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豆瓣
BEING A HUMAN
作者: 【英】查尔斯·福斯特 译者: 傅临春 文汇出版社 2023 - 1
“我不知道我从哪里来,也不知道我是什么生物。这本书试图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我不相信书本会给我任何答案——你也不应该相信这本书。我走出书房,走进荒野,尽可能回到了过去。”
作者亲身模仿獾、水獭、狐狸、赤鹿、雨燕的生活方式,写出了Being a Beast(《动物思维》),而在本书Being a Human中,作者也想通过某种方式(带着儿子,茹毛饮血,荒野生存),模拟重回三个人类历史上的关键时段:
①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3.5万到4万年前)——那时人类首次表现出了考古学家所说的“行为现代性”,那时的人,与土地和许多物种有着亲密、虔诚和令人欣喜的联系。他们活得很长,少有疾病,而且几乎没有人类暴力的证据。最早的人类艺术出现在欧洲南部的洞穴墙壁上,是有史以来最好的艺术之一。作者认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是最有利于人类繁荣的时代。“野蛮人”比起现代人,更快乐、更高贵。
②新石器时代(约始于10000年前)——人类开始管理土地,种植自己喜欢吃的果树。流浪者停止流浪,他们的地理世界变小了。他们不再需要了解大量的物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开始从对一切事物的敬畏和依赖转变为对少数事物的控制。人类开始被控制。他们必须待在自己的居住地,定居带来了政治、等级制度和法律。生命缩短,瘟疫蔓延。人类不再被季节的循环所推动,而是被供需所压制。编纂和束缚扼杀了思想。艺术中出现了窒息的痕迹。在新石器时代,我们开始变得无聊和痛苦。
③启蒙运动时期(17-18世纪)——启蒙运动继续并系统化了新石器时代开始的革命。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和自然正式分离。作者认为,在那之前,一切都孕育着某种灵魂。启蒙运动将灵魂从非人类世界中清除出去。宇宙现在是一台机器,基督教思想的革命让人类被允许在一段时间内依附自己的灵魂。达尔文最终把它拿走了,让我们成为机器中的机器。
现在,将人类视为经济人是非常合乎逻辑的。世界上只有物质,我们也只是物质。我们身处假定我们是原子实体的经济结构中,我们想知道为什么感到不快乐。我们是需要灵魂的,与自然有连接的人,我们能有的,是沉闷的、贬低人的自由市场辩证法。
这本书是一个人类尝试去感受这种联系。作者来到荒野之地,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与思考,将这种亲身地模拟过去人类历史中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出来。同时,作者将对人类历史的思考,融入了这种描述——我们什么时候发现“自我”的?这种发现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是怎么一步步走向原子化、物质化的?我们在何时丢失了灵魂?!作者用亲身经历,强烈地批判了现代性,甚至批判了自柏拉图以来的理性主义,号召我们与自然,重新发生联结,找回生而为人的旧石器时代的灵魂。
2023年10月1日 已读
[[查尔斯·福斯特]]不是一个仅仅依赖理性来认识世界的人。比起把世界当作观察,分析和思考的对象,他更愿意去通过自身感官去身体力行的验证自己的疑问。这次,他的疑问可以凝练成:我是谁,又从哪儿来。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带着他的儿子钻进了丛林。不同于一般家庭的夏季野营,他们是选在了冬天进入,体验的是风雪萧瑟,缺少食物的自然,就如同我们的先祖在几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跟随者他们的,是他的先祖X和X的儿子。和他死去的父亲的灵。

然后,同样的方式,他考察新石器时代和启蒙时代。

这种方式可不怎么科学:甚至有读者评论这是反科学的书。说这话的人大概忘了,科学的本质就是怀疑和反对,不然人们得生活在新冠疫苗100%有效、能防传染和安全的虚假宣传中呢。

人怎么才能认识自己?在我看来,福斯特选的是唯一的路:别光在实验室里试验,办公室里思考。你得把自己作为实验对象,到现实里去思考。意识是怎么产生的?那就到产生意识的条件下去亲历一番。你也许能找到答案,也许不能。总之,得试试才知道。

有勇气去试的,在当下世界,是异类。

福斯特考察的不仅仅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的狩猎采集靠自然馈赠过活,他还去体验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对世界的改造,启蒙时代人们对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双重改造。他不喜欢这种改造,认为人们一步步的把自己关进了物质和思想的双重牢笼。那些城市,农田,被藩篱和墙壁分割的空间,被称为家和工作单位的建筑,是盒子般的物质牢笼。科学,哲学,社会学等等,是链条般的精神牢笼。

人还走得出自己创造的虚假来吗?人还能认出自己的真我,和真我相处吗?

有的人可以。

我应该也可以。可,我又是什么呢?
哲学 意识 觉醒
我是谁,或什么 豆瓣 博客來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Mind's I: Fantasies And Reflections On Self & Soul
9.0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侯世达 / [美] 丹尼尔·丹尼特 译者: 舒文 / 马健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7
“心灵/心智(mind)是什么?我是谁?纯粹的物质能思考或感受吗?灵魂(soul)在哪里?面对这些问题时,人人都会陷入困惑之中。我们编纂此书,为的是尝试展示这些困惑,让它们变得生动鲜明。我们的目的不是要直接回答这些大问题,而是要动摇世人的思维:既包括那些有着严肃坚定的科学世界观的人,也包括那些对人类灵魂怀有宗教或者灵性主义想象的人。我们认为,目前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我们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根本反思,然后才能期望人们在‘我’这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上达成共识。因此,本书旨在刺激、扰乱和迷惑读者,让显而易见的东西变得奇异起来,也许还会让奇异的东西变得显而易见。”
出于上述动机,二位主编为本书选文27篇,包含了从科幻小说、戏剧对话到哲学论文多种文体,除两位编者的作品外,更有图灵、博尔赫斯、道金斯、内格尔等重要人物的代表作。各篇文章围绕自我感、精神是否存在及有否特性、身心关系、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和“自我”特性等经典问题分类编排,每篇结尾均附主编者的评论反思。选文、反思及二者间的隔空对话,各有精彩与妙趣,对理解相关哲学认知问题、生物问题、人工智能问题等应大有助益。
2023年9月20日 已读
这是一本文集,所收录的文章有小说,有灵性经验,有思想实验,有哲学论文,共27篇,提出问题,摆出不同思想者的观念,引读者思考,去探寻答案。

我是我是被“我是谁,或什么”这个题目吸引的来读此书的。此书原名: The Mind's I: Fantasies And Reflections On Self & Soul, 可见书中想要探讨的问题是,自我是什么,灵魂是什么,以及思维是什么。中译本书名显然认为这三个词都可以被“我”这个词替代,我同意。对我来说,中译本书名更高超。但显然,本书的原来的编纂者认为自我,灵魂和思维是不同的。

如果让我给书中27篇文章排个序的话,哈丁的《无头有感》第一,斯穆里安的三篇《上帝是道家吗?》、《一个不幸的二元论者》和《一桩认识论噩梦》并列第二,博尔赫斯的《博尔赫斯与我》第五。哈丁与博尔赫斯的文章不能用理性去解读,斯穆里安做的则是试图引领具有哲学和科学头脑的人去认识哲学与科学的局限。从侯世达和丹尼特的点评来看,他俩只是将这几个人的文章当作玄想或哲学,着实时小看了他们。

其他的文章,包括侯世达和丹尼特写的,多是科学家哲学家玩的、来自头脑的文字游戏,漏洞百出。不再对我有启发性。我到希望,人们真的能专注于回答“我是谁,或什么”。如此,就可以超越博尔赫斯困惑,见识哈丁的所见的实相,理解斯穆里安的玩笑了。
人工智能 哲学 宗教 意识
清醒梦 醒着做
作者: 布赖恩·埃亨 译者: 林语琴 / 王秋霞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21 - 9
清醒梦(Lucid Dream)的介绍和如何通过清醒导入法实现清醒梦。
2023年7月21日 已读
本书介绍[[清醒梦]](Lucid Dreaming)和如何在清醒的时候引导进入清醒梦的方法(Waking Induced Lucid Dreaming)。

人人做梦,多数梦境被忘记。梦境中,我们常是被动观察或参与。清醒梦的不同,在于人在梦境中忽然“醒来”并自主的参与甚至创造梦境。进入清醒梦有两种方式,1)梦中导入法,指进入普通梦境后再设法从中醒来;2)清醒导入法,指从清醒状态直接进入清醒梦。作者人文初学者应当直接学习清醒导入法。

清醒导入法要点:1、入睡前,左侧卧,闭目,通过呼吸法放松全身,让身体处于休息状态;2、集中注意发现自己的“临睡幻觉”,只是看着它们,任其来去,转瞬即逝,同时要注意避免突然入睡。3、当“临睡幻觉”变成一个真正清晰的“催眠图像”时,不要睁眼,仔细检视所有细节,“捕捉图像”;4、“催眠图像”会变换,继续“捕捉图像”,直到某个时刻,你会被拉入。恭喜,你进入了清醒梦。5、在梦中保持好奇,可以尝试任何事,但避免情绪的大起落,情绪波动导致从梦中醒来。

作者说,清醒导入法,如果每天练习,可能会在几个星期道几个月的时间内成功进入。清醒梦能使得睡眠更有趣,休息更有效,甚至能帮你在现实生活中觉醒。
意识 清醒梦 觉醒
Conscious 豆瓣
作者: Annaka Harris HarperCollins 2019 - 6
As concise and enlightening as Seven Brief Lessons on Physics and Astrophysics for People in a Hurry, this mind-expanding dive into the mystery of consciousness is an illuminating meditation on the self, free will, and felt experience.
What is consciousness? How does it arise? And why does it exist? We take our experience of being in the world for granted. But the very existence of consciousness raises profound questions: Why would any collection of matter in the universe be conscious? How are we able to think about this? And why should we?
In this wonderfully accessible book, Annaka Harris guides us through the evolving definitions, philosophies, and scientific findings that probe our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consciousness. Where does it reside, and what gives rise to it? Could it be an illusion, or a universal property of all matter? As we try to understand consciousness, we must grapple with how to define it and,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ho or what might possess it.
Conscious offers lively and challenging arguments that alter our ideas about consciousness--allowing us to think freely about it for ourselves, if indeed we 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