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
合作的进化 豆瓣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9.3 (6 个评分) 作者: [美]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Robert Axelrod) 译者: 吴坚忠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本书的重点是研究追求各自利益的个体的行为,并分析在社会系统中有哪些因素影响个体的行为,即本书将提出一些关于个体动机的假设,并在此基础上推断整个系统的行为结果。本书提出的合作理论是基于对追求自身利益的个体的研究,而且这些个体中并没有什么中心权威强迫他们相互合作。个体追求自身利益,彼此之间的合作便不是完全基于对他人的关心或对群体利益的考虑。
本书是行为领域的经典之作,主题是合作的产生和进化。作者以组织的两轮“重复囚徒困境”竞赛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在两轮竞赛中胜出的都是最简单的策略“一报还一报”。这一策略简洁明晰,具有善良性、宽容性、可激怒性和策略性,其出色的竞赛表现为我们了解个人、组织和国家间合作产生和进化提供了积极的前景,其结论在社会科学的诸领域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被广泛征引。
2025年3月11日 已读
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无集权强迫下,合作是否可以从利己主义者中产生?

“囚徒困境”博弈是一个双人博弈,每人可选合作(C)或背叛(D)。如果双方都合作,两人都得到奖励R,如果双方都背叛,两人都得到惩罚P。如果一人合作,另一人背叛,那么第一个人得到“笨蛋”的报酬S,而另一人得到诱惑的报酬T。这些报酬的顺序是T>R>P>S,并满足R>(T+S)/2。若对方背叛,我合作则得到S,我背叛则得P。若对方合作,我合作得R,我背叛得T。因为S < P,R小于T。于是,二人若理性且利己,背叛总是最优解。无论这游戏是玩1次还是N次,只要是确定回合数,那么背叛就会一直是理性且利己最优解。合作的风险太大。那么,在这个背景下,合作如何产生?

作者组织了两次比赛,让专家和爱好者提供行为策略,策略捉对对垒,看最终的积累分数。结果两次比赛,都有一个叫做“一报还一报”的策略获胜。一报还一报,第一次行动选合作,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复制对手上一步的行为,也就是,对手合作,我就合作,对手背叛我就背叛。

一报还一报,开局是善良的。它有记忆,记住上一局对方的行为。它记仇,有仇必报。但它又宽容,只要对它好一次,就忘记所有的坏。它和每一个对手博弈时,结局都是平局或输给对方一分,从来不赢。但是把与所有对手比赛的分数加起来,它总是第一。

两个都用一报还一报的策略的人,会一直合作下去。如果合作的奖励是繁殖,那么这个群体就会壮大起来。如果只有一个使用一报还一报的策略的人,是无法侵入一直背叛的群体的。但是,如果有一个小群体一起侵入背叛群体,就能有效的完成入侵。侵入需要的条件是,自己小群体之间必须有足够频繁的接触。

于是,合作的出现,很可能最先出现在家庭和邻居中:亲缘和地理接近的人群,往往有共同目标,且会频繁的接触,这都会在竞争的环境中促进合作的产生。然后,即便是身处小人的世界,一个合作的小团体,也会因为彼此间的合作而繁荣起来。

作者在解释了自己的计算机模拟结果之后,还将在其中的发现推广到了生物进化,政治博弈,社会共建等等话题上。给人们的建议则是:1.不要因为他人的成功而嫉妒和背叛;2.不要首先背叛;3.对合作与背叛都要给以区别以待;4.不要耍小聪明。

【思考】:

让每个与你合作的人都比你获得的多一点点,用善意对待他人,对合作行为表示感激,对背叛行为坚决说不,让对方清晰的知道你的策略。和每个人的遇见,都要假设将来要在一起共事。

当然,作者的比赛是计算机实现的对现实生活的模拟。现实生活即便能简化成这样的游戏,也有一个特别的不同点。现实生活不是有限游戏,而是无限游戏,特点是局数不确定,且玩家的目的也不一定是获取最大收益,而是,要让游戏长久的玩儿下去。寻找各自的共同目标,是这个游戏的关键。

虽然生活是无限游戏,但相信寿命有限的玩家,在退出游戏之前,玩家常会不再合作。所以,跟无神论者一起共事,得到背刺的几率要大些。

选择合作,风险大,收益也高,因为一旦对方也合作,结果是共赢的,利于游戏无限延伸的。

【评价】

此书是我心目中好科普的样子,把一个问题的边界,假设条件,研究过程,局限之处,讲述的清清楚楚,在应用到不同的领域的时候,有理有据,时刻注意不过分扩张自己理论的应用范围。
博弈论 合作
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 豆瓣
作者: James P. Carse Free Press 2013 - 1
“There are at least two kinds of games,” states James P. Carse as he begins this extraordinary book. “One could be called finite; the other infinite.”
Finite games are the familiar contests of everyday life; they are played in order to be won, which is when they end. But infinite games are more mysterious. Their object is not winning, but ensuring the continuation of play. The rules may change, the boundaries may change, even the participants may change—as long as the game is never allowed to come to an end.
What are infinite games? How do they affect the ways we play our finite games? What are we doing when we play—finitely or infinitely? And how can infinite games affect the ways in which we live our lives?
Carse explores these questions with stunning elegance, teasing out of his distinctions a universe of observation and insight, noting where and why and how we play, finitely and infinitely. He surveys our world—from the finite games of the playing field and playing board to the infinite games found in culture and religion—leaving all we think we know illuminated and transformed. Along the way, Carse finds new ways of understanding everything, from how an actress portrays a role to how we engage in sex, from the nature of evil to the nature of science. Finite games, he shows, may offer wealth and status, power and glory, but infinite games offer something far more subtle and far grander.
Carse has written a book rich in insight and aphorism. Already an international literary event, 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 is certain to be argued about and celebrated for years to come. Reading it is the first step in learning to play the infinite game.
2022年1月22日 已读
2022年1月22日 评论 唯一的无限游戏是什么 - 这本书的主题,game theory。 Game theory的中文翻译,是博弈论。我想说的是,这本书是一本讨论博弈论的哲学书籍,讨论game的两种形式,或者两种形式的game。 除了博弈,Games还可以翻译成比赛,竞技,角力等与博弈相近的词。但这些词语所代表的,显然都是 属于本书中finite games的范畴。而本书的中文版本中把games翻译成了游戏。游戏这个词的中文意义,其实细想一下,是本书的infinite games的范畴。因此,games这个词的中文翻译,其实是不好找的,也可以说是没有特别确切的。 换句话说,infinite games,就是相当于多人一起玩耍。而finite games,有限游戏,则是多人参加的比赛。只要记住 无限游戏=游戏,有限游戏=比赛,书就好理解了。 本书中文版把games翻译成游戏,其实与其原来的意义是有出入的,但也是在是没有更好的翻译了。 那,什么是游戏呢? 与游戏关联的动词是 play,玩游戏。而游戏的主体是player, 玩家。 作者认为游戏必须有两个玩家以上参与。一个人的玩耍,不在此书的讨论范围之内。 玩家必须是自愿参与的。如果不是自愿参与的,算不得玩家。(而强迫进入游戏的人,算什么呢?若拿电脑游戏做比喻,强迫进入游戏的角色,只是游戏的一部分,而不是玩家。玩家有进入游戏和退出游戏的自由) 除了玩家数量至少有两个,游戏还有其他的特点。比如,游戏要有游戏规则。没有规则的不是游戏。 在此基础上,作者做了许多展开。比如,就二者关系而言,有限游戏可以存在于无限游戏当中,但有限游戏中不可能包含无限游戏中。有限游戏的规则必须提前明确,而无限游戏的规则可以游戏过程中产生等等。 之后,作者开始了对无限游戏和有限游戏做了一系列对比。如果做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无限游戏更接近于玩耍,有限游戏就是比赛。 比如,有限游戏中玩家是要分高下,定胜负的;无限游戏则不一定需要出现等级,也没有胜负的标准,唯一的就是要尽量的玩下去。所以有限游戏中更可能出现竞争,权力(power)成为必须;而无限游戏则需要合作,力量(strength)则是更为有利的。有限游戏,各种边界条件清晰可见。无限游戏,则时间空间上均不存在对游戏的限制。 接下去,利用有限和无限游戏,玩耍和比赛的思维框架,作者开始在历史与现实中考察各种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包括且不限于,战争,文化,宗教,社会,政治竞选,各种人际关系,包括性关系等。 他还把玩家/人分成了有限玩家和无限玩家,分别考察他们的特点。 书的最后一句话,There is but one infinite game,“只有一种无限游戏”,但并没有指出是什么。 最后,我觉得虽然有限和无限游戏的思维框架很有用处,但也要注意和反思的是,这幅思维框架并不能概括世界的全部。在二者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比如一个人的玩耍,并不属于作者讨论的游戏范畴之内。再有,只有被迫的玩家参与的“游戏”,也是存在的。比如,有人写一个AI程序作为玩家去玩一个电脑游戏。我们作为人,出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也很难说就是主动选择降临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的人生,并不是个无限游戏。我们被放置在了这个叫做地球的行星上,我们在上面的时间,虽然不能确切的知道是多少,也肯定是不是无穷的。但,我们可惜选择去参加哪些有限游戏。也可以选择以有限玩家的态度还是无限玩家的态度去进行这一场也许是唯一的人生。 我猜想,作者在书末尾提到的唯一的无限游戏是,存在。
博弈论 哲学 英文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