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
十年轮回 Goodreads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远东出版社 2016 - 1
本书从内部人的视角对当前世界金融风暴进行了独特描述。作者是一个亚洲金融的监管者,曾亲身参与有关监管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设计的重要讨论。在书中,他结合自身经历,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审视了导致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007~2009年这场目前仍在进行的全球危机的种种原因:陈旧的思维模式、市场原教旨主义、宽松的货币政策、利差交易、松懈的监管、贪婪、裙带关系以及金融工程等。作者全面生动地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地区)的遭遇和危机发生前后的经济金融状况,并对危机各国(地区)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国际金融机构的救援措施进行了反思。
2024年5月9日 已读
本书的站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后的节点上,回顾1997年的亚洲金融海啸。说是十年轮回,但实际上重点是写亚洲金融危机的过程和教训。

作者所站的角度,既不是从业者也不是管理者,而是金融监管者。从这个角度,他可以在事后洞察从业者的弱点和错误,发现政策制定者的盲目与失责,更可以反思监管者的不足与无奈。但他也坦承,危机到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监管都失灵,监管者也难辞其咎。

97年的金融危机,表面上是因为索罗斯为首的货币炒家在股市和债市同时兴风作浪,将亚洲一些国家的货币买空造成不可控的贬值,并从中渔利,重创了多国经济。

作者逐个介绍了日本,泰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尼,香港,中国在亚洲危机前的市场状况,薄弱环节,危机发生时的应对措施,以及后续付出的代价和得到的教训。作者认为2008年的危机,其实是亚洲危机的扩大化。亚洲经济危机之所以控制在了亚洲,是当时经济全球化还没有完成,各国经济联系并不是那么紧密。而2008年在全球化完成的基础上,经济危机的传导性就很容易的扩撒到了全球。

在分析了经济方面的原因后,作者把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了政治危机,也就是政治家们在治理方面出了问题。认为根本原因是,各个国家的政治家其实也都是草台班子,赢得选举却不知如何治理国家,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控制风险。

个人觉得这是讨巧的说法。还不如作者在第一章引用克莱门特贾格拉的话来做危机的理由:”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力量聚聚,然后又散散,危机总是会出现。你可能做对几件事暂时阻止力量的崩坏。但那只是给它更多时间去积蓄,再次到来时,要么没人能预期到它的发生,要么预期到了也无能阻止。
经济危机 经济学 金融学
资本全球化(原书第3版) 豆瓣
Globalizing Capital: A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作者: [美] 巴里·埃森格林 译者: 麻勇爱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 - 9
本书思路清晰,简明扼要,观点鲜明,与时局变化同步更新,梳理了过去150年间国际货币和金融史上可圈可点的重要事件,以及近期影响国际经济局势的各大事件,从古典的金本位制到当今的后布雷顿森林的“非体系”制,一直分析到最近时期的全球金融危机、希腊紧急援助、欧元危机,还分析了作为全球货币大国的中国崛起对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动摇,并讨论了货币战争。本书言简意赅,受到众多普通读者、学生和专业研究人员的欢迎。《资本全球化》是探寻国际经济奥秘、展望世界经济未来的各界人士的必读书目。
2024年1月25日 已读
金融有不从的层次,本书着眼的是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梳理国际金融史。本书涵盖的时间跨度比与詹姆斯·里卡兹的《货币战争》大致相当,多了从2011-2018这几年。不过对于多出来的这几年,也没有特别详细的内容。然而比起后者,本书对国际金融事件的记述目的更为详细,并没有像后者那样采用那么耸人听闻的标题,且对历史进行观点先行的简化。

国际贸易中,各个国家比较在乎的是收支的平衡和货币汇率的稳定。早期大家实行与黄金为本位的货币政策,经济上彼此竞争使得收支不平衡而产生货币汇率变化压力。后来黄金失去本位,一些国家实行以美元为国际交易和国家储备货币,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系。这种体系要求美元稳定,而美元流出又让其事实上升值,造成美国对外贸易产生大量赤字,是美元面对贬值压力。最终稳定汇率的需求被放弃,各国缓慢的转向了浮动汇率,美元也脱离了与黄金的绑定,黄金退出国际金融。取而代之的是国际货币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SDR由西方强国的一篮子货币构成。

欧洲建立欧元区在其内部成员国之间消除了汇率,从而以经济体而非国家参与国际金融。但是其中各国仍然有经济政治的不稳定存在。

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人民币寻求加入SDR的篮子。于是中国就面临开放金融管制,开放市场和实行浮动汇率(这让人民币升值)。但这与中国发展国内的需求目标相悖。比如,2014年的短暂尝试放松金融管制直接造成大量资本外流引发了2015股灾。不过即便中国不放开管制,继续在汇率上紧钉美元,美国也会通过量化宽松向中国传到通货膨胀。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是世界各国竞争与合作的博弈的结果,是个动态的过程。各个国家在追求平衡与稳定的过程中,在各自利益和国内政治诉求下,做各种政策调整和尝试,也在不断打破平衡,然后进行新一轮的博弈。这将永不停止。

作者断言,经济自由化,各经济体间实行浮动汇率,将是大势所趋。
金融学
货币战争 豆瓣
CURRENCY WARS
作者: [美]詹姆斯·里卡兹 / James Rickards 译者: 凌复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7
1971年8月15日,一个安静的星期日晚上,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发表广播演说,宣布他的新经济政策。政府将实施全国性的价格管制,对国外进口商品征收高额附加税,并禁止用美元兑换黄金。由于一场正在进行的货币战争摧毁了人们对美元的信任,美国正处于危机之中。
一次又一次,纸币贬值,资产冻结,黄金被没收,资本被管制。对此,美国也无法独善其身。事实上,从1770年代到1970年代,经历了革命、内战、大萧条和卡特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美国一直是美元贬值的引领者。
今天,我们正介入一场新的货币战争,另一次美元信任危机即将到来。这一次的后果要比尼克松面对的严重得多。全球化、金融衍生品和杠杆化产品在过去四十年里的增长,使得金融恐慌及其蔓延几乎不可能被遏制。
本•伯南克领导下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正在进行金融史上最大的赌博。从2007年起,美联储通过短期利率削减和自由借贷来抵御经济崩溃。最终,利率归零,美联储的弹药用完了。
之后,在2008年,美联储发现了新的弹药:量化宽松。虽然美联储宣称,该计划是通过降低长期利率以缓解金融状况,但究其本质,它只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一个印钞方案。
一种非常现实的危险是:美联储的印钞会突然变身为恶性通货膨胀。更糟的是,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印制美元的影响是全球性的;通过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事实上向全世界宣布了货币战争。
虽然美联储印制万亿美元的规模可能史无前例,但货币战争并非前所未闻。货币战争曾发生过——单单20世纪就有两次——而且结局总是很糟。在最好的情况下,货币战争造成有些国家从贸易伙伴那里窃取了经济增长。在最坏的情况下,对资源的争夺导致了侵略和战争,它蜕变成通货膨胀、衰退、报复和暴力。
一个国家,是不能靠货币贬值走上繁荣之路的。
2024年1月23日 已读
按照作者的观察,过去百多年间,一共有三次货币战争。但他口中的货币战争,指的只是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国家在自身的内外经济压力下,通过自己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操作,以本国货币贬值,获得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竞争优势。如果硬要和战争扯上关系,货币战争其实是在真正战争间歇各国的货币政策发展。

第一次货币战争是在一战之后的各国开始重建货币体系时的相互博弈。重要的事件是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货币逐渐与黄金脱钩,机遇竞争开始贬值本国货币,使得金本位崩溃,最后美元经历一系列贬值后与黄金锚定,在国际交易中代替英镑成为主要储备货币。

第二次货币战争是在二战之后,美国发了战争财之后为世界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1967年英镑危机,对美元大幅贬值。美国不得不抛售黄金,引发黄金荒。美元面对金融和发展国内经济的压力,与黄金脱钩,大幅贬值,以获得霸权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

第三次货币战争指08年次贷危机后,欧美各国在2010年开始指责中国控制人民币不让其升值。这一场还在进行中。作者书出版于2011年,所以定义了起始。解读美国的武器是量化宽松和关税保护,将通货膨胀向与其货币挂钩的国家传导,并控制贸易赤字。

作者预测,因特里芬难题(即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而带来的币值稳定与货币供给两难),此战必然导致美元的崩溃。而崩溃之后大概有三种结局,1, 新纸币替代美元,2, 某种形式的金本位,3, 混沌。他对混沌表示担心,对金本位偏好。

作者在第九章里面讲的货币的能量理论很符合我对货币的看法。然而,他所持世界是稀缺的假设则与我相反。世界是丰盛的。因此,他给出的“应当”怎样怎样的结论和建议,我认为不太值得一看。

我不负责任的联想,比特币也许能成为以后的结算货币,摆脱某一国对货币的控制。但仔细想想,这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金本位。
金融学
香帅金融学讲义 豆瓣
作者: 香帅 中信出版社 2020 - 9
来自北大名门正派的金融学课程:当金融与你我密不可分,站在高处,构建金融学思维,重新理解财富
来自“生活中的金融现象”,人人都可以读:不需要专业知识,也没有难懂的公式,通俗直白,助你成为现代金融社会的明眼人,看清财富运行的本质,做出正确决策。
来自超27万人共学课程的精编精选:7次修改,将知识点层层剥开再串联,每一章独立成篇,每一讲都是知识的独立入口,既可以从头到尾通读,也可以随手翻开一章。5分钟拿下一个金融知识点,架构属于自己的金融知识体系。
林毅夫、曾鸣、黄益平、宋国青、何帆、王立铭、张斌等力荐
要买房,贷款多少年合适?有没有必要提前还款?
上有老、下有小,应该什么时候给家人买保险,什么时候买教育基金?
买股票有涨有跌,怎么才能踩对点,避免被割韭菜?
该不该辞了稳定的工作,跳槽去一家有员工期权的创业公司?
更重要的是
为什么金融是这一个世纪的显学?
为什么“金融立国”的美国能独占世界鳌头这么久?
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一场金融革命”?
硅谷和华尔街之间是你中有我的关系吗?
科技金融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
如果你也关注这些问题,如果你也希望做一个现代金融社会的明眼人,这本书一定要看看。它能让你看清财富运行的本质,助你做出正确的决策。
金融知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刚需”。香帅用通透、接地气的方式,将大到金融发展的历史、科技金融的未来,小到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的运用说清楚。
书里没有晦涩难懂的名词和数学公式,只有金融的规律和洞察。香帅把金融知识层层剥开,让你深入理解金融的架构和本质,建立一套完整的金融学思维。
专业人士看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金融大历史视角;普通读者看了,可以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让自己离财富更近!
【名人推荐】
大到国家的执政者,小到平民百姓,若能弄通金融的内涵和运行规律、自如运用,就能趋利避害、增值财富、积累资本,个人和国家也会随着金融的发展水涨船高。唐涯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读懂、弄通金融学理论的专家学者之一。推荐大家读这本书,看她是如何用生花的妙笔、引人入胜的感染力,给普通人讲透金融学的。
——林毅夫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
唐涯在年轻一代学者当中非常难得:她有严谨的学术训练和扎实的研究功底,更重要的是,她有非常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的历史积累。在这本书里,她能把重要的、复杂的理论概念讲得清晰明了、通俗易懂。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对金融有一个全面、深入又实用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安排自己的财富和时间,获得更大的自由。
——曾鸣 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
金融专家很多,但讲得清楚的金融专家却很少,能把金融问题讲清楚并且还讲得非常有趣的金融专家那真是少之又少。唐涯真的很难得,学问做得好,却一点不学究,年纪轻轻,穿着也很时尚,讲起金融来清楚又有趣。看唐涯的这本金融学讲义,不但可以学到有用的金融知识,还能享受学习的过程。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唐涯是年轻学者中的佼佼者,既有扎实的学术积累,又善于在现实世界中上下求索。更难得的是,她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得到App《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的基础上,迭代了这本书。大到东西方文明的历史分野,小到怎样买货币基金,这本书里都有涉及。她用新颖的视角、妙趣横生的笔法,向你展示了一个看待世界的独特维度,帮你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做好自己的财务安排。
——宋国青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别的金融学家负责附魔,香帅只负责祛魔。对很多人来说,金融是盲区,也可能是陷阱。当你像近视眼司机一样,深夜里在陌生城市的陌生街道上战战兢兢地开着一辆陌生车子时,香帅的甜美声音响起——她是你的私家专属GPS导航。
——何 帆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教授
对我来说钱这个东西就像一个沉甸甸的黑箱,我知道它重要,现代世界不能没有,还能听见箱子里总是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但是真不知道里头到底发生了什么。香帅的金融学讲义,对我而言就是一场打开黑箱、真正理解金钱流动,甚至理解现代社会底层运行规律的体验之旅。以后每次把钱往箱子里扔的时候,也知道正确姿势是什么,哪里有坑了。
——王立铭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
《香帅金融学讲义》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金融学,饱含了对这个时代的细微观察,也饱含了金融学的要义。这本书彻底赶走了金融学的枯燥。
——张斌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以流畅的语言,将深奥的金融理论,结合中国特有的市场环境,进行系统化的阐述和分析,是一桩宏大的工程—— 这正是《香帅金融学讲义》的不凡之处。看着唐涯从一个金融本科生成长为这个时代最前卫的中国金融学者,真是一件惊喜又愉快的事情,更祝愿更多从业者和普通百姓能从她带来的金融通识体系中受益。
——蔡来兴 国务院参事,原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
这本香帅金融学讲义,以作者广博的文史素养、精深的专业研究、挥洒自如的酣畅笔风,开创了金融经济新文体。
——段大为 科大讯飞副总裁
2024年1月21日 已读
作者说本书面向普通人介绍基本金融知识,目的是培养金融思维,想让读者得到预期思维、贴现思维、复利思维、风险思维、杠杆思维和信用思维。

金融世界的基础,是借贷双方对未来的预期。为未来在当下定价的时候,未来的价格必须在当下有所折扣。投资的复利是财富增长的密码。懂得风险就既要为自己的财富投资设置底线,又要懂得突破与创新以获得高回报。杠杆则可以以小搏大,但也得有稳健的“支点”。而信用,在现代金融里,才是硬通货。

与《货币金融学》相比,虽然涵盖了前者的大部分内容,但是体系性不强。优点是使用的语言更易懂和例证本土化,适合中文读者。内容上也相对多些,包含有区块链、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行为金融学,针对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和公司治理原则的内容。

总之,用中国大众所熟知的金融产品,事件和现象,来介绍金融学和货币学的知识。在结构和内容安排上不那么有系统性,但很接地气。
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