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
新闻报道与写作(插图第11版) 豆瓣
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11e
作者: [美]梅尔文·门彻 译者: 展江 主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4 - 1
美国经典新闻学教材最新版简体中文版
本书是被美国300多所大学所采用,泽被30万新闻学学生,培养了整整一代美国新闻人员的新闻学经典教材。自1977年出版以来,本书之所以盛行不衰,除了随课堂与媒体变化时时增补修订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本书完备提供了新闻学学生成为职业新闻从业者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从事各种媒体工作必需的技术;从事正确而含有信息的报道与写作必不可少的背景知识;指导新闻实践的价值观。在内容安排上,作者首先为学生描画了记者的工作状态,然后介绍了新闻报道的结构要素以及写作技巧,接着强调了写作优秀报道需要遵守的原则,最后描述了七个新闻条线的具体状况以及新闻报道会面临的社会层面问题,即新闻事业道德问题。
全书的写作风格也如新闻报道一般生动而信息丰富,书中大量运用真实的事迹、语录与照片,使学生仿佛受到了行业典范的言传身教,在与事例主人公一起思考的过程中培养了职业技能以及特有的思维方式。
负责任的新闻记者不能在价值无涉的真空中从业,我在作品和教学中一直致力于表现的是:最好的新闻学、新闻记者的最高成就是由那些其热情在于向人民揭示他们生活其间的世界的基本真相的人达成的。
——梅尔文·门彻(Melvin Mencher),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协会“杰出教育家”奖得主,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荣誉教授
除了继续向学生传授新闻报道和写作的基本技能和专业伦理、审视那些指导和决定新闻实践的价值观之外,新版还关照了新闻报道所有领域的当下发展,探讨了记者对互联网消息来源的利用,增加了造势和选举报道、普利策奖得主们的报道诀窍以及新近的诽谤案例等内容。
——展江,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双聘教授
门彻的教材的与众不同正是使他在新闻教育者中出类拔萃之处。他时刻谨记新闻的核心意义、重要性和真实目的,即无论使用什么媒介,好的报道将铁打的事实与虚构、想象和谎言区别开来,并尽可能准确、清楚并有道德地表述真相。这使得这本书及其练习册、网络资源成为学生理解和学习什么是好报道的最佳入门材料。
——韦恩·伍斯特(Wayne Worcester),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新闻学教授
发掘新闻 豆瓣
Discovering the News: 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Newspapers
8.5 (1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迈克尔·舒德森 译者: 陈昌凤 / 常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本书以社会学为背景,将客观性当作一种文化现象加以考察,以此研究新闻专业性和媒介机构。 在研究美国现代报业开端时,着重解剖了两种报道模式——“故事模式”与“信息模式”。本书为我们提供了社会学视角的新闻事业变迁史,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把报业融入社会体系之中,又以新闻专业主义为中心,紧紧抓住与“客观性”相关联的新闻表现手段及其源起、目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书作为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经典读物为广大学者所推崇。
2017年12月19日 已读
1830 年代,中产社会的崛起,促进了便士报的流行,便士报将新闻事实与此前报纸上的社论相区分,诞生了最早的客观性概念。1880 年代,记者开始成为专业化的职业,但记者大多带有自己的文学理想。在当时的观念中,客观性因此与文学性融为一体。1890 年代,出于商业考量,诞生了娱乐性新闻和信息性新闻的分野,其中纽约时报因为更受精英们的关注,脱颖而出,进一步奠定了客观性与新闻事实之间的联系。1930 年代,社会的动荡使得民众对民主社会失去信心,再加上公关业的出现,记者对于事实的认知开始动摇,事实被认为是不可见的,因此新闻的客观性再次被质疑。1960 年代,嬉皮士文化开始对抗政治,记者也开始对抗公关业对新闻的把控。调查性报道的出现,重新让记者相信客观性是能够实现的。
传播学 历史 新闻 新闻史 新闻学
创造性的采访 豆瓣
作者: 肯·梅茨勒(Ken Metzler) 译者: 李丽颖 2010
《创造性的采访(第3版)》运用大量案例和插图,结合作者多年来新闻采访实践和教学的经验,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新闻采访各个环节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成功地策划和准备采访,如何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如何营造和谐友善的采访气氛,如何借助电子手段进行采访等等。书中深入探讨了“采访的伦理道德”这个业内人士多年来非常关注的问题,还就如何将采访转化为报道提出了若干操作性极强的指导性建议。此书已被美国许多新闻院校采用为专业教材,并被列为新闻记者的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