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tre
The Relapse 豆瓣
作者: Sir John Vanbrugh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70 - 10
2016年2月22日 已读 Me and Restoration Drama don't get along...
Theatre
残酷戏剧 豆瓣
所属 作品: 残酷戏剧
8.6 (18 个评分) 作者: [法] 安托南·阿尔托 译者: 桂裕芳 商务印书馆 2015 - 2
这是法国戏剧大师阿尔托论述戏剧的经典文集,其中包括论文、讲座、宣言及信件。他在该书中提倡戏剧应该是残酷的,应该表现生的欲望、宇宙的严峻以及无法改变的必然性。戏剧的功力应该是使观众入戏,观众不应是外在的冷漠的观赏者,舞台应予观众融为一体。他的戏剧主张对现代戏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他这本书提出的生活的残酷性理论,使其影响又远远超越了戏剧这一狭窄的领域。
2015年5月29日 已读
想起以前课上做过的那些Artaudian exercises 戏剧即瘟疫
Theatre
演技教程(修订版) 豆瓣
所属 作品: 演技教程(修订版)
作者: 傅柏忻 2014 - 4
斯坦尼体系研究心得 焦菊隐学派衣钵传承
掌握表演的心理技术 结合民族的传统美学
本书是一本研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专论性著作,也是焦菊隐学派的血脉延续。
作者通过30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经验,大量涉及世界名著及艺术家的经验总结,又广泛融汇中国古典文学理论、诗词书画、戏曲程式、俚俗掌故和趣闻逸事的精髓,综合运用斯氏理论的前期框架、后期“形体动 作方法”、传统美学观念、唯物主义心理学、从写实走向写意以及意、实结合的表演导演方法论,把斯氏理论落实成了具体的具有中国美学特色的表、导演实践方法。
全书专设“虚拟化真实”一章讨论当今三大戏剧体系(斯坦尼、布莱布特、梅兰芳)的异同,并提出:神、韵、味是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最高审美原则,其核心理念是意。
我初学表演时,是傅老师用一些至今在“中戏”表演基础教学中仍然沿用的“观察生活练习”等方法,指导我们深入浅出地去实践一些最基本的科学演技,为我们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避免在成长的过程中走更多的弯路;而这一切使我们受益匪浅。今天,傅老师的书将在国内出版,作为学生、晚辈,特别是作为其表演教学思想的受益者,我由衷地、发自肺腑地表示祝贺。
——鲍国安,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本书写得很有特色,作者不仅熟读了、读懂了、读通了斯氏的著述,也读了其他演技流派的东西。在比较中深入地阐明了自己对斯坦尼体系的看法。可以使人更容易了解和体会到斯氏对演员的深切期望和要求。并且一步一步地引导你走上现实主义表演艺术的康庄大道。我觉得这本书不仅学生应该读,是好课本;作老师的也不妨一读,它是个好教材。
——夏淳,中国著名话剧导演
本书深入浅出地吸纳了斯氏体系的精华部分,又细致入微地剖析了其中需要重新解释的地方,以便于让读者较为具体地明辨方向,从中把握住现实主义表演方法的实质。
——高长德,天津戏剧家协会主席
Marbles 豆瓣
所属 作品: 大理石像
作者: Joseph Brodsky 译者: Alan Myers Farrar Straus Giroux 1990 - 1
A Platonic dialogue in the form of a double anachronism--the action takes place two centuries after our era--Joseph Brodsky's only play, "Marbles," is set in a prison cell that alone provides for the three unities of classic drama: those of time, place, and action. A nightmare rather than a utopia, this play proceeds according to the immanent logic of mental aggravation as its two characters, the inmates Publius and Tullius, examine the tautology of their psychological, historical, and purely physical confines. The fusion of its dour, somewhat terrifying vision with the macabre hilarity of its verbal texture allows Marbles to take its audience beyond the farthest reaches of 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 into territory more suitable for modernist imagination than for human experience.