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
饮食的迷思 豆瓣
The Diet Myth: The Real Science Behind What We Eat
8.2 (36 个评分) 作者: [英] 蒂姆·斯佩克特 译者: 李超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3
【专业全面,打破偏见】
拥有傲人发表量和超高引用率的“学霸”作者,为读者介绍、剖析几乎全部的饮食营养成分及常见的都市流行饮食方案,一书在手,熟悉饮食的方方面面,并对饮食及健康问题知其所以然,拒绝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解放被“减肥道德”绑架的你;
【授人以渔,“荟萃分析”各种健康类写作的写作】
健康领域的读物繁多芜杂,结论众说纷纭,读者何去何从?作者展示了横断面分析、小样本观察、对照组研究、长期跟踪、论文荟萃分析等等方法下的结论,评价其可信度,给予读者自己筛选信息的意识和方法,面对各种健康类内容的写作时不再迷惘;
【现身说法的拼劲,惊奇案例的启迪】
“科学家的身边人往往难逃为科学精神辐射的命运”,作者不但不放过自己,也拉着自己的儿子乃至实验室的同事一起做饮食试验,吃/不吃特定食物,控制口腹之欲,检测便样,汇报主观感受,行事极客,非常之拼;而作者接触的他人案例——300多公斤的女士,发育差别很大的同卵双胞胎姐妹,只吃批萨却无比健康的男子……蔚为大观之余,更刺激或启发作者不断深思,相信也能启发读者你!
当今都市流行各种所谓“健康”饮食法:生酮、轻断食、阿特金斯……各种营养成分也都受到过“健康”的追捧或“不健康”的指责: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健康/植物油伤脑、动物脂肪不易高温变性/动物脂肪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糖分给大脑快速供能/糖分扰乱分泌、红肉提供丰富的维生素B12/红肉蛋白诱发癌症……关心健康的你,到底何去何从?
本书作者是遗传方面的专家,发表专业论文逾800篇、引用率排名全球前1%,并掌握全球最大的宝贵实验数据库之一:对13000对同卵双胞胎超过20年跟踪对比的数据。作者利用这些独特的数据,并梳理大量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旨在:
— 全面细致地剖析了脂肪、蛋白质、糖分、维生素等几乎每种营养元素乃至咖啡因、酒精等饮食成分,辨析关于各种成分的“迷思”,也帮助读者了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口味差别巨大,为什么有人怎么吃也不胖有人喝水都长肉,为什么单靠运动对减肥帮助不大,益生元的好处在哪里,吃什么、怎么吃可能更健康……书中很多介绍可能让你惊讶:计算卡路里这事没什么用,主要靠运动也很难长久减肥,无糖饮料并不比含糖饮料更健康,贸然服用维生素补充剂反而可能损害健康……
— 更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判断人体科学各种研究手段和成果的可靠性——比如横断面研究可信度弱于对照组研究,等等,力求做到“授人以渔”;并让读者意识到,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不相同,要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法及健康生活方式,不被海量的信息轰炸、营销推广牵着鼻子走。
— 作者尤其强调了肠道菌群对人体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介绍了如何通过饮食改善而非伤害它们,带领读者进入新兴的“微生物组学”世界。
获《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专家推荐。
2024年10月9日 已读
英文书名 The Diet Myth中的Diet有多种意思,其中一种是节食减肥,翻译成饮食并不十分准确。作者的确花大力气,按照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组织此书架构,力求全面。但此书并不是以营养学为中心,而是以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为中心去验证营养学中的理论或祛魅一些营养学中的骗局。因此每个章节常常时落脚于某个饮食是否能减肥或者增加大便菌群多样性。

书的副标题是“饮食背后的真正科学”。作者在揭露营养学谜团时,优先使用以下几类科学研究。

1. 他的团队备靠世界上最大的双胞胎被试库,用双胞胎验证理论,可以得出行为是先天基因还是后天环境因素的决定。
2. 他利用无菌小鼠做动物模型,研究不同饮食对任何动物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以避免外界环境对结果的偏差。
3. 很少见的营养学界的双盲随机试验。
4. 分析多个科学试验/报告的荟萃分析(meta-analysis)。
5. 大型流行病学调查。

1、2和3的缺点是样本量小。3和4的缺点是多为相关性结论。因为写作的故事性,作者也引用本人和他人的个人实验,当然,这就缺乏统计效力,只做经历介绍。

作者对各种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水化合物,纤维素等……),食物(蔬菜,水果,肉类等),饮食法(生酮、轻断食、阿特金斯等……)相关的话题进行了讨论。总结起来就是,凡事能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就是好的,凡弱化肠道菌群,减少其多样性的,就不好。仿佛人吃东西,是给人肠胃里那三四磅的细菌吃的似的。

这其实是正确的。人能直接吸收利用的营养素,其实种类很少。人类的消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细菌的帮助完成的。多样化、生机勃勃且发展平衡的的肠道菌群生态,是人类健康的重要保证。肠道菌群对身体的支配作用也超出人们的想象,人做的许多事情其实是由它们驱动的。

就个人而言,在读过Michael Pollan的《Food Rules》,夏萌医生的《你是你吃出来的》《营养方向别跑偏》和杨定一的《疗愈的饮食与断食》等书之后,此书能帮我去除的饮食迷思已经没多少了。将此书浓缩成一句话:饮食要注意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和健康的油脂,适当吃肉和碳水化合物,避免外卖和过度加工食品,少用抗生素,不吸烟喝酒,常以断食的方式休整肠道。

总之,这是一本从微生物角度去发去理解饮食与健康的好书。至于哪些饮食法,什么食物和营养通过了本书科学的检验,还请读者自己去发现。
健康 科普 肠道微生物 饮食
吃的真相 豆瓣
8.1 (32 个评分) 作者: 云无心 重庆出版社 2009 - 11
《吃的真相》:欧阳应霁推崇的新美食学教材,美国食品工程博士破除国人饮食的迷信与偏见。饭桌上的盲从恐慌,都根源于不明真相。
任何一种食物都含有“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且“富含某种成分”。自然界的绝大多数动植物。都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矿物质。那些“美容圣品”里含有的任何一种成分。都会在最普通的食物中找到。甚至更为优越。人体是一个很复杂的整体,蔬菜水果也各自都是很复杂的整体。它们不为人类而生,所以不会“完美”地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我们只是利用复杂的它们来满足我们复杂的需要。
大豆蛋白的确是一种很好的食品,但是它不能提供保健功能。也并不比喝豆浆、吃豆腐有更多的好处。我们倾向于认为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总是好的。而对于现代工业则有抵触的心理。其实。按照科学指导进行的现代工业生产,完全可以吸收传统工艺中合理的部分。而改变不合理的部分。而很多不合理的部分,对于人们甚至是有害的。
可能会有很多人很失望,因为大多数人都希望有一个权威跳出来明确地说“能吃”还是“不能吃”。科学与江湖巫术的区别就在于,科学的结论不是依靠权威或者信念来支撑的,而是依靠科学实验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
Fast This Way 豆瓣
作者: Dave Asprey Harper Wave 2021 - 1
Break the rules, not the fast with world-renowned biohacker and Bulletproof Coffee founder Dave Asprey, author of The Bulletproof Diet, Head Strong, and other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s.
For more than a decade, Bulletproof founder Dave Asprey has shared his unique point of view and expertise to help fans become the best versions of themselves. From living longer to getting smarter, maximizing performance to practicing mindfulness, Dave’s followers look to him for his take on the most effective techniques to become healthier and more powerful than most doctors think is possible.
Asprey has been fasting for years, long before it gained widespread popularity, and if you’re a fan of Bulletproof coffee and The Bulletproof Diet, you have been enjoying some of the benefits of Intermittent Fasting too.
In Fast This Way, Dave asks readers to forget everything they think they know about the ancient practice and takes them on a journey through cutting-edge science to examine the ways novice fasters and Intermittent Fasting loyalists can up-e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food and upgrade their fasting game beyond calorie restriction.
What IF eating the right foods at the right time can actually enhance your fast? What IF how you work out and sleep could trick your body into thinking you are fasting? What IF it were easy to skip a meal, or two, or three? What IF fasting is different for women, can be personalized to your genes, and can impact your mental health? What IF all fasts could be created equal?
Fast This Way is a compelling read through the latest thinking on fasting and gives readers the manual and toolkit to make the most of their fasts and their personal biology.
杂食者的两难 豆瓣
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
8.4 (38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波伦 译者: 邓子衿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7
自从人类开始围坐在一起共同进餐,饮食之道就与文化而不仅仅是生理需求,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透过饮食,将自然转化为文化。数百万年来,人类已经整合汇编了明智的饮食之道,包括饮食的禁忌、仪式和烹调方式。让我们避开有害的食物,摄取有益的食物,身为杂食者的人类便无须餐餐面对吃与不吃的两难。
然而,20世纪后半期,在工业化食品和不成熟营养学的推波助澜下,人类创造了新的食物链。餐桌上的食物与它的源头越来越远,而人类则萎缩在工业化食物链的末端,丧失了与自然之间的原始记忆,更无从判断哪些食物该吃,哪些不该吃。于是我们发现自己在的卖场与餐桌前面临杂食者的两难:要吃有机苹果还是普通苹果?如果要吃有机苹果,那要吃本地的还是进口的?要吃野生鱼还是养殖鱼?应该吃肉还是吃素?
如果吃素,要吃纯素还是乳素食?
作为美国饮食界的引领者,迈克尔·波伦长期关注饮食议题,企图在工业社会与田园自然中寻求调和。在本书中,他以田园调查的方式走访农场、研发室、牧场、食品加工厂和超市,从产地一路追踪到餐桌,如侦探般地揭开现代食品的面貌,追寻现代饮食如何成为人类疾病的来源,给出了杂食者“到底要吃什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