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看不见的性别 豆瓣
7.0 (6 个评分) 作者: J.M.阿多瓦西奥 译者: 李旭影 大象出版社 2010 - 1
《看不见的性别:提示史前女性的真实角色》内容简介:受卡通片和博物馆的标本展出的影响,我们对旧石器时代的想象通常与这样一幅画面相连:身着毛皮的男性猎手勇敢无畏地向猛犸发起进攻,而胆怯的女人们则满怀恐惧地畏缩在一块巨石后面。事实上,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一想象跟现实几乎没什么关系。
近20年来,由于女性考古学家对其男同事们只关注矛尖等坚硬的人工制品而忽略了更难发现的出自女性之手的考古证据的做法提出了挑战,考古学领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J.M.阿多瓦西奥(J.M.Adovasio)和奥尔加•索弗(01gaSoffer)是世界上研究篮子、绳子和编织物等易腐烂的人工制品的两位顶级专家。在《看不见的性别》中,作者们描述了一幅有关史前时代的令人激动的崭新画面,他们认为女性发明了所有关键性的东西,包括对寒冷地区的生活十分必要的衣服、用来制作使长距离的水上旅行成为可能的筏子的绳索以及用在公共捕猎中的猎网。更为重要的是,女人在语言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中——简言之,在我们演进为人的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在这本使人大开眼界的著作里,出现了一个关于史前时代的女人的新故事,故事里引人深思的含义必将影响到我们今天对性别问题的假定。
2021年1月7日 已读
很无聊……就是一篇综述。开头提出论点——你以为那些都是男的做的吗?女的就真的是在做xx吗?结果东拉西扯也什么都没有说明白,我还是不知道女性在上古时代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啊?当然怀疑精神是好的,只是也大可不必写一本书。
人类学 历史 女性 性别研究 考古
古物的声音 豆瓣
作者: 杨泓 商务印书馆 2018
本书以中国考古发现的古代遗物为标本,复原中国古人社会生活的日常起居习惯、日用家具及与之相关的日常礼仪。作为一名辛勤耕耘五十余年的考古人,作者结合历史文献,抽丝剥茧,细致解读,以生动严谨的笔触,帮助我们走进博物馆,聆听考古标本的吟唱,感悟古物内在的历史文化积淀与魅力。
2020年12月31日 已读
因为是杂文合集,所以重复的内容很多,整本书只需要看最末的综述。简言之本书讲的就是“坐的历史”,史前席地而坐,所以陶器花色设计都是俯视视角;先秦到五代限于房屋建造技术不行,屋子很矮,都坐矮床,坐和跪不同,举案齐眉非常不女权,五胡乱华后建筑工艺改善,斗拱的出现和宫殿寺庙的修建让高足家具逐渐流行,传统礼制瓦解;明朝家居用品艺术打到巅峰,清后期繁复奢靡没有灵魂,逐渐衰败,北京人原本睡床,随满俗睡炕。 @2019-02-09 18:55:37
历史 名物 器物 考古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豆瓣
9.2 (10 个评分) 作者: 沈从文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 - 5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发展和社会时尚嬗替的标志之一。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世纪文库)文字清丽,斐然可读,插图丰富,多为珍品,是一部深受专家赞誉和读者欢迎的名著。
人体包装艺术 豆瓣
Body Packaging: A Guide to Human Sexual Display
作者: [澳大利亚] 朱利安·鲁宾逊 译者: 胡月 / 袁泉 2001 - 8
本书是一部内容丰富博学、图片精彩绝妙的专著,是关于人体装饰同类著述之翘楚。本书涵盖了服装方面广博的内容,从古代男子裆布、高跟鞋到束腹内裤,从制服、婚妙、燕尾服到牛仔裤,等等。本书亦是一本倍受争议、视觉刺激、设计大胆和文笔通俗的书,但这也恰是该书在另一层面上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