的胡椒国、马克斯兄弟的弗瑞多尼亚国、侏罗纪公园、奇异小镇娇妻镇和罗琳的霍格瓦特魔法学校。作者不仅对每个地名词条都配以一段文学作品的评叙,同时还附有地图、手绘图等相关资料。
欲望几何学 豆瓣
Géométries du désir
8.0 (6 个评分)
作者:
[法]勒内•基拉尔(René Girard)
译者:
罗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9
人皆有欲望,然而欲望是什么?欲望从何而来?欲望与自我是什么关系?我的欲望与他人相干么?《欲望几何学》一书告诉我们,欲望并非主体与客体之间一条简单的直线,它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多重作用力之下,呈现为切线、曲线、三角形。简言之,欲望的原理如同几何学,复杂但又有明显的规律和法则。作者巧妙地把深奥的哲学原理与人类学原理融入文学作品的解读中,通过对但丁、拉辛、莎士比亚、马尔罗、马里沃等作家作品的分析,阐述了人类欲望几何性特征的种种表现,不仅为读者欣赏文学作品提供了新奇的阅读角度,而且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人类欲望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