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豆瓣
作者: 宋杰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 - 4
豆瓣热门战争图书TOP5!读懂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的重磅经典!
著名历史军事地理学者宋杰详解中国历史政治格局、国家战略的里程碑巨作!
编辑推荐:
○历史军事地理学领域经典之作,《中国史研究动态》专文推荐,豆瓣热门战争图书TOP5!断版十余年,二手书炒至近千元。
○资料翔实,论证严密,汉中、寿春、襄阳等10余处影响历史进程的战略要地,20余幅手绘地图,50万字精辟阐释,继承并发展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理念,以动态的眼光、详尽的考证透视从先秦至宋元千余年间兵家必争之地的沿袭与演变。
○宏观与微观研究并重。纵横舆地间,解析军事地理中的帝国文明;洞悉成败事,演绎冷兵器时代的权力游戏。
○战荥阳,楚汉战争中的刘邦何以获得先手? 述地理枢纽如何决定战争走向;失汉中,姜维的战略失误终导致蜀汉灭亡? 论哪些地区方为兵家必争之地;守襄阳,南宋王朝的存亡竟系于一城一地? 揭山川形势如何影响天下兴替。
内容简介:
战争,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其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受地理形势的影响。在大规模战争里,某个或某几个地区由于位置的重要,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热点,它的得失对战局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战略要地在军事地理学中被称作“枢纽地区”。
本书上起三代,下迄南宋,对三代之甘、管,秦汉之荥阳及敖仓,三国的合肥、濡须和汉中,北朝至唐中叶的河阳三城,南宋末年的襄阳等枢纽地区进行了细致探讨,并由此出发,对战争的策略、部署、路线等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作者以历史地理学家之卓识洞见,论述历代将领之得失,探究战争胜负背后的成因。同时,书中还探索了枢纽地区的分布和变化问题,以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研讨各个时期兵家要地的转移情况,剖析其中的社会背景与原因。
媒体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枢纽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取得了不少成果。而近年最突出的,就是宋杰先生集二十年之力所撰成的《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该书洋洋六十万言,除“导言”“附录”“后记”外,共分为十七章,不仅详细论述了从夏商到南宋末年的军事地理枢纽,而且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诚可谓中国古代军事地理研究的一部精品之作。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24年12月4日 已读
本书很学术,分析的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成为重要枢纽的,拿出来进行历史的分析,找出助其成为战争的依托地的特点特性。我一直有个感觉,战争是能量与信息的扰动,方便资源汇集,利于交战的地方的关隘和通衢,往往是理想战场。

书中介绍的地理枢纽,有夏商周三代的甘、管,春秋之郑,战国之韩魏、函谷关和豫西通道,秦汉的荥阳及敖仓,三国的合肥、濡须和汉中,东晋南朝的寿春,两魏周齐的河东,北朝至唐中叶的河阳三城,隋末唐初的洛阳,南宋末年的襄阳。现今的来看,都是中原腹地,郑州,函谷关,荥阳,合肥,武昌,山西运城等地。成为枢纽,是因为他们处于中原的中部,无论是东西相争,还是南北相伐,都得过这些地方。而这些地方又无强兵,加上地势比较好,利于拒敌,于是成为好的战场。

由此书,理解了易中坤卦“龙战于野”的含义。我认为易经原文中的坤卦,是对战争的筹划。寻盟友(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定开拔开战的季节(履霜,坚冰至),理想战场的样子(直方大)、战术(括囊,包围战)的选择,甚至有起事时的服装(黄裳)。而龙战于野的“龙战”属于战法(正面战斗)。那这个“在野”是什么意思呢?

本书前几章,介绍夏商周的战争地理,作者写到,“进攻商都朝歌“的两条路线之一,“是自洛邑北上,在孟津渡河,再沿黄河北岸往东北方向进军,到达**牧野**。武王、太公选择了后一条道路”。

于是可知,龙战于野的野,可能是指牧野。

有阅读难度。行文中多引用古文,且配图与文字遥遥相对,读起来得前后翻看。据说作者为此书准备了42张地图,出版的书中仅仅留存22张,有所简省略。
军事 地理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