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
世界电影史(第二版) 豆瓣
Film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9.4 (33 个评分) 作者: [美]大卫·波德维尔 / 克里斯汀·汤普森 译者: 范倍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本书荣获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
新版新译精校
世界电影的全球通史,被最广泛采用的电影史教程。
本书围绕下述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电影媒介的使用怎样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以及形成了怎样的规范?
电影工业的状况对电影媒介的使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电影媒介的使用上和电影市场中的国际性趋势是怎样出现的?
提纲挈领呈 现百余年世界电影脉动的主流,精微处描画重要历史情境的丰富褶皱。
如果电影史是一种生产性的、自我更新的行动,那我们就不能仅仅提供一种“所有先在知识”的浓缩版。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把我们的发现铸造为一种新的形式……我们相信,这本书为电影历史的塑造提供了一个相当新颖的版本,既有整体的勾勒,也有翔实的细节。
——作者
虽说以论入史是近年来的潮流,但以知名理论家的身份撰写电影通史巨制,波德维尔尚是第一人。此史因之卓尔不群。加之范君译笔信而不俗,令此版更值一读。
——戴锦华
波德维尔夫妇长年研读影像,兴趣遍布电影的各国面向。于如此学养之上延展全球历史,自然会有一般人所不及的阔达。
——杨远婴
...(展开全部)
故事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Story
9.0 (137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麦基 译者: 周铁东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 9 其它标题: 故事
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的第一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 1%。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本书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2014年《故事》中文版全新修订升级,译者周铁东拥有深厚的国内外影视行业实践经验,文风犀利。新增58条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注释,补充了未被原书整理进附录部分的剧作资料,同步更新458条所涉及影片、作品的中文信息,采用特殊开本和全新的封面材质。
游戏设计艺术(第2版) 豆瓣
8.6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Jesse Schell 译者: 刘嘉俊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 - 4
不需要是技术专家,只要阅读《游戏设计艺术(第2版)》,学习佳作,深刻认识游戏设计的真谛,人人都可以成为成功的游戏设计者!《游戏设计艺术(第2版)》作者Jesse Schell是有二十多年成功经验的游戏设计师,曾任国际游戏开发者协会主席,并在迪士尼在线游戏服务多年,获奖颇多。他以宝贵经验提出一百多套问题集,帮助你从各种角度观察游戏设计,例如心理、建筑、音乐、视觉、电影、软件工程、主题公园设计、数学、谜题设计和人类学等方方面面。
《游戏设计艺术(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游戏的体验、构成游戏的元素、元素支撑的主题、游戏的改进、游戏机制、游戏中的角色、游戏设计团队、如何开发好的游戏、如何推销游戏、设计者的责任等。
2017年12月9日 已读
迷人。原本是因为看到北大的游戏分析课提到这本书,才买的。事实证明,要从学术层面去做游戏分析 (game analysis) 这回事,了解游戏本身会是更重要的事情。
参考书 方法论 游戏 游戏设计 设计
流行音乐的秘密 豆瓣
Understanding Popular Music Culture
作者: [新西兰]罗伊·舒克尔(Roy Shuker) 译者: 韦玮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3 - 4
消失的罗伯特·约翰逊带着令人惊异的技艺回归
他是否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出色的演奏?
仙妮亚·唐恩从贫民窟灰姑娘一夜变为国际巨星
难道竟是因为传奇的“录音室之吻”?
科伦拜血腥枪击案的凶手皆是玛丽莲·曼森的粉丝
工业金属乐真的会诱发暴行犯罪?
流行音乐为何流行?
乐坛巨星 如何出现?
本书将告诉你流行音乐产业的门门道道
揭开它为万人所爱又遭重重争议的深层秘密……
全景展现文化大生产时代音乐的制作、发行、消费及其意义
--------------------------------------------------------
本书对西方流行音乐的制作、发行、消费及其意义进行了全面而通俗易懂的介绍,并讨论了围绕流行文化和流行音乐分析展开的问题和争论。作者介绍了音乐产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外部的政治、社会环境,探讨了塑造音乐体验的关键因素,包括音乐制作、音乐人和明星、音乐文本、音乐媒体、观众、乐迷和亚文化,以及音乐的政治行动主义和政治意识形态。
书中涉及十余流行音乐流派,重点介绍了近三十名典型音乐人及其代表作品,引用近两百首经典流行曲目。本书既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流行音乐文化研究读本,也是一本翔实全面的流行音乐发展百科全书。
--------------------------------------------------------
流行音乐是一种工业制造。这个显在的事实或者被粉丝们匍匐在地视而不见,或者被文化批判家高高在上一笔带过。现在,这个人细致而客观地剖开它,进入其制造业内部,展现其中的秘密。由此你发现,即便是摇滚英雄、文化全球事件,也并非那么纯粹崇高,当然,也并非只是一出提线木偶剧那么低劣。
简单说,流行音乐既是商品也是作品,既具有商业价值也具有艺术价值。一出流行大戏的面目,往往比前工业时代一个艺术现象的面目,来得更广阔而复杂,并充满了内部的矛盾。在产业震荡、全球流行音乐大变局的当下,《流行音乐的秘密》在许多关键问题上都提供了广泛反思的可能性。
——李皖
新闻报道与写作(插图第11版) 豆瓣
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11e
作者: [美]梅尔文·门彻 译者: 展江 主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4 - 1
美国经典新闻学教材最新版简体中文版
本书是被美国300多所大学所采用,泽被30万新闻学学生,培养了整整一代美国新闻人员的新闻学经典教材。自1977年出版以来,本书之所以盛行不衰,除了随课堂与媒体变化时时增补修订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本书完备提供了新闻学学生成为职业新闻从业者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从事各种媒体工作必需的技术;从事正确而含有信息的报道与写作必不可少的背景知识;指导新闻实践的价值观。在内容安排上,作者首先为学生描画了记者的工作状态,然后介绍了新闻报道的结构要素以及写作技巧,接着强调了写作优秀报道需要遵守的原则,最后描述了七个新闻条线的具体状况以及新闻报道会面临的社会层面问题,即新闻事业道德问题。
全书的写作风格也如新闻报道一般生动而信息丰富,书中大量运用真实的事迹、语录与照片,使学生仿佛受到了行业典范的言传身教,在与事例主人公一起思考的过程中培养了职业技能以及特有的思维方式。
负责任的新闻记者不能在价值无涉的真空中从业,我在作品和教学中一直致力于表现的是:最好的新闻学、新闻记者的最高成就是由那些其热情在于向人民揭示他们生活其间的世界的基本真相的人达成的。
——梅尔文·门彻(Melvin Mencher),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协会“杰出教育家”奖得主,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荣誉教授
除了继续向学生传授新闻报道和写作的基本技能和专业伦理、审视那些指导和决定新闻实践的价值观之外,新版还关照了新闻报道所有领域的当下发展,探讨了记者对互联网消息来源的利用,增加了造势和选举报道、普利策奖得主们的报道诀窍以及新近的诽谤案例等内容。
——展江,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双聘教授
门彻的教材的与众不同正是使他在新闻教育者中出类拔萃之处。他时刻谨记新闻的核心意义、重要性和真实目的,即无论使用什么媒介,好的报道将铁打的事实与虚构、想象和谎言区别开来,并尽可能准确、清楚并有道德地表述真相。这使得这本书及其练习册、网络资源成为学生理解和学习什么是好报道的最佳入门材料。
——韦恩·伍斯特(Wayne Worcester),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新闻学教授
电影研究导论(插图第4版) 豆瓣
Introduction to Film Studies, 4e
作者: [英]吉尔·内尔姆斯 主编 译者: 李小刚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3
全球顶尖电影学者亲撰导读,世界知名高校指定必读经典
「编辑推荐」
•重视基础,梳理经典电影理论与研究观念
•提供新知,紧跟时下最前沿的观点与方法
•独辟视野,以新角度对电影进行独立思考
•个案分析,最细致深入的理论研究实战示范
•资料汇总,针对每章议题精选片单及参考书目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导读课本,自1996年初版以来,深受海外高校推崇。书中各领域专家对电影研究的理论重镇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与检视,从最经典的蒙太奇和长镜头理论,到曾掀起思想怒潮的女性主义电影和酷儿理论;从好莱坞大片垄断全球的成功之道,到各民族电影为争取立足之地的奋力挣扎。
全书各章节皆配以丰富、精彩的个案研究,囊括120余幅电影剧照,并对关键术语与概念设计了方便详尽的边注,而章末精选延伸阅读、推荐片目及网络资源,则为有志于电影研究的读者提供全球视野、指明深入方向。
「专业领域权威专家推荐语」
一个学科和一种媒体的故事该怎么讲呢?这问题是《电影研究导论》面临的挑战。经过对旧的和新的、本土的和全球的、广为流行的和不大为人所知的大量影片进行详尽分析,本书每一篇文章都令我们感叹电影这种媒体的威力和神奇。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电影学者尝试和提出过的概念工具和关键问题,以及今天仍在进行中的关于电影的性质、功能和价值的探寻。《电影研究导论》对当今已成为一个研究客体的电影所具有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了敏锐而又细致的扫描,将形式与内容两者连缀成一个天衣无缝的整体。
——比尔·尼科尔斯,美国电影历史学家与理论家
因为由多人著述,《电影研究导论》更像是某种散点透视的小百科:既梳理变化过程,又突出检视方法;虽美英电影为主,仍兼顾其他重要国度;以理论范畴区隔,却无处不渗透工业考量。作者们试图规范电影学术,打通形式、类型、明星等媒介元素与身份、性别、国族等文化概念的藩篱。于是,在历史与当下的张力之中,“电影是什么”的原始母题获得了新的解读。
——杨远婴,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商业模式全史 豆瓣
作者: [日]三谷宏治 译者: 马云雷 / 杜君林 2016 - 1
从14世纪的美第奇家族、17世纪的三井越后屋,到21世纪的阿里巴巴……
让你一口气读完商业模式的变革史!
本书的书名蕴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关于商业术语及经营战略术语的历史;二是商业模式变革的历史。
商业术语发展至今可谓一路坎坷,甚至随着网络泡沫的崩溃,人们都认为“商业模式”这类术语也会像其他经营流行语一样最终因过时而惨遭淘汰。不过,“商业模式”竟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而关于商业模式变革的历史又远比商业术语的历史范围更大、内容更深。
迄今为止,商业模式似乎很好地解释了创新的实现和商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这两大课题,在我们拍手称赞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我们面临的最终挑战:那就是如何运用商业模式来成功解决这些问题。
本书共涉及70个商业模式、200家公司、140位改革先驱和商业领袖,读者可以从中细细品读,去挖掘商业模式作为改革创新源泉的真正意义所在。
经济学超市 豆瓣
作者: 《经济学人》杂志社 译者: 林虹 商务印书馆 2013
本书作为一本小型的百科全书,通过列表和举例等形式,向读者展示了商业领域和经济领域方方面面有趣的事实与案例,并解读了一些读者关心的问题。从企业的排名到企业的价值,从公司的吸引力到高管的薪酬,从国际支付到广告收入,从臭名卓著的商界人士到主要的证券市场,从股市的行情到黄金的状况,从国际货币的汇率到财富的分配,从品牌效应,到芯片的力量,从互联网的使用到发明家的研究不一而足。
文化商人 豆瓣
作者: 约翰·B.汤普森 译者: 张志强 / 何平 译林出版社 2016 - 4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传媒研究专家约翰•汤普森继《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数字时代的图书》后又一力作
透析金融危机与数字革命下之下,出版产业的生存状态与转型趋势
20世纪以来,图书出版的方法和实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在21世纪初,出版行业发现自己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金融危机下的经济压力和数字时代带来的技术变革迫使出版商改变他们一贯的做法,并对图书的未来重新进行思考。
约翰•汤普森通过分析英国和美国的大众出版行业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转型,对当今出版产业所面临的挑战做出了极为全面的解读。通过对大众出版行业的工作逻辑进行分析,他认为出版的每个领域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动力,并将其称之为“领域的逻辑”。该逻辑由一系列要素构成,它们决定了所有行为者和组织能够参与这个领域的条件。
沿着这一“领域的逻辑”在大众出版行业中留下的轨迹,本书将这一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出版商、书商、代理商等的组成结构和活动形态完整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启蒙时代(上) 豆瓣
作者: [美国] 彼得·盖伊 译者: 刘北成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1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标志着现代的开端,于其时,对科学方法、理性以及进步的信仰支配了整个西方世界。进入20世纪,启蒙运动则受到了苛刻地批评,批评者称其怀有明显的、过分简单的乐观主义。现代史学巨擘彼得·盖伊追根溯源,对启蒙运动的成就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盖伊先后花费了六七年时间撰写《启蒙时代》,运用极其丰富的史料,呈现了整个启蒙运动的面貌。在上卷《现代异教精神的兴起》中,盖伊首先分析了启蒙思想家如何利用古代异教思想家作为资源,以摆脱自身所继承的基督教文化遗产。在盖伊生动、灵巧地叙事下,一卷极其细密的启蒙思想纹理图徐徐展开,伏尔泰、狄德罗、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哲人活跃其上。他们统一在一个共同的伟大纲领之下,同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又战又和。令人尊崇的古代、可憎的基督教以及新近浮现的现代,这三者之间紧张的互动,既决定了启蒙哲人在身份认同上的最大危机,也决定了危机的解决方式。
启蒙时代(下) 豆瓣
作者: [美] 彼得·盖伊 译者: 王皖强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6
《自由的科学》是彼得·盖伊巨著《启蒙时代》的第二卷,与第一卷《现代异教精神的兴起》一起,构成了盖伊对启蒙运动的完整阐释。《现代异教精神的兴起》中分析了启蒙哲人对基督教世界的反叛以及对古典异教思想的召唤,探讨了他们的教育背景。本卷将分析启蒙哲人所处的环境,那使启蒙哲学变得有的放矢、大势所趋的经济和文化变迁;考察作家和艺术家的地位;阐明启蒙哲人的纲领,即他们对于进步、科学、艺术、社会和政治的看法。
1.如果说帝国的历史是一部人类苦难史,那么科学的历史便是一部人类的伟大与幸福史。在18世纪,有教养的欧洲人唤醒了一种新的生命意识。他们普遍感受到一种驾驭自然和人类事务的力量感:人们终于开始运用批判性才智来审视周而复始的瘟疫、饥荒、朝不保夕的生活和夭亡、毁灭性的战争与脆弱的和平。在追求现代性的大势所趋中,牛顿成为时代偶像,科学被缔造为新的神话,进步、民主、平等、人道等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在这个人类充满自信的时代,启蒙哲人的诉求和期望终于有了实质性意义,他们对于科学、艺术、社会和政治的看法,最终促成了现代世界的大转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一场人类的心灵革命,就此起航。
2.权威呈现整个启蒙运动的面貌。盖伊先后花费了六七年时间撰写《启蒙时代》,运用极其丰富的史料,论述具体而微,表达行云流水。
3.译文精湛,译者认真考究,语言精确流畅,充分再现盖伊生花妙笔。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增订版) 豆瓣
6.8 (17 个评分) 作者: 王小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7
属于我们的精彩,早已经不复存在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增订版)》精选了2001—2019年,前《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作家王小峰重要的采访、报道共53篇,收录了对李宗盛、崔健、许巍、汪峰、王朔、贾樟柯、老狼……等近百位文化圈焦点人物的深度访谈。同时,作者还深入分析了近二十年来流行文化领域的热点议题,既包括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彩铃、网乐,也包括至今依然万众瞩目的春晚、选秀、音乐节,涵盖音乐、电影、相声、文学等各个方面。持续二十年的深度观察,为今天的我们回顾流行文化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记录,也为我们反思娱乐至死的文化狂欢提供了新的视角。
【编辑推荐】
持续观察二十余年,记录流行音乐史上属于一代人的夏天——从业几十年的文化记者,一线专访崔健、罗大佑、李宗盛、周杰伦、汪峰、朴树、老狼……细数他们的成长历程,探寻舞台背后的故事。
探讨大众文化热点议题,掷地有声地记录娱乐至死的时代——从音乐到电影,从相声到诗歌,春晚、选秀、粉丝、音乐节……本书几乎囊括所有文化圈热点议题,对大众文化发展历程中娱乐至死的现状做出犀利的批判性分析。
用冷静、理性的视角,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什么是乐队?什么是好音乐?什么是摇滚精神?小剧场话剧为什么受到热捧?选秀节目的本质是什么?本书探寻文化繁荣背后的真实社会形态,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发出独立、理性的声音。
前《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非虚构写作的典范之作——作者持续关注文化议题。如何找到采访的突破口,找到理解一个人、分析一个现象的钥匙,让对方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如何找出人物、事件背后的社会脉络,从树木见森林,用文字记录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变迁?本书为年轻人提供了非虚构写作的样本。
根据本书内容,全新设计“以偏概全”的个性化年表——以图表的方式呈现六十年大众文化发展轨迹,记住大众文化领域的一些人、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