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树犹如此 豆瓣 Goodreads
8.3 (103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树犹如此》是白先勇的散文自选集,主要收录他回忆个人经历、亲友交往的文章。其中纪念亡友的《树犹如此》将至深痛楚沉淀六年,被称为“以血泪、以人间最纯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另收两篇写友人的新作:画家奚淞修佛之旅《寻找那一棵菩提树》,救助上万艾滋孤儿的杜聪《修菩萨行》。可见白先勇近年心中所系。
书中作品多成于白先勇“五十知天命”之后,董桥曾“惊讶他已然像自在、放下的老僧,任由一朵落花在他的掌心默默散发瞬息灿烂”。写至友王国祥、三姊先明,平实中蕴藏波澜壮阔,人间悲悯。桂林、上海、南京、台北,文化乡愁叠加,难觅归处。在倾注心血和青春的同人杂志《现代文学》,白先勇以文会友,情笃一生。他也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困境,艾滋病患的挣扎和勇气。生命繁华之欢喜,伤逝消亡之不舍,白先勇的天真执着和无可奈何,在散文中化为真实的有情世界。
2013年5月21日 已读
做学问要下苦功夫,白先勇和李欧梵读英文原著,《约翰克里斯多夫》这种大部头的小说都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查过去的。文字清澈婉致,情感丰盈含蓄,就像冬天围坐在壁炉前听他讲故事。娓娓道来,没有深沉的悲叹,但是情感的力道却寓于文字之中,在不经意间就觉得自己胸口挨了一记闷拳,悲切像酒劲一样缓缓释出而不能自已,尤其《树犹如此》中一段“星期天傍晚,我要回返圣芭芭拉,国祥送我到门口上车,我在车中反光镜里,瞥见他孤立在大门前的身影,他的头发本来就有少年白,两年多来,百病相缠,竟变得满头萧萧,在暮色中,分外怵目。开上高速公路后,突然一阵无法抵挡的伤痛袭击过来,我将车子拉到公路一旁,伏在方向盘上,不禁失声大恸。”可以感受到他的痛浸透了全身
散文随笔 理想国
知情识趣 豆瓣
7.3 (14 个评分) 作者: 林夕 中华书局 2012 - 1
华语乐坛第一词人林夕最新作品。在知识与情趣的百余次交汇中,有自然感性的知心话,有寄之以情的感慨;有火种般的识见,更有乐在其中的生趣。林夕的《知情识趣》不谈道,只谈心;不一本正经,而是有风格的独白。他那颗孤傲的心用有趣的手势捧出来,分享的是写给过往岁月的感言。
绝色 豆瓣
6.0 (6 个评分) 作者: 董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2
本书为董桥书写搜猎英文旧书的淘书心得:如王尔德的故事,安徒生童话的插图,在巴黎的海明威,集藏的《鲁拜集》,英国初版的《荒原》,英伦访书的心得,藏书票琐忆…
作者跟英文旧书结了三四十年的因缘,如今人书虽老,但此情不渝。作者每星期写一篇,写了快一年,终于写了四十篇琐记旧买新买的英文图书小品。全书一文一图,以精美装帧献给爱书的读者。
2012年7月12日 想读 既然豆瓣今天极力给我推荐,我标记下
散文随笔
左手的掌纹 豆瓣
8.5 (8 个评分) 作者: 余光中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3 - 10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这是文坛对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公认的形容。而今,余老又用他的左手为读者奉献上一道精神大餐,散文集《左手的掌纹》选其作品五十多篇,有短到数百言的小品,也有长逾万言的巨制;有纯粹的抒情文,有夹叙夹议的杂文,还有不折不扣的论文。无论篇幅与文体都不拘一格。这些散文或记海外见闻,或写读书杂感,或写域外游踪,或写人情世故,或抒思乡怀人之情,内容广泛,不拘一格,编选者从余光中散文创作的整体性和多样性出发,整体勾勒出这位活跃在当代世界华文之林中的文学巨擘,从浪迹天涯到誉满中外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集中展示了余光中散文创作的多方面的艺术才华。这些散文随笔,叙事抒情议论自成一家,激情奔放,叙事精当,思路开阔,人情练达,知识渊博,读来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