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
剑桥艺术史:17世纪艺术 豆瓣
7.5 (12 个评分) 作者: 梅因斯通 译者: 钱乘旦 译林出版社 2009 - 1
《剑桥艺术史:17世纪艺术》讲述了对一切爱好美术的人来说,17世纪艺术大有看头。不同艺术家表达同一故事时可以有不同方法,对所画人物和所熟悉风景的观察也不同,但他们都非常直接地对观众说话,看起他们的作品来,常常就好像在读书。《剑桥艺术史:17世纪艺术》就是为帮助大家掌握这门艺术所编写的,书中将记载艺术家创作的背景,人们要他们做什么,他们自己想做什么;我们还要讲艺术家是怎样取得某些效果的,并学会辨认不同作品的特色。 书中每一章都讨论17世纪艺术的一个重要侧面,比如它怎样从上个世纪的艺术中发展出来;它如何追求印象深刻的现实主义风格;它的色彩和动作;其他艺术家所提倡的比较拘谨的创作手法等等。假如读者愿意,各位可以在看完插图后立即阅读大家最感兴趣的章节,甚至直接讨论单个的艺术作品也行,而不必先看全书,对本世纪的成就取得较全面的了解。
2024年4月20日 已读
剑桥艺术史的前三册都是大体按照艺术风格的发展时间或发源地来安排行文,而这本17世纪艺术史则是按照艺术形式分章节。且大量篇幅集中在绘画上,雕塑和建筑则各自只用一章就介绍完了。

经过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权力在17世纪似乎重回罗马教廷,法国宫廷,荷兰商人。这些权力与财富的拥有者,影响着艺术品的产生。巴罗克艺术在为教会和宗教贵族服务中产生。优秀的雕塑作品为主教的别墅而作——看样子天主教的人们丝毫不理会圣经中对不准造偶像戒律;豪华富丽的宫殿与教堂成就建筑艺术。

巴罗克时期的绘画风格其实并不统一。绘画中有善用光线来突出人物,强化故事的;也有善用色彩引发情绪,善用笔触描绘精神的。教堂的天顶画,试图让人们仰头窥见天堂,从而也去提升自己的灵魂。宫廷画则在情感上克制,而注重传达平衡,宁静与永恒之感。人物肖像画在形似的基础上发掘人物内心与灵魂。风景画从此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为画家们所青睐,去展现自然的美丽。

终于得知伦勃朗是17世纪的艺术家,他细致而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洞穿人类灵魂。喜欢他的画作《冥想中的哲学家》。然而此画并没有收入书中。
绘画 艺术史 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