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情人 Eggplant.place 豆瓣
L'amant
8.2 (71 个评分)
作者:
(法)杜拉斯
译者:
王道乾
/
南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8
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的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爱情的艺术家,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
《情人》系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情人》系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第四扇门 豆瓣
La Quatrieme Porte
8.0 (24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保罗·霍尔特
译者:
王琢
新星出版社
2009
- 11
古典侦探小说最后的捍卫者
法国侦探文学大师保罗•霍尔特成名作
阴森古堡中怨灵在哭泣;
密闭房间里死神在肆虐;
皑皑白雪上凶手在狞笑;
在这扇门背后,隐藏着无人可以破解的谜团……
法国干邑侦探小说奖得奖作品
日本2002年「本格推理小说大奖」海外排行榜第一名
英国村庄里突兀地耸立着一座古宅。二十年前,古宅密闭的阁楼里出现了一具女尸。从此,阁楼里时常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再没有房客敢留宿于此。然而,一对降灵师夫妇神秘来访,他们宣称能够与死者对话……
夫妇决定在不祥的阁楼里住上一晚,试图揭穿游荡恶灵的真面目。门被蜡封,并用一枚举世无双的古币在封蜡上做了标记……
门被打开后,屋内竟然出现一具陌生人的尸体。窗户是从内部上锁的,而封蜡没有丝毫被破坏的痕迹。不久之后,第二具被白雪包围的尸体出现了,凶手则又一次上演了奇迹般的瞬间消失……
法国侦探文学大师保罗•霍尔特成名作
阴森古堡中怨灵在哭泣;
密闭房间里死神在肆虐;
皑皑白雪上凶手在狞笑;
在这扇门背后,隐藏着无人可以破解的谜团……
法国干邑侦探小说奖得奖作品
日本2002年「本格推理小说大奖」海外排行榜第一名
英国村庄里突兀地耸立着一座古宅。二十年前,古宅密闭的阁楼里出现了一具女尸。从此,阁楼里时常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再没有房客敢留宿于此。然而,一对降灵师夫妇神秘来访,他们宣称能够与死者对话……
夫妇决定在不祥的阁楼里住上一晚,试图揭穿游荡恶灵的真面目。门被蜡封,并用一枚举世无双的古币在封蜡上做了标记……
门被打开后,屋内竟然出现一具陌生人的尸体。窗户是从内部上锁的,而封蜡没有丝毫被破坏的痕迹。不久之后,第二具被白雪包围的尸体出现了,凶手则又一次上演了奇迹般的瞬间消失……
区分 豆瓣
La Distinction : Critique sociale du jugement
6.1 (13 个评分)
作者:
[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
译者:
刘晖
商务印书馆
2015
- 10
《区分》通过各种社会统计调查和时尚采样,揭示出各种所谓文化品位、生活趣味等文化消费其实是各阶级内部各阶层相互斗争的场域,反映的是社会的区分与差异,而这种种文化消费又再生产了这种区分与差异。
本书告诉我们,任何趣味都不是自然的、纯粹的,都是习性、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趣味是一种对人的阶级分类,而这一分类的构成、标示和维持,掩盖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使不平等具有了某种合法的外衣。
本书是布尔迪厄这位二十世纪极具影响力的法国思想家对社会的最深刻的批判,他的洞察颠覆了人们的日常观念,极具穿透力。
本书告诉我们,任何趣味都不是自然的、纯粹的,都是习性、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趣味是一种对人的阶级分类,而这一分类的构成、标示和维持,掩盖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使不平等具有了某种合法的外衣。
本书是布尔迪厄这位二十世纪极具影响力的法国思想家对社会的最深刻的批判,他的洞察颠覆了人们的日常观念,极具穿透力。
古拉格气象学家 豆瓣
Le météorologue
7.8 (11 个评分)
作者:
[法] 奥利维埃·罗兰
译者:
林苑
上海三联书店
2016
- 7
在古拉格的劳改营里,气象学家范根海姆坚持给年幼的女儿艾莱奥诺拉寄去小画、标本、谜语,直到被处死的前夜。范根格安姆不是这么刚烈的人。他爱家庭,尤其怜爱他的女儿,他的“小星星”。他热爱他的工作,大概也热爱他生活的时代,这个人,也许不够有怀疑精神,和所有人一样,有他的正直和忠 诚,也有他的盲从和轻信。气象学家的故事,以及其他所有在壕沟深处被枪决的无辜者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们的故事的一部分,因为和他们一起被屠杀的,是我们(我们的父母,我们之前的一代人)曾经共享的希望,是我们曾经至少在某一刻相信即将变为现实的乌托邦。
方向 豆瓣
Sens
8.5 (145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克-安托万·马修
译者:
后浪漫(编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4
欧洲艺术漫画奇才马修全新烧脑神作
图像小说内容和形式上的双重突破
智力与想象力的乐趣背后,是深刻的哲学探讨
...................
※编辑推荐※
《画的秘密》作者马克-安托万·马修烧脑神作之二,是一次挑战漫画极限的艺术实验。
马修以极简的画面语言构建了一 个庞大无比的迷宫,一个无名的人在其中跟随着莫名其妙的箭头,从一维跨到多维,从微观转到宏观……
《方向》即便在马修的作品中也算得最独特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原作本无一字,标题只是一个→,出版时才加了个书名Sens——既可以指“方向”,也可以指“意义”。
《方向》没有“字”,但有自己的语言——请读者在尽情释放想象力和独立思考之余,破解作者的密码,听听作者对荒诞的看法。
...................
※内容简介※
一个无名的人在一片空茫茫的世界里跟随箭头前进、前进……他要去哪里?不知道。意义是什么?不知道。
好了,面对这样一本奇书,每一个字的介绍都是多余的。聪明的你,跟紧了→
...................
※媒体推荐※
当代西西弗在荒诞的迷宫里随着存在中的偶然不断游走。
——布鲁塞尔专题画展介绍辞
跟卡夫卡、博尔赫斯、贝克特和佩索阿的结合体最接近的一部漫画。
——法国《世界报》
一部了不起的风格尝试之作,带我们跳出时间和日常生活,摆脱物质的纠缠。
——ActuaBD
马修的聪明之处在于将深刻的底色掩盖在机巧的形式之下:大胆的表象底下藏着腼腆的人道主义。
——Esprit BD
图像小说内容和形式上的双重突破
智力与想象力的乐趣背后,是深刻的哲学探讨
...................
※编辑推荐※
《画的秘密》作者马克-安托万·马修烧脑神作之二,是一次挑战漫画极限的艺术实验。
马修以极简的画面语言构建了一 个庞大无比的迷宫,一个无名的人在其中跟随着莫名其妙的箭头,从一维跨到多维,从微观转到宏观……
《方向》即便在马修的作品中也算得最独特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原作本无一字,标题只是一个→,出版时才加了个书名Sens——既可以指“方向”,也可以指“意义”。
《方向》没有“字”,但有自己的语言——请读者在尽情释放想象力和独立思考之余,破解作者的密码,听听作者对荒诞的看法。
...................
※内容简介※
一个无名的人在一片空茫茫的世界里跟随箭头前进、前进……他要去哪里?不知道。意义是什么?不知道。
好了,面对这样一本奇书,每一个字的介绍都是多余的。聪明的你,跟紧了→
...................
※媒体推荐※
当代西西弗在荒诞的迷宫里随着存在中的偶然不断游走。
——布鲁塞尔专题画展介绍辞
跟卡夫卡、博尔赫斯、贝克特和佩索阿的结合体最接近的一部漫画。
——法国《世界报》
一部了不起的风格尝试之作,带我们跳出时间和日常生活,摆脱物质的纠缠。
——ActuaBD
马修的聪明之处在于将深刻的底色掩盖在机巧的形式之下:大胆的表象底下藏着腼腆的人道主义。
——Esprit BD
东风 豆瓣
The Wind from the East: French Intellectuals,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the Legacy of the 1960s
9.0 (21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沃林
译者:
董树宝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
- 3
◆2012年《金融时报》最佳历史类图书
◆托尼·朱特与迈克尔·沃尔泽一致推荐
◆解读60年代法国知识分子 揭示“五月风暴”中的中国因素
···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法国最杰出的智识精英受“毛主义”鼓舞,极大地拓展了政治与文化想象。学生、左翼群体、智识精英一起推动了席卷整个法国的“五月风暴”,对当时的局势与日常生活政治展开批判,意图通过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运动来复兴法国的市民和文化生活。
理查德·沃林指出,60年代流行于法国智识精英中的“毛主义热”与中国现实并无实质关联。通过回顾60年代法国文化与政治生活,《东风》力图揭示“毛主义”是如何出人意料地影响了法国的民主政治进程。
···
【学者及媒体评论】
对1968年“五月风暴”的写作大多数沉湎于怀旧或失望之中,理查德·沃林对这段往事的论述却秉持审慎、公正的精神。在关于1986年法国左翼运动的所有作品中,《东风》是我读到的最棒的一部……对20世纪60年代全球的动荡局势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不容错过。
——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作者
·
理查德·沃林引人入胜地叙述了法国左派的行为,对其蠢行与幻想给予了应有的重视,而且还竭力去捕捉、评价其解放效果。
——迈克尔·沃尔泽(Michael Walzer),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
理查德·沃林从一种复杂的问题意识出发,剖析了1968年法国的“五月风暴”。本书是一次极具深度的沉思——对政治见解之形成的沉思。《东风》堪称一次精神上的奥德赛。
——迈克尔·拜伦特(Michael C. Behrent),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
理查德·沃林记录了这样一群人:尽管他们有时显得荒唐可笑,却一贯秉持深刻和严谨的态度来思考并行动。因此,《东风》堪称一部具有价值和时代意义的优秀著作。
——《华尔街日报》
◆托尼·朱特与迈克尔·沃尔泽一致推荐
◆解读60年代法国知识分子 揭示“五月风暴”中的中国因素
···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法国最杰出的智识精英受“毛主义”鼓舞,极大地拓展了政治与文化想象。学生、左翼群体、智识精英一起推动了席卷整个法国的“五月风暴”,对当时的局势与日常生活政治展开批判,意图通过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运动来复兴法国的市民和文化生活。
理查德·沃林指出,60年代流行于法国智识精英中的“毛主义热”与中国现实并无实质关联。通过回顾60年代法国文化与政治生活,《东风》力图揭示“毛主义”是如何出人意料地影响了法国的民主政治进程。
···
【学者及媒体评论】
对1968年“五月风暴”的写作大多数沉湎于怀旧或失望之中,理查德·沃林对这段往事的论述却秉持审慎、公正的精神。在关于1986年法国左翼运动的所有作品中,《东风》是我读到的最棒的一部……对20世纪60年代全球的动荡局势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不容错过。
——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作者
·
理查德·沃林引人入胜地叙述了法国左派的行为,对其蠢行与幻想给予了应有的重视,而且还竭力去捕捉、评价其解放效果。
——迈克尔·沃尔泽(Michael Walzer),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
理查德·沃林从一种复杂的问题意识出发,剖析了1968年法国的“五月风暴”。本书是一次极具深度的沉思——对政治见解之形成的沉思。《东风》堪称一次精神上的奥德赛。
——迈克尔·拜伦特(Michael C. Behrent),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
理查德·沃林记录了这样一群人:尽管他们有时显得荒唐可笑,却一贯秉持深刻和严谨的态度来思考并行动。因此,《东风》堪称一部具有价值和时代意义的优秀著作。
——《华尔街日报》
Liberty or Death 豆瓣
作者:
Peter McPhee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6
- 5
包法利夫人 豆瓣
9.5 (11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居斯塔夫·福楼拜
译者:
周克希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6
- 10
【内容简介】
《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被奉为具有文学史里程碑意义的现实主义名作。
福楼拜以细腻的笔触写了一个受过教育的农家女孩嫁给乡医,却心比天高,向往更奢华、浪漫的生活,在经历了两次出轨,面对其虚荣带来的累累负债,最终不得善终的故事。福楼拜通过对法国省外生活的工笔描写,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腐朽堕落的社会生活和小市民的鄙俗与猥琐。
另一面,福楼拜将故事格局限定在巴黎周边的小乡镇里,他专心写的就是一个出轨的故事,写的是当婚姻并没有给予对爱情的期待,当新奇的魅力褪去,裸露出情爱永恒单调时的那些遭遇。
【编辑推荐】
★ 《包法利夫人》是“文体大师”福楼拜代表作,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不可规避的世界名著之一。福楼拜也由此被誉为“自然主义之父”“法国新小说派鼻祖”。
★ 这是一个想死又巴不得能住在巴黎的女人的故事。人都具有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我们都是爱玛·包法利。
★ 《包法利夫人》最初连载时,曾被指控为淫秽之作,后被奉为“最完美的小说”。
★ 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译本全新修订。
【名人推荐】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真正的杰作。——雨果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日期,它点出某些东西结束和某些东西开始。——米兰·昆德拉
重读《包法利夫人》,有益地使我认识了完善的、也是残酷的写实。——王安忆
我私心感谢周克希先生翻译了此书,让我感觉到书变得薄了,从而读完全文,影影绰绰地望见福楼拜的居心。真正的阅读当然是读原文,有色彩也有韵律,但对不识原文的我,这样的翻译就是恩赐了。我看见周先生的一字一句,看见他努力在中文里找出和原文相称的节奏。他的译文是可以读的。我曾出声地读,很舒服……我欣赏周先生如履薄冰的翻译态度,欣赏他对文学的福楼拜式的沉溺。这么说,此书在中国真是找对了翻译者。——陈村
《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被奉为具有文学史里程碑意义的现实主义名作。
福楼拜以细腻的笔触写了一个受过教育的农家女孩嫁给乡医,却心比天高,向往更奢华、浪漫的生活,在经历了两次出轨,面对其虚荣带来的累累负债,最终不得善终的故事。福楼拜通过对法国省外生活的工笔描写,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腐朽堕落的社会生活和小市民的鄙俗与猥琐。
另一面,福楼拜将故事格局限定在巴黎周边的小乡镇里,他专心写的就是一个出轨的故事,写的是当婚姻并没有给予对爱情的期待,当新奇的魅力褪去,裸露出情爱永恒单调时的那些遭遇。
【编辑推荐】
★ 《包法利夫人》是“文体大师”福楼拜代表作,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不可规避的世界名著之一。福楼拜也由此被誉为“自然主义之父”“法国新小说派鼻祖”。
★ 这是一个想死又巴不得能住在巴黎的女人的故事。人都具有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我们都是爱玛·包法利。
★ 《包法利夫人》最初连载时,曾被指控为淫秽之作,后被奉为“最完美的小说”。
★ 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译本全新修订。
【名人推荐】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真正的杰作。——雨果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日期,它点出某些东西结束和某些东西开始。——米兰·昆德拉
重读《包法利夫人》,有益地使我认识了完善的、也是残酷的写实。——王安忆
我私心感谢周克希先生翻译了此书,让我感觉到书变得薄了,从而读完全文,影影绰绰地望见福楼拜的居心。真正的阅读当然是读原文,有色彩也有韵律,但对不识原文的我,这样的翻译就是恩赐了。我看见周先生的一字一句,看见他努力在中文里找出和原文相称的节奏。他的译文是可以读的。我曾出声地读,很舒服……我欣赏周先生如履薄冰的翻译态度,欣赏他对文学的福楼拜式的沉溺。这么说,此书在中国真是找对了翻译者。——陈村
她不是我妈妈 豆瓣
Maman a tort
6.0 (12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普西
译者:
白雪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 5
一个发生在五天之内的奇特故事
一部颠覆读者认知的悬疑小说
法国大师级作家米歇尔•普西悬疑新作
这是预先布下的局,任何一个打开本书的人都将成为局中人
真相不在书里……
当人性与公义背道而驰,你坚持什么,又相信什么?
一个三岁半的孩子坚称他的妈妈不是他妈妈,他的爸爸也不是他爸爸。然而幼儿园老师和警方 调查后都确认,孩子的父母确实是他的父母,不是领养、不是法院判决,也不是儿童援助机构的安排。按照父母的说法,这孩子的想象力过于丰富了。
一个仅仅三岁半的孩子,他的记忆会留存多久?这些记忆真是他自己的还是有人刻意灌输?
谁会相信他?
一部颠覆读者认知的悬疑小说
法国大师级作家米歇尔•普西悬疑新作
这是预先布下的局,任何一个打开本书的人都将成为局中人
真相不在书里……
当人性与公义背道而驰,你坚持什么,又相信什么?
一个三岁半的孩子坚称他的妈妈不是他妈妈,他的爸爸也不是他爸爸。然而幼儿园老师和警方 调查后都确认,孩子的父母确实是他的父母,不是领养、不是法院判决,也不是儿童援助机构的安排。按照父母的说法,这孩子的想象力过于丰富了。
一个仅仅三岁半的孩子,他的记忆会留存多久?这些记忆真是他自己的还是有人刻意灌输?
谁会相信他?
去斯万家那边 豆瓣
作者:
[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
译者:
周克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6
《去斯万家那边》为《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小说一开头,叙述者醒来后躺在床上。童年时代的回忆,在贡布雷姑婆家的生活情景,清晰地重现了出来。然后小说的时间倒退十多年,我们看到了他家的朋友斯万与奥黛特之间的一段恋情。斯万的女儿吉尔贝特,后来是叙述者在巴黎时单恋的对象。
《追寻逝去的时光》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于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家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大量的感想和议论。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庞大交响乐。
《追寻逝去的时光》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于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家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大量的感想和议论。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庞大交响乐。
雷蒙·阿隆回忆录 豆瓣
Mémoires (édition intégrale inédite)
作者:
[法国] 雷蒙·阿隆
译者:
杨祖功
/
王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7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政治教育、政治愿望、祸患之中的教师、当官的年代和死缓阶段。一方面,阿隆追述了20世纪法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细致地描绘了各种行为人的面貌。他把自身生活以及公共生活的周边环境都写了进去,而内心波动和事件起伏只是稍有触及。另一方面,他把自己的全部著述都收 集和归纳到书中,每篇著作的核心内容,他用几页提要加以说明。阿隆还补充了对其评论的各种反应,收入了他曾收到的赞同或反对他的信件,以及他自己写的回顾性评论。从某种程度上讲,《雷蒙•阿隆回忆录》归纳了他的整个人生和全部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