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
Hansel and Gretel (1951) 豆瓣
导演:
雷·哈里豪森
Hansel and Gretel (1954) 豆瓣
巧克力天使 豆瓣
所属 作品: 巧克力天使
9.2 (5 个评分)
作者:
[日] 小川未明
译者:
周龙梅
/
彭懿
2012
- 8
序言
在日本,小川未明被誉为“日本的童话之父”“日本的安徒生”,儿童文学理论界更是把他说成是日本近代儿童文学史上一个巨大的、影响深远的存在,把他的童话说成是日本近代儿童文学的起点。
小川未明一生写过一千多篇童话,许多日本人,包括我们所熟悉的知名作家、画家,都是看着小川未明的童话长大的。
比如,写过《狐狸的窗户》的作家安房直子就曾经这样写道:
“最开始读的小川未明的作品是《红蜡烛与美人鱼》。不过,是什么时候,又是在哪一本书上读到的,却完全记不起来了。童年时读的书,无论是从装订、插图,甚至于纸张的感触,我都能记忆犹新,不知为什么,唯独《红蜡烛与美人鱼》没有一点印象了。
“只记得那是一个无比悲伤、无比黑暗的故事,让我屏住呼吸一口气就读完了。而且,我还记得,我当时还想这么悲伤的故事我不会再读第二遍!这大概是我头一次遭遇的黑暗而美丽、哀伤而美丽的故事了吧!
“还有,自从读了这篇作品之后,我开始对红色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在那之前,红色对于我来说不过是一种鲜艳、明亮的颜色而已。可是在这篇作品中,我却隐隐约约地感到,这红色里如同诅咒一般地包含着深切的悲哀和令人恐怖的黑暗。
“红色如今仍然吸引着我,这大概要归功于未明的童话了。虽然我不喜欢穿红衣服,但我喜欢眺望红色。我觉得它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颜色。它是一种把温情与冷酷,悲伤与欢乐,吉利与不吉利——这些截然相反的意象,贪婪地吞噬进去,不同的时候放射出不同的光辉的拥有妖气的颜色。
“我常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写出这样一篇作品来呢。”
再比如,创作了《活了100万次的猫》的画家佐野洋子也曾经写道:
“我是几岁时知道《红蜡烛与美人鱼》这篇童话的呢?
“不用说小川未明这个名字了,也许连《红蜡烛与美人鱼》这个篇名都没有记住。我只记得读到美丽的美人鱼被迫把蜡烛全都涂成红色的场面时,非常恐怖,心都要碎了似的,留下了非常难过的印象。她为什么要到老爷爷和老奶奶家里来呢,我记不清了。美人鱼的母亲来找孩子的场面,也记不清了。
“留下来的,只有远方隐隐约约地传来悲伤的音乐,突然激烈地变成了鲜明的音色,然后又消失在远方的感觉。
“把白蜡烛涂成红色的美人鱼,才是我的红蜡烛与美人鱼。
“我无法忘却。
“我记得那本书里还有一张插图。美人鱼细细的指尖,被染成了淡淡的红色。画在光滑冰凉的纸上的淡红色的细细的指尖,很可怜。细细的脖子,像烟一样的头发。美人鱼虽然穿着衣服,却可以看到身体。透明的美人鱼,如同融化在了冰冷而又美丽的蓝色之中。身体没有重量,淡红色的指尖比水还要凉。
“有一天,我久久地凝视着那张插图。我看着她那白白的脖子,不知为什么,焦点模糊起来了,她的脖子动了一下,她在轻轻地呼吸。
“美人鱼活了。”
小川未明的本名为健作,未明,实际上是他后来在早稻田大学读书时的恩师坪内逍遥给起的笔名。坪内介绍小川在《新小说》杂志上发表处女作《流浪儿》时,对他说:“歌德说美在黄昏,我觉得黄昏漫无边际,同样也是微明,拂晓怎么样?就叫未明吧!” 1882年4月7日,小川未明出生于新溻县的高田市,也就是现在的上越市幸町一带。这里是日本屈指可数的雪国,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被灰色的天空笼罩,每天夜里大海的呼啸声不绝于耳。遇上大雪之年,整个镇子都会被大雪埋住。
后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小川未明曾经这样写道:“北国从十月末起,天就变得昏暗起来,十一月就会下雪。不到来年的三月或是四月,那雪都不会消失。现在回想起来,才会意识到那昏暗的、白雪皑皑的景色有多美,那才是北国特有的景色。然而,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那种寂寞之感实在是让人无法忍受。我总是在想,春天要是早点儿来多好啊!每当绚丽的晚霞映红天空,我就会想,啊,明天是一个好天,我非常地快乐,喜不自禁……一想到如果翻过这座大山,山那边会是一个没有雪、明亮的世界,心中就充满了无边无际的幻想。没有雪、明亮、暖和的地方,是我孩提时代最大的一个憧憬。”
北国的这段童年生活,对小川未明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早期的许多童话,如《牛女》《红蜡烛与美人鱼》《黑色的人影与红色的雪橇》等,都源自于他的这段童年经历。用日本儿童文学评论家砂田弘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少年未明所“遭遇的风景、民俗、父亲对信仰的狂热追求以及从祖母那里听来的神秘的故事,共同酿就了未明文学的土壤”。
1895年,十三岁的小川未明升入高田中学。这时的他已经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向《中学世界》投稿。不过,因为只喜欢文科,讨厌理科,不适应学校的氛围,继续用砂田弘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小川未明“度过了一段愤怒与屈辱的日子”。后来因为升学考试数学连续三次不及格,不得不退学。
1901年,十九岁的小川未明胸怀进京大志,在高田中学一位英语教师的推荐下,来到东京,参加东京专门学校的文科考试并被录取。第二年,东京专门学校改名为早稻田大学,小川未明转到了英文科。两年后,他的一篇文章得到了坪内逍遥的赏识,开始受邀参加坪内每个月在家中举办的读书会,作品也得了亲切而又细心的修改——正是坪内逍遥引导他走向了作家之路。
不过,在学期间,还有一个人对他的影响不可低估,这个人就是《怪谈》的作者小泉八云。虽然仅听过晚年的小泉八云四个月的课,但他深受感动,不但读遍了小泉八云的所有作品,连毕业论文写的也是《小泉八云论》,可见小泉八云对他的影响之大。其实,我们从他的许多作品,如《月夜与眼镜》《小岛黄昏的故事》《有白门的房子》中也都可以或隐或现地看到小泉八云那些灵异故事的影子。
早稻田大学毕业前夕,二十三岁的小川未明在《新小说》上发表了《冰雹加雨雪》,这篇作品不但获得了好评,也确立了他的作家地位。在这篇五十多页的作品中,他用纯美的笔触、回忆的语调,以北国的自然风物与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一个少年的孤独与不安、反抗与憧憬的故事,被认为是小川未明小说的原型。
1906年,新婚不久的小川未明加入了早稻田文学社,并在从英德留学回国的早稻田大学讲师岛村抱月的推荐下,成了“以新童话运动为目标”的《早稻田文学》的附刊《少年文库》的一名编辑。岛村抱月当时就洞察出了小川未明作为一名童话作家的资质,曾经对日本儿童文学的先驱严谷小波说过这样一句话:“他将来肯定会奔赴你的领域的!”《少年文库》只出版了一期就结束了,但小川未明在上面发表了四篇童话。
1907年,小川未明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愁人》。1910年,小川未明出版了第一部童话集《赤船》。
对于小川未明当时的创作风格,日本《儿童文学事典》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当时未明的作品风格,应该看做是自然主义文学在态度和方法上的一种表现,是典型的日本的‘印象主义’。他一方面注重写实,一方面努力发扬主观的、感情的宣泄。其结果,便是虽然所表现出来的相貌是现实的,但又是浪漫而神秘的。在文学史上,未明文学可以归属于自然主义,同时又被列入反自然主义文学一派的新浪漫主义的文学之中,但他的本质只能算是‘印象主义’。”
1918年7月,童话作家铃木三重吉提出了为孩子创作艺术童话和童谣的口号,创办了童话杂志《赤鸟》。小川未明也是其中的一个积极的参加者。以《赤鸟》为舞台,近代日本的儿童文学迎来了童话和童谣的黄金时代。这里需要提一笔的是,当时的童话,指的是儿童文学。
也是这一年,小川未明久病不愈的长女晴代不治而死,结束了十一岁的生命。而在此之前的1914年,他已经失去了六岁的长子哲文。小川未明悲痛万分,甚至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贫困时代丧失二子,悲彻骨髓,甚于鞭打。”第二年,他发表了童话《金环》,故事说的是久病初愈的太郎,在家门口看见一个少年滚着环子从马路上跑了过来。那环子金光闪闪,放射出灿烂的光辉。当这个陌生的少年快跑到马路尽头的时候,朝太郎这边微微笑了一笑,就像对老朋友那样,看上去令人感到十分亲切。这天晚上,太郎对母亲讲起了少年和金环的事,母亲不相信。过了两三天,七岁的太郎就病死了……篇幅极短,不过千余字,但写得哀婉而宿命,可以看做是小川未明为两个幼年夭折的孩子谱写的一首安魂曲。
两年后的1921年,三十九岁的小川未明发表了被称为“未明童话最高杰作”的《红蜡烛与美人鱼》——
美人鱼不仅住在南方的大海里,也住在北方的大海里。
北方的大海是蓝色的。有时,美人鱼会爬到岩石上,一边眺望着周围的景色,一边休息。
从云缝里透出的月光,凄凉地映照在波浪之上。无论朝哪一边眺望,都是一望无际的惊涛骇浪,翻腾起伏。
多么凄凉的景色啊!美人鱼想。自己的样子与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如果与鱼类呀,或者是住在深海里的各种凶猛的兽类比起来,自己的心灵和样子也许更像人类吧!既然这样,自己为什么还要和鱼类呀、兽类什么的一起生活在冰冷、黑暗、阴郁的大海里呢?
美人鱼一想到多少年都没有一个说话的对象,一直都在憧憬着明亮的海面生活,就忍受不了了。于是,一到月光皎洁的夜晚,美人鱼便会浮上海面,在岩石上休息,陷入各种各样的幻想之中……
遭人背叛的美人鱼的悲哀、鬼迷心窍的老夫妇的愚昧以及不可抗拒的大自然的愤怒,都被小川未明用他那支充满了色彩感的笔,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关于这篇童话的灵感,据儿童文化研究家上笙一郎的推测,是源自于小川未明自己的两段生活经历、一幅画和一个传奇。两段生活经历,一段是小川未明出生后曾经被制作蜡烛的邻居收养,另一段是他上中学时借宿的那户人家,有一位美丽、腿有残疾的主妇和她的女儿。一幅画,是他后来见到的瑞士幻想画家勃克林描绘美人鱼的《戏浪》。一个传奇,是故乡海边流传的美人鱼的传说。这四者结合,诞生了这篇凄美而妖魅感人的作品。
从1921年到1925年,是小川未明创作的巅峰期。他的许多洋溢着幻想色彩的作品,如《到达港口的黑人》《黑色的人影与红色的雪橇》《野蔷薇》《巧克力天使》等,都是在这几年发表的。
1926年5月,在出版了六卷本《小川未明选集》之后,四十四岁的小川未明发表了《今后做童话作家》的“童话作家宣言”,告别小说创作,专心写童话。可惜的是,尽管后来他一直笔耕不辍,但人过中年的小川未明再也没有写出像《红蜡烛与美人鱼》那样幻想性丰富的童话佳作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川未明的童话遭到了一批年轻人的痛烈批判。
关于这次批判,在《儿童文学事典》里有如下的记述——
“……进入昭和期(1925年),甚至酿成了这样一种风潮,即未明童话的思想与方法成为了儿童文学的规范和理想。正因为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十几年的六十年代前后,日本儿童文学开始新的飞跃的时候,未明童话便成了年轻一代批判与否定的靶子。属于所谓《少年文学宣言》派的古田足日和鸟越信,从社会变革的现实主义立场出发;《儿童与文学》派从期盼出现欧美式的幻想小说的立场出发,共同否定了未明童话的思想与方法,并以这种否定论作为桥头堡,推出了以长篇少男少女小说和长篇幻想小说为主轴的六十年代以后的儿童文学。也就是说,日本的现代儿童文学是以否定未明童话作为媒介才成立的。从能成为否定的媒介这一意义上来看,未明这一存在也不能不说是巨大的。”
不过,到了七十年代,又出现了重新评价小川未明的动向。虽然没有全面肯定,但还是有许多人指出了未明童话的独特性和普遍性,高度评价了未明所发挥的作用。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小川未明的作品终于得到了彻底的复苏和肯定。
现在,小川未明的童话在日本不但以文集、选集以及图画书的形式得到重新出版,被广泛阅读,1992年,在小川未明的故乡新渴县上越市,还设立了以“把日本近代童话之父的小川未明的文学精神——对人类的爱情与正义感传给下一代”为目的的“小川未明文学奖”。2005年,建立了“小川未明文学馆”。
在日本,小川未明被誉为“日本的童话之父”“日本的安徒生”,儿童文学理论界更是把他说成是日本近代儿童文学史上一个巨大的、影响深远的存在,把他的童话说成是日本近代儿童文学的起点。
小川未明一生写过一千多篇童话,许多日本人,包括我们所熟悉的知名作家、画家,都是看着小川未明的童话长大的。
比如,写过《狐狸的窗户》的作家安房直子就曾经这样写道:
“最开始读的小川未明的作品是《红蜡烛与美人鱼》。不过,是什么时候,又是在哪一本书上读到的,却完全记不起来了。童年时读的书,无论是从装订、插图,甚至于纸张的感触,我都能记忆犹新,不知为什么,唯独《红蜡烛与美人鱼》没有一点印象了。
“只记得那是一个无比悲伤、无比黑暗的故事,让我屏住呼吸一口气就读完了。而且,我还记得,我当时还想这么悲伤的故事我不会再读第二遍!这大概是我头一次遭遇的黑暗而美丽、哀伤而美丽的故事了吧!
“还有,自从读了这篇作品之后,我开始对红色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在那之前,红色对于我来说不过是一种鲜艳、明亮的颜色而已。可是在这篇作品中,我却隐隐约约地感到,这红色里如同诅咒一般地包含着深切的悲哀和令人恐怖的黑暗。
“红色如今仍然吸引着我,这大概要归功于未明的童话了。虽然我不喜欢穿红衣服,但我喜欢眺望红色。我觉得它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颜色。它是一种把温情与冷酷,悲伤与欢乐,吉利与不吉利——这些截然相反的意象,贪婪地吞噬进去,不同的时候放射出不同的光辉的拥有妖气的颜色。
“我常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写出这样一篇作品来呢。”
再比如,创作了《活了100万次的猫》的画家佐野洋子也曾经写道:
“我是几岁时知道《红蜡烛与美人鱼》这篇童话的呢?
“不用说小川未明这个名字了,也许连《红蜡烛与美人鱼》这个篇名都没有记住。我只记得读到美丽的美人鱼被迫把蜡烛全都涂成红色的场面时,非常恐怖,心都要碎了似的,留下了非常难过的印象。她为什么要到老爷爷和老奶奶家里来呢,我记不清了。美人鱼的母亲来找孩子的场面,也记不清了。
“留下来的,只有远方隐隐约约地传来悲伤的音乐,突然激烈地变成了鲜明的音色,然后又消失在远方的感觉。
“把白蜡烛涂成红色的美人鱼,才是我的红蜡烛与美人鱼。
“我无法忘却。
“我记得那本书里还有一张插图。美人鱼细细的指尖,被染成了淡淡的红色。画在光滑冰凉的纸上的淡红色的细细的指尖,很可怜。细细的脖子,像烟一样的头发。美人鱼虽然穿着衣服,却可以看到身体。透明的美人鱼,如同融化在了冰冷而又美丽的蓝色之中。身体没有重量,淡红色的指尖比水还要凉。
“有一天,我久久地凝视着那张插图。我看着她那白白的脖子,不知为什么,焦点模糊起来了,她的脖子动了一下,她在轻轻地呼吸。
“美人鱼活了。”
小川未明的本名为健作,未明,实际上是他后来在早稻田大学读书时的恩师坪内逍遥给起的笔名。坪内介绍小川在《新小说》杂志上发表处女作《流浪儿》时,对他说:“歌德说美在黄昏,我觉得黄昏漫无边际,同样也是微明,拂晓怎么样?就叫未明吧!” 1882年4月7日,小川未明出生于新溻县的高田市,也就是现在的上越市幸町一带。这里是日本屈指可数的雪国,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被灰色的天空笼罩,每天夜里大海的呼啸声不绝于耳。遇上大雪之年,整个镇子都会被大雪埋住。
后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小川未明曾经这样写道:“北国从十月末起,天就变得昏暗起来,十一月就会下雪。不到来年的三月或是四月,那雪都不会消失。现在回想起来,才会意识到那昏暗的、白雪皑皑的景色有多美,那才是北国特有的景色。然而,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那种寂寞之感实在是让人无法忍受。我总是在想,春天要是早点儿来多好啊!每当绚丽的晚霞映红天空,我就会想,啊,明天是一个好天,我非常地快乐,喜不自禁……一想到如果翻过这座大山,山那边会是一个没有雪、明亮的世界,心中就充满了无边无际的幻想。没有雪、明亮、暖和的地方,是我孩提时代最大的一个憧憬。”
北国的这段童年生活,对小川未明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早期的许多童话,如《牛女》《红蜡烛与美人鱼》《黑色的人影与红色的雪橇》等,都源自于他的这段童年经历。用日本儿童文学评论家砂田弘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少年未明所“遭遇的风景、民俗、父亲对信仰的狂热追求以及从祖母那里听来的神秘的故事,共同酿就了未明文学的土壤”。
1895年,十三岁的小川未明升入高田中学。这时的他已经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向《中学世界》投稿。不过,因为只喜欢文科,讨厌理科,不适应学校的氛围,继续用砂田弘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小川未明“度过了一段愤怒与屈辱的日子”。后来因为升学考试数学连续三次不及格,不得不退学。
1901年,十九岁的小川未明胸怀进京大志,在高田中学一位英语教师的推荐下,来到东京,参加东京专门学校的文科考试并被录取。第二年,东京专门学校改名为早稻田大学,小川未明转到了英文科。两年后,他的一篇文章得到了坪内逍遥的赏识,开始受邀参加坪内每个月在家中举办的读书会,作品也得了亲切而又细心的修改——正是坪内逍遥引导他走向了作家之路。
不过,在学期间,还有一个人对他的影响不可低估,这个人就是《怪谈》的作者小泉八云。虽然仅听过晚年的小泉八云四个月的课,但他深受感动,不但读遍了小泉八云的所有作品,连毕业论文写的也是《小泉八云论》,可见小泉八云对他的影响之大。其实,我们从他的许多作品,如《月夜与眼镜》《小岛黄昏的故事》《有白门的房子》中也都可以或隐或现地看到小泉八云那些灵异故事的影子。
早稻田大学毕业前夕,二十三岁的小川未明在《新小说》上发表了《冰雹加雨雪》,这篇作品不但获得了好评,也确立了他的作家地位。在这篇五十多页的作品中,他用纯美的笔触、回忆的语调,以北国的自然风物与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一个少年的孤独与不安、反抗与憧憬的故事,被认为是小川未明小说的原型。
1906年,新婚不久的小川未明加入了早稻田文学社,并在从英德留学回国的早稻田大学讲师岛村抱月的推荐下,成了“以新童话运动为目标”的《早稻田文学》的附刊《少年文库》的一名编辑。岛村抱月当时就洞察出了小川未明作为一名童话作家的资质,曾经对日本儿童文学的先驱严谷小波说过这样一句话:“他将来肯定会奔赴你的领域的!”《少年文库》只出版了一期就结束了,但小川未明在上面发表了四篇童话。
1907年,小川未明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愁人》。1910年,小川未明出版了第一部童话集《赤船》。
对于小川未明当时的创作风格,日本《儿童文学事典》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当时未明的作品风格,应该看做是自然主义文学在态度和方法上的一种表现,是典型的日本的‘印象主义’。他一方面注重写实,一方面努力发扬主观的、感情的宣泄。其结果,便是虽然所表现出来的相貌是现实的,但又是浪漫而神秘的。在文学史上,未明文学可以归属于自然主义,同时又被列入反自然主义文学一派的新浪漫主义的文学之中,但他的本质只能算是‘印象主义’。”
1918年7月,童话作家铃木三重吉提出了为孩子创作艺术童话和童谣的口号,创办了童话杂志《赤鸟》。小川未明也是其中的一个积极的参加者。以《赤鸟》为舞台,近代日本的儿童文学迎来了童话和童谣的黄金时代。这里需要提一笔的是,当时的童话,指的是儿童文学。
也是这一年,小川未明久病不愈的长女晴代不治而死,结束了十一岁的生命。而在此之前的1914年,他已经失去了六岁的长子哲文。小川未明悲痛万分,甚至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贫困时代丧失二子,悲彻骨髓,甚于鞭打。”第二年,他发表了童话《金环》,故事说的是久病初愈的太郎,在家门口看见一个少年滚着环子从马路上跑了过来。那环子金光闪闪,放射出灿烂的光辉。当这个陌生的少年快跑到马路尽头的时候,朝太郎这边微微笑了一笑,就像对老朋友那样,看上去令人感到十分亲切。这天晚上,太郎对母亲讲起了少年和金环的事,母亲不相信。过了两三天,七岁的太郎就病死了……篇幅极短,不过千余字,但写得哀婉而宿命,可以看做是小川未明为两个幼年夭折的孩子谱写的一首安魂曲。
两年后的1921年,三十九岁的小川未明发表了被称为“未明童话最高杰作”的《红蜡烛与美人鱼》——
美人鱼不仅住在南方的大海里,也住在北方的大海里。
北方的大海是蓝色的。有时,美人鱼会爬到岩石上,一边眺望着周围的景色,一边休息。
从云缝里透出的月光,凄凉地映照在波浪之上。无论朝哪一边眺望,都是一望无际的惊涛骇浪,翻腾起伏。
多么凄凉的景色啊!美人鱼想。自己的样子与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如果与鱼类呀,或者是住在深海里的各种凶猛的兽类比起来,自己的心灵和样子也许更像人类吧!既然这样,自己为什么还要和鱼类呀、兽类什么的一起生活在冰冷、黑暗、阴郁的大海里呢?
美人鱼一想到多少年都没有一个说话的对象,一直都在憧憬着明亮的海面生活,就忍受不了了。于是,一到月光皎洁的夜晚,美人鱼便会浮上海面,在岩石上休息,陷入各种各样的幻想之中……
遭人背叛的美人鱼的悲哀、鬼迷心窍的老夫妇的愚昧以及不可抗拒的大自然的愤怒,都被小川未明用他那支充满了色彩感的笔,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关于这篇童话的灵感,据儿童文化研究家上笙一郎的推测,是源自于小川未明自己的两段生活经历、一幅画和一个传奇。两段生活经历,一段是小川未明出生后曾经被制作蜡烛的邻居收养,另一段是他上中学时借宿的那户人家,有一位美丽、腿有残疾的主妇和她的女儿。一幅画,是他后来见到的瑞士幻想画家勃克林描绘美人鱼的《戏浪》。一个传奇,是故乡海边流传的美人鱼的传说。这四者结合,诞生了这篇凄美而妖魅感人的作品。
从1921年到1925年,是小川未明创作的巅峰期。他的许多洋溢着幻想色彩的作品,如《到达港口的黑人》《黑色的人影与红色的雪橇》《野蔷薇》《巧克力天使》等,都是在这几年发表的。
1926年5月,在出版了六卷本《小川未明选集》之后,四十四岁的小川未明发表了《今后做童话作家》的“童话作家宣言”,告别小说创作,专心写童话。可惜的是,尽管后来他一直笔耕不辍,但人过中年的小川未明再也没有写出像《红蜡烛与美人鱼》那样幻想性丰富的童话佳作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川未明的童话遭到了一批年轻人的痛烈批判。
关于这次批判,在《儿童文学事典》里有如下的记述——
“……进入昭和期(1925年),甚至酿成了这样一种风潮,即未明童话的思想与方法成为了儿童文学的规范和理想。正因为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十几年的六十年代前后,日本儿童文学开始新的飞跃的时候,未明童话便成了年轻一代批判与否定的靶子。属于所谓《少年文学宣言》派的古田足日和鸟越信,从社会变革的现实主义立场出发;《儿童与文学》派从期盼出现欧美式的幻想小说的立场出发,共同否定了未明童话的思想与方法,并以这种否定论作为桥头堡,推出了以长篇少男少女小说和长篇幻想小说为主轴的六十年代以后的儿童文学。也就是说,日本的现代儿童文学是以否定未明童话作为媒介才成立的。从能成为否定的媒介这一意义上来看,未明这一存在也不能不说是巨大的。”
不过,到了七十年代,又出现了重新评价小川未明的动向。虽然没有全面肯定,但还是有许多人指出了未明童话的独特性和普遍性,高度评价了未明所发挥的作用。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小川未明的作品终于得到了彻底的复苏和肯定。
现在,小川未明的童话在日本不但以文集、选集以及图画书的形式得到重新出版,被广泛阅读,1992年,在小川未明的故乡新渴县上越市,还设立了以“把日本近代童话之父的小川未明的文学精神——对人类的爱情与正义感传给下一代”为目的的“小川未明文学奖”。2005年,建立了“小川未明文学馆”。
银河铁道之夜 豆瓣 Goodreads
銀河鉄道の夜 所属 作品: 银河铁道之夜
8.0 (22 个评分)
作者:
[日]宫泽贤治
译者:
王新禧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5
日本家喻户晓的国民作家
宫泽贤治
用一个个纯净的小故事
构筑了现代童话的框架
为整个世界的文艺创作者提供灵感
《银河铁道之夜》
标志着日本幻想文学的顶点
————————————————————————
本书收录16篇宫泽贤治的中短篇小说。
其中《银河铁道之夜》作为宫泽贤治最知名的作品,讲了一个名叫乔凡尼的男孩在睡梦中搭上了一趟开往天国的列车,梦游银河的故事。看似只是一篇童话,却远远超出了儿童文学的范畴,被认为是贤治的生死观、宗教观及其思想的全过程的集约之作。
宫泽贤治
用一个个纯净的小故事
构筑了现代童话的框架
为整个世界的文艺创作者提供灵感
《银河铁道之夜》
标志着日本幻想文学的顶点
————————————————————————
本书收录16篇宫泽贤治的中短篇小说。
其中《银河铁道之夜》作为宫泽贤治最知名的作品,讲了一个名叫乔凡尼的男孩在睡梦中搭上了一趟开往天国的列车,梦游银河的故事。看似只是一篇童话,却远远超出了儿童文学的范畴,被认为是贤治的生死观、宗教观及其思想的全过程的集约之作。
星尘 豆瓣
Stardust 所属 作品: Stardust
7.6 (23 个评分)
作者:
(英) 尼尔·盖曼 (Neil Gaiman)
译者:
李雅欣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9
“从前有个年轻人,他想追寻心之所向。”
----------------------
为了一个吻,一个牵手一生的约定,特里斯坦穿越禁忌的城墙,寻找一颗坠落的星星。
因无知而无惧,因年轻而无畏,特里斯坦走进精灵仙境,开始了一段惊险的奇幻之旅。那里有危机四伏的食人森林、风起 云涌的风暴堡、神秘邪恶的女巫、光怪陆离的魔法……他能否安然越过险境,找到心之所向?
-
这是一部弥漫着淡淡忧伤的成人童话,奇幻、诗意、美好而温暖。
-
[编辑推荐]
☆ 《星尘》是一部畅销20年的浪漫奇幻经典!
☆ 《星尘》是《美国众神》作者尼尔•盖曼无比浪漫的奇幻经典!
☆ 这是一部弥漫着淡淡忧伤的成人童话,奇幻、诗意、美好而温暖。
☆ 从前有个年轻人,他想追寻心之所向。
☆ 《星尘》提名轨迹奖,并荣获5项世界大奖:创神文学奖、格芬奇幻小说奖、美国图书馆协会奖、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百大科幻•奇幻小说”
☆ 《星尘》自1998年出版以来,世界范围内共发行216个版本,畅销20多个国家:美国、英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丹麦、芬兰、波兰、挪威、瑞典、巴西、日本……
☆ 同名改编电影反响热烈。
☆美国亚马逊书评动情推荐道:“在尼尔•盖曼所有作品中,我偏爱《星尘》。”
☆作者尼尔•盖曼斩获28项文坛重磅大奖: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世界奇幻文学奖、英国科幻小说奖、创神文学奖、格芬奇幻小说奖、布莱姆•斯托克奖、美国图书馆协会奖、SFX奖……
☆斯蒂芬•金盛赞道:“尼尔•盖曼是故事的宝库,拥有他是我们的幸运。”
-
[媒体推荐]
☆我看到一颗流星。它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是一道划过天际、转瞬即逝的光芒,而像黑色天鹅绒上的一颗闪耀钻石,悠悠降落。我心念一动:它落在那儿,我要去找到它。我不知那会是一块陨星、一颗灼热的宝钻,还是更不可思议的东西。《星尘》的灵感在刹那间诞生。
——尼尔•盖曼
☆尼尔•盖曼是故事的宝库,拥有他是我们的幸运……他的创作力之丰沃与作品整体的水准之高,既神奇又吓人。
——斯蒂芬•金
☆在尼尔•盖曼所有作品中,我偏爱《星尘》。
——美国图书电商
☆太不可思议了!这么迷人的故事,只有尼尔•盖曼能写。
——《芝加哥论坛报》
☆ 这是尼尔•盖曼无比浪漫的一部作品,文笔优美流畅,仿佛是醇美的威士忌酒。
——《圣路易邮报》
☆ 《星尘》是一部包含了爱情、危险、友谊和魔法的冒险故事,拥有别具一格的幽默以及饱含深意的主题。
——《底特律自由报》
☆ 美好、难忘……《星尘》里充满了奇奇妙妙的事物。
——《密尔瓦基新闻卫报》
☆ 古怪、奇妙……《星尘》带我们进入了一个迷人的魔法世界。
——《费城询问报》
☆ 妙趣横生、惊险刺激、唯美动人。
——《书单》杂志
☆ 尼尔•盖曼使用了敏锐丰富的语言、自然的智慧、良好的幽默感和黑暗的氛围在宏大的传统中构建了一个童话故事。
——《出版家周刊》
☆《星尘》读来如同《绿野仙踪》、《格林童话》和蒂姆•波顿的电影剧本的混合体……好好享受吧。
——《达拉斯晨报》
☆一部引人入胜的美妙小说。
——《丹佛邮报》
----------------------
为了一个吻,一个牵手一生的约定,特里斯坦穿越禁忌的城墙,寻找一颗坠落的星星。
因无知而无惧,因年轻而无畏,特里斯坦走进精灵仙境,开始了一段惊险的奇幻之旅。那里有危机四伏的食人森林、风起 云涌的风暴堡、神秘邪恶的女巫、光怪陆离的魔法……他能否安然越过险境,找到心之所向?
-
这是一部弥漫着淡淡忧伤的成人童话,奇幻、诗意、美好而温暖。
-
[编辑推荐]
☆ 《星尘》是一部畅销20年的浪漫奇幻经典!
☆ 《星尘》是《美国众神》作者尼尔•盖曼无比浪漫的奇幻经典!
☆ 这是一部弥漫着淡淡忧伤的成人童话,奇幻、诗意、美好而温暖。
☆ 从前有个年轻人,他想追寻心之所向。
☆ 《星尘》提名轨迹奖,并荣获5项世界大奖:创神文学奖、格芬奇幻小说奖、美国图书馆协会奖、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百大科幻•奇幻小说”
☆ 《星尘》自1998年出版以来,世界范围内共发行216个版本,畅销20多个国家:美国、英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丹麦、芬兰、波兰、挪威、瑞典、巴西、日本……
☆ 同名改编电影反响热烈。
☆美国亚马逊书评动情推荐道:“在尼尔•盖曼所有作品中,我偏爱《星尘》。”
☆作者尼尔•盖曼斩获28项文坛重磅大奖: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世界奇幻文学奖、英国科幻小说奖、创神文学奖、格芬奇幻小说奖、布莱姆•斯托克奖、美国图书馆协会奖、SFX奖……
☆斯蒂芬•金盛赞道:“尼尔•盖曼是故事的宝库,拥有他是我们的幸运。”
-
[媒体推荐]
☆我看到一颗流星。它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是一道划过天际、转瞬即逝的光芒,而像黑色天鹅绒上的一颗闪耀钻石,悠悠降落。我心念一动:它落在那儿,我要去找到它。我不知那会是一块陨星、一颗灼热的宝钻,还是更不可思议的东西。《星尘》的灵感在刹那间诞生。
——尼尔•盖曼
☆尼尔•盖曼是故事的宝库,拥有他是我们的幸运……他的创作力之丰沃与作品整体的水准之高,既神奇又吓人。
——斯蒂芬•金
☆在尼尔•盖曼所有作品中,我偏爱《星尘》。
——美国图书电商
☆太不可思议了!这么迷人的故事,只有尼尔•盖曼能写。
——《芝加哥论坛报》
☆ 这是尼尔•盖曼无比浪漫的一部作品,文笔优美流畅,仿佛是醇美的威士忌酒。
——《圣路易邮报》
☆ 《星尘》是一部包含了爱情、危险、友谊和魔法的冒险故事,拥有别具一格的幽默以及饱含深意的主题。
——《底特律自由报》
☆ 美好、难忘……《星尘》里充满了奇奇妙妙的事物。
——《密尔瓦基新闻卫报》
☆ 古怪、奇妙……《星尘》带我们进入了一个迷人的魔法世界。
——《费城询问报》
☆ 妙趣横生、惊险刺激、唯美动人。
——《书单》杂志
☆ 尼尔•盖曼使用了敏锐丰富的语言、自然的智慧、良好的幽默感和黑暗的氛围在宏大的传统中构建了一个童话故事。
——《出版家周刊》
☆《星尘》读来如同《绿野仙踪》、《格林童话》和蒂姆•波顿的电影剧本的混合体……好好享受吧。
——《达拉斯晨报》
☆一部引人入胜的美妙小说。
——《丹佛邮报》
日之东·月之西 豆瓣
所属 作品: 日之东·月之西
8.0 (6 个评分)
作者:
[挪威]彼得•亚柏容森 著
/
[挪威]容根•莫伊 著
…
译者:
杨蔚 译
果麦文化
2019
- 5
挪威作家、学者彼得•亚柏容森和容根•莫伊是著名的北欧“故事猎人”。两人通过多年的徒步旅行,搜集各地的民间故事素材,在19世纪中后期陆续出版了多部故事集,被视为挪威现代语言文化的奠基之作,与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和德国的格林童话齐名,成为欧洲人童年的必读书。
1914年初版的《日之东•月之西》是该系列中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精选15个来自挪威、丹麦的经典故事,搭配欧洲插画大师凯•尼尔森专门绘制的25幅精美插画。被公认为欧美近现代最美的插画书之一,2008年在英国创下了绘本史上最高价售出的纪录。
北欧文学经典之作,典藏级的插画精品,带你踏上一段体验非凡的阅读之旅。
1914年初版的《日之东•月之西》是该系列中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精选15个来自挪威、丹麦的经典故事,搭配欧洲插画大师凯•尼尔森专门绘制的25幅精美插画。被公认为欧美近现代最美的插画书之一,2008年在英国创下了绘本史上最高价售出的纪录。
北欧文学经典之作,典藏级的插画精品,带你踏上一段体验非凡的阅读之旅。
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 (2016)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Alice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6.3 (367 个评分)
导演:
詹姆斯·博宾
演员:
约翰尼·德普
/
米娅·华希科沃斯卡
…
其它标题:
Alice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
爱丽丝镜中奇遇记
…
爱丽丝·金斯利作为船长纵横四海3年后回到伦敦,却发现对于女性社会角色的陈腐观念依然盛行,她为自己所设想的未来可能无法成为现实。此时白皇后希望她借助时空魔球回到过去去拯救疯帽子匠全家。而被流放外域的红皇后也与“时间”结盟,并暗中计划偷取时空魔球。爱丽丝回到过去,与各个朋友和敌人在不同的时间点上交错,并且与红皇后和时间本人在时间的海洋上展开了一场奇妙的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