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唐诗可以这样读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欧丽娟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 - 8
唐诗不仅是诗歌史上一座巍峨的高峰,亦是人类文明的珍贵献礼。
本书的目的并非对诗人、诗歌作一般性的概论,而是以专题的方式抽绎由初唐到晚唐诗歌的许多面向,除了厘清传统文学史中对部分诗作的误读与偏见,更引领大家用不同的角度看待诸位著名诗人。
聚焦从初唐到晚唐的六大诗人: 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六大诗作:《登幽州台歌》《杂诗》、《清平调词三首》、 《月夜》、《琵琶行》、《锦瑟》; 探讨包括:宇宙意识、绝对的孤独、真正的爱、妻子形象、“向往之我”和“真实之我”的矛盾、幻灭与绝望等人性与文化内涵。旁征博引220余首诗词相互参照;援引中外学说深化论点;涵盖创作时空背景的爬梳、诗人性格的寻索,以及诗作意涵的不断抽丝剥茧、层层探掘。
唐人小说 豆瓣
9.6 (10 个评分) 作者: 汪辟疆(校)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9
《唐人小说》是一部唐代小说选集。1929年左右,汪辟疆先生有感于当时流传的唐代小说文献质量低下,希望加以整理,使其恢复旧观,这促使他开始搜集、校勘、考证唐代小说。汪先生所取篇目以许刻《广记》为主,搜集了现存唐代小说的大部分重要作品,结合多种文献进行校勘,并于每篇后附加按语,对作者、成书时间、故事源流等做了必要的考证。本书在内容上大致涵蓋了唐人小说创作的所有题材,客观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原貌,呈现了唐代小说发展的脉络。
唐诗三百首全解 豆瓣
9.0 (7 个评分) 作者: 蘅塘退士 译者: 赵昌平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 7
《唐诗三百首全解》综合前人与今人注本的各种长处,为读者提供了一部比较切合时用的,知识性、资料性、鉴赏性相结合的读本。在文字从简的《唐诗三百首》图文本、画册本争奇斗妍的今天,我却仍以这一无图而又详解的本子献给读者,是否有些不合时宜呢?然而正如秦韬玉笔下那位“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的贫女一样,“不合”者也自有其可以不合,有以自矜的理由。这倒不仅因为《唐诗三百首全解》海外版的反馈信息给了我信心,更重要的是,当前的阅读倾向,使我深感,一种认真而有新意的详解本,实属必须。
或许因为在唐诗学界小有创获,常有年轻人来问学。中学生向我谈起他们的困惑:虽然读了不少选本,但中考、高考时,面对一首陌生的诗,往往仍无所措手足。青年学人以他们的诗学论文寄我提意见,可惜其常见的通病是由于误读文本,而使立论变成空中楼阁。这种情况在我所经目的大量来稿与硕、博论文中也屡见不鲜。对于以上种种,我开出的药方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味:下工夫去读通,而读通的首务是要知道“诗是怎样写成的”。
这自然需要掌握一些诗学的基本知识,对此,我已在海外版原序中有所提挈,并在解诗时随机而发作了讲析。这里仅想就时下流行的说法:“读诗只须凭感觉印象,不必详究”,再絮叼几句。这说法也有些来头,即所谓“以禅喻诗”。南宗禅倡言以心印心,单刀直入,了然顿悟。这通于诗学,便是传统的点评。应当说精到的点评是读诗的高境界,然而略知禅理者又都明白,心印、顿悟,本须有历久的“积学”为前提。舍积学而论印心、顿悟,其不堕入“狂禅”恶道者几希。传统点评精到处不少,但狂禅般的痴人说梦更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评者读不懂某诗,便斥为伪作。我们那位谪仙人李白的不少名篇,比如入选《唐诗三百首全解》的《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就曾遭此厄运。以作诗为日课的古人尚且如此,今天的读者,如一味谈感觉印象而无视“积学”,其效果当可想而知。这道理也简单,老杜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可见,企望以浮躁之心去印合精微的诗心,要不出错也难。也因此,这个详解本的目的就在于,希望为本是学诗初阶的《唐诗三百首》,加上一道比较牢靠的扶手,使之能更好地发挥入门阶梯的作用。
对于大陆版,我还是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作了修订,而其中最花工夫的,恰恰是我最不想做的“语译”。说不想做,是因为诗本不可译,一译便韵味顿失;又偏偏最花工夫,则是因为语译可起到帮助初学者贯通诗脉的作用,而贯通诗脉又是读懂的关键:所以也就“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并尽量“为”得好一些,“为”得有点儿韵味。由此建议读者对于《唐诗三百首全解》正文外的三部分:注释、语译、赏析,也可以先跳过注释读语译;语译有不明处,再看相应的注释;最后再进入我“以心印心”的赏析的阅读。这样读法,也许能更好地达到三方面预期的效果:注释以实其基,广其识;语译以通其脉,顺其气;赏析以博其趣,撷其神。
最后要说明的是,我并无意反对文字从简的图文本。事实上,我也编过这类读本;今后也许还会在详解本的基础上再做一种约简本,也不排斥配图。但目前,我更愿意将有限的篇幅,留给对读者而言更为急需的讲析。希望它能帮助读者掌握一些“单刀直入”的刀法,并能举一反三,较从容地自己来鉴赏一首陌生的诗篇。明此,则读者当不致因我前面引了秦韬玉的两句诗,而责我自矜“风流高格调”了吧。
一鳞半爪治唐音 豆瓣
作者: 郝世峰 2009 - 9
《一鳞半爪治唐音》内容简介:这里说的文学史,是指一部已经夭折了的《隋唐五代文学史》。此书根据国家教委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作为高等学校高年级的选修课用书而编撰,共分上、中、下三册,作者为罗宗强、郝世峰、项楚、李剑国,罗、郝二氏为主编。一九九。年、一九九二年先后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上、中册。二00二年董乃斌先生在《唐代文学研究年鉴》刊载长文《唐代文学史的编撰:历史与现状》,其中对罗、郝二氏主编的文学史有如下评论。
一、肯定该书对文学思潮和流派的来龙去脉、渊源流变,对不同风格流派的构成及其特色的描写花费了很多笔墨,使之成为该书一大特色。
白话的中国.1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严凌君 商务印书馆 2003
为百年中国把脉。20世纪中国文学的魂魄,就是用白话表达的种种来自民间的声音。本书分为四大编,分别是“百年激荡”、“民间生活”、“学问精魂”、“汉语家园”。从思想史的角度纵向编排经典文本,意图浓缩重现百年中国的社会风云。把文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按平行的多个主题横向编排有原创意义的作品。汇集了见解独到的当代学者的文化随笔,辑录了台湾和海外中文名家的诗文,以利学生拓展视野,改造文风。
2009年5月6日 已读
和人类的声音一起买的,带在身边,四五年了,书页开始发黄.里面一句话很深刻:中国人是拖着一条长辫子进入20世纪的,因而,世纪之初的中国人所做的多是"剪辫子"的工作--推翻帝制,改革文言,兴工业,建强国,开民智,办新学,打到孔家店,引进德赛二先生......可是,这辫子剪了又剪,一百年过去了,我们还未全部完工.
人文之青春读书课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