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Marva Collins' Way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Marva Collins Tarcher 1990 - 9
2025年2月15日 已读
在美国,对教育系统的失败是深有体会。只是没想到,问题在四十多年前,Marva工作的时候,就已经那么明显了。

Marva是个教育实干家,以儿童为中心的个体化教育理念从来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行出来的,殊胜难得。以爱为根基,浇灌孩子的价值感,激发学习兴趣,用实际效果培养孩子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认知,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是被爱的,有价值的,有能力的。不会没关系,有学习的能力与自信,人生会越走越宽。

带着这些,或许,孩子们将来就能面对生存的压力,存在的虚无。而无需用愤怒和哭泣来掩盖自己的无望和恐惧。

推荐我读此书的朋友马维斯认为,Marva真的是菩萨精神的化身。她坚定不移地捍卫孩子们的尊严和权利,这非常令人敬佩。尽管在她的童年时期,Marva的母亲无法有效地与她沟通,但她与父亲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结。在种族隔离的时代,父爱帮助她建立了强烈的自尊心。这提醒我要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孩子。

我最有共鸣的是,Marva为自己的孩子选学校时经历的种种失望和她对阅读的看重。学会阅读,就能直接跟先贤对话,与最新的知识接轨,形成自己的见解与态度,而不需借助所谓权威解读。

我家给孩子选学校也几经折腾。我们想让孩子们多亲近自然,而非一周五天都在钢筋混凝土的教室里,塑胶假草坪的操场上度过。

我的妻子和Marva有诸多相似的地方。做母亲,会因为孩子,唤起巨大的能量,做成许多事情,创造奇迹。

Marva最终创建了自己的学校。而我的妻子,作为共同发起人创办了一所户外森林学校Wilding Education,让孩子在野外学习。山川大地河流海洋,飞鸟走兽虫蛭飞蛾,皆是学习对象。我们有非常棒的老师,和孩子们玩到一起,学在一处。
传记 教育
佛陀纪事 豆瓣
作者: 朱岩 吉林出版集团 2007 - 5
本书以佛陀为叙事核心,从文献学、社会学的角度对早期佛教发生与发展历程了做了全新挖掘与探讨。作者从佛陀降生起笔介绍了这个来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肩负宗族振兴使命的王子的生世、成长、苦行、漫游、宣讲佛学的人生历程,并全面考察了释迦牟尼49年的传法历程及早期佛教的特点与发展状况。书中所引材料翔实引经据典,从跨度、深度都颇见功力。本书以传记体的叙事风格行文,举重若轻文风从容干练,是一部既有学术价值又能轻松阅读的好书。
2024年4月20日 已读
我没有此书全本,只评读到的前六章。

作者写作的目的,就是尽量还原佛陀的本来面目,佛陀是人,是觉悟者,不是神。

佛陀本名乔达摩 悉达多,属释迦祖,牟尼乃是圣人,称其为释迦牟尼相当于我们成孔子为孔圣人,称老子为李真人。佛陀的意思是觉悟者。他生为王子,出生时有人预言其若在家则成一代圣主“转轮法王”,出家则必成大觉悟者。他的父亲自然把他向前者培养,为其娶妻成家。而他却对求真更感兴趣。身为王子的他知道喜乐不在世间繁华,于是在妻子生子时,离家求道。

他天赋过人,曾几次拜师,很快尽得传授,却认为所得并非终极真相。后又入丛林漫游苦修,修绝吸,修绝食,无论听闻怎样的方法,都会亲身的去试一试。最终得出结论,苦修与纵欲均不通,不苦不乐的“中道”,才值得一试。走出丛林,得一些食物供养,进入禅定,修不二法门,悟“缘起”之理。

释迦摩尼觉悟之后,决定传法,使得众生都醒觉。先是和他一起苦修的五位修士听法,成功。后来慢慢越来越多的人追随他,于是便建立僧团。人多起来,聚集一处需要管理,于是有戒律。

佛陀传法讲究平等,打破印度当时的等级观念,无论种姓贵贱均接受。也破天荒的允许女子成立比丘尼僧团。僧团事务平等协商解决。

佛陀教法是无神的。后世佛教寺庙中将佛陀当做神一般,造像敬拜,为其事迹添加神话。然而早期佛教经典所记佛陀言行教法,是无神的,是反祭祀敬拜的。修佛甚至不用出家。讲究的是以智慧抵达觉悟,认识三法印。觉悟后便能知,什么是所谓的神。

佛陀不是第一个佛,也不是最后一个。
传记 佛教 宗教
我的大脑敞开了 豆瓣
作者: 布鲁斯・谢克特 译者: 王元 / 李文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 4
《我的大脑敞开了:天才数学家保罗·爱多士传奇》是著名数学家保罗·爱多士的传记。爱多士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无疑也是最古怪独特的数学家之一。爱多士出生于数学人才辈出的匈牙利,科学精英荟萃的犹太家庭。爱多士从小就有神童之称,17岁发表数学论文,一生中与四百五十多人合作,发表了1500篇著作论文,爱多士一生命运多舛,身为犹太人,遭纳粹迫害,不得不亡命国外,50年代因与华罗庚通信而被怀疑通共亲华,被美国麦卡锡主义者赶出美国,从此终生漂泊浪迹天涯,爱多士终身未娶,没有固定职业,但他把一身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一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一年四季奔波于世界各地,与数学界同行探讨数学难题,爱多士的大脑里整天装满了数学问题、定理、猜想、证明。《我的大脑敞开了:天才数学家保罗·爱多士传奇》也介绍了爱多士关注的一些世界著名难题。如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以及数学史上的许多轶文趣事。爱多士是个有正义感的科学家,他爱祖国爱母亲爱孩子。对他来说,数学是他的生命,他的一切,他有一个开放的大脑,一个丰富多采的人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王元教授亲自参加并组织了《我的大脑敞开了:天才数学家保罗·爱多士传奇》的翻译。这是老一辈科学家送给广大青少年数学爱好者的一份厚礼。
2024年1月16日 已读
保罗·爱多士是个数学家。从数学神童一路做到数学老顽童的他,大概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从17岁开始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一生著述1500多种,开创了多个数学领域并在更多的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

在爱多士开始学术的时代,数学家们大多单干,很少合作发表学术成果。当下,一般的学者进行学术合作,大概就是在跟自己的导师、学生、同一实验室的师兄弟姐妹间开展。爱多士则不同,他与大量的数学家展开合作。与他共同发表过文章的人在500之上,名副其实的合作者满天下。许多数学家以与他合作过为荣。更有数学家专门研究基于他的数学圈社会学联系体系,提出爱多士数。

他一生花大量的时间去世界各地拜访数学家,研究数学问题。可谓居无定所,生活上是非常的极简主义,不拥有任何固定资产。满脑子装的都是数学问题,证明,定理,能记住所有数学家的名字和他们擅长的领域,但是常常忘记他们的长相。他乐于发现和资助数学人才。总之,数学就是他的全部。

本书不仅介绍爱多士的生平,还在其中穿插数无数学史上的著名人物和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以及爱多士本人的各种数学幽默。非常值得一读。
传记 数学家
苏东坡传 豆瓣
The Gay Genius
作者: 林语堂 译者: 张振玉 2018 - 2
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他终不改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发展慈善事业,创办公立医院,堪比和煦春阳,带给世界无尽生机和温暖。他襟怀苍生,却无奈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
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他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与社会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辉。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可亲可敬,堪称人世间完美的理想人格。
2023年11月11日 已读
林语堂向西方人介绍自己的偶像苏东坡,用他的话说,全为快乐。

行文有些浪漫化。开头就说你们英国的牛人里面,几个绑在一起,才堪堪能配我要写的这个苏东坡比较。

后来,写乌台诗案,元佑党争,把所有对苏轼不利的人物写成宵小之辈,把王安石写成法西斯。可见林对苏的爱与推崇。

此爱苏轼也当的起。苏轼是中华文化大家,诗词文赋皆好,书法绘画艺佳,为官则刚正不阿,为民请命、谋福,为人则性情豁达,乐天知命。学问通儒释道,天性爱佳肴美酒。上与天子佐政,下于坡前耕田。有权则或营造或建言,无权则学陶潜,毫无抱怨。

临终遗言告诫人们要顺服自然,“着力即差”。

读者如我,难有苏轼之才,但人生态度上,可以苏子为师。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传记
飞行家 (2004) TMDB Min reol 豆瓣
The Aviator
7.8 (366 个评分)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演员: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凯特·布兰切特
其它标题: The Aviator / 娱乐大亨(港)
本片依据Howard Hughes的生平改编。
Howard Hughes(Leonardo DiCaprio 饰)出生于美国德州休士顿,18岁时,他继承父亲德州油井的财富,心怀电影梦想移居好莱坞。1926年他买入125家戏院的控制权,砸下数百万美金拍了实景空战史诗电影《地狱天使》,成为著名的制片人;1939年,他入主环球航空公司,他迅速使公司扭亏为盈,二战期间与美国军方合作,主持了蓝云杉飞机的发明和改进。
Howard Hughes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他也饱受了忧郁症和精神官能强迫症的折磨;他的感情生活波折重重,Katharine Hepburn(Cate Blanchett 饰)、Ava Gardner(Kate Beckinsale 饰)先后离开他,让他备受打击。
影片选取Howard Hughes重要的生活事件,真实地再现了他的传奇。
席德与南茜 (1986) IMDb 豆瓣 TMDB
Sid and Nancy
7.2 (87 个评分) 导演: 亚力克斯·考克斯 演员: 加里·奥德曼 / 科洛·韦伯
其它标题: Sid and Nancy / 崩之恋
席德(加里•奥德曼 Gary Oldman 饰)整日沉迷于吸毒之中,一日在朋友琳达家吸毒结识了南希(Chloe Webb饰),不久两人再次相遇,南希向他哭诉钱被偷了,无法买毒品,席德掏出所有钱叫南希去买毒品。如此两人成为了恋人,整日混在一起做爱吸毒,相互伤害又相互依靠。南希将席德带回了爷爷奶奶家里,无奈家人无法接受两个朋克,找理由将他们赶到汽车旅馆。南茜对席德的音乐才华深信不移,下定决心要帮乐队开一个演唱会,最后终于得到了著名演艺公司的许可。乐队的发展越来越有影响力,而两人的关系也不得不因为席德去美国巡演而分开。一日南茜接到了席德从美国打来的电话......
本片根据性手枪乐队(THE SEX PISTOLS)的贝斯手希德•维舍斯的事迹改编。
8英里 (2002) 豆瓣 TMDB Min reol
8 Mile
7.9 (308 个评分) 导演: 柯蒂斯·汉森 演员: 埃米纳姆 / 金·贝辛格
其它标题: 8 Mile / 八英里
1995年冬天的底特律,每逢周末乐手们都会聚在一家名为The Shelter的Hip-Hop俱乐部进行一对一的为时一分钟的表演比赛,吉米•史密斯(艾米纳姆)是众多黑人乐手中另类的白,虽然他很有实力,却在每次上台表演时都会卡壳,只得到一片喝倒彩的嘲笑声。
除了要勇敢面对被起哄的人群轰下台的尴尬,吉米•史密斯还要应付与母亲(金•贝辛格)及同母异父的妹妹一起生活在狭小局促的拖车里的难堪。而母亲的男友、黑人与白人的平行线关系、他的工作和感情等等,也皆是他的压力。他试图冲破家庭与团体的束缚,用音乐表达出对生活的愤怒和不满,然而他首先要解决的,是战胜怯弱的自己。
美丽心灵 (2001) T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IMDb
A Beautiful Mind
8.6 (1409 个评分) 导演: Ron Howard 演员: Russell Crowe / Jennifer Connelly
其它标题: A Beautiful Mind / Et smukt sind
这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数学家小约翰纳什念研究生时便发明了他著名的博弈理论,短短26页的论文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的相助下,与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完全通过意志的力量,他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他在博奕论方面颇具前瞻性的工作也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这是一个真人真事的传奇故事,今天纳什继续在他的领域中耕耘着。
大门 (1991) 豆瓣 TMDB Min reol
The Doors
7.3 (64 个评分) 导演: 奥利佛·斯通 演员: 方·基默 / 梅格·瑞恩
其它标题: The Doors / 火乐焚城
本片忠实地记述了1960年代美国迷幻摇滚代表乐队——大门乐队的灵魂主唱吉姆·莫里森(方·基默 Val Kilmer饰)从成名到自我毁灭的一生。
在电影学校,莫里森结识了喜欢弹钢琴的键盘手雷·曼札克,两人一拍即合,决定组建一支令世界震惊的摇滚乐队:The Doors。很快,莫里森在这里找到了其他两位乐队成员:鼓手约翰·丹斯莫和吉他手罗比·克雷格。不久,大门乐队因《Light My Fire》一跃成名,万千乐迷为之疯狂。在拥有金钱名利诸多光环后的莫里森,却始终无法被任何人真正了解,有人认为他是诗人、艺术家,也有人把他当做疯子、瘾君子。27岁的莫里森最终选择了死亡来结束这段无以伦比的个人传奇。
自闭历程 (2010) TMDB 豆瓣
Temple Grandin
8.7 (193 个评分) 导演: 米克·杰克逊 演员: 克莱尔·丹妮丝 / 朱莉娅·奥蒙德
其它标题: Temple Grandin / 星星的孩子(台)
本片根据自幼患有自闭症的美国动物科学家、畜牧学博士——天宝·葛兰汀(克莱尔·丹尼斯 Claire Danes饰)的个人自传改编而成,讲述天宝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
天宝四岁时被医生诊断为自闭症,母亲尝试多种方法让天宝开口说话。为了让天宝拥有正常人的生活,妈妈忍痛送她去一间寄宿学校念书。在这里,天宝认识了开启她天赋大门的恩师卡洛克博士。在恩师的帮助下,天宝顺利考入了大学。临上大学前的暑假,天宝来到姨妈家的农场度假。自此,天宝对牲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大学里天宝制作“挤压机器”来平复紧张情绪。毕业后,天宝继续从事畜牧业的研究学习,设计出大大提高屠宰率且更为人道的屠宰方式。天宝以她独有的方式去认知世界,“像牲畜一样的思考”,在自闭症研讨会上大声的讲出自己的亲身经历……
米尔克 (2008) 豆瓣 TMDB Min reol
Milk
8.3 (232 个评分) 导演: 格斯·范·桑特 演员: 西恩·潘 / 乔什·布洛林
其它标题: Milk / 夏菲米克的时代(港)
哈维•米尔克(Harvey Milk),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代表人物之一的同性恋政治家。
1970年,年届不惑事业有成然而感情生活却一路坎坷的小商人米尔克(Sean Penn 西恩•潘 饰),偶然邂逅了年轻英俊的男子斯科特•史密斯(James Franco 詹姆斯•弗兰科 饰),两人迅速陷入热恋,米尔克自此也开始认识到自身真正的性取向。不久他们搬到旧金山卡斯特罗街,合力经营一家摄影器材商店。随着两人恋情的公开化,小店逐渐成为同志们的聚集地,最后扩展到整个街区。
然而同志在当时仍不为公众所接受,他们依然受到种种不公平的待遇。米尔克有感于此,决心从政,竞选城市监察员,以一己之力推动政府改善同志们的境遇。屡战屡败的米尔克最终获得成功,却也遭到保守势力的责难与攻击……
本片荣获2009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Sean Penn)和最佳剧本奖、2009独立精神最佳剧本奖和最佳男配角奖(James Franco)。
张香桐传 豆瓣
作者: 张维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3
国际知名的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院士,是神经元树突生理功能研究的先驱者,是我国对神经生理学贡献最大的科学家之一,对我国神经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在运动皮层肌肉代表区、肌肉传入神经纤维分类、针刺镇痛神经机制、视觉研究等方面均有重要建树,被国际同行誉为“公元前300年至公元1950年间对神经科学进展有贡献的人物”之一。
张香桐1992年获国际神经网络学会授予的“生命科学奖”和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授予的2000年度“科学与进步成就奖。”
本书以严谨忠实的态度和丰富翔实的描述,真实地展示了张香桐院士毕生追求科学的艰难历程,令人叹服的学术贡献和高尚的人格精神。
这个世界会好吗 豆瓣
最后的儒家
7.7 (39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恺 采访 / 梁漱溟 口述 东方出版中心 2006 - 1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著有《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一书。艾氏为印证事实,订正该书未尽正确、周详之处,1980年8月特来华专访梁漱溟先生,长谈十余次。
谈话中,梁氏论述了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涉及诸多政治文化名人,包括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康有为、章太炎、胡适、冯友兰等等,回顾了他一生的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
书中内容丰富,因此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灿烂涅磐 豆瓣
8.5 (12 个评分) 作者: 郝舫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6 - 11
柯特·科本美国摇滚乐队nirvana的主唱和吉他手。1967年1月14日生于美国华盛顿洲的边缘小城阿伯丁。1994年4 月8日尸体发现于西雅图,法医验为了3日前自杀。
“不要离开,我已经发现了涅槃。”柯特·科本曾这样说过。枪口抬起来,柯特死了。长夜漫漫没有人真正为他欢呼过。他在孤独中伫立,灵魂在呐喊中升华。他的呐喊是何等的撕心裂肺,柯特,他有永不妥协的傲骨。在这个世界上,当反叛只剩下苟延残喘,柯特勇敢地站出来。他孤注一掷,注定的是失败,放下吉他,在音乐中忘却的痛苦又扑面而来。毒瘾带来的变本加厉的病痛终日纠缠不息。最终,他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对音乐的激情。
往事并不如烟 豆瓣 谷歌图书
8.4 (173 个评分) 作者: 章诒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1
“中国头号大右派”章伯钧次女章诒和回首往事,并以此书献给已在天国的父母。书中描述史良、储安平、张伯驹、聂绀弩、康同璧、罗隆基等的起落沉浮,由诸多片断入手,组成一个个悲壮的场景,仿佛是一幅壁画,浓彩重墨间呈现出历史的真、人生的幻……
此书亦是一群经历旧社会、新中国的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
荣格自传 豆瓣
8.0 (11 个评分) 作者: [瑞士] 卡尔·荣格 译者: 刘国彬 / 杨德友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5 - 6
荣格说:我的一生是一个潜意识充分发挥的故事……这种罕有旅程的诚挚传记,记录他终生无止尽的困惑、疑沮与不快乐,完成了一本深具思想史意义的独特自传。生命就像以根茎来延续生命的植物,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见、深藏于根茎的;露出地面的部分生命,只能延续一个夏季,然后凋谢。然而,我从未失去的是埋藏于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它持续地在永恒的流动中生存;我的梦境、各种幻觉犹如火红的岩浆,于是,我欲加工的生命在其中被赋予了形状。
柏杨回忆录 豆瓣
作者: 柏杨 1997 - 7
一般的回忆录大都是主角一生的传奇事迹、丰功伟业,《柏杨回忆录》却像是他自已一生的苦难、民族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本书由柏杨本人口述,周碧瑟女士执笔,全书文情并茂,颇有柏杨一向行文的风格,常见字字珠玑。
本书的童年部分及牢狱之灾的过程写得令人动容,相形之下,出狱后的部分显得无足轻重, 而童年部分及牢狱之灾部分的确也是全书的主轴,记录了一个灾难的时代,个人的生命在那个时代中无异蝼蚁。本书最可贵的是字字血泪,却未见声嘶力竭的控诉、怨恨,彰显了全书的人文关怀,希望那段恐怖的、黑暗的时代从此画上休止符。
对岸的诱惑 豆瓣
作者: 赵毅衡 知识出版社 2003 - 1
本书主要写20世纪上半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人物——西方人来中国,中国人到西方,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些什么。为什么集中写上半期?因为下半期这种交流相当少,虽然因此而神游者反而越来越多,例如萨特神游文化革命的中国。
引文:
“但是文化交流的基础,不是对异国文化的知识,而是对自身文化的卓见——真正起作用的,必须是误读,而有意义的误读,只有关注自身文化的思想者才能做出。”(p.7)
2008年7月25日 已读
这本书,我是当作八卦来读的。我不懂文学,但是看看赵毅衡写中外文化名人,还是有些意思的。外行我就看热闹了。
传记 散文 诗歌 随笔
弗洛伊德 豆瓣
作者: (法)巴班 译者: 黄发典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0 - 7
《弗洛伊德:科学时代的解梦师》是“发现之旅”口袋本画册系列中的一本,通过阅读,人们可以发现弗洛伊德医师的一生:犹太商人子弟、全心投入科学探索、设法建立声誉……以及弗洛伊德经常强调的:“精神分析”与考古学颇为类似,因为两者都是从事湮没事物的发掘。
The Outsider 豆瓣
作者: Nathaniel Lachenmeyer Broadway 2000 - 3
2008年12月24日 已读
2008年12月27日 评论 说说精神分裂症 - 你的世界和我的世界那样不同,可它们事实上是同一个世界。-- conge 在大众的心目中,心理疾病(Mental disorder)是可怕的。多数人会把心理疾病与暴力,失控,尖叫,混乱,可怕等等这一切负面的词汇连结起来。这恐怕要“归功于”各种媒体和影视作品对于心理疾病的片面、失实、夸张的报道的。媒体只对那些有新闻性,猎奇性的事件有兴趣,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报道一个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比如 http://www.google.com/search?hl=en&client=firefox-a&rls=org.mozilla%3Aen-US%3Aofficial&hs=eoj&q=%E8%B5%B5%E6%89%BF%E7%86%99+%E6%9E%AA%E5%87%BB%E6%A1%88&btnG=Search )的同时忽略掉一百个在平静中受煎熬的精神病人 。 把大众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全怪罪到媒体头上似乎也不合适。精神病这个词被用作骂人的时间,不见的就比电视出现得晚。只是我们的媒体没有尽到向大众宣传这个病的真相而已。 其实宣传了有能有什么用呢?我在98年上大学的时候就参加艾滋病的宣传活动,到现在10年过去了,提到艾滋就怕的人,也还是那么多。 尽管精神病或者精神疾病是包含了多种疾病的一类疾病,在用“精神病”这个词骂人的时候,人们基本是用它来专门指代这类疾病中的一种: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病人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疯子”。这个“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有的觉得自己全知全能,要为自己的一个喷嚏引起的四川地震表示负责。有的觉得自己能力特殊,神经常会通过电视,广播向他传递信息。有的认为自己的言行被外星人控制。有的觉得所有的人都在监视自己,迫害自己,控制自己...各种各样的妄想,疑神疑鬼,喜怒无常,行为诡异,幻听幻视。这些是精神分裂症的“positive symptoms”。精神分裂症还有一种负面的症状(Negative symptoms),表现为原有的正常行为的退行,包括厌食,情绪低落,抑郁,不在关心自己的仪表,对于原本感兴趣的事务丧失兴趣... 精神分裂症病人一般还会有认知障碍,记忆力欠佳,注意力涣散,严重时影响到日常生活的自理。 上面提到了艾滋病,我们都只到艾滋病是绝症,得了基本上就得等死。与艾滋病相比,精神分裂症似乎并没有那么惨,至少不比面对死亡的恐惧。而事实上,精神分裂症患者也要面对艾滋病患者所面对的类似情况:家庭的破裂,工作的丧失,社会的歧视与排斥,生活条件的恶劣。与的艾滋的人不同,精神分裂患者没有死亡时间表,活的也长久些。不过,还真不知道在这样的条件话活得长久,对于他们来说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现在来说说这本书: 本书总体上来说算是一本传记。书的主人公是作者Nathaniel Lachenmeyer的父亲,名叫查理斯 (Charles).促使Nathaniel 写这本书的时间是查理斯的死讯。这个消息是从警察几经辗转找到Nathaniel的叔叔,叔叔告诉他母亲,然后才到他耳边的。而在这之前,Nathaniel已经多年没有父亲的消息了。(可悲的是这个大门竟然是Nathaniel亲手关闭地。 查理斯曾是一位思维敏捷才气横溢的社会学教授,在其学术领域小有建树,出版了两本社会学书籍和好几篇论文。他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美丽的妻子和崇敬自己的儿子。原本美满的生活都因着他的患病而破碎了。他出现了被害妄想,认为他是Mind Control项目的实验品(他终其一生都在跟这个项目做斗争)。紧接着的是各种奇怪的行为。然后是妻子与他离婚,儿子因害怕而不敢跟他讲话。他一步步的从受尊重地教授,有责任感的丈夫和被崇拜的父亲变成了精神病,流浪汉,乞讨者,小偷...一度流落街头,几次上法庭和被医院收治,最终因为心脏病孤独的死于一个公寓内。 Nathaniel对父亲的感情是深厚而复杂的。儿时的他崇拜自己的父亲,为自己能有幸运的拥有一位能和自己分享各种快乐的父亲而高兴。父亲的精神分裂症发作之后,小Nathaniel被吓到了,无疑双亲的离异对他也会有影响。但是父亲从来没有放弃和他的联系,还在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想要表达对儿子的关心——尽管这些努力常常被母亲所阻止。 得知父亲的死讯后,Nathaniel不能是自己平静,他从整理父亲的遗物开始,慢慢的走进父亲的世界。他通过走访自己的亲戚,走访父亲在不同时期遇到的朋友,老师,同学,法官,医生,警察,慢慢还原了父亲的一生,然后再这本书中向我们缓缓道来。
传记 流浪者 精神分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