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
拜占庭 豆瓣
Byzantium: The Surprising Life of a Medieval Empire 所属 作品: 拜占庭
作者: (英) 朱迪斯·赫林 译者: 李潇阳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0 - 7
内容简介:
什么是拜占庭?提到拜占庭,人们无形中就会产生双重联想,一面是阴谋、暗杀、阉割,另一面是巨额财富和闪闪发光的金银珠宝。实际上,中世纪的拜占庭并不是每天都在上演钩心斗角和虚伪背叛的戏码。拜占庭人不只是财富的代名词,也并非一群神秘莫测的人。拜占庭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领袖和军事统帅、充满创造力的神学家和天才的艺术家……
拜占庭文明有着千年之久的历史,在整个中世纪影响了地中海东部地区、巴尔干半岛和西欧的全部国家,即使其间它的影响力偶有波动,也始终没有完全消失。拜占庭文明糅合了异教和基督教文明,集希腊和罗马文明之大成,既有古典时代晚期文明的特点,又带有一些中世纪文明的特征。拜占庭文化和艺术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朱迪斯·赫林写作本书的初衷是将晦涩难懂的拜占庭历史以最通俗明了、新鲜有趣的方式向公众普及。以往介绍拜占庭文明的著作要么充满艰涩的专业术语、叙述冗长沉闷,要么浮光掠影地择取骇人听闻或悲情的桥段,以吸引猎奇者的目光;朱迪斯则避免采用这样的研究和写作模式,而不同的主题串联起千年的历史。
朱迪斯·赫林生动凝练地讨论了拜占庭历史文化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带读者领略了拜占庭繁复的宫廷礼仪,描述了美轮美奂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规模盛大的双轮马车赛,充满神秘色彩的修道院、八面玲珑的外交官……揭开了截然不同于西方文明的拜占庭文明的面纱,多角度展露了拜占庭文明的丰富内涵。
编辑推荐:
【以史为据书写故事,凸显故事本身的传奇性】
拜占庭一直是中世纪历史中的热点,一个原因就是拜占庭时期的历史事件颇具传奇色彩,介绍拜占庭的书也多热衷于写某些皇室成员和权臣的宫廷斗争,其中不乏虚构的成分。这本书中也讲了很多传奇故事——那是因为故事本身就已十分精彩,但讲述都是严格参照史料进行,没有夸大和渲染。
【立足文明与文化发展纠正偏见】
本书作者朱迪斯·赫林作为英国备受推崇的考古学家、古典晚期历史学家,致力于让所有人了解拜占庭的原貌。因此,除了讲故事,赫林介绍了拜占庭文明与文化的方方面面,让人看到拜占庭文明仿佛黑暗时代的一道光,照亮了中世纪的天空;又仿佛置身拜占庭古城,切实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成就迄今为止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将看到一个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拜占庭。
【为大众读者量身定制,篇幅适中,高度凝练】
朱迪斯·赫林在前言中提到,是两位建筑工人对拜占庭的好奇触发了她写作本书的想法:她准备写一本通俗拜占庭史。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高超的写作水平,赫林用五百页左右的篇幅完成了这部作品,信息量大而不艰深,语言优美流畅,读之毫无压力,不用耗费大量时间,十分适合大众普及。
欧洲死刑史:1200—1700 豆瓣
Verbrecher, Opfer, Heilige: Eine Geschichte des Tötens 1200-1700
作者: [德]彼得·舒斯特 译者: 朱谅谅 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2018 - 9
一部圣徒、罪犯、受害者的故事。
1.精选欧洲1200—1700年年间的市政记录、刽子手日记、旁观者回忆录等珍贵史料,带读者回到第一死刑行刑现场,领略“刽子手的黄金时代”“女巫迫害潮”“被折磨而神圣的躯体”等死刑史现象。
2.集中展现超乎我们想象的欧洲死刑判死罪名:偷盗、抢劫、通奸、乱伦、亵渎神灵、兽奸、嫖娼、未婚生子、女巫身份、同性恋、妓女身份、助巫、叛教、质疑教会、亵渎上帝、破坏城邦和平……
3.历数丰富残酷、令人咂舌的酷刑:火刑、钳烫、绞刑、浸河、活埋、轮刑、锤砸、焚尸刑、车裂、四马分尸、六马分尸、八马分尸、分解四肢、剑刑、鞭尸、毁尸……
4.处死犹太人时必须有两只狗、死刑犯必须向上帝忏悔等公共表演秀式的行刑仪式和规范,使得欧洲社会道德、伦理价值、法治设定要素等在死刑刑罚中找到根源。
5.审视个人在宗教力量和国家机器下的极端命运,深层次揭示13世纪至17世纪末,欧洲社会如何评判、看待人的存在和价值。
中世纪史 豆瓣
作者: [美] 菲利普,范,内斯,迈尔斯 天地出版社 2019 - 1
1.美国著名史学家菲利普?范?内斯?迈尔斯极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作品让他所在的辛辛那提大学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机构变得名声大振,这样的现实影响力在所有历史作品中都是极其罕见的。
2.迈尔斯教授因为这些作品的受欢迎而广受尊敬,去世时辛辛那提大学降半旗为他志哀。
3.迈尔斯教授写作这些作品时,所费精力之大,态度之严谨,功力之扎实,都是常人所远不及的。他对于历史地点的知识,都是通过旅行获得的。在一次考察中,他不得不在亚马孙的荒野中亲手埋葬了弟弟。他经常去教堂,但他的书秉持进化论的观点,他因此而遭受到不少的辱骂和指责,仍然不为所动。
4.语言优美,通俗易懂,评价极高,“阅读的时候有一种纯粹的语言之美”,“因为它们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性”而饱受赞誉。
5.从东方文明古国,到希腊,到罗马,到中世纪,直到近代,一气呵成;断代史与通史互相参照,互为补充,理想搭配;市面之上,独此版本。
6.内附经典插图,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7.我国的史学大家何炳松、周谷城,甚至文学名家矛盾都受其影响,强烈推荐。
8.以一人之力,博览列国,贯通古今,体例之完善,条理之清晰,都是寻常的历史作品所无法望其项背的。
9.史观明确独到,史料详实,确实是一套值得信赖的史学力作。
《中世纪史》为美国著名历史学教授迈尔斯编写的中世纪史教科书。它叙述了自西罗马帝国至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期间的历史。本书结构清晰,体例完善,语言优美,“阅读的时候有一种纯粹的语言之美”,而且“因为它们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性”而备受赞誉,是一部真正的学术性与通俗性完美融合的历史著作。
燃烧的远征 豆瓣
In Distant Lands 所属 作品: 燃烧的远征
作者: 拉尔斯·布朗沃思 译者: 严匡正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2018 - 8
从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东征的演说,到1291年巴勒斯坦最后的十字军城市被血洗,基督教欧洲共组织了八次试图收复圣地耶路撒冷的远征。《燃烧的远征》将再续拉尔斯·布朗沃思的中世纪传奇,激情讲述这一次比一次难忘的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有一个史诗般的开局。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面对广场上密集的听众声泪俱下,控诉了“异教徒在圣地的暴行”,呼吁所有的基督徒拿起武器,夺回耶路撒冷。号召一出,有大约15万战士踏上了去往东方的千里征程。冲在最前面的是数万“贫民十字军”。这些虔诚的农夫衣衫褴褛,用农具当武器,用信仰当干粮,千难万险来到穆斯林统治的土地,并在第一场正式的遭遇战中全军覆没。紧接着来到东方的是“亲王十字军”,这些正规骑士们没有辱没东征的光辉使命,几度在绝境中如有上帝相助,最终成功夺取了耶路撒冷。
胜利的远征仅此一次。接下来的东征中,有两三次与胜利失之交臂的惨败,以及更多次像“贫民十字军”一样匪夷所思的闹剧。十字军远征一方面是绵延200年的东、西方对抗,有“狮心王”理查和穆斯林名将萨拉丁之间富有骑士精神的较量,另一方面更像是基督教欧洲与自己的搏斗。虔诚的君王们为了收复圣地,抛下自己的家业前往东方,却遭到各路“盟友”的背叛、利用、勒索、拖累,最终不可避免地一败涂地。
在拉尔斯·布朗沃思的讲述中,每一次东征都值得玩味,都因为独特的政治较量、人性冲突而与众不同。如何分辨信仰的虔信与迷信、斗士的英勇和愚勇、命运的有常与无常?——除了几座古城、一段传说,十字军东征留给我们的还有人性的千古难题。
维京传奇 豆瓣
The Sea Wolves: A History of the Vikings 所属 作品: 维京传奇
8.0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拉尔斯·布朗沃思 译者: 豆岩 / 陈丽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2016 - 11
“欧洲中世纪三部曲”之1,《纽约时报》畅销书。历史主播元老的震撼新作,展现你不曾读过的北欧海盗史,维京战斧主宰欧洲的三个血腥世纪。比《魔戒》或《权力的游戏》更多真实,精彩不减,带你畅快领略中世纪欧洲的激荡历史!
———————————————————————————————————
【内容简介】
“北方来的人将怒火撒向这片土地。”
——公元885年《圣瓦斯特编年史》
公元793年,古斯堪的纳维亚的勇士袭击了英格兰的林迪斯法恩小岛,将其夷为一片废墟。从此之后,一批又一批“海狼”从北方的神秘海域接踵而至,肆无忌惮地到处抢劫、杀戮,炫耀他们的英勇、诡计和抢来的财富;而欧陆居民所看重的土地、爵位和基督教信仰,他们一概视如粪土。这就是维京人,8世纪末突然降临在欧洲人头顶的噩梦。
那之后的两个世纪,维京人在他们的主神奥丁和雷神托尔的庇佑下所向披靡,不列颠、法国、德国、西班牙,甚至北非的阿拉伯城市,都遭到了维京龙船和利斧的扫荡。接着,他们又沿着大陆内部那些人迹罕至的河流一路向东,占领了基辅,攻打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维京人的故事并非只有暴力。他们是中世纪欧洲最志在四方的民族,诞生了传奇的探险家、商人、殖民者和雇佣兵。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冰岛、格陵兰和西伯利亚的雪原上,巴格达的集市上,以及拜占庭帝国对阵波斯的战场上。维京人的历史上涌现出很多性格鲜明的英雄,比如发现了美洲新世界的幸运的莱夫、征服了法国的朗纳尔•洛德布罗克、统治约克的“血斧王”埃里克,以及诡计多端的“无情者”哈拉尔——英雄们的事迹被写入北欧的“萨迦”史诗,世代传颂。《维京传奇》把这些史诗故事串联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一个充满了传奇战士、诗人和旅者的北欧世界。
———————————————————————————————————
【编辑推荐】
◎一群横扫欧陆的海上强盗,一段战斧和贪婪主宰的黑暗往事,历时300年的“维京时代”即将拉开大幕……
1. 透过维京人展现中世纪欧洲,了解北欧海盗的难得作品,“欧洲中世纪三部曲”之二。对于中世纪欧洲,你的印象是否还停留在《魔戒》和《冰与火之歌》的虚构世界里?《维京传奇》将为你呈现一个真实而壮美的中世纪欧洲,其中我们看到的是中世纪最为野性的一面。维京人是著名的北欧海盗,从公元9世纪开始大约300年中,他们在欧陆各处大肆抢劫、破坏,很少失手。维京人用这种方式摧垮了强大的查理曼帝国,使得人们组织成更能有效组织防御的封建小国。这样,一群不信基督的海盗用一种残酷的方式永远改变了欧洲。
2. 欧洲中世纪并不黑暗,而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文韬武略的大竞技场!以抢劫称雄的海盗国王,发现了格陵兰岛和美洲的探险家,他们的事迹被维京人写成一部部史诗。搏击沧海的龙船上、战神奥丁的旌旗下,《维京传奇》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一个充满了传奇战士、冒险家和诗人的北欧世界。
3. 著名英语播主拉尔斯•布朗沃思的万众瞩目之作,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布朗沃思是互联网历史上最早的历史播主,十余年来在英语世界有无数忠实听众。《维京传奇》长期位居美国亚马逊历史榜前列,延续了布朗沃思一贯的叙事风格:个性鲜明的人物描写,扣人心弦的情节呈现,精湛的讲述技巧,把历史故事讲得像小说一样精彩。
2018年6月9日 已读
看过好几个版本的北欧神话,但一直没有去了解过北欧历史,这次正好用这本书来入门一个。维京人并不像人们想像中的那样只是一群到处抢劫的海盗,他们也有自己的商业和文明基础,其历史并不只有破坏,也有建设的一面。令我意外的是俄罗斯原来是维京和拜占庭混合后产生的新文明。
中世纪 北欧 历史
医院骑士团全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医院骑士团全史
9.5 (10 个评分) 作者: 马千 台海出版社 2016 - 5
这是中文世界第一本有关医院骑士团的历史作品。读者可以通过作者流畅的文笔细致了解这个基督教著名教团的发展历程,还可以通过书中大量的插图获得感性而直观的信息,全方面解读医院骑士团近千年的历史。该书虽然并非出自专业人士之手,但其中燃烧着对那些陌生文明的求知欲,对神秘国度古老故事的探求精神,都令人肃然起敬。它将给我国关于世界文明研究的宝库增加灿烂的鲜花。
——拜占庭史专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志强
圣约翰医院骑士团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对天主教会的发展和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关系史都有重要的影响。马千先生这部新著作吸收了相关的权威史料,把这段历史讲得绘声绘色,相信一定可以带给读者知识与享受。
——“地中海史诗三部曲”译者,陆大鹏
医院骑士团(又名圣约翰骑士团、马耳他骑士团),原为以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为核心、以保护救济朝圣者为目的组建的天主教修道会,随着十字军运动兴起而发展为军事组织,为西方三大骑士团之一,并存续至今。《医院骑士团全史》涵盖了它从11世纪至今900余年的漫长岁月。本书回顾了骑士团的 缘起与壮大,介绍了它的组织结构和军事生活,重现了从耶路撒冷、阿卡至罗德岛、马耳他的历次经典战役,还原了杰拉尔德、瓦莱特、卡拉瓦乔等著名人物的音容笑貌。自1798年被迫离开马耳他后,医院骑士团的军事色彩已不断淡化,但它作为古老的国际公益、慈善、医疗组织在现代社会依旧发挥着独特作用,在全世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国王的两个身体 豆瓣 Goodreads
The King’s Two Bodies: A Study in Mediaeval Political Theology 所属 作品: 国王的两个身体
8.8 (14 个评分) 作者: 恩斯特·H·康托洛维茨 译者: 徐震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
对嗣后的思考是人类最基本的思考,政治体亦然。
“国王的两个身体”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法学家创制的概念:国王有一个“自然之体”,他个体的肉身,可生病、会疲弱、可朽坏;同时,国王另有一个“政治之体”,永远存续、不可朽坏。然而,政治体世俗化的下发展历史塑造了超越时间的“祖国 ”和“人民”这样的观念,并自然地引向这个身体的“头”,即国王的永久性问题。这个问题是古今政治体的根本问题。
康托洛维茨耗时十年,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目眩的研究,深入探索了“两个身体”的中世纪渊源,从浩瀚的史料中清理出各种与“二体”有关联的思想谱系——都指向一个根本问题:政治体永久性,即人民政体的“头”的永久性问题。他精心雕琢自己一生的巅峰之作,试图用历史材料本身散发出的魅力,抵御激进主义的思潮,揭示现代国家的生成问题。
必须指出:英国剑桥史学派和法国年鉴史学派所建构的西方史学强大话语权,让《国王的两个身体》作为政治思想史经典的谱系,被某些意识形态的蜘蛛网所遮蔽。《国王的两个身体》会让今天的读者想到这样的道理:斩首作为政治体的人民身体的“头”,无异于斩除一个人民国家应该景仰的高贵精神——这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文明传统的珍珠彻底破碎。
拜占廷学研究 豆瓣
作者: 陈志强 人民出版社 2001 - 2
拜占廷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是欧洲中世纪的重要帝国,其历史延续了千余年,对中古欧洲和西亚各国产生过巨大影响,特别是其文化成为连接古典希腊、罗马时代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近代欧洲文明的桥梁,在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国际学术界对其历史与文化的研究给予很大的重视,使之迅速成为一门“显学”。由于拜占廷希腊语的艰深和有关的历史资料贫乏,使我国学术界在此领域的研究一直落后于欧、美等国。陈教授两次赴希腊进修、留学,专攻拜占廷史。回国后,继续从事拜占廷史的研究,发表了数十篇有关的论文,出版了《拜占廷通史》和军事史等著作。《拜占廷学研究》一书共有7章,详细介绍和阐明了作者近年来对拜占廷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以及对外关系诸问题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是作者的一部力作。全书观点新颖,信息量大,定能对拜占廷学的研究起到推起作用。
2017年1月23日 已读
这本书并不是前几年的《拜占庭研究入门》,而是老陈早期写的一本论文集,当中有些观点后来被他自己修改了,但总的来说还是可以作为参考作来看,后半部有些观点偏颜色化,但比国内同期很多学者好多了。老陈的作品基本大同小异,值得一看的就《拜占庭帝国通史》和这一本了。
中世纪 历史 希腊 罗马
圣殿春秋(上) 豆瓣
The Pillars of the Earth 所属 作品: The Pillars of the Earth
8.5 (1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肯·福莱特 译者: 胡允桓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7
本书是英国畅销小说作家肯·福莱特最受欢迎的作品,自1989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近30种语言,曾登上英、法、德、西、美等各国畅销书排行榜首位,总销售量超过1400万本。12世纪的英格兰,高耸的哥特式教堂的出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小说就以此为背景,以修建世界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为经,以王位、爵位争夺战为纬,描绘了善恶交战引发的政教冲突、兄弟阋墙,讲述了一段有关勇气、奉献、梦想、爱情、贪婪和复仇的故事。本书被评论家誉为“史诗般的巨著”,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混沌的中世纪,与主人公们一起经历了那段惊心动魄的时光。
西欧中世纪史 豆瓣
Western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300-1475 所属 作品: 西欧中世纪史
9.2 (8 个评分) 作者: 〔美〕布莱恩·蒂尔尼 / 〔美〕西德尼·佩因特 译者: 袁传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中世纪史研究在西方学术界有悠久传统,通史著作已有很多,蒂尔尼和佩因特合著的《西欧中世纪史》以其识见之高明、选材之博洽、叙述之生动而独树一帜,历经半个世纪的修订完善,常销不衰,是欧美大学用作中世纪史教科书的首选。
本书全面、深入地讲述了中世纪欧洲各方面的历史脉动,及其对近代西方文化与制度的深刻影响。
两位作者均为享誉已久的中世纪史权威学者。佩因特以细致生动的叙事见长,蒂尔尼的专长是教会制度和法律的研究。在佩因特初版基础上,蒂尔尼在文化和制度方面加以补充,文哲、艺术之外,增加了教会史、法制史和政治思想史等内容。
本书自1953年问世至今,不断修订再版,畅销半个世纪,是目前欧美各大学最广泛采用的一种大学教科书,详略程度适合国内一般读者的阅读需求。
高明史家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精当取材,信手拈来,叙述文笔轻松自如,是本书显著优点。
2016年12月10日 已读
如果要零基础入门中世纪历史的话,感觉贝内特的《欧洲中世纪史》更有趣味些。本书作者默认了读者会事先大致了解很多历史人物和名词,但这对中世纪很陌生的中国读者来说未必适合。和贝内特版相比本书给拜占庭(东罗马)和伊斯兰世界更多的篇幅,但还达不到详细的程度。
中世纪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