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
希腊化时代的科学与文化 豆瓣
所属 作品: 希腊化时代的科学与文化
作者: [美国] 乔治·萨顿 译者: 鲁旭东 大象出版社 2012 - 5
《希腊化时代的科学与文化》是乔治·萨顿的《科学史》的第2卷,也是萨顿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著作。
这卷著作的主题是希腊化时期的科学和文化,萨顿把他讨论的范围限定为,始于亚历山大大帝去世的那一年,终于罗马帝国建立的当年,大致相当于从公元前323年至公元前30年。萨顿进一步把这个时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篇专门讨论这个时期的第一部分,亦即亚历山大的复兴(大约是公元前3世纪);作者以亚历山大城为中心,介绍了亚历山大复兴的历史背景,希腊文化从希腊本土向希腊以外的转移,世界上第一个国家资助的科学研究机构——亚历山大博物馆的创建,以及围绕这个博物管所展开的各项学术活动;探讨了数学、天文学、力学、地理学、物理学、工程技术、解剖学、医学、哲学、宗教、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以及艺术在公元前3世纪的进展。第二篇讨论了所谓的希腊文化的式微和衰退,亦即基督纪元前的最后两个世纪,介绍了多个科学中心的出现,罗马的崛起,以及最终,罗马成为了引领科学文化潮流的中心;探讨了前一篇所论及的诸学科在公元前最后两个世纪的传承和进一步的发展。
希腊内战 豆瓣 谷歌图书
所属 作品: 希腊内战
作者: (加)安德烈·耶罗利玛托斯 译者: 阙建容 格致出版社 2021 - 3
二战临近尾声之际,德军撤退后尚未来得及喘息片刻的希腊社会又陷入夺取战后主导权之争,原本截然对立的两个政治派别间的零星冲突迅速升级为血腥的全面内战。
.
而英国、苏联、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美国势力的插足,让内战变成了一场代理人战争,一场“国际内战”。
.
但是 ,这场希腊人的自相残杀是否不可避免 ?
.
现代希腊在严重经济危机中痛苦挣扎,折磨希腊社会的分歧永不会沉睡。
.
.
这是一部研究希腊内战及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深刻影响的历史书。作者利用亲历者的采访、回忆录、日记,以及大量希腊、美国和英国的解密档案,对希腊近代史中的民众分裂、极端化进行了极具深度的剖析,并描绘了在希腊大地上,英国、苏联、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美国等大国是如何进行政治博弈,进而影响了整个希腊内战进程的。
埃及、希腊与罗马 豆瓣
Egypt, Greece,& Rome Civilizations of the Ancient Mediterranean 所属 作品: Egypt, Greece and Rome
9.1 (14 个评分) 作者: [英] 查尔斯·弗里曼 译者: 李大维 / 刘亮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0 - 9
牛津大学出版社20年修订3版,英语世界古代地中海文明通史标准读本
融最新考古发现、文献解读与游记笔调于一体
政治、军事、文化、艺术多角度立体呈现
88幅精美插图、20幅详细地图、13幅建筑平面图,生动展现5000年西方古代世界壮美画卷!
◎ 编辑推荐
☆本书自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首次出版后受到了广大师生以及普通读者的好评,至2014年第三版出版经历了两次全面修订,补充了近20年间古代史领域的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始终是古代文明一本全的最佳选择
☆作者曾广泛游历地中海沿岸各古代遗址,以旅行家的笔调将古代历史娓娓道来
☆书中共有88幅精美插图、20幅详细地图、13幅建筑平面图,帮助读者在视觉层面对古代世界有直接的了解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讲述古代地中海诸文明兴衰、探讨西方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地中海古代通史。作者查尔斯·弗里曼以埃及、希腊与罗马这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地中海古代文明作为切入点,带领读者全面回顾了自公元前5000年古代近东文明勃兴,至公元600年古典时代结束为止,整个地中海世界跌宕起伏的历史。本书超越了传统的政治史框架,力图通过文学、艺术、哲学、建筑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维度,全方位地介绍与解释历史。作者还用大量篇幅回顾了近代以来欧洲人重新发现与接受希腊-罗马文明的历程,提醒读者警惕对于历史的滥用。书中另附有多幅精美的插图与地图。
本书虽然是一部古代历史的入门级读物,但书中仍不乏严谨的学术讨论和严肃的思考,并用浅显的文字为读者呈现了西方学术界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与重大考古发现。
◎ 名人推荐
查尔斯·弗里曼是我最为推崇的一位历史学者,他一直将历史置于广阔的地理与时代背景下加以审视《埃及、希腊与罗马》是一本永远值得一读的佳作,为那些对历史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和认知古代地中海诸文明的机会。 ——保罗·卡特利奇,剑桥大学教授
这本介绍古代地中海文明的著作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本书的语言简洁而生动,尤其适合一般读者以及那些有志于历史研究者作为入门读物。无论就哪个角度而言,弗里曼的这本书都是一部经受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 ——阿兰·劳埃德,埃及探索协会主席
本书对地中海三大古代文明——埃及、希腊与罗马文明的介绍与分析切中肯綮、一针见血。查尔斯·弗里曼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理查德·迈尔斯,悉尼大学教授
希腊独立战争 豆瓣
The War of Greek Independence, 1821 to 1833 所属 作品: 希腊独立战争
作者: [英]沃尔特·艾利林·菲利普斯(Walter Alison Phillips) 译者: 于金红 2020 - 6
《希腊独立战争:1821—1833》以希腊反抗奥斯曼帝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为主线,以大国争夺巴尔干半岛为背景,讲述了1821年到1833年复杂的国际形势、外交博弈、军事斗争,不仅是一部希腊独立战争史,也是一部巴尔干霸权争夺史,深刻揭示了列强联合干涉希腊独立战争与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必然关系。
《大英百科全书》总编
欧洲史权威学者
剑桥大学现代史教授
沃尔特·艾利森·菲利普斯代表作品
《每日快报》
《每日电讯报》
《民族报》
《英国历史评论》
重磅推荐
《每日快报》:“土耳其帝国曾经使自己的兵锋直逼维也纳,现在它的内部危机重重,自顾不暇。就在这时,希腊独立战争爆发了。这成为巴尔干地缘政治格局改变的契机,成为土耳其帝国走向衰落的*重要的标志。”
《每日电讯报》:“沃尔特·艾利森·菲利普斯教授告诉我们,希腊独立战争不仅对于英国,而且对于俄国,都是一次机会。然而,这种机会可能是一种危险,英国与俄国在巴尔干利益的直接冲突似乎已经不远了。”
《民族报》:“《希腊独立战争:1821—1833》这本书应该值得英国的政治家高度重视。”
《英国历史评论》:“沃尔特·艾利森·菲利普斯是现代史领域不可不提的一位学者。他的学术研究具有强的前瞻性和交叉性。他的作品《希腊独立战争:1821—1833》凝结了他*的思想和见解。”
希腊人再次奋起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以下简称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们进行抗争,同时再次为实现民族独立而高声呐喊。尽管欧洲各国政府态度并不友好,而经验丰富的政治家们也发出了警告,但这呐喊还是唤起了全体欧洲人民富有同情心的回应。与其说这种亲希腊式热情是刻意为之,倒不如说是天性使然。几个世纪以来,欧洲都是以一种近乎宗教崇拜的方式接受古文化教育,实在无法忘记这片本是科学的发源地和艺术的摇篮的土地曾经赋予它们的一切。虽然指出这点并没有什么意义,但在经历二十个世纪的变化和机遇后,现代希腊人与伯里克利和柏拉图时期的希腊人已经没有太多共同之处。人们对建立希腊王国寄予深厚期望,随后这一期望却破灭了。
群山瞩目马拉松,
而马拉松凝望碧海。
欧洲依然随着乔治·戈登·拜伦勋爵对希腊的梦想而燃起熊熊的热情之火。人们幻想着将希腊从奥斯曼帝国的野蛮统治中解放出来。这样一来,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艺术和科学将重新在它们古老的发源地崛起并繁荣昌盛。在严肃的政治中,也许这个空洞的梦想根本无法占有一席之地。然而,无论多么空洞,影响广泛的希腊自由主义情感都是政治家不可随意忽视的一个因素。克莱门斯·冯·梅特涅侯爵辛辛苦苦地建造在马基雅维利式权谋术之上的所有政策,尽管在欧洲获得多数支持,却在他一向鄙视的对“希腊人悲惨命运”的第一次强烈呐喊中土崩瓦解。希腊民族的历史延续性问题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进入了政治实践领域。在希腊第一次起义的历史阶段中,它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即使是现在,当人们普遍地将希腊解放事业与被压迫的东方信仰基督教的民族的思想联系在一起时,他们能体会到希腊解放事业对人们思想的巨大影响。那么,真相是什么呢?
人们普遍认为希腊遭受的多次入侵及中世纪时期北方民族的多次迁徙已经使纯正的希腊种族灭亡。事实上,今天所谓的希腊人是具有阿尔巴尼亚人、斯拉夫人和拉丁人血统的人,他们只有一点儿希腊血统。与此同时,人们也认为除了犹太人,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如希腊人一般如此坚守自己的民族特性。尽管希腊一次又一次地被武力征服,但希腊精神总能潜移默化地对征服者产生影响。先是马其顿人,接着是罗马人,在他们在将希腊置于政治枷锁下的同时,他们自己也渐渐臣服于希腊文化。尽管随着古代文明的衰败,这种文化逐渐消失,但所有的证据都倾向于证明希腊比任何其他现代欧洲国家都更成功地吸收了众多的外国文化元素。而在那些动荡混乱的年代,这些外国文化元素势必已经和希腊文化混杂在了一起。
该书初版于1897年
尼基阿斯和约与西西里远征 豆瓣
The Peace of Nicias and the Sicilian Expedition 所属 作品: 尼基阿斯和约与西西里远征
作者: [美]唐纳德·卡根 译者: 李隽旸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2
作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论”第3卷,《尼基阿斯和约与西西里远征》集中考察了从尼基阿斯和约(公元前421年)至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公元前413年)这段时期的历史。作者主要依据修昔底德史书,批判性地使用狄奥多罗斯《历史丛书》、普鲁塔克作品等古代史料,对这段时期内的军事与政治事务、特别是国内政治与对外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指出尽管这段历史时期由两个相互独立的事件——尼基阿斯和平与西西里远征——构成,但这两个事件的性质是一样的,即无法令各方得到满意的和平终将失败。
拜占庭帝国 豆瓣
Lost to the West: The Forgotten Byzantine Empire That Rescued Western Civilization 所属 作品: Lost to the West
8.3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拉尔斯·布朗沃思 译者: 吴斯雅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2016
“欧洲中世纪三部曲”之3。历史主播元老的震撼新作,精彩讲述拜占庭帝国的完整历史。伟大的罗马帝国并没有缺席中世纪,它只是来到君士坦丁堡,续写了一部千年传奇。比《魔戒》或《权力的游戏》更多真实,精彩不减,带你畅快领略中世纪欧洲史!
—————————————————————————————————————
【内容简介】
公元5世纪,在数十年外族入侵的腥风血雨中,罗马帝国西面的一半崩解了。但是这个时候,东罗马帝国(或称拜占庭帝国)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它将罗马帝国的文明与荣耀又守卫了一千年,亲眼见证了罗马帝国的落日,并亲手带来现代世界的黎明。
在它的漫长历史中,拜占庭帝国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它经历过君士坦丁、狄奥多西、巴西尔二世、科穆宁等明君的辉煌时代,也时常陷入军阀割据、外族入侵的黑暗时代。它矗立在欧、亚、非三大洲的交叉路口,一千年来这里发生了一次又一次东西文明大碰撞:匈人入侵,西罗马帝国崩溃,阿拉伯帝国崛起并建立伊斯兰世界,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十字军数次东征,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土耳其帝国兴起……拜占庭迎战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者,主宰着一片以君士坦丁堡为核心的广袤的东正教世界,其鼎盛时代的影响范围覆盖了如今的土耳其、巴尔干半岛、乌克兰、俄罗斯西南部、南意大利和非洲地中海沿岸。
但是,拜占庭最终失掉了这个世界。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军队攻陷,伟大的拜占庭帝国灭亡了。它留给后世的遗产是永恒的。从启发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珍贵典籍,到被俄罗斯完整继承下来的东正教和西里尔字母系统,再到千古名城伊斯坦布尔,拜占庭的遗产已经深深影响了世界的发展进程。可以说,没有拜占庭帝国,我们的世界一定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
【编辑推荐】
◎一个饱经沧桑的千年帝国,历经无数场战争、叛乱、分裂、宫斗、宗教冲突,以及匈人、阿拉伯人、十字军、蒙古人和土耳其人带来的亚欧大碰撞;
◎这是一个孕育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俄文字母,乃至欧洲文艺复兴的伟大文明;
◎没有拜占庭,我们的世界就不会是如今的样子!
1. 拜占庭帝国兴衰的千年历史,“欧洲中世纪三部曲”之三。对于中世纪欧洲,你的印象是否还停留在《魔戒》和《冰与火之歌》的虚构世界里?《拜占庭帝国》让我们触摸到一个真实的中世纪欧洲。这是中世纪欧洲最为庄严的一面:骄傲的城市君士坦丁堡、一座传续千年的皇帝之位,以及它们见证的无数荣耀、战事、叛乱、分裂、宫斗……拜占庭帝国的历史贯穿了整个欧洲中世纪,是这个时代最完整的写照。
2. 这是风云激荡的欧亚碰撞史,以及饱经内忧外患的中世纪欧洲。千百年来,帝国英勇迎战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者,在匈人、阿拉伯人、十字军、蒙古人和土耳其人的多次冲击下屹立不倒。化用罗马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话来说,如果没有拜占庭帝国,匈人、阿拉伯或者蒙古大军会几次横扫欧洲,穆斯林的宣礼将在英国牛津的尖塔上回响。
3. 英语世界著名历史播主拉尔斯•布朗沃思的万众瞩目之作。布朗沃思是互联网历史上最早的历史播主,十余年来在英语世界有无数忠实听众。《拜占庭帝国》长期位居美国亚马逊历史榜前列,再度演绎布朗沃思的史上首个历史播客“拜占庭十二帝”:个性鲜明的人物描写,扣人心弦的情节呈现,精湛的讲述技巧,把历史故事讲得像小说一样精彩。
—————————————————————————————————————
【媒体推荐】
妙趣横生地描绘出一个被现代西方文明充分继承,但却始终忽视的文明。读罢本书,你将会对拜占庭帝国肃然起敬。
——汤姆•霍兰(Tom Holland),《波斯战火》《卢比孔河》作者
这正是我曾经希望在学校里学到的历史——节奏明快、高潮迭起的故事,涵盖了一千年的层出不穷的政治纷争、杰出领袖、无能昏君、宗教分裂,以及骚乱与屠杀。一幅生动的历史长卷,描绘了一个为我们留下丰富遗产的逝去时代。
——马克•潘德格拉斯(Mark Pendergrast),历史学者
拉尔斯•布朗沃斯是一个天才作家,他的热情是会传染的;心狠手辣的皇后、诡计多端的宦官、重见天日的希腊文献和拜占庭传说,统统鲜活起来。没有拜占庭,我们的世界就不会是如今的样子——拉尔斯•布朗沃斯引人入胜的讲述配得上帝国曾经的热情与活力。
——贝塔尼•休斯(Bettany Hughes),历史学家、知名主持人
在《拜占庭帝国》中拉尔斯•布朗沃斯展现出一名小说作家对人物的把握能力,描绘出那些栩栩如生,却并不为人所熟知的拜占庭历史人物形象。不过,拉尔斯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的天赋也同样闪亮,他所展现的拜占庭宫廷斗争、阴谋叛乱和战争,无不精彩明晰。
——斯蒂芬•普莱斯菲尔德(Steven Pressfield),历史作家、好莱坞编剧
2018年6月6日 已读
看了很久了,一直忘标。这书适合初级者,有点历史基础的可以无视掉。我当时主要是入手了系列全套就强迫症把它也给看了。作者还是讲得挺通俗易懂的,只是略有演义。和很多史家把拜占庭排除出罗马史的论调不同的是,作者反复强调拜占庭就是罗马的延续。
历史 希腊 罗马
历史(上下)(新译详注本) 豆瓣
所属 作品: 希罗多德历史(上下)
作者: [古希腊] 希罗多德 译者: 徐松岩 中信出版社 2013 - 11
编辑推荐:
★“史学之父”希罗多德传世巨著,堪称欧洲《史记》;
★徐松岩教授倾力译注十余载,汇聚国际史学百年研究精华;
★编撰注释3100余条,订正译文2600余处,新译详注本震撼面世!
内容简介:
希罗多德所著《历史》是西方第一部历史学巨著,以希波战争为主体,插叙大量史事及资料,实际上成为对当时希腊人所知的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的“调查研究报告”。
全书以希腊人和异族人的相互关系为主线,叙述了吕底亚、米底、巴比伦、埃及、波斯、印度、斯基泰亚、利比亚以及希腊爱琴海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随后集中记述了古代“世界大战”的经过,从战端初启,经过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直至普拉提亚之战和米卡列之战结束。
希罗多德是一位故事大师,善于驾驭、搭配各种资料;著作内容广博、丰赡,文笔简练、优美,富有韵致,生动地展示了古代众多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相互关系和生活图景,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族学、神话学、宗教学以及地质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珍贵资料,俨如一部关于古代世界的“通志”和“百科全书”。
媒体评价:
希罗多德的不朽之作《历史》,是西方第一部真正的历史著作,也是人类史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希罗多德首先发现了文化史之意义。
——H. 巴恩斯(《历史编纂史》)
希罗多德将地理史记及考订学与史学相联系,于是历史学开始在艺术与科学中开始占有一独立地位。
——J. T. 绍特威尔(《史学史导论》)
希罗多德把严肃的科学内容跟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表述方法结合到一起:他的《历史》也正是用散文写成的史诗。
——C. Я. 卢里叶(《希罗多德论》)
希罗多德著作最引人注目的事实就是它的统一性,其次就是他所表现的精神,有着许多突出的优点:聪明的好奇心、诚挚的态度和良好的判断力等等。……他保持了诗歌的朴素、自然和魅力。他不但是一位历史家而且是一位诗人。他的词汇清晰简洁,字里行间富有宗教色彩和诗意。他的文笔流畅、亲切而优雅。
——J.W. 汤普森(《历史著作史》)
拜占庭史研究入门 豆瓣
作者: 陈志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拜占庭史研究入门》为拜占庭历史与文化的爱好者和学习者提供了入门指导,在简述拜占庭历史的基本脉络与主要线索的同时,侧重于提供全面、实用的工具性指南。除了系统介绍文献、文物等可资利用的重要史料外,还对拜占庭研究的发展史、研究现状和当前的重点问题有深入的讲解与分析。附录的学术资源、关键词(中英对照)和推荐阅读文献,则为读者进一步学习拜占庭历史提供了参考。
2017年6月16日 已读
相比另外几本没那么突出。老陈的书基本换汤不换药,所以看他之前写得最出彩的几本就行了。这本基本上只是书单罗列,缺乏可读性,但其实不能完全怪老陈,国内拜占庭题材的书太少了,老陈费劲心思凑书单居然还得把某建筑师的书也搬出来。老陈可贵之处在于他是国内这片荒地的开拓者。
历史 希腊 罗马
古希腊 豆瓣
作者: 委会 2008 - 5
《古希腊(全彩图本)》将为读者再现“爱琴文明”曾经的辉煌篇章。古希腊史是西方文明史的开端,古希腊世界的一切:神话、爱情、家庭、战争、民主……如同赫拉克利特的河流,早已流逝。然而时至今日,古希腊仍令人魂牵梦萦。
2017年4月3日 已读
适合对古希腊史零基础的新人入门(有一定基础的人可以略过了),语言比较通俗易懂,主要事件和人物也都涉及到了。当然书中有些不太严谨的内容,比如温泉关战役采用了斯巴达300勇士的说法,但史实当时还有1千多外部援军。PS:不要看同系列中的古罗马和德国,写得很糟糕,前者误人子弟,后者详略不当。
历史 希腊
古希腊神话故事大全集 豆瓣
作者: 刘世洁 2011 - 1
《古希腊神话故事大全集(超值白金版)》是中国迄今为止,收录最全、规模最大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大全集,收录了近300个古希腊神话故事,包括神的出世、神的家庭、神的创造、神的战争、人类世界的起源、英雄传说、人神爱恋、人与神的合作和斗争等,展现了古希腊神话的全貌,是了解古希腊神话的理想读本。同时,编者还精心选取了100余幅与情节紧密相关的精美插图,与文字相辅相成,为广大读者全面、具象地了解古希腊神话的丰富内涵提供了有益的帮助。翻开《古希腊神话故事大全集(超值白金版)》,犹如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历史与想象在这里交织,神秘与浪漫在这里互融。在这里,你可以从精彩生动的神话故事中,找到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可以从富有智慧的语言中汲取营养、获得感悟、引发思考,为自己的人生营造一方纯净的圣土。
古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学艺术宝库里的一朵奇葩,它以浪漫史诗的形式再现了古希腊人的社会面貌和精神生活,对西方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在绚丽多姿的神话世界中,古希腊神话如同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了解一定的古希腊神话,已成为人们构筑知识结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017年1月29日 已读
目前国内收集希腊神话最全面的版本之一,包含了大部分神明和主流英雄的故事。但个人认为施威布的德国版更适合拿来作为希腊神话的入门。
2017年1月29日 评论 各本希腊神话书籍的比较 - 刘世洁版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大全集》是目前国内收集希腊神话最全面的版本之一,包含了大部分神明和主流英雄的故事。但市面上流行的中国华侨出版社的插图版本少了“赫拉克勒斯”、“特修斯”、“埃涅阿斯”三人的故事(喜马拉雅上的播主“高翔夜读”所采用的也是这个删减版)   虽然刘版《希腊神话》内容很全面,但施威布的德国版更适合拿来作为希腊神话的入门。而且刘版也不可避免地针对国情对原版故事作了一些和谐之类……   市面流行的、同时能在网上找到PDF电子书的希腊神话书集基本有以下(包括《古希腊神话故事大全集》): 《希腊神话和传说》([德国]斯威布):最佳入门,市面上有多个译本。偏重英雄传奇,神明部分很简略。德国版收录的故事虽然不够全面,但剧情推进非常出色,很适合不熟悉希腊神话的新人。至于书中没有重点介绍的诸神,可以读赫昔俄德的《神谱》来补充。(中文译本:楚图南版转译自英文本,没有译全但文笔出彩。赵燮生版译自德语原作,没有收录《埃涅阿斯纪》。曹乃云版是德语全译,内容完整。) 《名著文库:希腊神话》([俄罗斯]库恩):库恩版的优点就是神明和英雄的故事都收集得比较全面(但没有《埃涅阿斯纪》等罗马神话)。是除了德版以外最受推崇的版本。 《苦雨斋译从:希腊神话》([古希腊]阿波罗陀洛斯):由古希腊人整理的版本,语句比较抒情,中文版由周作人翻译,部分译名习惯与现在不一样。 《神话:希腊、罗马及北欧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美国]依迪丝·汉密尔顿):书名中虽然有“北欧神话”字样,但内容少得可怜,基本还是以希腊、罗马神话为主。本书获得的评价较高,内容比较平均地分配给各个神明和英雄,但也相对简略。 《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和《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郑振铎):国内最早的系统地收集希腊神话的书籍之一。郑振铎将众英雄划分成几个神明的派系,然后分篇章独立讲述。故事比较多,但有一些我们熟悉的故事并没有在书中出现。部分故事细节也与通行版不太一样。 《变形记》([古罗马]奥维德):对神明、英雄、和历史人物各有兼顾。部分人名被罗马化。奥维德其实只是借用希腊神话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故事和原版的有时会有一定的差别。(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译过两次。250页的为删节版,350页的为完整版。) 《罗马神话》([德]夏尔克):重点收录罗马人自己原创的神话(埃涅阿斯纪、罗马城的建立等),很少涉及希腊原版神话的内容,开头十几页介绍了希腊、罗马神明。对于已经看过希腊神话的人士,罗马神话选这本就行了。 《古代罗马神话故事》(戴湘涛、张勤):不推荐。比较鸡肋的一本。内容偏重神明(人名罗马化),英雄传奇只收录埃涅阿斯的故事。(《埃涅阿斯纪》最好看古罗马作家维吉尔的原作,其他人改写的缩写版大多会毁掉这个原本很出彩的故事。) 《图说经典︰古罗马神话故事》(翟文明):不推荐。比戴、张的版本多出了几个英雄传说,但只有埃涅阿斯的故事比较详细,其他人的都很简略(包括特洛伊战争)。   当然,还有不少人是从韩国动漫《奥林匹斯星传》入门的,这部作品本身非常优秀,但出于面向少儿的考虑,和谐掉了不少原作内容。想要更全面地了解希腊神话,还是得从施威布等人的作品开始。 ————————————————————   判断一本希腊书籍收录的故事是否足够全面:短篇、神灵传说部分少于20个的都是节选版;长篇、英雄传奇部分尽可能地包括《阿耳戈英雄们(伊阿宋和美迪亚)》、《赫拉克勒斯》、《忒修斯》、《俄狄浦斯》及续集《七英雄远征底比斯》、《特洛伊战争》、《奥得修斯》……   注1:《特洛伊战争》有三部主要后续作品,包括《坦塔罗斯的后裔》(阿伽门农一家的结局)、《奥得修斯》(奥德赛)、《埃涅阿斯纪》(特洛伊幸存者逃往意大利建立罗马的故事)。其中《埃涅阿斯纪》在大多数书籍中神明采用罗马名(包括施威布版),而刘世洁版采用希腊名。(另外戏剧《特洛伊妇女》也是续集,讲述特洛伊沦陷后女性的悲惨命运,一些希腊神话书籍中的特洛伊战争有包含这一部分的内容。) 注2:一些希腊神话书籍会在《赫拉克勒斯》本篇结束后附上《赫拉克勒斯的后裔》。 注3:部分希腊故事存在多个版本(如阿喀琉斯的死亡过程、蜘蛛女和雅典娜的胜负情况、伊阿宋与美迪亚的关系……),而市面上的希腊神话书籍基本只采用其中一个说法。 [一些人名、地名翻译的问题] 底比斯=忒拜城(Thebes) 赫拉克勒斯=海格力士 奥得修斯=俄底休斯 [一些神灵名字的混用] 盖亚=泰拉(希腊叫作“盖亚”,罗马两个都有) 哈迪斯=普鲁托(两个名字在希腊、罗马都有流行) 阿波罗=福波斯(同上) 阿尔忒弥斯=狄安娜(一些希腊神话书籍经常混用罗马名) 阿佛洛狄忒=维纳斯(同上) 厄洛斯=丘比特(同上) PS:雅努斯门神是罗马神话专有的神,希腊神话没有。阿瑞斯在希腊神话里近乎一个小丑,但其对应的罗马神“玛尔斯”却很受罗马人敬爱,地位仅次于朱彼特(宙斯)。 (至于其他神明在希腊和罗马两地的不同叫法,查看百度百科“罗马神话”条目就行了。) 附:《北欧神话入门书籍》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554158/
希腊 文学 神话
拜占廷学研究 豆瓣
作者: 陈志强 人民出版社 2001 - 2
拜占廷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是欧洲中世纪的重要帝国,其历史延续了千余年,对中古欧洲和西亚各国产生过巨大影响,特别是其文化成为连接古典希腊、罗马时代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近代欧洲文明的桥梁,在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国际学术界对其历史与文化的研究给予很大的重视,使之迅速成为一门“显学”。由于拜占廷希腊语的艰深和有关的历史资料贫乏,使我国学术界在此领域的研究一直落后于欧、美等国。陈教授两次赴希腊进修、留学,专攻拜占廷史。回国后,继续从事拜占廷史的研究,发表了数十篇有关的论文,出版了《拜占廷通史》和军事史等著作。《拜占廷学研究》一书共有7章,详细介绍和阐明了作者近年来对拜占廷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以及对外关系诸问题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是作者的一部力作。全书观点新颖,信息量大,定能对拜占廷学的研究起到推起作用。
2017年1月23日 已读
这本书并不是前几年的《拜占庭研究入门》,而是老陈早期写的一本论文集,当中有些观点后来被他自己修改了,但总的来说还是可以作为参考作来看,后半部有些观点偏颜色化,但比国内同期很多学者好多了。老陈的作品基本大同小异,值得一看的就《拜占庭帝国通史》和这一本了。
中世纪 历史 希腊 罗马
拜占廷 豆瓣
作者: (法)卡普兰(Kaplan,M.) 译者: 郑克鲁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4 - 1
《拜占廷》以画册形式展现这一建立于330年的罗马帝国新都城。《拜占廷》展示了作为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的数个世纪的辉煌,直至在1453年被外族推翻。
2016年9月15日 已读
虽然被很多人说成是入门级,但最好还是事先了解下大概历史进程,不然有些内容会看晕(可配合特里高德的《拜占庭简史》一起看)。书价较高,内容较少,不过彩色插图丰富,书尾有部分文献(那个啥……反犹情绪很浓……)。翻译很流畅,就是部分名称不够约定成俗 ,但这是中文翻译外国人名的通病,多多注意外语原名就行。
历史 希腊 罗马
独特的拜占廷文明 豆瓣
作者: 陈志强 1999 - 1
本书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统治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近千年的拜占廷文化,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本书综合阐述了拜占廷帝国史;介绍了帝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军事、宗教等;论述了拜占廷文化的魅力及其对世界各国的深远影响,使读者对拜占廷文明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2016年9月13日 已读
老陈虽然写过很多本拜占庭史书,但内容大同小异,新书只是作些观点修正。这本不用看了,真正值得读的只有两本:《拜占“庭”帝国通史》和《拜占“廷”学研究》。前者是本书历史进程部分的扩展,内容是对《拜占“廷”帝国史》作了一些修改;后者是本书历史研究部分的扩展,观点虽旧但内容丰富。
历史 希腊 罗马
拜占庭简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拜占庭简史
作者: [美]沃伦·特里高德 译者: 崔艳红 2008 - 10
本书作者通过对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文化史的叙述提供了帝国兴衰的全景图。他特别着力驳斥了关于拜占庭帝国的错误观点,强调在中世纪的欧洲,帝国的政治管理、经济、文化都处于领先地位;拜占庭的元素,通过天主教的理论、罗马法、古典希腊的学术著作仍然在今天得以存在,尤其是在东欧和俄罗斯。
2016年9月5日 已读
内容侧重时代兴衰而不是王朝更替,皇帝一个接一个地塞给读者却很难让人留下具体印象。总的来说本书主要介绍历史进程和帝王成败,几乎没有对社会面貌和民众生活的介绍,所以最好配合一些侧重文明的作品(如卡普兰的《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的辉煌岁月》)一起看。
历史 希腊 罗马
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 豆瓣
所属 作品: 古代城邦
作者: 古郎士 译者: 李玄伯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 5
精神生活乃人类不可或缺之生活内容,某种程度上讲,较之物质生活似更为重要。因为物质需要的满足可通过努力从外界获得,且多与寡并非生活幸福的决定因素;而人类精神必寻得寄托之所,方能感到安定、满足与幸福。由此可以说,正是精神寄托之欲望产生了信仰。然信仰从何而来?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物质决定意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其精神生活的需要及空间。古代希腊、罗马社会亦不能例外。远古时代,生产力欠发达,人们对自然界的变幻莫测无从寻找到解答,对生活安宁、幸福的欲望,遂生出许多对自然、对死者、对神灵的崇拜之情感。认为神灵法力无边,不容侵犯。敬祀他,他护桔你;亵渎他,他则危害你。他用无形之手支配着现实世界的生活,并决定着现世生活的范围及质量。由此,家神、居里神、邦神随之产生,宗教随之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进化,宗教观念及类型也业已发生巨变,但追忆人类信仰的历程,仍不失为窥视人类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演变过程的一个独特视角。
信仰固然重要,但人类的生活仍是现实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繁衍后代的能力,使“家”成为必要,父子间的事实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成为可能;而人的社会属性,又使古希腊、罗马的“居里”、“邦”、“城”的制度渐次产生,从而形成与这些制度相适应的宗教礼节、典祀、仪注,以及大主教、教士等不同等级宗教职务与客人、平民、奴隶等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由于宗教的绝对的威权,因而“宗教既管理政府、司法、战争,教士亦然同是官员、审判官、大将。”“王的威权亦出自宗教”。政权组织、官员的设置,与外邦的关系,外邦人的地位,战争与媾和,殖民地等等,均与宗教制度具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而“法的制定,即为宗教内容。”因而所有权、继承权、贵族、公民、平民、外人的法律地位,均依宗教规则及秩序而确定,古希腊、罗马的制度,深刻着宗教的烙印。
一切均在变化,宗教观念亦同。变化之原因,有的出自内部,有的源于外部。下等阶级为争夺平等权的反抗,是促使社会制度及法律制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公民权的获得,选举制度的产生,男女继承权的革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缓和的内部变革与激烈的阶级冲突的交织进行,渐次推动了古希腊、罗马社会制度向着更高阶段发展。邦制度最终被摧毁,旧式宗教被新的基督教所替代,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本书共分五卷,依次为“古代信仰”、“家庭”、“邦”、“革命”、“邦制度消灭”。作者以宗教变化为经线,对古希腊、罗马社会发展的各阶段及相关制度作了史实性描述,尤其对各制度产生的社会、信仰基础作了客观的叙述和分析。作者主张,“万不可”以今人之眼光、思想,对待、解释古代希腊、罗马存在的事物及制度,而应设身处地地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下观察。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治学态度,尤其值得倡导和重申。
法律制度源于社会生活,源于思想进化。在法制发展史上,古希腊、罗马的法制(其代表者,《十二铜表法》、叟伦立法也)影响后世至今,地位举足轻重,自不待言。然若不清楚古代希腊、罗马社会之基本状况,亦难以说清其法制之产生、发展、变化,我们对古代法制思想的了解,就只会停留在肤浅处、文字上,而不可能把握到深刻处、精神上。因此,本书虽不是一部介绍古希腊、罗马法制的专著,但对研究古希腊、罗马法制的法学同仁必大有助益。
伊索寓言 豆瓣
所属 作品: 伊索寓言
8.5 (36 个评分) 作者: [希腊] 伊索 译者: 吴健平 / 于国畔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伊索,公元前六世纪出生在爱琴海的萨摩斯岛,身为奴隶,后因出众的智慧和渊博的知识而被赐为自由民,继而成为吕底亚国王的特使。出使德尔斐时被诬陷偷窃圣物,惨遭杀害。
伊索被誉为“希腊寓言之父”,“西方寓言的开山鼻祖”。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影响最大的寓言,由于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富于哲理,在全世界流传两千五百余年而经久不衰。阅读伊索寓言使人趋向聪明、理智、沉稳。
本书精选伊索寓言429篇,另选古希腊重要寓言家费德鲁斯和巴布里乌斯的精彩寓言100篇。
2016年6月14日 已读
童年的记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曾在希腊地区流传着,比如:龟兔赛跑、杀鸡取卵、抬驴、狼来了、狼和小羊、披着羊皮的狼、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乌鸦喝水、三矢之训、农夫和蛇、金斧和银斧、小偷和他的母亲、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名著 希腊 文学
希腊化研究 豆瓣
作者: 陈恒 商务印书馆 2006 - 1
见http://www.cp.com.cn/scrp/bookdetail.cfm?iBookNo=6014&sYc=1-1

部分序言:
所谓希腊化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犹太、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时间范围通常认为开始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到公元前30年罗马吞并最后一个希腊化国家托勒密王朝为止。
...
希腊化文明 豆瓣
作者: (英) 威廉•塔恩 译者: 陈恒 / 倪华强 2014 - 11
希腊化文明如同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是亚历山大开创的希腊——马其顿人控制与影响之世界的产物,是希腊文化与古埃及、巴比伦甚至古印度以及其他各地的文化相互交流汇合的结晶。我们说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大汇合,而且这次文化交汇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光、程度之深、成果之巨前所未有。而本书是对希腊化时代文明进行鸟瞰的一次尝试性和开创性的研究,当时的英国学者几乎完全忽略了这一时期的研究,而其研究成果也为后期学者论述这一时期的文明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伯罗奔尼撒战争 豆瓣 Goodreads
The Peloponnesian War 所属 作品: 伯罗奔尼撒战争
9.1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唐纳德·卡根 译者: 陆大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4
在公元前5世纪末的近三十年里,古典世界被一场冲突撕扯得四分五裂,那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在其历史背景之下,这场战争的戏剧性、决定性和毁灭性可以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希腊人同室操戈:一方是雅典人,他们拥有辉煌的殖民帝国、民主制与政治权利的丰富传统,以及光辉璀璨的文化成就;一方是军国主义、寡头统治的斯巴达。这场战争带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残暴时代,一度管束着希腊战争行为的粗糙法则也遭到悍然违背,致使生命和财产受到极大损失,派系斗争和阶级矛盾大大激化,希腊政治向民主制发展的趋势遭到逆转。曾经奠定了希腊文明基础的习惯、体制、信仰和约束无不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