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区分 豆瓣
La Distinction : Critique sociale du jugement
6.1 (13 个评分) 作者: [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 译者: 刘晖 商务印书馆 2015 - 10
《区分》通过各种社会统计调查和时尚采样,揭示出各种所谓文化品位、生活趣味等文化消费其实是各阶级内部各阶层相互斗争的场域,反映的是社会的区分与差异,而这种种文化消费又再生产了这种区分与差异。
本书告诉我们,任何趣味都不是自然的、纯粹的,都是习性、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趣味是一种对人的阶级分类,而这一分类的构成、标示和维持,掩盖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使不平等具有了某种合法的外衣。
本书是布尔迪厄这位二十世纪极具影响力的法国思想家对社会的最深刻的批判,他的洞察颠覆了人们的日常观念,极具穿透力。
2018年1月15日 已读 有点愧疚的放弃了。以我现在的心态和能力还是没办法好好消化这本书。P186 读到集体和个人轨迹的部分,很想复习一下黑格尔。
人类学 布尔迪厄 政治 文化 法国
新自由主义简史 豆瓣 Goodreads
A Brief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
8.4 (2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大卫·哈维 译者: 王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2
1978年,中国经济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向自由化的转变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下令限制工会力量并终止国家持续十年之久的滞胀惨状。
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通过一系列特殊政策为金融和产业松绑,将美国带上了一条复苏经济的道路。
或许在未来的历史学家看来,1978年至1980年这几年是世界社会史和经济史的革命性转折点,因为正是在这几年中,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经济实践的理论开始占据主流地位。
新自由主义认为,通过建立一个以稳固的个人财产权、自由市场以及自由贸易为特征的制度框架,能释放个体企业的自由和技能,从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人的幸福。
自1970年代以来,松绑、私有化、国家从许多社会供给领域中退出,开始变得司空见惯。从前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国家到老牌社会民主制和福利国家,几乎所有国家都接受了某种形式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另外,支持新自由主义的人们如今都身居要位,影响遍及教育、媒体、公司董事会和财政机构、政府核心机构以及那些管理全球财政和贸易的国际性机构。也就是说,新自由主义作为话语模式已居霸权地位,它成为我们许多人解释和理解世界的常识的一部分。
那么,新自由主义打哪儿来?它又是如何在世界舞台上泛滥的?对这个政治经济学故事的批判性考察,将为我们确认和建构另一种未来政治和经济安排的可能,提供一个框架。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豆瓣 Goodreads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7.6 (21 个评分) 作者: 金以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7
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了22年。它同此前控制中央政权17年的北洋政府有着本质的不同,特别是在组织形态方面,国民党始终强调的是“以党治国”。但党的成员又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从1928年底东北易帜起,国民党宣称实现全国统一。其实,谁都知道这只是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在它内部始终 是派系林立,纷争不断,并多次发展到大规模的分裂和武装冲突,成为民国政治史中异常惹人注目的突出现象。
·
对这种现象,以往学界通常把它归结为“新军阀混战”。这样说并没有错,因为当时中国政治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蒋介石长期以来始终视军队如生命,离开对军事的控制,便没有他22年的统治可言。但仅仅如此理解,会导致研究者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各派军事势力的角斗上,而忽视它背后更深层次的矛盾――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
本研究重点放在国民党高层面的派系斗争上。这是民国史研究中应该厘清的一个重要问题。
·
·
·
派系政治可谓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共始终,是国民党大陆治政时期的顽症。蒋介石依靠对派系的掌控与运用而登台,并因此而成为国民党内说一不二的威权领袖,然亦因其对派系纷争的失控,而致国民党内矛盾激化,终至倾覆。可谓成亦派系,败亦派系。金以林的力作《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为读者细致勾勒出国民党派系政治的由来、演变及相关人物的活动与作用,史料丰富,叙事翔实,论证有据,颇见功力,诚为研究者与读者不可不读之佳作。 ——【汪朝光】
·
·
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20余年,最后所以会败给共产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内部始终派系林立,稍有风吹草动,难免会四分五裂,土崩瓦解。这种状况的形成,原因多多,但蒋介石特有的统治手法毫无疑问是造成这一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这本书很好地勾勒出了蒋在南京政府建政之初的几年里,用派系政治的手法对付派系政治的种种做法的情况。通过此书,读者当不难了解蒋的领袖地位是如何确立起来,又是建立在何种基础之上的。 ——【杨奎松】
·
·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部很快陷入激烈的派系斗争中。派系斗争几乎成了国民党最鲜明的政治文化标签。与阶级斗争相比,国民党的派系斗争有何异样的生态?不同的斗争如何导致不同的历史结局与走向?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深入描述国民党派系斗争的专著,值得一读。 ——【王奇生】
金钱暗流 豆瓣
Dark Money: The Hidden History of the Billionaires Behind the Rise of the Radical Right
作者: 简•迈耶 译者: 黎爱 新星出版社 2018 - 4
·《纽约时报》年度十大好书之一
·震惊世界舆论的深度调查 了解美国当下与未来的必备读物
·美国知名记者数年采访跟踪,详尽曝光精英富豪与政坛不为人知的秘闻
·揭露美国政治的阴暗面——亿万富翁财阀如何购买政治权力
·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笔会吉恩•斯坦图书奖、鲁卡斯奖入围作品
· 两度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最终提名、《纽约时报》十大好书作家最新力作
················
1972年,保险巨头兼慈善家W•克莱门特•斯通给尼克松的总统竞选捐赠了200万美元,这张今天价值1140万美元的支票激起了众怒并导致了“水门事件”后竞选资金方面的改革。2016年,一群富有的捐助者则拿出将近9000万美元来影响总统和国会选举。他们躲避公众审查的方式是将资金注入一个由各种基金会和匿名政治团体组成的迷宫。
这种秘密体系就是简•迈耶新书《金钱暗流》的主题。这部令人振奋的调查性新闻力作,主角是继承了现今美国第二大私人企业的科氏工业集团的科赫兄弟,以及以他们为中心,几大亿万富翁构成的盘根错节的科赫网络。尽管企业是多元化的,但它们的所有精力却在推进保守的政治议程上。这本书不单单是一部抨击野蛮企业的作品,而是直指其背后的政治全貌:通过勾勒新美国寡头政治背后的隐秘人物的生动画像,追索数十亿美元的“暗钱”运作轨迹,并且一针见血地揭露了 “一小群拥有巨大财富激进右翼家庭如何通过砸钱,且在少有公共披露的情况下,影响美国人决策和投票”的数代历史。
美国官僚体制 豆瓣 Goodreads
Bureaucracy: What Government Agencies Do And Why They Do It
作者: [美] 詹姆斯·Q. 威尔逊 译者: 李国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9
★ 时隔20余年再版的政治学经典名著
★ 关于美国官僚体制如何运作,以及为何如此运作的经典研究指南
【本书获誉】
威尔逊是我们的韦伯,本书是他的综合性论著……作者笔调轻快但也不留情面且异常严肃地探寻了如何让一个国家运转的动因。——丹尼尔•P.莫伊尼汉,美国参议院
在对各级官僚政府的有趣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审视方面,本书堪称是个宝库。——R.科尔特•柯克伍德,《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对于那些尝试了解美国国家管理的美国人或其他国家的人,本书无疑是不二之选。——亚伦•韦达夫斯基,《洛杉矶时报书评》
精明的和创造性的综合推理,下笔千言,行文流畅,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引人注目的洞察力。——玛莎•德斯克,弗吉尼亚大学
威尔逊是一位思路非常清晰的思想家。在可预见的未来,几乎没有其他人能对如此纷杂的政府机构精通至此。——汤姆•彼得斯,《华盛顿人》
【内容简介】
詹姆斯•Q.威尔逊在掌握大量史料以及结合自身数十年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以通俗、简明的方式阐述了一种关于官僚机构行为的理论,呈现了美国诸政府机构——如美国军队、监狱系统、林务局、缉毒局、国务院、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环境保护局、社会保障总署、联邦贸易委员会等,以及国会、总统和法院系统——如何运作以及为何如此运作的生动图景,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关于美国官僚体制的重要且经典的研究指南。
【编辑推荐】
本书英文版第一次出版于1989年,国内曾在199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译者为张海涛等,译为《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属资中筠主编的“美国研究丛书”之一。此次的译稿是在2000年英文版的基础上翻译而成,收录了作者最新撰写的序言。作为美国官僚体制、政府组织机构研究的重要著作,上一本中文版距今已有二十余年,因此有再版之必要,而在新的序言中作者也介绍了过去20世纪最后十年中美国未改善政府机构管理所做的最新努力。
2019年11月15日 已读
1989 年初版的书,不知道三十年过去有发生什么变化。虽然作者说这不是一本政府机构操作手册,但因为关注了特别多政府机构运作的逻辑,其实还是政府机构操作手册。虽然最后试图将美国官僚体制的结构和美国分权政体相挂钩,但没有更多展开其中的历史细节,以及和其他政体的对比研究。另一个问题还是缺乏对于整个官僚体制的描述,例如有多少文官,他们掌控美国人的多少公共生活,以及总体来看美国官僚体制之于美国生活有多少作用,而只关注了单个政府机构的运作,以至显得有些挂一漏万。但总体上,还是挺涨姿势的。
官僚体制 政治 美国
Coercion, Capital and European States, A.D.990-1992 豆瓣
8.8 (6 个评分) 作者: Charles Tilly Wiley-Blackwell 1993 - 4
In this pathbreaking work, now available in paperback, Charles Tilly challenges all previous formulations of state development in Europe. Specifically, Tilly charges that most available explanations fail because they do not account for the great variety of kinds of states which were viabl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uropean history, and because they assume a unilinear path of state development resolving in today's national state.
2023年3月16日 已读
讨论欧洲民族国家如何行程。为了应对区域竞争,君主需要暴力资源以及经济资源以维持军队。君主根据地方情况,自行组织起相应的机构,从民众获取资源。威尼斯、荷兰,代表了经济资源高度集中、暴力资源分散的路径。波兰、俄国,代表了暴力资源集中、经济资源分散的路径。但这两种路径效果并不如第三种路径,同时高效攫取暴力资源和经济资源,也就是英、法等采用的路径。最终,这一路径打败了其他路径,从中诞生民族国家,并成为当今统摄全球的基础政治模式。
历史 历史社会学、 政治 民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