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极简宇宙史 豆瓣
8.7 (40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 译者: 童文煦 上海三联书店 2016 - 3
我们的存在的确让太阳系与众不同。夏夜,你躺在沙滩上,仰望夜空。一颗小小的流星安静滑过,还来不及许愿,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你一下子穿越五十亿年,走进时光的旅行……
霍金亲传弟子、物理学博士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带领我们踏上一场关于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惊奇之旅。不需要图表和方程式,只需凭着奇诡的想象,我们就可走向衰亡的太阳表面,飞越遥远的星系,感受来自黑洞的死亡魅力……你可以轻松读懂时至今日的宇宙神奇,继续探究关于上帝的存在、时间的起源以及人类的未来。
2024年7月9日 已读
中文里,“宇”指天地四方的所有空间;“宙”指往古来今来的整个时间。英文中,Universe,Uni是一,verse是成为,也就是“合一”。于是,在名称上,东方用了二分,西方则不分。有趣的是,在对宇宙的研究中,西方采取的是的是分解的路数,而东方采取的是合一的方向。

现代人读这本物理学科普所需要的东西,与读《圣经》所需要的东西,大概是一样的:信仰与想象力。因为书里里面的每一样事物、理论、证明,都不是亲历。不是作者的,也不是读者的。

本书科普的宇宙知识与《圣经》的、《心经》的,《道德经》的教导,要信哪一个呢?它们的目的与作用都一样,在”解释虚空“。

物理学的发现是有证据的呀?实验结果,数学公式,科学论文……对不起,对科学的信仰,其实没有用上其中的任何一个。因为,自问一下,结果公式论文,有哪样看懂了?

非常有趣的是,人们常常只将信仰给其中一个:选了一个,就会排斥另外一个。当然,也有面对二者,都不肯交出信仰的怀疑论者。怀疑论者会说,给我逻辑证明和现实证据,不能是故事和比喻。可是,作为对于现象世界的语义描述而存在的书籍,故事和比喻是必须的,不然,除了亲见,人就了解不了任何事。 枯燥的理论受众聊聊,讲成故事,读者就能用“认同”的力量去“代入”自身,去体验文字描述了。

私以为,没人可读懂此书,说读懂了的,其实是相信了。若有读者说读懂了,作者一定会跳出来说,那一定是我没讲清楚。

读不懂也没关系,拿出想象力,跟着读者在书中徜徉一番。说不定出来之后,精神上也能脱胎换骨,神采飞扬。读书人,最喜欢,就是听闻新东西(吧?)。
宇宙 物理 科普
西方文化中的数学 豆瓣 Goodreads
Mathematics in Western Culture
9.6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M·克莱因 译者: 张祖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 4
《西方文化中的数学》是美国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数学史家M·克莱因的一部力作。自1953年在美国出版后,多次再版,深受西方文化界、数学界欢迎,其影响经久不衰。《西方文化中的数学》系统地阐述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数学与文学、绘画、哲学、宗教、美学、音乐、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文化领域的内在联系,详细而透彻地说明了数学对西方文化、理性精神、现代人类思想的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有力地证明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2024年2月13日 已读
非常喜欢作者对数学的看法。

数学在指导对现实世界的发现时有用且重要,说它是人类哲思与科学的基础也撑得起。数学有创造性的美,常能揭示世界的奥秘。人们说它是“一个知识体系,一种实际工具,哲学的一块基石,完美的逻辑方法,理解自然的钥匙,真实的自然,一种智力游戏,理性的冒险,美感的经验。”

然而作者清楚明白的指出,数学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演绎方法,又是表达人类创造性的艺术。然而数学本身,并不是真理,它是人之造物。它可能描述和揭示了什么,但用罗素的话说,我们既不知道数学中“说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说的是否正确”。

数学“真理性”的丧失,正如作者所言,不应让数学家担心害怕。这正好将人类从对数学的“迷信”中解放出来,去创造更加美丽和自由的数学。就如同摄影几何,球面几何和伪球面几何对欧几里德的平面几何所做的颠覆那样,就象相对论对牛顿力学的颠覆那样,数学家们应去质疑公理,去质疑基础,去创造新数学而不必管是否符合已知的现实。

数学的基于逻辑的演绎,只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除去它,人类至少还有常常是数学创造起点的直觉与想象和科学中常用的实证研究。
哲学 数学 物理
万物原理 豆瓣
Fundamentals:Ten Keys to Reality
作者: [美]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 译者: 柏江竹 / 高苹 中信出版集团 2022 - 1
一位伟大的当代科学家揭示了十项深刻的洞见,阐明了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物理世界。
在《万物原理》一书中,诺贝尔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以现代科学的深刻启示为基础,对现实进行了简单而深刻的探索。世界是什么,它又是如何运作的?维尔切克通过清晰准确的叙述,加上一份富有感染力的愉悦感,引导我们探索了关于以上问题的理解的基本概念。读完这本书,我们将以一种新的方式来看待我们身处的现实——会发现,它比以前看起来更大、更完整、更陌生。
维尔切克综合了基本的问题、事实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推测,研究了那些形成我们对宇宙的理解的基础观念:时间、空间、物质、能量、复杂性和互补性。他挖掘基础科学的历史,探索我们知道什么以及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些的,他带领我们在科学世界的视野中旅行。精彩、清晰、平易近人,这是一场凝聚人类智慧和想象力的盛宴,将扩展你的世界和思维。
2023年11月20日 已读
我怀疑,作者试图通过物理学,引人开悟。在序言中,他说“我们必须通过‘重生’才能正确的欣赏物理宇宙”。斯言不虚。

然而,读完了《万物原理》,一句话感受是,物理是虚的。

现在物理学,大致可以这样总结:空间是物质,时间是物质。而物质是什么呢?物理学的发现所谓物质,是物理学家描述自己观察到现象,然后觉得这个显现一定有什么东西引起,于是给自己描述的东西起个名字。

举例来说:比如电子,我们,包括物理学家,其实根本不知道电子“是什么”。没人见过电子。对电子的定义,只是对微观空间的某些观察发现了一些现象,另一些观察发现了另一些现象,然后推测有那么一个东西在表现这些现象。于是,给这个东西起个名字叫做电子,把观察到的现象称为电子的性质。尔所谓性质,是电子在某中观察下的的表现,或其它物质的互动关系。大家都谈论它,接受它,仿佛电子真的存在一样:“电子”带电荷,有一定自旋角动量……。电子,实际是一种约定俗成,连电子所电荷为负,也是人为的规定或命名。

让我们来看看电子。它有时是“粒子”,有时是波,但从来没有在一次观测里同时表现为波和粒子性。我们有时能确定电子的位置范围,有时能测得它的速度,但从来不能同时知道或测的位置和速度。说到底,电子是表现出了“电子性质”的一片小小的空间。

不如说,电子是个“空”。

但是,物理学家可受不了这个虚空。宏观上,他们往空里不停的填东西,场啦,暗物质啦;微观上,他们还要把空继续分下去,用更高的能量向空里轰,轰出更小的“空”,然后说,你看,“空”可不空,还有希格斯粒子,轴子……

所谓的原理,只是物理学家们的约定俗成。写成科普,不过是想让更多的人认同这约定俗成。

物理学永远不会结束,除非提问停止,只要有问题,宇宙就给你显化想要的答案。然而大家继续约定俗成。

每个问题都有答案。而物理学家不愿面对真正的答案,就问不出真正的问题。

科学家里,没人愿意迈出承认“空”这一步,或者迈出这一步的,都会被从科学家群里踢出去……
物理 科普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豆瓣 Goodreads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
8.1 (11 个评分) 作者: Stephen Hawking Bantam 1998 - 9
Book Description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published in 1988, has been a landmark volume in scientific writing and in worldwide acclaim and popularity, with more than nine million copies sold. That edition was on the cutting edge of what was then known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Since its publication,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extraordinary advances in the technology of observing both the micro- and the macrocosmic world, confirming many of Professor Hawking's predictions. Eager to bring to his original text the new knowledge revealed by these observations, Hawking has written a new introduction, updated chapters throughout, and added an entirely new chapter on Wormholes and Time Travel.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has guided nonscientists everywhere to confront the supreme questions of the nature of time and the universe, taking them to distant galaxies, black holes, alternate dimensions — as close as man has ever ventured to the mind of God. This anniversary edition makes vividly clear why Professor Hawking's eloquent classic has transformed our view of the universe.
Amazon.com
Stephen Hawking, one of the most brilliant theoretical physicists in history, wrote the modern classic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to help nonscientists understand the questions being asked by scientists today: Where did the universe come from? How and why did it begin? Will it come to an end, and if so, how? Hawking attempts to reveal these questions (and where we're looking for answers) using a minimum of technical jargon. Among the topics gracefully covered are gravity, black holes, the Big Bang, the nature of time, and physicists' search for a grand unifying theory. This is deep science; these concepts are so vast (or so tiny) as to cause vertigo while reading, and one can't help but marvel at Hawking's ability to synthesize this difficult subject for people not used to thinking about things like alternate dimensions. The journey is certainly worth taking, for, as Hawking says, the reward of understanding the universe may be a glimpse of "the mind of God."
--Therese Littleton
From Library Journal
A new edition?with pictures?for those who couldn't fathom the original.
About Author
Stephen Hawking, who was born on the anniversary of Galileo's death in 1942, holds Isaac Newton's chair as Lucasian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Widely regarded as the most brilliant theoretical physicist since Einstein, he is also the author of Black Holes and Baby Universes, a collection of essays published in 1993, as well as numerous scientific papers and books.
Book Dimension :
length: (cm)22.8             width:(cm)15.5
点击链接进入中文版:
时间简史(插图本)
注:该书有2个封面内容完全一致,货品随机发送
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 豆瓣 Goodreads
We Have No Idea: A Guide to the Unknown Universe
7.9 (22 个评分) 作者: [巴拿马] 豪尔赫•陈 / [美] 丹尼尔·怀特森 译者: 苟利军 / 张晓佳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12
这是一本“逆向科普”的科普书。你以为你知道的事情,其实连世界顶尖科学家都不知道。这本书告诉你那些“顶尖科学家都不知道的事情” 。但这并非一本“答案”之书。本书旨在告诉你人类最前沿科学的边界,带领你一起从未知探索到已知。
这是一本趣味和严谨并存的科普书。一个科学家,放弃科研,改画漫画。20年后,他邀请一位顶尖科学家共同创作了这本“科普未知”的科普书。
这是一本你不看就会“落伍”的科普书。为什么“黑洞” “暗物质” “暗能量”“宇宙”“平行空间”等概念对人类有着深深的吸引力?那是因为它们是“未知”的。只有未知的事物才能勾起人类强大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正是人类发展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