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读书读书 豆瓣
作者: 陈平原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 5
《读书读书》中收录了知名作家的读书故事,也许在书中你也能发现自己的影子。随便翻翻,在书中寻找心灵的伴侣。读书是一件乐事,正因为其乐无穷,才引得一代代人如痴如醉。
流浪集 豆瓣
7.8 (36 个评分) 作者: 舒国治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未能一日寡过 恨不十年流浪
舒式浪游散文的集大成之作
有了流浪心念,那么对于这个世界,不多取也不多予。清风明月,时在襟怀,常得遭逢,不必一次全收也。
较台版超值新增6篇文章,并有舒哥亲笔签名题字书签相赠,上书:世道再难,也要呼吸顺畅。舒国治
生活是很好玩的 豆瓣
7.6 (15 个评分) 作者: 汪曾祺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7 - 6
好玩,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发现和欣喜,它源于对生活无比的爱。
汪曾祺说,人活着,就得有点兴致。写字、画画、做饭,明明是最普通的日常,他却深得其乐。
他经历了人世的复杂,却天真得像个孩子,贪吃、贪唱、贪看、贪玩儿,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无心机,少俗虑。鹦鹉史航说,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儿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却不常见。
凡人琐事、市井人生、旅行见闻,一草一木、一茶一饭、一人一事,在汪曾祺的笔下散发着温暖的快乐和不凡的趣味。他的文字告诉我们:慢点走,欣赏你自己;慢点走,品品茶、喝喝酒、听听曲、写写字。人生少忧虑,存一点童心,生活才好玩。
女神 豆瓣
作者: 渡邊淳一 译者: 莊靜靜 小暢書房 1991
《女神》是一部破解两性奥秘的随笔作品。在这本书中,渡边淳一从男女两性的本源出发,对两性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挖掘,将两性不同的生理结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全方位地剖析了“女神们”的精神轨迹、思想套路及行为举止,对女性进行了详尽、精妙的阐释。
百岁所思 豆瓣
作者: 周有光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7 - 1
本书所选文章基本囊括了周有光先生文化散文短篇的精华。编排上,分为“生活(望窗外)、怀人(浪花情)、文化(朝闻道)”三个部分。囊括了周老文化散文短篇的精华,具有较高的文化、思想价值。112岁的智慧老人,跨越世纪的精彩人生。以百年沧桑的亲历、中西贯通的识见,使我们眼前打开了一扇清楚地看历史、看人生、看世界的窗,整个人生也变得通透豁达起来。
本次重版在开本、内容篇目和编排顺序上均有较大的调整:在开本方面,将上版的国际三十二开改为小三十二开;在内容方面做了较大的删除,上一版有十三万字,本版只保留了十万字,将晦涩的理论性文章予以删除,仅保留散文性的文章;在篇目编排上将怀人和生活的散文调至前面,增强可读性。
周有光先生以他百年沧桑的亲历,以他中西贯通的识见,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基础上奠定顺天应人的乐观信念,是有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老人虽已在今春封笔,但他馈赠给读者的十五卷文集,以及这一晚年之作的选本等,将把他对中国前途、人类前途坚定的乐观信念播撒世间。
——邵燕祥(著名散文家)
周先生是老一辈语言文字学家,已届耄耋之年,但是论学术思想他却一直走在时代的前面。周先生所以能够这样,重要的原因是他有世界的眼光,能从世界来看中国。
——苏培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爸爸说过,观察自己的一生要跳出自己。后来他的确跳出了自己。他从中国人的识字问题,到世界文字发展、比较文字学,进而研究人类文化发展规律的问题,研究结果出了三本书。他对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系统地把知识组织起来是很有帮助的。
——周晓平(周有光之子,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豆瓣 Goodreads
8.0 (13 个评分) 作者: 张佳玮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4 - 2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是一本文学随笔。作者张佳玮是专栏作家,活跃在豆瓣、知乎、天涯、虎扑、《一个》等网络和平面媒体。目前旅居法国巴黎。
他的文字涉及美食、旅行、艺术、文学,视觉独特,既有文字优雅韵味,内容又跟现在的生活接轨。
这一本随笔集是围绕他的日常生活,一个普通人生 活中感官的盛宴,用耳朵、鼻子、嘴巴、眼睛,发现平凡生活里,那些给人独特滋味的美食、风景、文学作品、和神奇的幻想。生活因为知乎上有张佳玮而美好,因为能读到张佳玮的文字而更加美好!
【编辑推荐】
张公子:我非常非常不擅长自我介绍,每次开专栏要自我介绍时总求编辑代笔。
“不靠谱的”编辑:我比较浮夸哦,请看编辑推荐!
小编说:生活因为知乎上有张佳玮而美好,因为能读到张佳玮的文字而更加美好!一点儿都不夸张。你来阅读这本书,世界唰的不一样!
张公子的海量读书量何人能及,智趣的语言何人能及,作为“普通人”的生活智慧何人能及?啊,我们不用及,只需好好欣赏他的作品!
张公子徜徉书海,也游历世界各国。你可能读过他的专栏,看过他在知乎的精彩回答,看过他的篮球点评,或许你还在上海书展参加过那场非常精彩的读者见面会。
你以前不知道他?那这次可千万别错过了!
这本书是张公子最平易近人的作品,为你打开一个全新的、更大更宽广的、充满乐趣的平常人的世界。或许我们都过着差不多的生活,却没有公子这般的拾趣能力。
在我们忙碌的,焦虑的,竞争的,苦闷的,莫名亢奋的,莫名低落的情绪里,激烈复杂的世界里,你来阅读这本书,世界唰的不一样!请你来体会一个人可以怎样的不同,实实在在的。也因此体会到什么叫做阅读的乐趣!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豆瓣 Goodreads
6.6 (10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译林出版社 2018 - 7
【编辑推荐】
★ 时隔数年的久违新作,内容篇目由余华亲自编选
★ 余华对三十余年写作经历的回首和思考
《兄弟》创作中如何处理命名问题?《第七天》的灵感来自何处?文学如何洞察生活和呈现真实?作家如何面对批评?……
★ 《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在全球的“游荡”经历
代表作在日韩出版后的不同命运;在中国举办新书交流会和国外有何不同?与读者见面印象最深的是哪次?……
★ 生命经验的凝结,创作历程的分享,超越文化的洞察。探索人性,照亮内心
★ 平实生动、娓娓道来的现场感,以说故事的方式抵达深刻
★ 一部文学作品的自我生长:余华的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自收入中学语文教材后,多年来学生们对这部作品的创造性阅读 令人惊喜, 而同一个文本在教学阅读和文学阅读间的交错兴味也令他深有感触。结合语文教案、名家评论、最初创作构想与如今回看的感受,余华从作家视角阐述了语文和文学如何联结,如何打开两者之间的秘密通道。
——————————————————————
“文学包罗万象,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人。”
好的文学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作品背后的那个人,也因其独特的生命感超越了文化和语言。《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是著名作家余华的一本最新杂文集。作为当代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代表人物,余华长年受邀世界各国的演讲与活动,他从个人和中国经验出发,打开与世界文坛的交汇,本书正是他近年来所发表的杂文结集。余华充满睿智又真诚分享了他的观察和思考,内容包罗万象,从往事到现实,从自我到时代,既漫谈生活体验,也谈及创作心得,他生动回忆了他和福贵、许三观等笔下人物的相遇,也讲述了走访世界时和勇敢的波兰农民、和意大利精神病院病友的相遇……有时候他们千千万万,有时候他们就像是同一个人。这些对人性宽广与丰富的探究,展现出一位优秀作家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对一切事物理解后的超然,而命运无常中凝练出的一个个故事,不仅连接着我们的过去与未来,也最终指向了所有文学和艺术创作中直抵人心的力量来源。
2022年3月29日 已读
书中关于读者应当进行无经验阅读,作者应当做无经验写作的说法,还是挺有意思的。无经验很难做到,但应该尽量做到无期待吧。
中国文学 写作 散文随笔 演讲词 阅读
活着就是冲天一喊 豆瓣
8.0 (21 个评分) 作者: 陈年喜 台海出版社 2021 - 6
本书是矿工诗人陈年喜首部非虚构故事集,由真故图书出品。
获得
✭6月新浪好书榜
✭7月华文好书榜、《中华读书报》好书榜、绿茶书情好书榜
✭8月文学榜好书榜
✭深港书评2021“年度十大好书”年中榜
作为巷道爆破工,陈年喜深潜于大地5000米深处,用炸药和风镐轰开山体,凿出金、银、铜、铁、镍。
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是王二、德成、小渣子等同样低微的命运。后来有的人在爆炸中跑成一蓬血雾,有的被气浪削成了两半,只有他相 对幸运,只留下颈 椎错位,尘肺病,还有一只失聪的右耳。
翻开《活着就是冲天一喊》,这些悲怆炽烈的生命逐一呈现在你的面前。艰辛的劳绩,无常的生死,每一个故事,都像陈年喜在矿山深处敲下的石头一般坚硬,炫黑。
【编辑推荐】
1,矿工诗人陈年喜首部非虚构故事集。作者应邀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巡回演讲。《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等媒体重磅报道。
2,重振《诗经》的民间叙事传统,挖掘中国人悲怆又炽烈的生存力。震得人头皮发麻。
3,茅盾文学奖评委张莉:陈年喜的散文和那些名家放在一起毫不逊色。天赋好,语言好,靠一种天性。
4,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张慧瑜:《活着就是冲天一喊》见证了他二十多年流离西北、西南的颠沛生活,既是一本从秦岭腹地到昆仑山脉的天地之书,也是亿万新工人从劳动中萃取的生命之书。
5,随书附赠陈年喜最新诗集《炸药与诗歌》。
6,你买1本书,我捐1块钱。本书与专注尘肺病救助的公益组织“大爱清尘”合作,你每买一本书,我们捐1块钱,给尘肺病患者子女提供助学金。
7,本书带你辗转中国边荒,遍见奇异风情。一路穿过长江、黄河、叶尔羌河,踏遍新疆的萨尔托海,内蒙的戈壁滩,大兴安岭的茫茫雪山……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豆瓣
7.6 (17 个评分) 作者: 刘擎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4
★ “中文世界公共写作的典范”
★ 一本在剧变时代成为一个清醒的现代人的思想指南。
★ 作为以政治哲学教授的身份介入国内火爆综艺《奇葩说》的学者,刘擎老师让哲学走下神坛,用真正人性的智慧和学者的温柔圈粉,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马东、蔡康永、李诞、宋丹丹、杨幂、一众辩手,以及数千万观众。
★ 知名学者+《奇葩说》导师刘擎教授解读现代思想,呈现观念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澄清我们的处境与自我理解,在风险与意外交织的年代重建现代人对未来的想象。蔡康永、李诞、刘瑜、施展、李筠诚挚推荐!
★ 这本书搭建与多元价值对话的桥梁,理解现代世界的复杂性,为焦虑的现代人拨开观念的迷雾,打开更广阔的思想视野,反思现代人的精神道德困境,重获对个人生活的掌控感。
★ 从明白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么做,到反思自己的生活所身处的世界,如何接触生活的更多可能、开垦属于自己的领地,打破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感,重获崭新的“自我理解”。
【内容简介】
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纵向传承与外来文化的横向互动中,在这种“纵横交错”的文化背景下,刘擎教授通过发人深省的文字启发我们以理性化的方式来探索世界和自己,思考“人应当信奉什么”“应当怎样生活”“如何理解和应对困境”等诸多问题。
这部作品兼具敏锐的历史意识与深切的现实关怀。刘擎教授结合历史、文化、政治、哲学等众多元素,解读社会发展变化、思想的演进,以求大众在面对这个时代时,能够辨析问题与观念的来龙去脉,澄清我们的处境与自我理解,重建对未来的想象。
【名人推荐】
我们常常放弃自己,想要蒙混度日;但刘擎教授不想放弃我们,他希望我们醒来。这就是他的热情、他的可爱、他的理直气壮。知道他在乎我们,谁还能把脸转开呢?
——蔡康永
刘擎老师就是那种不认同你的观点,也愿意与你诚恳讨论的人。他的观点我也很多不认同,或者干脆没看懂,但觉得都该认真对待,都该看看,因为这位赤子的气质让你只能信赖。
——李诞
刘擎可能是最配得上“娓娓道来”这个词的学者,他的语言干净而准确,讲道理善于以退为进,他总在追问最重大的问题,但并不急于找到答案,而是引领着读者探寻沿途层峦叠嶂的风景。
——刘瑜
这个世界会变好吗?相信身处当下动荡多变、思想激辩时代的年轻人面对这一问题,多少会有迷茫与彷徨。刘擎老师在这本书里,将高远的哲学观念与世界真实状况的联系展示给大家。如果你对时代与自身有困惑,来跟随他做一次思想的体操与观念的探险吧。
——施展
刘擎老师一直是中文世界公共写作的典范。他奇妙地把渊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清晰明快、亲切友好、情义满满地呈现给读者。没有居高临下的训导,只有真诚的智识邀约。他约我们一起思考和讨论关乎我们每个人的议题,在清明的理智中携手走向未来。
——李筠
2022年6月21日 已读
这是一本,若不是作者在电视上出了名,应该不会有出版社出版的书。文章质量并不低,但是其本身并没有什么体系,没有整体性。文章也都属于导读,书评,感想,简介类型。给我个人的收获,就是通过它接触了《源泉》这本优秀的小说,另外对政治哲学中的自由主义的相关文章帮助我认识了和思考自由主义。而其他的对政治哲学学者,书籍,电影,时政相关的介绍文章,都不太引起我的兴趣。最后,谁能告我,这个题目里的清醒,是不是指代西方的Woke?
哲学 散文 散文随笔 随笔
此生未完成(增订新版) 豆瓣
6.4 (10 个评分) 作者: 于娟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 8
这是一本记录关于生命与生活思索的书,写给内心柔软却迷路人间的人们: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一再提醒我们的,就是好好把握当下,以不会令自己将来后悔的方式去生活。
书中收录了作者癌症治疗的经历、对人生的理解、对自己忙碌前半生的一些回忆与反思;以及关于故乡、关于亲情等的深切感悟。
在病隙日记中,作者反省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细节,以生死经历总结出许多富有哲理的人生观点,以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不断与命运抗争,令人重新审视“活着的意义”,理性看待死亡,珍惜生命,珍惜感情,珍惜生活。
2022年12月21日 已读
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文字应该是选自她的 [[博客]] ,分为三部分共七章。第三部分“唯念芳辰”是诗歌,占一章。书中其他的文字,大多可以归类为散文。第二部分为“人间烟火”,属于她写自己的生活。第一部分“病隙日记”,记录她在患癌症的见闻和思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篇幅相当,但第一部分无疑是重头。看完书,重到她的博客浏览,博客还在,最近一篇文章发自2022年4月。博客中有她母亲、丈夫和儿子的纪念文章。时光荏苒啊,她留给世间的遗产,是她“ 无畏布施 ”的文字,是她母亲按她的遗愿上山种树,造就的造福后代的曲阜复生能源林,是她茁壮长大的,已经能做文章孩子。还有谁,能比她的一生,完成的更好的呢?

学到了“无畏布施”。
传记 健康 散文随笔 死亡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