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jave3
旅人的藉口 豆瓣 Discogs
8.3 (35 个评分) Mojave 3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0年5月15日 出版发行: 4AD
Excuses for Travellers is the third album by Mojave 3, released by 4AD on 15 May 2000 in the UK and 5 September 2000 in the US. It features the singles "In Love with a View," "Any Day Will Be Fine," and "Return to Sender." The album was released to generally positive reviews. At Metacritic, which assigns a normalized rating out of 100 to reviews from mainstream critics, the album has received an average score of 77, based on 15 reviews.
Out Of Tune 豆瓣
7.5 (21 个评分) Mojave 3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8年10月5日 出版发行: 4AD
1998年出版了“Out Of Tune”,Chapterhouse的吉它手Simon Rown也加入了乐队,还有键盘手Alan Forrester,他们全心地投入Mojave 3的创作中。这时Mojave 3已经赢得Bob Dylan、Nick Drake、Neil Young的喜爱了。他们已经成为90年代和21世纪早期最有影响力的乐队了。
其实这也是一只很低调的乐队,保持了4AD以往乐队的风格,走神秘路线。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就放下了手上的事情,能让人如此投入的音乐越来越少了,也许是心的感动越来越麻木了吧,但是毕竟还是找到了一些难忘的经历,耳朵在纷繁的世界中越来越遮掩着自己的本吧,其实就象自己的心一样,渐渐地把自己孤立于外界之中,然后看着路人狂发感叹,“这帮傻X,干嘛呢”。说完了有点儿后悔,因为他们在用同样的心理语言对你说着同样的话。孤立未必是件坏事儿,更多地独立地感触自己的时间,同样未必是件坏事儿。偶尔也让音乐暖暖自己的心吧。
Ask Me Tomorrow 豆瓣
8.8 (72 个评分) Mojave 3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Warner Bros / Wea
是一张来自4AD的精彩的独立民谣专辑,它有关于回忆和梦幻的交织。
如今的4AD似乎已名不副实,大量平庸的流行吉他噪音乐队,如Belly,Breeders,Scheer之类,他们破坏了固有4AD美学传统,这一传统原本来自以Modern English为代表的后朋克年代,来自以This Mortal Coil为代表的新古典乐派;它的精髓由Cocteau twins一脉相承,C.T几乎就是一个4AD唯美音乐演进的活化石,它将哥特音乐带入了Dark Wave的仙乐境界,然后将吉他融合噪音的技巧授予Pale Saints,Lush,His Name Is Alive等一众低调英式吉他乐队。随后H.N.I.A和Mojave 3则开始尝试在吉他噪音背景下,人声部分重返民谣吟唱的可能性。
当然,今天这篇文章不是开4AD的声讨会,也不是号召大家从盗版里淘80th的古董,而是想谈一下4AD后期最出色的辑之一——Mojave 3的《Ask Me Tomorrow》。Mojave 3的前身是Shoe-Gazing乐团Slowdive,很难说Slowdive与Mojave 3在音乐风格上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甚至在Slowdive以Shoe-Gazing自居的年代里,他们的吉他音色也显得缓慢迟重而近乎凝滞状态,还有同样轻柔平静的人声。1995年,一张过于低迷的专辑Pygmalion葬送了Slowdive在Creation的前程,好在他们转投4AD,改名成为今天的Mojave 3。
《Ask Me Tomorrow》9首歌的旅程开始于某个临睡状态下的梦想,女主音Rachel在幻觉般轻盈虚无的吉他音效中喃自语“Love songs on the radio,Your sweetheart lies in bed,She's dreaming of the things you said…”如此一种耽于梦幻的呓语在缓慢流淌的时间里绵延,它谢绝了表述现实状态的热情,谢绝的现实秩序的可能性,而是半带迷惘的描述梦中可能的情境“She shines tonight her golden light…Lovers all around her,She wears them like her jewels.”歌者是旁观者,是lover,还是She?短短三段歌词,视角发生了跳跃性的变化,因为这是属于梦境的真实。如何解释一个名词"dream-pop"?这首“love songs on the radio”提供了一个源于音乐自身的答案。有人跟我发誓说Rachel唱这首歌的时候,嘴肯定还没张开一小半,不过这并不要紧,张大的嘴可以用来进食,但不一定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此后Rachel梦呓般的歌声始终处于一种若有若无的漂浮状态中,“TOMORROW'S TAKEN”是在追悼一个去的未来,回忆和想像留在了另一个人的生活里,明天是注定被带走的。Something good is all I need to feel alive,“Good”是一个被人们经常使用却早已遗忘的词语,有时候我们像身陷绝境中一样期待某种简单的美好。低沉绵长的大提琴占据了“TOMORROW'S TAKEN”的后半部分,对明天的祭奠才刚刚开始。
“CANDLE SONG 3”送给所有人作为圣诞的礼物,没有什么发生改变,没有什么值得改变,选一个节日作你点亮蜡烛的理由,或者欢乐的理由,在男主音Neil清亮的歌声后,Rachel如薄纱般的声音更像是一种作为背景的乐器精致动人。“YOU'RE BEAUTIFUL”里,Neil继续用黄昏星辰之类的词汇构筑简单而美丽的童话。“Show your light to the real world”要把自己表达给这个世界吗?但是“They can't see, they can't see”。拒绝外面的世界犹如被世界所拒绝,把最真最美的留给自己,“hold it tight”如果你觉得孤独,对自己笑一笑,宁可让外面的世界破碎,也不让自己心碎。
“PICTURES”“WHERE IS THE LOVE”和“MERCY”是对于“背叛”的三种自述,专辑末尾的Mercy”也是《Ask Me Tomorrow》里旋律最出彩的一首,Neil轻轻唱着“你的生命像一首歌,你却像傻瓜一样生活,而我无法告诉你何去何从”
Mojave 3在《Ask Me Tomorrow》里,旋律,歌词,唱腔,一切都把Indie-pop,Dream-pop演绎得清新,简单又动人。有人说Mojave 3像Beatles。我想,英国的吉他乐队很难说有谁没继承Beatles的遗产,但是对于Mojave 3,更重要的却是重新解读伟大的传统:由Bob Dylan,Don Mclean重申的民谣传统,由川端康成发挥到极至的唯美叙事传统。
最后我还是要坦白的对所有期待一张摇滚唱片的朋友说;《Ask Me Tomorrow》只是一张简洁而精美的情歌作品集。桀不逊,自以为是,愤懑或者激情,这些词语早已为《Ask Me Tomorrow》所远离。它比Sparkle Horse更平和,比Mazzy Star更温暖,它也不会像Mercury Rev那样说“all is dream",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梦境,本应属于某个梦幻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