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
青春祭 (1985) TMDB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青春祭
8.4 (43 个评分) 导演: 张暖忻 演员: 李凤绪 / 郭建国
其它标题: Sacrifice of Youth / Das war eine schöne Zeit
文革期间,女知青李纯(李凤绪 饰)来到了新鲜而陌生的傣乡插队落户,初来乍到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傣家话很不适应。多亏房东大爹(松涛 饰)和老奶奶(玉甩 饰)的关心照顾,看到傣家姑娘伊波(玉妲 饰)穿着漂亮的筒裙,姑娘与小伙子的对歌,自己衣着松垮破旧,与她们格格不入,也激起她爱美的心灵。于是穿上了用床单改成的筒子裙,戴上了耳环,变成了漂亮的傣族姑娘。受到了傣族姑娘们的赞美。在一次赶集时,遇到临寨的知青,开朗博学的任佳(冯远征 饰),之后他们慢慢成了好朋友。在全寨庆祝大丰收的夜晚,她跟任佳和村民们围着篝火戴歌戴舞。房东家的大哥(郭建国 饰)喝醉了酒,跟任佳打了起来。她才发现大哥爱上自己,因无法接受,决定离开善良的傣寨乡亲们,去了别的山区当了小学老师......
孩子王 (198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孩子王
8.3 (228 个评分) 导演: 陈凯歌 演员: 谢园 / 杨学文
其它标题: 아이들의 왕 / Le Roi des enfants
  文化大革命期间,插队七年的知青老杆被抽到云贵山区的某简陋小学担任老师,知青伙伴高兴地称他为“孩子王”。但那里师资奇缺,教材稀少,学校分配他教初三,令他吃惊不小。老杆苦恼于学校的政治学习材料多如牛毛,批判文章学了一篇又一篇,但孩子们连小学课本上的生字都不认得,老杆感慨万端,只得从头教起。几个月过去老杆和学生们相处得很好,家境贫寒的学生王福很想得到他手中的字典。在一次布置作文时,他以字典做赌注,今天就能写出记叙明天劳动的作文。结果王福输了,字典得不到了,他决心把字典全部抄下来。然而老杆最终还是被退回队里。临走,他把唯一的一本字典留给王福……
监狱琐记 豆瓣
8.7 (20 个评分) 作者: 王学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0
这是作者作为“现行反革命”狱囚,于1975年3月-1978年10月在北京K字楼看守所和北京第一监狱所见所闻的真实记述。它生动细致的展现了监狱的日常生活和形形色色的囚犯遭遇,在身份、经历各异的这个特殊群体中间,在看似荒诞离奇、黑色幽默般的故事背后,折射出“文革”末期普遍的微妙的社会心理和高压、混乱背景下的人情世故,是一份既真实、又具深刻洞察的历史记录。
往事并不如烟 豆瓣 谷歌图书
所属 作品: 往事并不如烟
8.4 (173 个评分) 作者: 章诒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1
“中国头号大右派”章伯钧次女章诒和回首往事,并以此书献给已在天国的父母。书中描述史良、储安平、张伯驹、聂绀弩、康同璧、罗隆基等的起落沉浮,由诸多片断入手,组成一个个悲壮的场景,仿佛是一幅壁画,浓彩重墨间呈现出历史的真、人生的幻……
此书亦是一群经历旧社会、新中国的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
干校六记 豆瓣
所属 作品: 干校六记
8.9 (20 个评分) 作者: 杨绛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 - 7
本散文集从不同侧面记述了杨绛和钱钟书夫妇在两年多的干校生活中的若干际遇和心迹。根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作者校订本排印。
小巷名流 (1985) 豆瓣 TMDB
小巷名流
8.8 (25 个评分) 导演: 从连文 演员: 葛建军 / 任伟民
其它标题: A Narrow Lane Celebrity
川西某县城的古井小巷里的三户人家——开工艺美术社卖花圈的司马寿仙,开旧衣铺的卓寡妇母女,以及杀狗为主的牛三,原来他们互相嗤之以鼻,老死不相往来,“十年浩劫”却把他们变得命运攸关、相濡以沫,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同恶势力进行生存的抗争。
2011年9月21日 想看 大部分人给了五星和四星,但评分只有“0.9分”……
文革
沧桑十年 豆瓣
所属 作品: 沧桑十年
作者: 马识途 2006 - 6
在60年代到70年代的东方大国——中国,曾经发生过一场伟大领袖叫做 “史无前例”的大革命——“文化大革命”。这场的确是“史无前例”的大革命,是毛泽东主席亲自领导和发动的。没有人怀疑他老人家完全是出于“ 反修防修”的善良愿望和纯正动机,也没有人怀疑那些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起来造反的红卫兵是多么真诚和多么热情。但是把这一场革命放在公正无私的审判官——历史面前加以裁决,却已经有了结论。这就是中共中央于1981 年6月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这场所谓“革命”一开始,就把中国投入到一片混乱和荒诞之中,好像把中国一下拖回到最愚蠢、最荒唐、最野蛮、最黑暗的封建王朝时代里去了,一切法纪秩序和道德规范荡然无存,一切公认的是非标准完全颠倒,所有生产都几乎停顿下来,生产力遭到严重的破坏。几乎所有的曾经出生人死战斗过的忠诚的老革命,一夜之间,全被打成反革命,许多人被淹没在血泊之中,更多的人被抓被关,被批被斗,折磨得死去活来。多少革命元勋,封疆大吏,包括堂堂的国家主席和许多元帅,不明不白地死去。许多正直的人莫名其妙地被打成反革命,弄到死无葬身之地。而一些政治野心家和投机分子,却窃夺国家大权,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颐指气使,不可一世。一些跳梁小丑忽然加官晋爵,上蹿下跳,浑水摸鱼,胡作非为。多少悲剧、闹剧、笑剧一幕一幕地上演,几乎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身不由己地作了淋漓尽致的表演,每个人的灵魂都作了公开的展览。而这一切却都是以“文化大革命 ”的名义,在伟大领袖的亲自导演下上演的。这场悲剧直到他老人家撒手回天,“四人帮”被揪出来后,才落下了帷幕。 本书正是一个亲身经受那场“大革命”洗礼的老干部所写的实录,真实、公正、平允、客观地写下了当年他的所见、所受、所闻、所感,旨在给后世子孙留一点极可贵的、千金万金难买的教训,杜绝这样的悲剧的再发生。
2010年1月11日 已读
几年前看过,马马虎虎吧,讲的是作者本人的故事,有直观,也有避讳,但在天朝能够看到这本书,已经很难得了
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