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控制自然 豆瓣
作者: 约翰•麦克菲 (John McPhee) 译者: 郭筝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 5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保障和最基本的风险,都是大自然。对河流来说,改道很正常。对山体来说,滑坡很正常。对地球来说,风雨都正常。于是,泥石流可以直达好莱坞脚下。飓风可以席卷纽约。暴雨可以淹了北京。地震威胁着东京。
在洛杉矶,人们挖掘巨大的沉砂池,反复“接收”泥石流。在密西西比河,人们筑起大坝抵抗洪水,谨慎地预防河流改道。在冰岛,人们用巨大的水管冲向爆发的岩浆,试图使之冷却下来。
房子被泥石流毁掉的人仍然不愿意搬出危险区,被警告危险后置之不理最后被毁的教堂反过来诉讼政府管理不力;依靠大坝生活的渔民和工业区向管委会提出各种互相冲突的要求;被火山逼走的居民只能成为异乡客——自然灾害涉及的远远不止自然与人的关系,更为错综复杂的,是人类社会在灾难中的整体行动。
同自然争夺控制权的斗争由来已久,面对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人类到底站在什么样的位置,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抢夺?改造?征服?利用?还是——控制?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没有那么简单。一切没有定论,但是值得从根本上思考。
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麦克菲先生,身处环保运动轰轰烈烈的美国,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开阔的视野来面对环境问题。他以非常客观的研究态度描写了三个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的故事,详述了身处其中的人的困扰、思考和行动。政府管理部门,科学家,身处其中的普通居民,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职责,出发点都不一样,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面对同样的风险。在风险中生存,是必须有的觉悟。
创水记 豆瓣
Let There Be Water: Israel's Solution for a Water-Starved World
作者: [美] 赛斯·西格尔 译者: 陈晓霜 / 叶宪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1
对水的重视,以色列人可能无人能及。
这与犹太民族的敬水文化分不开,更与以色列建国之初所面临的困境密不可分。
在这个60%的国土是沙漠的国家尚未独立之前,犹太人已经意识到:
缺水,将是他们面临的第一难题。
治水贯穿了以色列的建国史和发展史。
从梦想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之初,犹太人已开始制定全面成熟的治水方案。
在以色列发展的每一阶段,水在其国家意识中占有绝对优先的地位。
以色列拥有世界最领先的治水技术,而对治水计划的执行力更是令人惊叹。
在以色列,水属于国家——包括每一滴雨水。
尽管以色列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自由市场国家,但在水问题上的,以色列人完全认同这种国家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的做法。
在事关民族利益与国家存亡的水问题上,从国家到个人,以色列处处体现出犹太民族引以为傲的智慧与坚韧。
如今,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问题。十年内,水资源短缺可能危及20%的世界人口,地球表面的60%将被改变。
“先天不足”的以色列却已是一个可将盈余用水出口到邻国的水资源强国。
在水问题上,以色列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用不断创新的水技术和一丝不苟的节水意识“让沙漠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