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美的沉思 豆瓣
8.3 (12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4 - 9
美的沉思》是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先生在美学领域的经典代表之作,被誉为“台湾版《美的历程》”,自1986年在台湾第一版发行以来,至今经过几度再版印刷。此次,应读者迫切需求,大陆引进全新修订彩色珍藏版,增录图片、年表、索引,为读者提供更赏心的视觉体验,更悦目的美的探索!
玉石、陶器、青铜、竹简、帛画、石雕、敦煌壁画、山水画……蒋勋在这些被“美”层层包裹着的艺术作品中,开始逐渐思考起它们形式的意义。经过一次一次时间的回流,将历史的渣滓去尽,蒋勋看到了它们透露出的真正的时空价值和所承载的历史意义。
2018年1月7日 已读
算是一点想法:以前我一直觉得艺术是对现实的描摹,现在我觉得艺术是人对现实的一种应激反应,以及情绪的表达。当中的差异,就还是人用自己的理解去表达现实,表达的是一种现实与个体的结合,而不是现实本身。

对于蒋勋这本书有点不满的地方大概还是,这人有点六经注我的意思。
中国 文化 美学 艺术 艺术史
本托的素描簿 豆瓣
Bento's Sketchbook
9.2 (5 个评分) 作者: 约翰·伯格 译者: 黄华侨 理想国 |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7 - 7
“命运常常具有几何图形版的规则,但却没有可以用来表示它们的名词。素描可以代替一个名词吗?”——约翰·伯格
在《本托的素描簿》这本书中,对素描这项活动能把我们带往何处、指向何物有着深刻体悟的约翰·伯格,将互为参照的文字与素描“缝制”在了一起,并以这样的方式与17世纪荷兰哲学家贝内迪克特·斯宾诺莎对话。
小名叫本托的斯宾诺莎平素很是喜欢画画,据说他会随身携带一本素描簿,用来画下眼见之物。但在他去世后,这本素描簿却没有出现在他的遗物清单中,遂成为一个失落的传奇。对于关注绘画的伯格来说,他常常会想象斯宾诺莎这个人文主义思想的同路人是如何用他的哲学之眼观察事物的,想象他会在这本簿子上画下什么样的素描。如此的想象也激发了伯格自己的创作灵感。于是,在一本被伯格认定是“本托的素描簿”的簿子上,他同时以素描和写作两种方式,与生活在几个世纪前的斯宾诺莎展开了隔空的交谈。
在伯格看来,“素描是一种探测方式。人类最初产生素描的冲动,乃是出于他们的实际需要:搜寻某物,测定位置,安放某物,安置自身。”毫无疑问,这种对素描富于启发性的理解,是伯格的创作之所以发生,也是他与斯宾诺莎的对话之所以可能的主要前提和关键提示。此次《本托的素描簿》全新中文简体版共收录伯格65幅全彩素描水彩,以及由素描引发的内省文字。正是在文字与素描的相遇中,在伯格的思想与斯宾诺莎的思想的相遇中,他们变成了彼此的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