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
比句點更悲傷 谷歌图书
作者: 大師兄 寶瓶文化(udn) 2019 - 09
  ★ 張大春強力推薦 ★
  往生者其實沒什麼好怕的,最慘也是支離破碎……
  活著的人那種聲嘶力竭,比死亡更刀割。
  ▌哭著哭著又笑了!《你好,我是接體員》作者大師兄,36篇從未發表的全新神作!▌

  這邊是殯儀館,不是卡通,不是遊戲,不是連續劇,
  沒有重來,沒有存檔,不能起死回生。
  有的是悲哀,有的是早知道,
  有的是還沒說出口的愛、感謝,以及對不起。
  
  ◆◆◆

  喪禮之後,那些遺憾和痛苦才真正開始……

  ‧ 孩子突然跳樓,只留下謎樣字條:「今生不再相欠,來生不要再見,給你們兩個自私的王八蛋!」爸媽一看,崩潰哭喊:「對不起!對不起!我們是為你好呀!」

  ‧ 臥病的老父親死了,長期看護的大哥大嫂被弟弟妹妹痛罵:「都是你們害死爸的,殺人凶手!」家裡面誰最笨?付出的最笨……

  ‧ 他過世八天之後,才被發現死在自己家。居無定所、在公園往生當天就有人接走,和住在千萬的華廈裡,孤獨死了一個多禮拜才被人知,到底哪一種比較好?
 
  為什麼是活人的地方冷清,而死人的地方熱鬧呢?

  做了多年照服員,照顧活著的老爺爺老奶奶,現在在殯儀館,送往迎來各式各樣的死亡,但這個問題,我怎麼也想不透,我只希望棺材裡面裝的不是我親愛的人,而是我。

  死亡是句點,但在句點之前或之後籠罩在絕望下的故事,才是真正的悲傷──
  就像到了月底,我口袋裡比悲劇還悲劇的空虛……

本書特色

  ◎ 只有大師兄能超越大師兄!
  ◎ 從殯儀館走向人世間,熱門的長照主題、永恆不變的親子拉扯,當然還有大師兄與同事的碎碎念,笑點與深度兼具。
  ◎ 哭著哭著又笑了!(摘自內文〈小李〉)

  剛看過房裡滿是蛆的往生者,走到客廳,發現沙發上有一對無神的雙眼,看似死不瞑目,手中拿著電話,可能是在氣絕那一刻要打電話求救,看起來沒明顯外傷,嘴角還有口水沒乾,跟房裡那位應該是一前一後往生的,他還沒有屍臭。

  我好奇地看一看那具遺體,突然他轉過頭來對著我們身後的警察說:「完了!承租的聯絡不到,完了!」
  喔,原來是房東,坐在沙發上,一臉慘白淒苦死人臉,想嚇死誰!

名人推薦

  ★ 張大春強力推薦 ★
  我多年以前的兩句歌詞:「寂寞只是一個句點,圍成剩下自己的圓圈。」當時為賦新詞,以為理解了人生的寂寞,殊不知對於寂寞的體會,非有對他人——尤其是陌生人——親切的慈悲與關照不可。大師兄的書,正是出自這樣難能可貴的情懷。
2025年8月15日 已读
- 这是一本谈论死亡的书。相关话题的书,读过哲学家写的,小说家写的,医生护士写的,记者写的,临终关怀工作者写的。大师兄这本,角度特殊,是殡葬从业者角度写的。

一开始以为是日本人写的书。一边读一边还奇怪,怎么日本人写的书,人物的姓氏都是中国姓氏,难道许多国人在日本做殡葬业吗?后来才知道,是台湾作者。不能怪我,文字读起来,就与读翻译自日本的小说味道很像。此种错觉,也许是书中许多名词的用法,与我学的汉语很不一样缘故?比如,大师兄是负责接收运送遗体的“接体员”,这个职业,在我的头脑中搜索词汇,最接近的差不多是“运尸工”。

因为避讳死亡,与死尸接触的工作人员,常常被社会边缘化,搬运尸体的工作,通常也不会轮到大师兄这种受到过高等教育的人来做。但是,教育的普及化,使得高学历的人进入无需学历的工作领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抛开学校教育是否值得不谈,高学历的人进入边缘行业的好处就是,行业状况可通过亲历者的视角展开叙述,祛除神秘面纱。

大师兄是个很棒的书写者。他笔下,有不同的死亡方式,有百态的家属,有各种的殡葬从业者。而字里行间,映出了他对死亡的看淡,沉重的话题之间,总能见他爆笑的幽默。久病床前无孝子,付出最多的是傻蛋,大概是他的出的无奈真相。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最后一篇文章,他按照公司要求去学心肺复苏的急救术,得知200次施救最多也就百分之十的成功率。大多数被救活的,会成为需要被长期照顾的失能者。救命与延长痛苦间的界限就模糊了。教官问“你们学了急救,要不要救他们?随着“他们”在教官的口中从“陌生人”变成“同事”,“朋友”和”最亲爱的家人“,举手学员的数量从两三个,到七八成。作者想着自己的母亲外婆,收起了自己的幽默,最后还是举起了手。

对于生老病死再看淡,仍有亲情不可抛。
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