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豆瓣 Goodreads
The Art and Craft of Feature Writing
8.2 (23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廉·E·布隆代尔 译者: 徐扬 华夏出版社 2006 - 1
这本书解释了《华尔街日报》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令人惊叹的报道。
如果你是一个记者——这本书的前身是《华尔街日报》的内部讲座,专门培训那些为《华尔街日报》头版提供特稿的记者。它告诉新闻记者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用高品质的报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让这种注意力一直保持下去!
如果你虽不是记者,但会时常用到写作——这本书会让你明白,到底是哪些元素让你听写的东西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和吸引人!
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在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出版人 豆瓣
The Publisher: Henry Luce and His American Century
作者: [美] 艾伦•布林克利(Allan Brinkley) 译者: 朱向阳 / 丁昌建 法律出版社 2011 - 11
著名历史学家艾伦•布林克利为我们深刻地再现了一幅亨利•卢斯(Henry Luce)——堪称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出版人——的画像。
作为《时代周刊》、《财富》和《生活》杂志的创立者,卢斯改变了人们消费新闻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出生于传教士家庭的亨利•卢斯在中国农村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然而在霍奇基斯和耶鲁,他得以一睹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权力场。在巴尔的摩一家报纸任职期间,他和布里顿•哈登设想了《时代周刊》的理念——一份“新闻杂志”,以日益忙碌的中产阶级乐见的方式浓缩当周的新闻事件。1923年他们创办了《时代周刊》,年轻的卢斯很快成为了出版大亨。1936年,在这份杂志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而哈登却英年早逝之后,卢斯创立了《生活》杂志,数百万人迅速成为该杂志的订阅者。
布林克利向我们展示了卢斯是如何在短短十年之内彻底再造了杂志行业。《生活》杂志的吸引力似乎超越了种族、阶级和性别的差异。卢斯本人在新闻界的影响力至今无人能及。1940年代初,他已将旗下杂志作为舆论平台,主张美国介入不断升级的国际危机之中去,在这过程中“二战”一词也变得广为人知。尽管卢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幸福似乎与他无缘。他与克莱尔——美艳动人的剧作家、政治家和外交家——的第二次婚姻可谓一团糟。晚年的卢斯孤独而又清寂,时不时的陷入阴谋论,家庭危情更让他心力憔悴。
《出版人》一书讲述了一个伟大的美国故事,一个关于功成名就的故事,然而这本书绝没有忽视这些成就背后公众和个人所付出的代价,正是这些付出才成就了传奇。
对《出版人》的赞誉
布林克利卓越的判断力和洞察力,使这本传记超越了一个人生的故事,这本书堪称一部现代政治史。
——《纽约客》(The New Yorker)
布林克利无畏的对卢斯的最重要的成就进行了优美的和深刻的评价。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布林克利用严谨公正的、令人信服的细节描绘了卢斯的传奇故事并为卢斯巨大的雄心和厌人的弱点增添了淡淡的忧伤。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我们非常幸运,能看到这本值得纪念的和权威的卢斯传记的面世,这是已经出版的关于美国新闻工作者的最好的传记。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ton Post)
布林克利具有写作传记得天赋,他能使已经被历史模糊和平面化的人物再次生动……卢斯对外界的不安全感,对权力人物的盲目靠近,以及对家庭的背叛,这本书都作了公正的描述,这是对真实人性的描述。他对卢斯创办的杂志,尤其是《时代周刊》和《生活》,在一个艰难的国家成长为世界政治版图中的主导性力量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高度赞扬。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2017年10月1日 已读
一个想要改变世界的傲慢的出版人,但其真正的成就仍然只是“宣扬了一些已经在众多美国人心中滋长的观点”。《时代》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这是时代,而不是人物。
亨利·卢斯 人物传记 出版 文化 新闻
发掘新闻 豆瓣
Discovering the News: 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Newspapers
8.5 (1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迈克尔·舒德森 译者: 陈昌凤 / 常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本书以社会学为背景,将客观性当作一种文化现象加以考察,以此研究新闻专业性和媒介机构。 在研究美国现代报业开端时,着重解剖了两种报道模式——“故事模式”与“信息模式”。本书为我们提供了社会学视角的新闻事业变迁史,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把报业融入社会体系之中,又以新闻专业主义为中心,紧紧抓住与“客观性”相关联的新闻表现手段及其源起、目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书作为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经典读物为广大学者所推崇。
2017年12月19日 已读
1830 年代,中产社会的崛起,促进了便士报的流行,便士报将新闻事实与此前报纸上的社论相区分,诞生了最早的客观性概念。1880 年代,记者开始成为专业化的职业,但记者大多带有自己的文学理想。在当时的观念中,客观性因此与文学性融为一体。1890 年代,出于商业考量,诞生了娱乐性新闻和信息性新闻的分野,其中纽约时报因为更受精英们的关注,脱颖而出,进一步奠定了客观性与新闻事实之间的联系。1930 年代,社会的动荡使得民众对民主社会失去信心,再加上公关业的出现,记者对于事实的认知开始动摇,事实被认为是不可见的,因此新闻的客观性再次被质疑。1960 年代,嬉皮士文化开始对抗政治,记者也开始对抗公关业对新闻的把控。调查性报道的出现,重新让记者相信客观性是能够实现的。
传播学 历史 新闻 新闻史 新闻学
创造性的采访 豆瓣
作者: 肯·梅茨勒(Ken Metzler) 译者: 李丽颖 2010
《创造性的采访(第3版)》运用大量案例和插图,结合作者多年来新闻采访实践和教学的经验,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新闻采访各个环节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成功地策划和准备采访,如何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如何营造和谐友善的采访气氛,如何借助电子手段进行采访等等。书中深入探讨了“采访的伦理道德”这个业内人士多年来非常关注的问题,还就如何将采访转化为报道提出了若干操作性极强的指导性建议。此书已被美国许多新闻院校采用为专业教材,并被列为新闻记者的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