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上下五千年--珍藏版 豆瓣
作者: 林汉达//曹余章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 6
《上下五千年》是青少年通俗历史读物。畅销三十余年,得到了好几代读者的信赖和认同。书中以故事讲历史的经典形式,按时间顺序编排了262个历史故事,从开天辟地的神话,钻木取火的传说到乾隆禁书修书,曹雪芹写《红楼梦》,涉及到中国文明发展史的方方面面。
翦商 豆瓣 Goodreads
8.2 (120 个评分) 作者: 李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10
本书主要讲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从距今四千年前夏朝(二里头文化)的出现,到三千年前商朝的灭亡、西周建立,时间跨度一千余年。
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华北地区形成了杀人献祭的原始宗教。第一王朝夏朝(二里头)也沿袭了这种人祭文化,并在随后的商朝登峰造极。周族僻处西部,本没有人祭传统,但他们曾投靠商朝,为商朝捕猎用于献祭的羌人。周文王因受到商纣王怀疑,被作为人牲拘禁在殷都,最后,文王的长子伯邑考被纣王献祭。文王学习了商人的易卦占算技术,发展出《易经》的卦、爻辞体系——记录周文王亲历和认知的诸多事件,最终目的是推算“翦商”的战略。
武王灭商后,曾模仿商人的人祭行为;武王死后,由周公辅政,彻底禁绝了人祭宗教,销毁了有关商代人祭的文献记录,并制造出一套没有人祭的理想化历史叙事,以及基于“德”的世俗政治与道德体系。
周公的这些举措,开创了新的华夏文明。五百年后,孔子编辑儒家“六经”,系统整理周公的理论成果。周公和孔子塑造了儒家学派,其影响一直持续到现代。
概而言之,本书借助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梳理了上古人祭风俗产生、繁荣和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人祭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再现了古人(周人)为终结商朝和人祭风俗付出的巨大努力,使我们对华夏文明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知。
2023年2月14日 已读
对中国上古史文本史料和考古发掘的一次梳理新见解,在此基础上提出无数新见解。

商朝灭夏,也许是因为统治需要,也许就是崇尚暴力威慑,信奉神明的他们使用人牲献祭,用人殉葬,给建筑物奠基。周人也曾为商朝猎俘献虏,供献祭使用。

然而商王献祭,不仅用俘虏,还开始用自己属地领袖甚至本国贵族,于是是朝野内外,离心离德。周从文王开始酝酿翦商大计,到牧野之战,周武王与商贵族里应外合以少胜多。纣王在露台自焚,将自己献祭给了诸神,完成了一个大概是最高规格的献祭,献祭了君主自己。

周取得政权后,从周公开始,有意识的消除商朝人祭宗教的证据,改变王朝的的集体记忆,建立周礼。到春秋时,周文疲敝。孔子编六经,恢复周文。老子作道德经,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开始文化觉醒。中华文化的认知中人祭不见踪影,正是周朝诸公的努力。
中国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史 历史
传统十论 豆瓣
9.2 (23 个评分) 作者: 秦晖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9 - 10
◎《传统十论》是著名历史学家秦晖治学经历中对“传统社会”(近代以前的社会)研究第三阶段的产物,自问世以来,多次重印,备受读者推崇。
◎本次再版,增加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的讨论》,作者对瑞士“森林州”地区进行考察后写作的《瑞士之路》),有助于读者加深对相关重要问题的理解。
◎《传统十论》曾被列为法国国家汉语水平考试的参考书。
名家点评:
《传统十论》让我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豁然开朗之感。
——刘瑜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的系列文章,其中有对于“反封建”“平等”这类“关键词”在历史文化进程中演变过程的分析,但更主要的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笔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传统十论》此次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的讨论》《瑞士之路》)。
2023年1月10日 已读
用事实反驳了中国的传统是宗法社会宗族自制的观点。从宏观历史的角度对中国文化做出了“外儒内法”的判断,复议了“其上申韩者,其下必佛老”的观点。秦晖教授指出中国千年来提倡儒家,但实际上的社会政治经济运行遵循的则是法家的基于“人性恶”提出的生活哲学。秦教授提出将西方思想与儒家思想融合,解构“法道互补”的弊端,或许是中国能进入公民社会的一个出路。所以,认为中国社会是“温情脉脉”的家族自治是一个错觉,表面上提倡儒家思想,让人民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实际上却是法家的威权极权统治。被儒家思想教育出来的人进入社会,面对威权,要么加入它成为恶龙,要么选择佛老消极避世。真是呜呼那个哀哉!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史 思想 文化 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