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 豆瓣
Bird by Bird: Some Instructions on Writing and Life 所属 作品: Bird by Bird
6.8 (5 个评分) 作者: [美]安·拉莫特 译者: 朱耘 中信出版集团 2023 - 3
你认识的每一个作家, 初稿写得都很糟糕,
但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地写下去。这就是人生的秘密。
┅┅┅┅┅┅┅┅┅
无论写作还是生活,往往没有捷径,我们拥有的只是耐心和信念。
三十年前,我哥哥十岁,第二天需要上交一篇鸟类报告。虽然他之前有三个月的时间写这份作业,却一直没有动笔。当时 他坐在 餐桌前,周围散置着作业簿、铅笔和一本本没打开的鸟类学书籍。他面对眼前的艰巨任务,不知如何着手,简直快哭出来了。
后来,父亲在他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说:“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伙计,你只需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
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拉莫特把这个故事谨记在心,她总把它当成一个鼓励,不断地分享给学生,并转而赠予我们一份礼物:
一本循序渐进、关于如何写作和处理写作与生活中各种状况的指南。
✍ 编辑推荐
◎ 30年畅销经典,影响美国一代创作者,长居亚马逊“写作指导”类排行榜No.1
【启发香奈儿·米勒写出《知晓我姓名》】
“我拿出自己那本破旧的安·拉莫特的《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这本书陪伴我读完了大学。她写道:“记住,你的经历属于你自己……你无法书写别人内心隐秘的角落,只能书写你自己的。”于是,我第一次讲述我的故事。”
【为中文世界真实读者带来久违治愈(2013年出版版本)】
“正在改变我生活状态的一本书,我知道并且坚信,写作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 美国国民作家、写作导师安‧拉莫特40年创作心得+10年教学经验,基于本书的TED演讲视频《我从生命与写作中学到的12条真理》风靡全网:当你感到不知所措或者陷入困境时,这是她给你的指引
◎ 写作技巧、心理困境、写作日常、出版迷思
——针对4大创作面向,克服各种写作障碍的必备指南
如何写出好的初稿?
如何设置你的角色和对话?
“我经常半途而废,写了一段时间就失去兴致和信心……”陷入灵感枯竭状态,和严重的信心危机时,该怎么办?
“我非常嫉妒那些明明写得很烂,却登上畅销书排行榜的作家!”
……
一本拯救上百万人的「写作求生圣经」,适用于作家、编剧、自媒体创作者、文案策划、创意写作教师、论文写作者等各类创作人群。
◎ 中文版面世10年,全新修订升级,经典再造!
◎ 关于写作,更关于生活:几乎没有一本教写作的书,令人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感动落泪,并且如小说般,读毕令人依依不舍。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
7.6 (34 个评分) 作者: [意] 亚历(Alessandro Ceschi) 文汇出版社 2024 - 7
从罗马搬到北京,从零开始学中文,重新做学生。有时失业,有时居无定所,在不稳定中流动。

在北京电影学院,跟宿管阿姨学怎么切菜;靠白酒和翻译软件交朋友,用蹩脚的普通话录播客;在国产片剧组,见证外籍群演之间为了一句台词的激烈竞争;在广州拍广告,开工前喝早茶,杀青时喝断片;在上海,把客厅当成写作沙龙,创造一个临时的家;困在海南的夏天,和偶遇的豆瓣网友一起看云。

写这本书是为了讲我的故事,或者说,为了搞懂我这些年都是怎么过的。这不是政治学论文,也不是社会学调查,写的是我的生活,我和这片土地的复杂相处。
2025年4月16日 已读
以为很有趣,看了开头觉得好像不是,中途又觉得比想象的有趣,最后又变成想象中的那种有趣了
整本书对我来说是低高低,容易读,作为非母语的书很厉害
ps:疫情期间从北京到上海看得忍不住苦笑了
中国 意大利 随笔
法治的细节 豆瓣
8.3 (47 个评分) 作者: 罗翔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1 - 11
◎编辑推荐:
◇2020年度法治人物、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全新法律随笔,解读热点案件,思辨法治要义。
◇集结罗翔近两年对法治与社会的观察,论法理、聊读书、谈爱情,人间清醒与你坦诚相见。
◇盘点近年热点案件,理性而不失温度,从N号房事件到张玉环案,如何在现实中追求正义?
◇从法律视角破解电车难题,思辨刑罚边界、胎儿权利等法理冲突,在时事中保持理性思考
◇收录罗翔走红后的心路历程,不仅普法,更分享人生经历与感悟,附罗翔青年照。
◎内容简介:
《法治的细节》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罗翔全新的法学随笔,面向大众读者,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6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或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罗翔在爆红后的心路历程,分享其求学成长经历,袒露其心境的变化与成熟,与读者一起通过阅读与思辨,走出生活中的迷茫时刻,在现实中共同完善法治的细节。
◎媒体评价:
理性而不失温度,感性而不失高度。这不仅是罗翔老师这样法律传播者的愿望,也是在法治社会中我们应有的态度。
——《人民日报》
法律可能让人觉得很生涩,离生活比较远。但是罗老师能让你知道法律跟生活是非常贴近的。他自己本身很懂,所以可以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讲出来。
——《南方周末》
罗翔老师不仅给你提供法律专业视角下的独特解读,还时不时来一场哲学教育,让你感受到一种被降维打击的快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满满。
——《第一财经》
外皮是喜感的口音,搞笑的例证;内核则是在多年的实践和思辨中寻求真理,催人上进,成为内容产业中的一股“清流”。这恐怕是罗翔之所以能持续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中国新闻周刊》
罗翔老师满足了人们对有力量的通识教育的想像。用荒诞、极端案件逗笑人的同时,夹带出对尊重生命、尊重常识和对理想主义的呼唤。
——《三联生活周刊》
“津津有味”是罗翔弹幕里的高频词。除此之外,人们喜欢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真性情。
——《网易》
2025年1月1日 已读
不是普法读物,偏向个人随笔,很符合罗翔老师老师的身份
内容很简单,很敬佩罗翔老师能把这些东西表达得这么清楚
中国 随笔 非虚构
SHENZHEN 豆瓣
Shenzhen: A Travelogue From China 所属 作品: Shenzhen
7.5 (6 个评分) 作者: Guy Delisle Astiberri 2007 - 10
Edición en español.
2024年10月9日 已读
画得很好,但也真的很无聊很寂寞,画的那些中文很有趣
加拿大 漫画 随笔
豆瓣
보다
作者: [韩] 金英夏 译者: 胡椒筒 漫遊者文化 2020 - 1
書評家譽為「韓國的卡夫卡」
韓國王牌製作人羅PD《懂也沒用的神祕雜學詞典》節目固定嘉賓
李箱文學獎、東仁文學獎、黃順元文學獎、萬海文學獎、現代文學獎、文學村作家獎得主
◎這是一個你不知道的金英夏(他不喜歡搭飛機、當兵時負責編輯犯人日記、大四去算命被預言靠講話和寫字為生、預測電影票房老是成為反指標……)
◎這是一本你可以窺見其小說幕後、一探作家腦迴路的散文集
「我們生活在信息、影片泛濫的世界,很多人相信他們「見」到的。但我們相信的東西卻像洪水沖來的櫃子門板,很快又會順水漂走,很多時候在我們的腦中沒有留下任何東西。為了看清什麼,我們需要拿出時間坐在書桌前思考。以我至今為止的經驗來看,思考最佳的工具就是把想法寫下來。」
․․․
★他大學時打工推銷英語學習卡帶的經驗,讓他體會到《猜謎秀》裡被迫競爭的現實世界
★大四去算命時,算命師說:「命運是前方飛來的石頭」,這句話後來出現在《光之帝國》中
★28歲壯遊歐洲,萍水相逢的韓國女孩旅伴,彷彿是《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的角色原型
★短篇得獎名作〈哥哥回來了〉中對父親角色的探討,原來一直是他關心的主題
★關於故事該怎麼說才能顯得真實?他從《奧德賽》談到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從伍迪.艾倫《愛上羅馬》電影裡的浴室歌手,他想到藝術美學的標準
․․․
如果小說呈現的是作家的精神世界,那麼散文呈現的就是作家的日常生活。本書是金英夏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感,將之化為文字的26篇記錄。他發揮自己博雜的學識,旁涉電影、書籍、時事,從心理學、哲學談到社會學等等,第一部集中在時間、自由和貧富差異的主題上;第二部和第三部則是他在電影雜誌《Cine21》連載的關於電影和文學的內容;第四部描寫了韓國現今社會的面貌和存在的問題。
本書是他以敏銳的小說家之眼,分享他對社會和世界的所思所感和疑問,幽默而獨具洞見,可說是紙上版的「懂也沒用的神祕雜學辭典」。
讀:因為有小說,我們得以自由 豆瓣
作者: [韩] 金英夏 译者: 盧鴻金 漫遊者文化 2022 - 6
金英夏散文三部曲:《見》、《言》、《讀》
《衣袖紅鑲邊》男主角+「努力派」代表偶像:2PM李俊昊的架上藏書

故事就是人,故事就是宇宙
為了看清自己的樣子
為了在精神迷宮中遊蕩的自由
所以我們讀小說!
從《奧德賽》、《唐吉訶德》、《包法利夫人》、《城堡》、《異鄉人》、《罪與罰》、《蘿莉塔》
到影視作品《落日殺神》、《宅男行不行》、《黑道家族》、《新世紀福爾摩斯》
從荷馬、亞里斯多德、塞萬提斯、福樓拜、杜斯妥也夫斯基、卡夫卡
到波赫士、卡繆、卡爾維諾、昆德拉、薩拉馬戈
小說家金英夏對於「小說」最深情深入的探索!
為什麼經典不會在時間的流中陳腐?
書是破壞理性、讓人瘋狂的危險東西?
小說為什麼都愛寫怪物?我們為何會喜歡壞人?
~致那些讓他成為作家的經典作品~
韓國國民作家金英夏獻給小說的愛情告白
◆第一天 危險的閲讀
悲劇的主角醒悟到自己的愚蠢時往往已經太遲,但讀者經由閱讀發現自我的無知和傲慢,所以不會經歷太大的危險。雖然沒有閱讀過,讀者卻認為自己都知道的傲慢,這種自滿只有經由閱讀才能得到矯正。閱讀會動搖我們曾經堅信的東西,會分裂自我,但這絕不是悲傷之事。
◆第二天 那些讓我們瘋狂的書
愚蠢的瘋子唐吉訶德和用瘋狂的愛情毀滅自己的愛瑪.包法利,雖然是塞萬提斯和福樓拜創造的人物,但從他們身上我們發現了自己的樣子。……我們被那些人物所吸引,不知不覺地翻過書頁,跟在他們後面。在此期間,他們滲透到我們的意識中……我們閱讀的小說變成我們的一部分,讀完的小說再也離不開我們自身。
◆第三天 書裡沒有路
閱讀小說不是為了得到任何主題和教訓,也不是為了到達「隱藏的中心部分」。……所謂良好的讀書經驗並不是完全了解一部小說,反而是在作家創造的精神迷宮裡愉快地遊蕩的經歷。閱讀一部小說,一個輕薄的世界就會重疊到我們的內在。在日常這個枯燥無味的世界上,閱讀等精神經驗層層疊加,每個人都會創造固有的內在。
◆第四天 「因為那裡有小說」
經由閱讀,我們得以前往與現實非常相似,但不是現實的某個世界進行探險。……在小說的某些關鍵點上,讀者在感受到美的快感的同時,也感到幸福。但在某些關鍵點上,對於是否要繼續進行這一探險,人們甚至會陷入懷疑之中。有時會感到嚴重的精神痛苦,有時也會在道德脫序的狀態下掙扎。小說是因為它所具有的魅力而親近它的,就是和它的魅力鬥爭而閱讀下去,也是因為它的魅力而重新回歸。
◆第五天 充滿魅力的怪物世界
小說文學的世界充斥著日常世界中不允許存在的東西,而且我們為了體驗這些事情而翻開書頁。……文學靜靜地呼籲並說服每個讀者的良心和內在。加害者的內在在某種程度上具有魅力,一方面是因為這也是讀者的內在。……閱讀小說的行為也是從對他人的警戒心開始,向著省察自己內在動物性和怪物性的方向發展。
◆第六天 讀者,在書的宇宙裡旅行的便車旅人
書不能獨立存在,每本書都是在其他書籍所具有的各種力量作用下誕生的,之後開始影響其他書籍。……雖然我們現代人的視野像約瑟夫.K那樣狹窄,所有人都在世俗的理解和短暫的希望中喧鬧地生活,即使世界不再允許唐吉訶德那樣的冒險,但我們也有魔法之門可以戲劇性地擴張這一狹隘展望。那就是跳進「故事之海」,與「書的宇宙」連結起來。
「我曾想過,如果我受到某種懲罰,在閱讀和寫作兩者之中只能選擇一個,我會選擇哪一個?雖然不能書寫的人生非常不舒服,但無法閱讀的痛苦似乎更大。對我來說,幸福的風景必須要有兩種東西,有趣的書和冰涼的啤酒,其中最重要的是書。」——金英夏
本書是金英夏散文三部曲的最終篇,他在書中分享了其閱讀經典小說的體悟,談論讀小說的危險與樂趣、痛苦與快樂,剖析讀小說的意義,思索小說如何形塑我們的內在。從古希臘悲劇到現代文學、影視作品,經由他的指引,我們可以在小說的宇宙中探險,找出書和書之間以及我們與小說之間的隱藏連結,畫出自己獨特的閱讀道路與地圖。
精采舉隅:
◎有些人認為經典是陳腐的,但事實並非如此。長久流傳下來的經典從一開始就以獨特的方式更新,現在讀起來也覺得新鮮。換言之,現在讀起來仍然覺得是新穎的東西,在寫出的當時也是新鮮的。因為經典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們仍然要與當時的陳腐對抗。
◎人本身就是故事。閱讀小說,並不是指人類這種優越的存在,消費書籍這種大量產品的過程。所謂人類的故事,就是通過書籍這個小空隙,短暫連接圍繞自己的巨大世界以及永恆歲月的行為,所以人就是故事,故事就是宇宙,因為故事的世界是無限大的。
◎閱讀小說時,我們的理性預測故事情節,揣測作家的意圖,把人物性格與我們所熟知的現實中某個人進行比較。相反的,我們的感性非但對作家寫下的精準而美麗的文章感到嘆服,對人物描寫產生共鳴,也會對主角身處的苦難感到心痛。當理性和感性得到適當平衡時,我們的閱讀就會成為一種滿足的經驗。時而被理性吸引,時而被感性吸引,我們的精神會開始逐漸理解書中體現的那個奇怪世界,最終成為那個世界的一份子。
讀者好評
●喜歡讀書的人,會好奇別人讀什麼書、用什麼方式讀書、怎麼選書。雖然我並沒有讀大量的書籍,但我喜歡讀書,也會好奇別人讀什麼書。金英夏的《讀》記錄了作家挑選的書、讀過的書、讀完的心得,閱讀時好像有種窺探他人隱私的感覺。除了書中提到一些我還沒讀過的書外,也提到一些我讀過的書,不過因為看了金英夏的見解,又讓我重新回去閱讀一遍。看完這本書後,不只買了書中提到的那些還沒閱讀過的書外,金英夏的散文三部曲我都全買了。
●因為金英夏的小說而喜歡上他,他的文章寫得既簡潔又具傳達力,感覺文筆很好。這本書讓我領悟到讀書的重要性,鞭策我更勤快地閱讀。作家閱讀過無數經典,透過了解他的閱讀習慣,我終於有個契機去思考為什麼我離文學經典這麼遠,大概是因為我的舊觀念是「經典是枯燥的」。看完本書後我了解到,雖然深入了解同一領域也很好,但透過讀書來體驗非我領域內的文化也不錯,應該要不挑分類別慢慢閱讀。
●金英夏的《讀》講的大部分是看小說的視角和方法,告訴我們為什麼要讀小說、從中能得到什麼,透過這些問題傳達了作家本人自己的想法。他的答案是有一貫性的,那就是讀者所感受到的世界就是答案。作家與其定好答案帶著意圖寫書,不如只傳達文字,意義和結果就交由讀者的世界來承擔。
●比起小說家的小說我常常會比較喜歡小說家的散文,其中一人就是金英夏,他的散文《見》、《言》、《讀》給了我新視角,提點了一些我沒有意識到的部分,讓閱讀更加有趣了。他的散文讀起來輕鬆,感覺卻不輕鬆。其中《讀》讓我知道了我不太喜歡看小說的理由,我可能不太喜歡擺脫我的價值觀和道德意識,然而擺脫束縛自己的框架、享受逾矩的感覺,然後從中重新發現自己,這不才是讀書的樂趣嗎?
●這本書能鞏固你的意志。作者讓我了解到讀書會動搖我們堅信的事物,所以讀得太多、信得太多的話就是唐吉訶德了,而書中必有道也並非事實,尤其是小說,小說不是爲了尋路,而是爲了要遊蕩才閱讀的。而且他也提到書本打破了「我是善良的」的信念,讓我們見到「複雜的自我」。世界上沒有所謂新書,所有的書不過都是古典的其他版本而已。作者舉許多書為例,講述自身的讀書經驗,探究閱讀是多麼偉大的事。讀完這本書後,我想從經典開始重新閱讀。
圈外编辑 豆瓣
所属 作品: 圈外编辑
7.2 (20 个评分) 作者: 都筑响一 译者: 黄鸿砚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3
探寻世界各地古怪珍奇景点;收集死刑犯临刑前写下的诗句;报道日本本地嘻哈歌手;走访上百个东京普通人狭小公寓诠释“Japanese Style”;拍摄每个日本人都去过却不被设计界理睬的“情人旅馆”内部装潢……捕捉主流之外的怪诞景色,挖掘日常而不平常的人间故事,当代日本极具独立精神的自由编辑都筑响一,从杂志记者到做书编辑,他拒绝乏味,打碎常规,只做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怪招迭出,特立独行。
“白费功夫的编辑会议”“不要跟同行喝酒”“就算碰不到也要伸手”“不把东京放在眼里”……毒舌且有冲击力的文笔背后是对人间的温暖观察,剑走偏锋的编辑生涯是对主流社会与体制的不妥协。
这本书是一趟出人意料的奇异阅读之旅,更是一段洒脱、真实、痛快的编辑传奇。
【编辑推荐】
1、编辑出版界的“泥石流”,行走的毒舌炸弹!
“杀死出版的正是它的创造者——我们这些编辑。”
“催生无聊杂志的正是‘编辑会议’。”
“不要跟同行喝酒。”
“网络搜索是种毒品。”
“别看读者脸色,关照自己。”
……
以上内容都出自本书。都筑响一40多年来从未领过固定月薪,作为体制外独立编辑,他对艺术、设计、出版等领域有独特而精准的认识。本书文笔极富冲击力,幽默随性,酣畅淋漓,吐槽犀利痛快,毒舌金句频出,带给读者一记来自主流圈外的新奇能量重击!
2、怪招迭出的选题捕手,剑走偏锋的人间观察家
探寻世界各地古怪景点;收集死刑犯临刑前写下的诗句;走访上百个东京普通人狭小公寓诠释“Japanese style”;拍摄日本人都去过却不被设计界理睬的“情人旅馆”内部装潢……
在这本书中,都筑响一为读者呈现出一个野生编辑特立独行的大世界。当下社会有诸多强制的、隐性的条条框框,都筑响一本人,和他报道及出版过的题材,都在激发我们对别人的生活少一点判断,多一点尊重。自由有趣的灵魂、对编辑和做书的另类认知、令人拍案叫绝的选题,都筑响一拒绝乏味,持续捕捉身边被忽略的日常“奇观”,挖掘那些不被认可的无名天才。
独立、纯粹、反抗、好奇心、真性情,野生编辑带你冲破主流的条条框框,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3、一趟出人意料的奇异阅读之旅,出版同仁激赏共荐!
做一本书要从何开始?如何养成自己的编辑视点?编辑为谁做书?出版的未来会如何?全书以8个问题划分,都筑响一打破出版常规,回答直击人心,呈现出一个独具人格魅力的天才编辑和一段浓墨重彩的人生传奇。
轻型纸,让阅读手感舒适,小开本,轻便小巧易携带。四色全彩印刷,多幅都筑响一代表性编辑出版作品,丰富有料,趣味多多。
四季便当II 豆瓣
7.7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吉井忍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11
“多年来,我是吉井忍的忠实读者。借助食物,她创造了一个细腻、精巧、温暖的小世界。” ——许知远(作家)
《四季便当Ⅱ》是吉井忍口碑佳作《四季便当》姊妹篇,本格日本料理指南,写在食物里的生命故事与季节流转,陈晓卿、许知远、殳俏诚挚推荐。
本书继承《四季便当》基因,秉承日式料理传统, 选用中国当地当季食材,是一本契合当下城市生活多元形态的便当书。
《四季便当Ⅱ》介绍27道纯正和风便当的做法和作者的相关个人回忆,如:
・草饼便当 :日本“踏青”回忆
・什锦散寿司:女儿节“定番”
・味噌炸猪排:高中最后的便当
・日式炒面 :当之无愧的“男人料理”
・关东煮便当:“家”的象征
・法式吐司:法国南部森林的回忆
一段段与食物相关的记忆,经历时光浸润与人生况味的糅杂,生发出无限温柔蕴藉的生之滋味。
【编辑推荐】
一、《四季便当Ⅱ》继承《四季便当》基因,秉承日式料理传统,选用中国当地当季食材:
1道和风便当食谱+1篇美食散文+1枚“便当小贴士”,用心做出27道符合现代生活需要、健康营养又便捷暖心的美味便当。
二、“便当并不是做得精美、精致,才称得上用心。日常便当同样能够传达一种心意。它让你腹内充实,让你想起关心你的人。它更能给你一种力量,去面对外面的新世界。” ——《四季便当II》
吉井忍的生活美学,即使外面的世界动荡不安,也要守护吃一份日常便当的喜悦。日本人的“普通便当”并无需精美餐具与珍稀食材,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做出饱含心意的美味便当。
三、《四季便当》不是操作层面的菜谱,而是充满生活的细节、情感以及人生况味的,是一本生动的、兼具可操作性、互动性的文学作品。——张悦然(作家)
便当是日常之美、生命之味,也是记忆的锚点、爱的领悟。吉井忍美食散文典范,一篇篇优美耐读的小品文,如日本饮食“私小说”。《四季便当II》随书附赠“春夏秋冬”四张精美便当明信片。
便当的奥义在于日常。在疫情中的东京,作者通过这本书,探讨我们每个人与食物至为亲密与隐秘的关系,表达只有食物才能替我们表达与找回的一切,亦折射出时代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变迁,将便当之美开掘出丰富绵延的生命维度。
2021年10月11日 已读
睡觉前看一点,比起食谱更像随笔,不过好新啊居然是疫情期间的😂
日本 随笔 饮食文化
四季便当 豆瓣
7.8 (39 个评分) 作者: [日]吉井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0
本书内容包括作者朴素温馨的关于美食的记忆、家常而可口的便当菜制作方法和步骤,以及关于制作便当的一些实用小贴士。作者秉持“使用当地当季食材”原则,让日常便当实惠、健康而美观。书中关于便当制作步骤的介绍清晰、简洁,并配有步骤图片,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
本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按照季节的轮转选择健康食材,让便当也充满元气和色彩。四个篇章共介绍了四十个和风便当,也给了读者充分的空间选择自己喜爱的菜式。
本书文字质朴而温馨,在带给读者感动的同时,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与家人的细微关系,引起热爱生活者的共鸣。文中对于便当菜制作方式的介绍又非常实用,可以让忙碌的上班族也能享受健康而美好的便当时光。
我们仨 豆瓣
所属 作品: 我们仨
8.6 (612 个评分) 作者: 杨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7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枕草子 豆瓣
枕草子 所属 作品: 枕草子
8.0 (50 个评分) 作者: [日] 清少纳言 译者: 林文月 译林出版社 2011 - 7
日本平安时代的散文集。与《源氏物语》一起被誉为古典文学史上的双璧,也是当今文学史上随笔文学的代表之作。清新明快,形式多样、行文自由的写作风格对后来的散文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身边的江湖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身边的江湖
8.1 (40 个评分) 作者: 野夫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 - 9
1.野夫书稿中被删减最少,最能体现作者观点、情感的作品。
2.文字凝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以一枝孤笔书写那些就在你我身边的大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变迁。
3. 柴静口中“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的野夫,以其特有的韵律表达世间的欢笑和悲苦。
干校六记 豆瓣
所属 作品: 干校六记
8.4 (56 个评分) 作者: 杨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7
干校,本来是对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培训的地方,但在“文革”中,却赋予了它新的定语——“五七”,新的含义——对上述人员中的大多数进行“劳改”。杨绛先生在这里讲述了从要去干校直到回京一些事情和个人的心情、感受。本书1981年7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尤其受有干校经历的人喜欢,堪称“干校”文学中之经典。今天、今后,人们要感性地了解那段渐去渐远的历史,本书同样堪为经典。
书读完了 谷歌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书读完了
7.1 (9 个评分) 作者: 金克木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 - 7
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全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
常识 豆瓣 Goodreads
8.1 (269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
梁文道先生近两年来撰写的时评文字结集,谈及政治、民主、民族、教育、新闻自由、公民道德等社会诸多方面。文字风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论述简洁有力,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其文字在带给读者阅读快感之余,还催人省思,给人启示。本书名曰《常识》,正如梁氏自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 豆瓣
Come, Tell Me How You Live 所属 作品: 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
8.3 (6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姚燚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4
上世纪三十年代,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随同第二任丈夫马克斯·马洛温前往中东地区,在当地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于是,阿加莎决定利用闲暇时间,把自己看到的风土人情和趣事用轻松幽默的笔调记录下了来。诚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本书”是一份爱的劳作”,串联其中的是令人捧腹的生活插曲,是鲜活的人物形象,是逝去的美好时光……本书是随笔集。
世间的盐 豆瓣
所属 作品: 世间的盐
8.2 (96 个评分) 作者: 高军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 - 5
《世间的盐》是高军(豆瓣网名:风行水上)出版的第一本书。他笔下的人与故事充满智趣。他有敏锐的触觉,观察细致入微,将日常的所见所闻,描摹得生动有趣。他俚俗掌故、吃喝玩乐、行走见识、家常咸淡、邻里小事,什么都可以拿来写,什么都可以拿来说;他似乎没有什么胆怯的东西,抓过来了就是十分有趣的见识;他兴味起落、挥笔飞白,都是文章,热闹里头自有真意趣在。
退步集 豆瓣
所属 作品: 退步集
8.2 (130 个评分) 作者: 陈丹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1
《退步集》是陈丹青归国五年来部分文字的结集,三十余篇文章,话题兼及绘画、影像、城市、教育诸方面,自云“退步”,语涉双关,也可理解为对百年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追问。
看见 豆瓣 Goodreads 博客來
所属 作品: 看见
8.8 (881 个评分) 作者: 柴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 其它标题: 看見
《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而如华南虎照、征地等刚性的调查报道她也多有制作。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一如既往,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书中记录下的人与事,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看见》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已。——柴静
海报:
扪虱谈鬼录 豆瓣
所属 作品: 扪虱谈鬼录
8.2 (26 个评分) 作者: 栾保群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 - 4
本书为作者在《万象》杂志上发表过的二十来篇“谈鬼”文章结集而成。
目录
1、小序
2、也谈“水里的东西”(夹带一章)
3、说僵
4、避煞之谜
5、哀伥
6、那一边的吃饭问题
7、阴山八景
8、恩仇二鬼
9、髑髅的幽默(外一章)
10、鬼的死亡
11、无债不成的父子
12、纸灰飞作白蝴蝶
13、罗酆山的沉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