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
“中间地带”的革命 豆瓣
9.2 (18 个评分) 作者: 杨奎松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 - 5
这是我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是到目前为止唯一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我对革命年代中共成长发展经过及其主要原因的看法的一本书。
这本书最大的阅读价值,在于它比较完整和系统地讲述了中共夺取政权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其决策的种种复杂的内外因素的作用。它说明,中共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由来,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整个世界大环境,包括俄国革命、二战及战后国际关系的改变。特别是对于正在崛起中的毛泽东来说,还离不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入侵的影响。否则的话,接连遭遇了1927年和1934年惨重失败的中共,何以能由极度弱小而一步步壮大?原本足够强大并且统一了中国的国民党,何以会一步步削弱、瓦解,以至于无法适应战后的新形势、新条件,最终竞被中共所推翻?
2023年8月3日 已读
本书小标题是“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然而这条道,并不可复制。

作者梳理了从中共从建党开始到建国之前这一过程中,各种外在力量和因素,是如何影响其生存和决策的。读此书最大的感受是,党能有今天,是充满了偶然性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杀人放火。做杀人放火,推翻政府的事儿,是高风险的,必然受压制。能在国民党的绞杀中活下来,并且最终成事儿,实在是外界环境和势力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外力包括苏联的影响和支持,日本侵华对国民党军队的消耗,国民党内部松散和腐败,美国的插手和调停。

苏联不用说了,从社会主义思想到暴力革命的手段,中共都是从苏工那里学来的。

日本侵华,在事实上就了中共的命,让中共最被国民党军队围剿的命运中解脱出来。并且,日本在击败国民党军队后取得的大片领土,并没有人员实行控制,反而被中共跟在后面享受了胜利成果,填补了日军后方的权力真空。可以说,8年抗战,在事实上不但救了共产党,并且壮大了他的武装。

美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一直想要把中国变成像它那样的民主制的国家,所以其对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专制采取的压制的态度。美国人想的是先消除国共对立,建立联合政府。为达到这个目的,它曾经援苏,援共。

美苏争霸开始后,中共一开始是在二者的“中间地带”谋生存,但在自己力量强大之后,则抛弃了对民主自由的追求,而紧抓“恐怖的流血斗争”,宣扬“对所有反对力量刻的骨仇恨“,采取了一党专政路线,完全倒向苏联,也可以说是回到“初衷”了。
中共党史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