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
阁楼上的疯女人 豆瓣
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
8.8 (39 个评分) 作者: [美] S.M.吉尔伯特 / [美] 苏珊·古芭 译者: 杨莉馨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2
当简•爱和罗切斯特跨越身份地位的差异,终于站在神父面前要宣誓结合时,一个疯女人的出现粉碎了简•爱的一切梦想,这个疯女人就是罗切斯特的妻子——伯莎。这个疯女人毁掉了庄园,弄瞎了罗切斯特,自己也葬身火海,但也因此成全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姻缘。
本书问世前,大多数读者对伯莎这 个疯女人并不太重视,自从有了本书,人们忽而重新发现了一个类别。这些疯女人公然无视“妇道”,花枝招展、野心勃勃、作恶多端、自取灭亡……但本书作者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告诉我们,每个温顺善良的女人背后,都或多或少拖着一个癫狂的影子。她们将这个疯女人从阁楼上请下来,就是为了抨击父权主义文化对女性的精神束缚。
《阁楼上的疯女人》被誉为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圣经》,也是当代美国文论中的经典。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重读了19世纪著名女作家如简•奥斯汀、玛丽•雪莱、勃朗特姐妹、艾米莉•狄金森等人的作品,打破了民族、地域与时间等多方面限制的疆界,将19世纪的英美女性文学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综合研究,梳理并归纳了构成19世纪英美女性文学传统中一系列重要的意象、象征与隐喻,如天使、魔鬼、月光、水、面纱、蛛网等等。
此书自问世以来,以其激进的批评姿态和对19世纪英美女性文学的全新阐释,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1年1月20日 已读
我放弃了……译者这是拿Google翻译的吧……佶屈聱牙,读都读不通顺。我可掌握了文科水论文的技巧了,先提成一个似是而非的论点,然后再用弯弯绕绕的话拐一百八十个弯来解释这件事情,就算读者不同意,最后也被你绕晕了。论文这么写也就罢了,写书写成这样,可真是对读者不友好。
女性 女性主义 文学 美国
女人与母亲 豆瓣
La question féminine, de Freud à Lacan
作者: [法]马科斯·扎菲罗普洛斯 译者: 李锋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5
“女人需要什么?”对此,弗洛伊德和拉康有着不同的回答,弗洛伊德的回应是成为理想化的母亲,拉康的回应则是成为欲望的对象。
为了在弗洛伊德和拉康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作者对弗洛伊德关于女性的人类学的重要文本进行研究,对之进行批判,运用大量社会学、人类学的材料,利用学科交叉所带来的他者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本优秀的、探讨女性问题的、精神分析人类学著作,值得精神分析领域的专业人士或对中国的女性问题希望获得有深度思考视角的人加以参考。
从弗洛伊德到拉康的女性观点做过认真梳理的著作鲜见,本书尤为难得。
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Gender Knot: Unraveling Our Patriarchal Legacy
9.1 (41 个评分) 作者: 亞倫·強森(Allan G. Johnson) 译者: 成令方 / 王秀云 群學出版社 2008 - 3 其它标题: 性別打結 / 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我們每一個人都住在違建的父權房子中,身上被千千萬萬纏雜不清的性別絲縷牽引著、束縛著。換言之,我們活在打結的性別關係中,看不清自己的處境,也不知從何解套。我們或許意識到自己深受社會制度與無所不在的文化承傳的限制,卻只能嘆息人微言輕
、無力改變。若你對這種處境感到似曾相識、心有戚戚焉,那麼,你就非得好好翻翻這本書不可。

作者亞倫.強森(Allan Johnson) 雖然身為白種中產階級異性戀男性,但因生逢六0年代的狂飆洗禮,受到女性主義的啟蒙並積極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他對自己享有的性別、階級與族群特權做了深刻反省,並融合豐厚廣博的社會研究知識,在本書中細密鋪陳父權體制與個人行動者相互形塑的關係。與其他以提升女性性別意識為目的的書不同,這本書是寫給共同住在父權房子中的男人和女人看的。
2020年12月30日 已读
翻译太烂了没法看,没有一句话是通顺的,谷歌翻译都比这本书翻译得好吧。我最开始还以为是自己喝醉了脑子昏,结果么,就……真的不是我的问题。观点么,就是父权制才重要,女权不该跑偏,父权鼓励男人单打独斗,需要借助男性联盟和控制感确认自己的存在,女性怎么想他们根本不care。
女性主义 性别研究 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