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
语言哲学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陈嘉映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 5
有两种基本的框架可供选择,一是以哲学家为线索,一是以问题为线索。两种框架各有利弊,《语言哲学》做了混合式的安排:前面的四章谈论语言哲学的背景、简要介绍语言哲学的一些基本论题,中间从索绪尔到乔姆斯基共九章依次阐论20世纪一些最重要的语言哲学家。此后,第十四章先扼要介绍以往哲学家对专名问题的看法,进而探讨指称/意义这一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第十五章先扼要介绍语言哲学发展后期几位哲学家对隐喻的看法,进而探讨字面/隐含这个基本问题。第十六章从整体上探讨语言和现实的关系,概述了陈嘉映老师对语言哲学的一些主要问题的看法。
2023年12月28日 已读
20世纪的哲学发生“语言转向”,以语言为课题,主要是做概念思辨的工作。语言哲学以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以及语言或语词的意义为中心问题。本书以分别以哲学家和哲学问题为主线,介绍几位分析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在在这一时期内重要思想流变。哲学家有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莱尔,奥斯汀,蒯因,戴维森,语言学家则有索绪尔和戴维斯。主要问题则讨论了专名问题,词语内容与概念意义,比喻,以及语言与现实的关系。

语言转向肇始于弗雷格用逻辑探索语言语法的努力,经罗素的数理逻辑语法到维特根斯坦想要建立一个逻辑语言的尝试。陈嘉映很迷维特根斯坦,对他不仅拿出两个专章做介绍,并且在介绍其他论者思想时,不停的与维特根斯坦思想相比较。不过维特根斯坦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早期的逻辑语言思想还是转向了比较偏向自然的日常语言研究。维特根斯坦的突出之处,在于他承前启后的地位。语言学家里,索绪尔是公认的现代语言学的开创者,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在语言学和心理学之间重新架起了桥梁。

从书的体例来讲,每章里作者都安排一节作为评论之用。但有趣的是,他几乎没有耐心等到评论之时,而是在该叙述哲学家主要理论的时候,就插进自己的评论去。这种夹叙夹议常常妨碍读者弄清某个观点究竟是属于他陈某人还是他介绍的学者的。

我对语言的观感:一个人要表达某个意思,便驱动自己的骨骼肌肉、震动声带,写出语句或发出声音,成为物理表达。而物理表达一旦脱离个体,便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语义震荡,它有可能产生多个意思,每种意思出现的可能性各异。然而,最终这些物理表带被接受者接受,在接受者的思维解读下塌缩成某一个意思,至此语言完成了它的使命。至于表达者和接受者之间的是否互相理解,取决于两个人的世界和语言系统有多大差别。
哲学 语言学
中国语言学史 豆瓣
作者: 王力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 3
《中国语言学史》是我国第一部《中国语言学史》著作,所叙述的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简史,严格地说,应称为汉语言研究简史。它详尽地论述了中国语言学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及研究成就,对我国两千多年来的语文研究和语言学遗产给予系统的阐述和科学的总结,建立了中国语言学史的科学体系。
2023年12月20日 已读
语言学从十九世纪末传入中国。王力作《中国语言学》从先秦开始写,可除了《荀子》做《正名》篇指出语言乃约定俗成,算是语言学理论的早期阐发,其后再无理论探讨。此书一到三章实际都在写“语文学”。

文字讲究音形义。而萌芽于先秦的语文学研究对象正是文字。研究文字一为教学启蒙,一为钻研古代经典。识字之学被称为“小学”。

汉代时的著作主要介绍了识字课本和训诂成果和首部字书。《尔雅》收偏僻字,许慎做《说文解字》从字形出发研究古文字本义。

南北朝到明的时候,受梵文的影响,出现音韵学,这时从字音出发研究文字。音韵学于文学联系紧密因为诗人们做诗,艺人们编曲,要讲究合辙押韵。在拼音出现之前,给字注音用的是反切法,即用两个已知读音的字,去前者声母和后者韵母,组合起来给未知读音的字定音。后有韵图可供查音。

清代“小学”鼎盛,有说文四大家,有对金文和甲骨文研究的兴起,有对古音学的发展和训诂学的集大成者。

清末到解放前,因为国门打开,语言学传入,有了理论支持的语法研究,方言调查。有趣的是,作者在这里把自己的著作和研究也写进了历史。

总之,本书把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的重要著作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加点评,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导锁。我看的是电子版,看电子版的坏处是,一些古字,异形字无法显示,所以具体知识点不能掌握。但对掌握历史脉络来说,并无伤大雅。
语言学
西方语言学史 豆瓣
作者: 姚小平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 8
《西方语言学史》是一部讲述西方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单卷本学科通史。本书以时间为序,介绍了西方语言学自古希腊时期产生直至目前的发展脉络,阐述了这一学科在各个发展时期的学术观点、理论成果和思想流派。在研究角度上,作者更多地从中国人的视角来认识西方语言学史,特别探讨了中国语言文字进入欧洲人视界的历程,丰富了基于印欧语言的类型观;在内容上,以语言思想的发展、研究方法的演进为重点,兼顾技术层面的分析,对一些语言学大家,如索绪尔、乔姆斯基等,着墨尤多;在解读和阐释过程中,注重发掘新文本、新史料,对旧有的经典之作也尽量重新咀嚼、再予消化,以避免机械重复、拘泥旧说;在语言风格上,本书毫无一般语言学史著的滞重之感,读来晓畅通达,生动有趣。
本书思路清晰,观点颖异,内容不失丰足,而叙述则能洗练;对于学习和研究语言学的专业人士以及对这一学科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而言,这奉简明紧凑的单卷本通史都是很好的选择。
2023年12月14日 已读
人类的历史,有时候可以用个人史做很好的对类比。比如,人大概记事儿前就会说话,同样,人类语言恐怕远早于人类有记录。等人类意识到语言可以进行研究的时候,语言的形态恐怕早已与最初的样子完全不同了。

姚小平在本书里,带读者从远古创世纪神话开始追踪语言学的发展,穿越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到十九世纪语言学科学化到二十世纪学派林立的景象。在后记中,作者把述史比作导游,只能带领作为游客的读者去拜访著名的景点,而无法展现全部景观。我觉得作者是个很好的导游,对“景点”的介绍详略得当,并不存门派偏心。

不过,我的阅读经验,不像旅游,而像观星。

作者把人类学术星空中的耀眼人物的光芒,用语言学的滤镜一筛,让我们看到神话中的语言学,古希腊罗马各哲学流派的语言观,中世纪的神学语言观与思辨语法,文艺复兴时期语言研究的向欧洲以外扩张,十九世纪学者的广博。到二十世纪,明亮的星星旁边常伴有许多星,形成如星座般的学派绽放。

有好多相熟的名字,在语言学的滤镜下折射出的是与以往不同的光芒。比如斯多葛学派的语言源于“自然”的观点,卢梭的语言感性起源论,格林除了《格林童话》之外,还是个语言学家。一开始我以为洪堡是读地理学时的洪堡,没想到并不是同一人,语言学家洪堡是地理学家洪堡的哥哥。

读完此书,再次确认,语言学中,我最欣赏的是萨尔丕-沃尔夫。无论语言如何形成的,它塑造我们认识的世界。

本书与刘润清的《西方语言学流派》形成良好互补。它把语言学古典时期讲的比较细,而二十世纪的语言学就一章毕之。后者则是把19世纪之前的语言学用两章扼要介绍,而对索绪尔及其之后的语言学,讲得非常详细。
语言学
西方语言学流派 豆瓣
作者: 刘润清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 - 7
此书是西方语言学流派的增订版。
2023年12月9日 已读
刘润清的《西方语言学流派》可做简明语言学史来看。书用了一章扼要的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古印度到十八世纪的学者们对语言的研究和探讨。这一时期的语言研究多是服务于宗教传播引起的语言教学需求而兴起的语法研究。继而用了一章讲19世纪的洪堡和施莱歇对历史语言学的总结性以及新语法学派对语言学的理论贡献。

现代语言学开端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框架影响了所有后来者。他提出多种二分法,比如语言的能指与所指,形式与意义,语言与言语,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共时和历时研究……他还指出语言是符号与其所指向的意义的系统,二者的关系才是语言的本质的系统观,并由此成为符号学的创始人。

索绪尔之后的主要语言学派有欧洲的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的结构主义学派、乔姆斯基,至伦敦学派。各派就语法,语义,语音,词源,句法,篇章研究内部语言学,通过把语言学与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相结合,考察语言的本质,功能,情境影响,与思维的关系,发展演化中的种种规律。

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萨丕尔-沃森假说:当人们掌握语言之后,它就会替我们去组织外界信息,形成一个滤镜或者牢笼,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而几乎所有人都对此一无所知,往往认为自己的“滤镜”是对的。

对此我的理解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知之甚少,多数时候我们的思维已经替我们做出的不是事实报道,而是推论和评判。语言作为思维的媒介,常会把真我隔离于真实之外。
语言学
语言学的邀请 豆瓣
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
8.7 (47 个评分) 作者: [美] 塞缪尔·早川 / [美] 艾伦·早川 译者: 柳之元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7
语言是人类真正的遗传密码。我们生活在一个语言编织而成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会受到我们自己听到、看到和使用的语言的影响,并会被无意中对语言所下的臆断所支配。语言既能让人走到一起,也能让人走向对立;既能促成善行,也能粉饰恶政;既能促进沟通,也能引起争讼。洞悉语言的本质,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人性,避免让语言成为控制我们思想的工具,享受语言带给我们的愉悦,获得自由的心境,拥有美好的人生。
2023年12月5日 已读
人类和动物都能通过声音传递信息。但人类用语言描述和表达更为复杂。语言是由言辞和文字构成的符号系统,通过听、说、读、写,人们用语言来交流观念、信息、思想和感受。

语言使人能够报告事实、推理未知和表达评判。推理未必真实,而评判只是对个人喜好的表达。

理解词句的意义必须考虑上下文,因为语言中的能指和所指不断变化,充满可能性。上下文将词义的可能性从不确定性中归纳为确定性。这让我想起禅师的教导,即在人际交流中,要注重爱语和谛听,减少推论和判断,而是发现对方的真实意图并做出慈悲的反应。

有些语言,如打招呼、祷告、闲聊等,其意义不在于内容的传达,而在于情感的交流。通常,语言同时传达说明性和感动性的含义。例如,笑话更偏向于感动性。翻译的难度在于同时传达情感和准确表达意义非常困难。

誓词、宣传、愿景等指示性语言的目的是影响人们的未来行为,但不能完全相信。诗歌、文学通过故事让读者与他人产生同情和认同,情感交融,促进合作的意愿。艺术家运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这方面比科学家更具有影响力。

人类的知识来自对观察的抽象,但抽象有高低层次,不同层次的抽象程度各异。同时,需要注意言辞与其所代表的实际物体并不是一回事。“真理”这个词本身没有真假之分,“面包”这个词也不能填饱任何人的肚子。语言只是一种工具,不能替代所指物。

人们直接接触和体验的世界只是很小一部分。人的大部分世界,是通过语言学习建构的言辞世界。

由于语言能够构建言辞世界,人们要小心那些可能通过宣传和广告塑造他们世界观的人。要警惕二元价值观,用科学的方法统一主观和客观,避免过度简化、过滤和抽象。同时,要避免盲目地主观认同,理性地认清客观现实。
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教程 豆瓣 谷歌图书
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 (5th ed., 1949)
9.3 (34 个评分) 作者: [瑞士]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译者: 高名凯 商务印书馆 1980 - 11
本書是著者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是本世紀最著名、影響最深遠的語言學家之一。他在1857年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的一個法國人家裡。中學畢業後,於1875年至1876年在日內瓦大學讀了一年,其後轉學到德國,在來比錫大學學習語言學。那時正是新語法學派諸語言學家和他們的教師古爾替烏斯(G.Curtius)對語言學問題辯論得最激烈的時候。他起初完全站在新語法學派一邊,在奧斯脫霍夫(H. Osthoff)和雷斯琴(A. Leskien)的指導下從事歷史比較語言研究工作,於1878年寫出他那篇傑出的《論印歐系語言元音的原始系統》,使老一輩的語言學家大為驚奇。
2023年12月5日 已读
索绪尔可说是现代语言学的开端人物。本书由他的学生汇编讲课笔记再创作,成书于上世纪初,在79年于中国出中译本。

索绪尔认为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把语言当作符号系统,指向人的观念。符号是“能指”,观念是“所指”,语言是能指于所指的结合。符号与观念的对应有任意性,但一旦经群体约定俗成,则产生难于改变的特性。语言对人们来说有强制性,人必须学习才能使用,但符号的任意性

他区分了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以及和语言有关的社会,地理,心理等因素都放在外部语言学,而且把把音位学,词源学放到语言学之外。内部语言学中,在一时间片段内的语言状态叫做共时语言学,把语言内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研究归于历时语言学。只有在共时的条件下,才能研究某种语言的规范,内涵和外延,因为在历时的条件下,一切都存在改变的可能性。在历时条件下,我们则可以看到某些语言要素的演化过程和方式。共时和历时可说是语言学研究的两条路。此种意义上,本书最重要的内容可说是确定语言学的的界限和定义,或者说是“元语言学”。

书中对于语言学历史进行了非常简单的回顾,对音位学又较为详细的介绍,重点在共时和历时语言学的区分。最后,也对外部语言学中的地理语言学做了介绍,认为语言地理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是时间。

最为语言学入门的话,本书难度稍大了些。
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